說課稿合集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么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我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五年級上的第九課《軍犬黑子》
一、教材分析:
《軍犬黑子》是一篇讀來令人心靈震顫的文章。文章里的黑子曾經目光如電,奔如疾風,虎視眈眈、威風凜凜……,它嗅覺靈敏,多么隱蔽的東西它都能迅速找到。這是一個多么具有靈性的生命。然而訓導員一次特殊的測試,使黑子在幾次三番的否定中迷失了自己,最終離開了軍營。一個驕傲的生命沉淪了,訓導員也陷入了永遠的自責中。這是一篇關于狗的故事,卻蘊涵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即我們作為人,應該如何認識生命!
二、教學目標;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內容,知道動物也有尊嚴,激發學生熱愛動物、善待生命的美好情感。
3、與生命展開對話,在對話中獲得豐富的精神生命的提升。
三、教學重、難點
1、通過整合文本信息,體會黑子的心路歷程與訓導員的認識變化
2、透過本文的故事,明確尊重、尊嚴、信賴、自我保護等生命意識
四、說教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采用了課前質疑自、自主探究,角色朗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情感,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充分讓孩子與文本產生共鳴,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如:從本文的中心句“哪怕是條狗也是有尊嚴的”引入,抓住黑子有關情感變化的主線:高興——迷惑——沮喪——痛苦——絕望。孩子們進入文本,自己尋找答案,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訓導員四次否定軍犬黑子的話語,每一次的語氣都不同,隨著語氣的不同,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讀,“不!不是他!再去找!”;“不是他!再去找!”;“不!不對!再去找”;“不!不是他!絕對不是!” 做到了以情促讀,讀中感悟,讓課堂教學一次又一次地進入了高潮。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能在軍隊中執行特殊任務的犬又叫什么嗎?( 師板書:軍犬) 你對軍犬有哪些了解?(播放課件)試著用一句話概括看后的感受吧?軍犬被官兵稱為“無言的戰友”,被視為官兵的“第二生命”,可見軍犬與官兵有著非同一般的感情,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條名叫黑子的軍犬。
(二)、讀課文,感知內容。
指名讀。思考:課文講了什么事?
(三)、研讀課文
1、這篇文章我反復讀了三遍,但有一個問題我還是百思不得其解?猜猜是什么問題?黑子究竟是不是一條恪盡職守的軍犬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
2、請同學們邊讀、邊想、邊畫,完成后小組互相交流一下。
馴導員幾次否定了黑子?標記出馴導員的話
黑子每次都是怎樣找小偷的?用波浪線劃出相關語句。
黑子的情感有哪些變化?圈出黑子情感變化的詞語。
3、匯報:馴導員幾次否定了黑子?讀出馴導員否定黑子的話語。
(出示課件)大家看看這幾句話,意思都是相同的,在朗讀時應該注意什么?自己練習讀一讀。指名讀。
4、馴導員的態度越來越強硬了,是不是黑子找小偷貪玩了?黑子每次都是怎樣找小偷的?指名讀文。
5、黑子找小偷的過程中,前幾次的結果都是一樣的?最后卻屈從于馴導員,它的情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感受一下。(分角色讀文)
6、指名總結黑子情感變化。
7、黑子終于明白這一切是馴導員在欺騙、戲弄它后,它又是怎么做的呢?
8、此時的黑子心情極度痛苦,人在極度痛苦時會怎么做?我們這無言的戰友只能用一聲“嗷”來表達,如果黑子是人的話,這一聲“嗷”會是對馴導員說些什么呢?
9、帶著你體會到的黑子那極度痛苦的心情來練習讀這一段,(放《悲愴奏鳴曲》)生齊讀。
10、黑子的出走,說明了什么?
(齊讀)“哪怕是條狗,也是有尊嚴的”。你理解這句話嗎?帶著你理解到的再來讀這句話。
(四)、拓展延伸。
1、“我聽了這個故事以后,陷入了沉思……”文中的“我”會沉思些什么?
2、學了這篇課文,我想你的心情與作者一樣不能平靜,此時,你想對馴導員或黑子說些什么呢?
(五)、結束語。
是呀! 每個生命都是有感情的、有尊嚴的,而我們更要學會尊重,這不僅僅是對待自己的同類,更包括對待那些無言的生命。從這一刻起,讓我們尊重一切生命,善待一切生命吧!
說課稿 篇2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稍復雜方程。稍復雜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章P65的例1。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四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會了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通過本課的學習,為后繼學習解決一類稍復雜實際問題奠定基礎。
(二) 教學目標:
導語: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等量關系,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及解題關鍵。會列形如ax±b=c的方程,并會正確地解答。通過主動探究用方程解決身邊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導語:根據教學目標,突破以下重難點:
教學重點:分析等量關系,掌握稍復雜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正確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二、學情分析:
因為學生熟悉算術解法,剛剛接觸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生還不適應,因此,關鍵是引導學生清楚的找出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系。
三、教學策略:
導語:根據本課教學特點和學生情況,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策略:
教法:指導分析法(指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的關鍵句,根據關鍵句寫出等量關系式)
學法:自主探究法(畫出關鍵句、理解關鍵句,列出等量關系式)
四、教學流程
導語:為了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本節課設計了以下環節:溫故知新,巧妙入境;設置鋪墊,激情引趣;自主探究,匯報交流及鞏固新知,拓展練習
(一)溫故知新,巧妙入境:
導語:這個環節我設計了兩道題:首先是一般形式的方程,目的是復習方程的解題方法和解題步驟。
因為本課的難點是正確分析等量關系,因此我設計的第2題是等量關系的專項訓練:
(1)食堂有面粉x千克,吃了100千 ……此處隱藏5143個字……朗讀法、聯想想象法與仿寫寫作訓練,讓學生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文中的優美意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力與熱愛大自然的感情,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想象能力與寫作能力。
【說目標】
1、積累優美豐富的語言材料,熟練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感悟文中充滿詩情畫意的優美意境,激發學生寫作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3、體會作者把進山看風景寫成“山中訪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與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環保意識。
【說準備】
1、學生課前預習,自讀課文與預習字詞,養成預習的好習慣。
2、制作多媒體課件、錄制課文朗讀、安裝好音響,準備好投影等儀器設備。
3、一個課時。
【說過程】
一、導入
請大家閉上眼睛,何老師帶大家去一個好地方。大家認真聽一聽,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音響放出一段描寫山谷情境的純凈音樂,學生閉目欣賞純粹的流水聲,鳥鳴聲,進入情境,由此導入課題。)
二、初步感知,動情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
2、檢查字詞,疏通課文。由學生自己找出難讀難認難懂的字詞,再幻燈出示重點字詞。
3、放配樂課文朗讀,再一次讓學生走入課文的情境,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聽讀前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
⑴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哪些朋友?
⑵ 作者為什么把進山看風景說成是“山中訪友”?
第一個問題的設置實際上就是讓學生熟悉課文內容。但是我故意不問作者一共描寫了幾種景物,而是沿用課文標題的方式提問,這樣既為后面的問題做鋪墊,也讓學生的回答更加富有生趣。
在這個問題的回答中,我將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初步感知文章的同時,一邊體會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我將描寫古橋與樹林的兩個段落,作為指導的范例。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肯定會提到,那么在這兒我就將事先打好的一段改編的關于描寫古橋的文字從課件中投影出來。描寫古橋那一段,作者構思巧妙,不是直接描寫古橋的,而是采用了人稱轉換的方式來寫的,好象直接與古橋對話。為了讓學生體會這一特點,我就將這一段直接改成對話體,然后指明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體會到這樣的人稱轉換是有利于感情的直接抒發,顯得更加的親切和自然,就像是與一個老朋友面對面的交談一樣。然后就可以指導學生有感情的齊讀這一段。
接來的另一段,是要讓學生體會到作者景物描寫觀照的視角獨特新穎,樹與“我”融為一體,互訴心聲,與自然渾然一體,使人耳目一新。這一段讓學生 先想象,然后老師范讀,讓學生自由發言,集體討論該如何把握朗讀技巧以表達思想感情。然后開展男生女生朗讀競賽進行朗讀訓練。
其他的段落,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就要求學生先說一說這一段落該用什么語氣語調來朗讀,再讓她根據自己的理解與體會朗讀出來。在此過程中,爭取讓每一個學生發言,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第二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從剛才的朗讀體會中進一步啟發引導,經過一輪的朗讀訓練,學生能初步體會出作者在這其中的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由此可自然的讓學生了解到自然是美好可親的,我們應該保護她,愛護她,生活在自然懷抱里的我們,如果以一顆真摯的心去呵護她、關愛她,那么大自然才真正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將從她那兒得到無盡的財富與寶藏。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三、想象、感悟、表達
1、合作探究,積累感悟: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找出優美的段落或句子,互相朗讀,摘抄在摘抄本上。
2、情境想象,拓展延伸:
放音樂,學生閉目想象課文情境,感受大自然的美。讓學生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讓學生成為一株株蒼天大樹、一朵朵山澗小花,一只只飛翔的小鳥,一條條活潑的小魚……共同營造一個神奇的童話世界。(口頭仿寫片段與口頭想象作文)
四、總結
大自然是美好的,歌德說過:“她(指大自然)在幻影里得著快樂。誰在自己和別人身上把它打碎,她就責罰他如暴君;誰安心追隨它,她就把他像嬰兒般偎摟在懷里?!蔽覀儜撘P心她、愛護她,她也會關心我們、庇護我們,因為我們是朋友,恰如《山中訪友》中所描繪的一樣。
五、布置作業
到自然中去放飛心靈,與山川草木、花鳥魚蟲對話,你會發現生活中又多了一個好朋友,以“我有一個朋友”為題,向大介紹一兩個你自然界的朋友,說清楚以她為朋友的原因。
說課稿 篇7教材分析
本課深受學生們的喜愛。本課是一篇寓言故事。主要寫了蝸牛想找一個十全十美,擁有各種本領的師傅,跟他學本領,但最終也沒能找到。課文共13節,第1——4節寫了兔子想教蝸牛跑和跳,但蝸牛因為兔子不會飛,不是全才師傅,就再也不理睬兔子了。第5——8節寫了蝴蝶想教蝸牛學飛,但蝸牛因為蝴蝶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9——12節寫了鴨子想教蝸牛學游泳,但蝸牛因為鴨子不會跑,"又向前爬去"。第13節寫了蝸牛爬過坡,越過嶺,還是沒找到全才師傅。告訴學生學本領要一步一步地學,不能一味求全。
學情分析
一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暫,對具有動感的色彩鮮明的多媒體畫面感興趣。他們認識事物往往只在于表面的認識,對生字的認識學習已有一定的經驗與方法。而思維有時也能爆出一個亮點,讓你為他喝彩。
目標制定
本課教學目標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漢字,并會描寫主,并,泳,浪。正確朗讀了解寓意。能展開想象,發散思維,懂得學本領一步一步學,不能一下求全。
教材處理
本課重點是在語言環境中認識10個生字,并能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了解寓意。生字教學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有側重點,"主,并"側重音形,"泳,浪"側重形義,方法多樣,靈活運用,幫助記憶。能找到小動物的對話并用線條劃下,試著朗讀訓練,加深感悟。
方法運用
學生對蝸牛的認識只在于單一品種,具有局限性。我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品種多樣的國內外蝸牛,加深印象。這樣拓展了他們的視野,增長了見識。在出示課題時,我邊讀邊寫"藝",以讀白形式告訴學生這是整體認讀音節,部首是什么,先寫什么,再寫什么。
我主要采用從整體感悟——局部體驗——整體認知,了解課文。從扶——放——展,進行朗讀訓練與說話練習。目的讓學生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集中認讀生字,并進行朗讀的訓練,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讓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習慣。兩次讀的要求不同,第一遍讓學生在閱讀中,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知道具體人物。第二遍讀是根據提示有重點的讀課文的有關內容,指導學生讀好小動物的話,然后重點訓練蝸牛說的話。讓學生在朗讀中有所感悟,并通過有提示的說話練習,幫助學生進行總結歸納。
反思重建
本節課條理清晰,目標明確,有側重點,學生的技能,情感都得到了一定的鍛煉與提高。只是在節奏上還要加快,容量還可以加大,課堂的生成資源。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