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范文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各位老師,各位領導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第一冊第六課《我心中的太陽》這一課,我將從一下四個方面來說課
一:說教材
二:說教法學法
三:說教學設想
四:說教學反思
其中第一部分我又把他分成四部分:教材內容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難點
一:
1:首先從教材內容來分析
在教材中,可以將他分成三大塊,這一塊(出示教科書)是欣賞大師莫奈日出作品,目的在于引出太陽有不同的色彩,這一塊是講關于太陽的不同造型,目的在于強調太陽有不同的形和光組成。第三塊主要時欣賞學生作品并讓小朋友進行創作性練習,本課在前一課《小雨沙沙》觀察天氣變化,練習點。線,面的基礎上,對本課《我心中的太陽》起了遞進的作用,讓本課在前一課的基礎上加深對點,線面的練習?!段倚闹械奶枴愤@一課共有兩個課時,今天我選擇第一課時進行講解。
2:通過了解了本課的教材內容,接著我想講講第2小點學情分析:
我們都知道,一年級學生初步認識和初步掌握了美術工具和材料的運用,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所想畫的對象,而《我心中的太陽》這一課,目的在于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表現出奇特的太陽,這符合現在一年級學生活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奇特的聯想。這一心里特征。但他們的能力還較差,所以本課教學時我應創設一種無拘無束的課堂氛圍,以他們自己為中心,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地表現畫面。這樣的設計方法,能符合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
3:通過以上對教材內容的分析,學生學情的分析 ,我將本課教學目標確定以下三點。
1:知識目標:本課運用點,線,色描繪太陽,激發學生大膽地表現太陽的美。
2:能力目標:學習各種太陽的造型,能學習想象畫,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感知太陽給大自然帶來的美,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在以上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我覺得本課的重難點應確定如下。
重點:啟發學生想象,通過聯想畫出想象中的太陽造型。
難點:如何用線條和色彩來具體表現太陽的:“光”和“熱”開拓學生形象思維,在描繪過程中,如何豐富太陽的形象。
二:了解第一大點的知識,我們來說一說第二大點:說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愛動,愛玩的心理特點,本課我將采用①創設情境法,利用音樂舞蹈導入法,激起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畫太陽的情境。②:啟發引導法,運用圓形,方形,橢圓形等不同的形以及點,線,面的方法啟發學生用不同的形和光來表達心中的太陽,除以上兩種方法之外,我還結合了講話法,討論法,練習法進行教學,通過這些方法運用讓學生看一看有關太陽的圖片,聽一聽關于太陽的音樂,說一說對太陽的“顏色”“形”“光”的表現方法,想一想太陽的特征,練一練對太陽的想象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最后通過賞識學生作品,用大拇指和掌聲來肯定學生作品的方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三:了解以上兩點,我來說一說本課的第三點,教學設想。
我將本課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聽音樂,舞蹈導入→出示圖片,提出問題→學生上臺操作并分組討論→學生創作與評述的環節,下面是我的教學預設內容。
1:課前《種太陽》歌曲的導入,并引導全體學生一起做一做熱身運動,這一部分我將用2---3分鐘時間,目的在于給學生創設一種情境,啟發他們的聯想,并隨著音樂舞蹈的結束提出問題,太陽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好處?并引出本課主題《我心中的太陽》這一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中的日出,日落這兩副圖片(出圖片)并提出問題,日出和日落兩副圖片色彩上有什么不同?引出太陽在不同時間顏色也會不同,太陽除了這幾種顏色之外,還有其他更多的顏色,比如學生會說綠色,黑色,紅色,黃色等等顏色。這里我把色彩放上面講主要是考慮到色彩是最能吸引小朋友們目光和注意力的地方。
3:出示課件中這幾副,(指示圖片)關于不同太陽的造型圖,并提出問題:你覺得這些太陽哪些地方比較特別?從而引出太陽的畫法。讓學生上臺進行實際操作,說一說畫太陽你要先畫什么?引出太陽的中間的形,除了“○”之外還可以畫方的。引導學生想出更多的比如說橢圓,半圓,梯形,水果形等不同的形狀。了解太陽中間的不同形之外,再次讓學生上臺操作太陽除了畫中間的“形”之外還要畫“陽光”這些陽光除了小朋友表達的方法之外,還可以用不同的點,線,面如:直線,波浪線,三角形,長方形等不同線,面的表達。在以上形和光的學習之外引導學生用人的相貌,動物的特征等進行裝飾聯想,這一部分我將花去7—8分鐘的時間。
4:在了解完太陽的畫法之后,來欣賞這兩幅莫奈《日出印象》和學生作品(出示圖片)并提出問題。這兩幅畫,你更喜歡哪一副。說一說小朋友的感受,讓他們從中體會不同太陽畫法的藝術魅力。
5:學生創作,老師進行巡回指導。
學生創作前我將提出要求,可以讓小朋友通過小組合作或者個別完成的方法運用各種材料的方法進行創作。這個過程我將會給學生20分鐘的創作時間。
6:離下課還有5分鐘時。我會將一些優秀學生作品進行收集并貼與黑板,這些是我收集來的學生作品(出示圖片)讓學生自評,互評,評價自己作品的獨特之處,評述別人作品的獨特和不足之處,然后老師進行總結性評述。
7:最后我將要布置本課作業:小朋友回家后編一個關于太陽的故事,并拓展本課內容,結束本課的學習。
四:通過以上三點的內容,我想說一說本課的第四大點,教學反思
在設計本課時,我注重體現以下幾個思想
1:改變學生以往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活躍課堂,讓學生勤于動手,敢于創新,令他們能夠主動,愉快的學習太陽的知識。
2:本課在注意信息技術教育知識的學習外,還注重了學科整合的問題,通過音樂,語文,美術學科的綜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3:從本課的教學效果看,知識目標完全達到。情感和能力目標基本實現。
以上四個方面,闡述了《我心中的太陽》這一節課的有關設想,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電話連著你我他》,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分析
《 電話連著你我他 》是山東人民出版社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第二單元中的第一課。通過本節課學習,使學生了解現代通信的種 ……此處隱藏14193個字……
(2)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
( 3 )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和危害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能力
(2)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動手操作、觀察現象得出正確結論的
能力情感目標: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健康意識
3、學習重、難點分析
基于我對本節教材價值的認識和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將教學重點確定為:SO2的氧化性、還原性和漂白性。難點:通過探究實驗,歸納SO2的化學性質。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以“酸雨”為背景,它是當今的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也是學生比較熟悉和感興趣的學習素材,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此內容之前學生已完成了氧化還原反應、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等知識的學習,這些內容對SO2知識的學習起到了鋪墊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學生已經知道硫與氧氣反應可生成 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質。
學習了酸性氧化物和堿性氧化物引導學生分析二氧化硫的特點得出它是酸性氧化物,從硫元素的化合價分析它具有的性質。
三、教法分析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密切聯系實際,呈現給學生感興趣的學習素材,這將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實驗探究活動,讓學生對實驗事實進行歸納總結,從而獲取相關知識,領略實驗學習
的樂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驗探究精神。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多媒體輔助教學、實驗教學和引導啟發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巧妙的結合,營造出師生互動的和諧課堂。
四、學法分析
我們常說“授人與魚,不如授之與漁 ”。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分析猜想法,自主探究法,歸納小結法。
五、設計思路
教與學有機結合而對立統一,良好的教學設想,必須通過教學實踐來體現,教師必須善于駕馭教法,知道學法,完成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愉快地,順利的,認真的,科學的接受知識,本機可教學設計如下:
1新課程的導入 承前啟后,由上一節的課程引出這一節的課程—硫和氮的氧化物,介紹本節課重點講述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2介紹氧化物之前,先介紹一下硫的物理性質
3放鞭炮時我們聞到的刺鼻的的氣體是什么引出本節課要學習的內容二氧化硫。把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留心觀察,從生活中學習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
[展示] 一瓶二氧化硫氣體,觀察顏色,聞氣味,與空氣密比較,然后向瓶子中倒入水,觀察現象。過量時歸納二氧化硫的性質: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有毒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液化,易溶于水,然后像上面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石蕊試液,然學生觀察現象。然后說明現象指出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酸,二氧化硫為酸性氧化物,引出本節課要講的二氧化硫的第一個性質——酸性
4 SO2作為酸性氧化物還具有哪些性質? 通過回憶,學生構建與原有知識—酸性氧化物的聯系,從而可以總結歸納出SO2作為酸性氧化物的同性:
①、與水反應
②、與堿反應
③、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④與鹽反應等 。這將有利于學生對元素化合物知識體系網絡化的形成。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分組完成教材P88實驗3 ,通過小組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并派代表發言,教師對發言進行點評。在此,教師通過SO2的的還原性解釋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過程及其PH值的變化情況。這樣在教學內容上起到了與情景引入相呼應的效果,又能幫助學生理解酸雨的形成過程,這樣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推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的化學方程式
(1) 與H2O反應: SO2+H2OH2SO3
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了亞硫酸,亞硫酸性質不穩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 化硫,因此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亞硫酸是一個可逆反應,用“”表示.
講 解:可逆反應的定義和基本特點
(2)與堿反應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SO2過量時 SO2+NaOH==NaHSO3
(3) 與堿性氧化物反應:
SO2+Na2O=Na2SO3 (亞硫酸鈉) SO2 +CaO==CaSO3 (亞硫酸鈣)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氧化還原反應等相關知識,觀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價,從氧化還原的角度思考SO2是否具有其他的性質?學生將很容易得出
SO2具有氧化性、還原性的性質,并能設計出驗證SO2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實驗方案,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可行的實驗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揚,對學生提出的不夠嚴密的實驗方案給予一定的鼓勵,這將更好的保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1) 還原性:
① 與鹵素單質反應:
SO2 + Br2 + 2 H2O = H2SO4 + 2HBr SO2 + Cl2 + 2 H2O = H2SO4 + 2HCl ② SO2的催化氧化 2SO2+O2 加熱 2SO3
(2)氧化性: SO2+2H2S === 3S↓ + 2H2O
6 SO2的任意排放會導致酸雨的形成,造成環境污染等危害;那么是否說明SO2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就毫無意義了呢?
教師播放食物“化妝品”—SO2在食品加工領域的使用情況,學生通過視頻中的解說,在教師的啟發指導下歸納出SO2的特殊性質:漂白性(只能漂白部分有色物質)、消毒性、毒性。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教材P88實驗2,進一步驗證自己的結論是否正確。通過這一視頻的觀看和結論的歸納。并且通過討論比較得出與氯水漂白性物質的比較 。
原理 氯水 二氧化硫 氯水中HClO將有色物質氧化成 SO2與某些有色物質直接結無色物質 合生成不穩定的無色物質 實質 氧化還原反應 非氧化還原反應 效果 永久性 暫時性 范圍 可漂白大多數有色物質,能使紫漂白某些有色物質,不能使色石蕊試液褪色 紫色石蕊試液褪色(石蕊只變紅) 進而引導他們討論活性炭、漂白fen、臭氧、過氧化鈉等漂白性的異同。
通過以上SO2性質實驗的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實驗探究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通過對SO2性質進行分類歸納,讓學生養成了從物質類別、氧化還原和特性三個宏觀角度分析探討物質性質的思維習慣。并且從二氧化硫的性質引導學生推出三氧化硫的性質:是酸性氧化物沒有氧化性。
7 二氧化硫的污染:形成酸雨 回顧SO2的用途和對環境的污染,探討其防治方法。使學生形成用化學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解決實際社會問題的意識,培養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體現了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觀。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