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七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說學生
(一)教材的地位和特點
《你一定會聽見的》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一篇隨感式小品。本篇課文放在以“祟尚科學”為主題的第四單元,其目的是要引導學生注重觀察,體驗生活,在感受生活豐富多彩的同時,堅持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感官靈敏、感受豐富而又有主體意識的人。
結合初二學生“獨立意識萌芽但又很不成熟、渴望夢想卻又容易忽略現實”的心理特征及“語文課要有語文味”的特點,我將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朗讀課文,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2)能力目標
訓練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及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3)情感目標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引導學生用心靈去感悟生活,去體驗生活,學會尋找生活中和大自然中各種美妙的聲音。
將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三)教學重難點
品味本文生動形象、活潑優美的語言。
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用心靈去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二、結合教法和學法說教學程序
(一)導入新課:(無聲的感受)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在導入新課時我只設計了簡短的開場白:“同學們,眼睛給了我們五彩斑斕的世界,耳朵則給了我們悠揚婉轉的樂聲,有人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其實耳朵也是,下面就讓我們來做一個模擬性實驗——假如世界沒有了聲音?!?/p>
現場模擬無聲的情境3分鐘(在這段時間內教師通過課件和手勢與學生對話),讓學生感受無聲的世界。這時讓學生進一步想象“假如世界沒有了聲音”,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哪些具體的聲音沒有了,感受如何。還讓他們和自己的同桌打招呼,無聲之后,這些平常很簡單的事情也將變得困難,學生一定感到很壓抑,這時,先讓學生們都隨意發出聲音,回到有聲世界,再談談感受。
通過模擬實驗聽覺的重要性,喚起學生對聽覺的感情體驗,切入課文主題,“不知不覺地把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主題上,引起新的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看聲音畫面,讀聲音文字的感受)
從大自然中常有卻往往被我們忽視的聲音引出課題,根據課題中的“你”理解課文運用第二人稱的好處,并讓學生走進課文,同作者一同去發現、感受生活。
A、先是讓學生大聲自由朗讀課文。讓學生運用朗讀法學習,學生自然會被文章生動活潑的語言所吸引,通過朗讀熟悉課文。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彼栽趯W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就很有必要讓他們勾畫出自己感受最深、最喜歡或認為寫得很精彩的語句或段落,并談談讀后的感受。
同時《語文課程標準》還強調“在語文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結合這是一篇自讀課文的特點,因此在這一環節要讓學生盡情發揮個人的感受,無論從語言風格還是所運用的修辭方法、語段講述的內容及描繪的意境均可,教師只要適時運用點撥引導法在精彩段落的寫作和朗讀方法上稍作指導,對于學生的發言言之有理就應給予表揚,對于不當之處適當給予點撥,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B、為了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梳理課文內容,我還設計了一系列小問題:“為什么作者稱蒲公英梳頭的聲音、螞蟻小跑步的聲音、雪花飄落的聲音都是想象的聲音?”“這么細小的聲音作者為什么能夠感受得到并描寫得這么優美呢?”“像這樣只有用心靈才能感受到的聲音你還知道有哪些?”“有些人不僅不會用心靈去感受,而且不用心聽又沒有興趣聽,久而久之,就成了沒有感覺的人,作者稱他們為什么?”“木頭人的具體表現如何?”“用我們知道的一個成語就是……”(人云亦云)“那么聰明的人又會如何利用自己的聽覺功能呢?”從而得出:我們不僅學會用心感受,還要有選擇地聽,聽好聽的、“有益”的、充滿愛意的、能充實我們生活的聲音。
然后讓學生找找看課文中描寫了哪些生活中充滿愛意的聲音?哪些大自然中充滿愛意的聲音?并說說你還知道我們生活周圍還有哪些充滿了愛意的聲音呢?
c、接著回顧課文,再現課文部分精美的畫面和聲音,并朗讀課文前三段,揣摩細微聲音的美妙。
這樣讓學生對課文的感受進一步加深,同時感悟到生活中美妙的聲音無處不在。從而點撥得出: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此,如果你能用心靈去感悟,就一定能感受得到。
(三)情境體驗(抒寫聆聽美妙聲音的感受)
然后放音樂《苗嶺的早晨》,讓學生留心去聽,聽聽有什么內容,通過描述畫面的形式用文字表現出來。并在交流后伴著音樂觀看風景畫冊,看與自己想象的是否一致。
這是運用了情境教學法,讓學生聆聽音樂以激發閱讀興趣,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交流后讓學生觀看畫面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的學習氣氛。
(四)成果交流(學生再現有特別感受的聲音)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币虼宋以谡n前設計了一個“找尋生活中的聲音”活動,讓學生將生活中或大自然中引起自己關注和喜愛的聲音錄制下來,拿到課堂中進行交流。
這時學生通過模擬實驗、課文感知、情境體驗,對作者以及老師所設定的聲音已經有了一定的感受,再通過合作交流的方法把課堂完全還給學生,讓學生們再現自己尋找到的有特別感受的聲音,并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就能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生活中并缺乏美妙的聲音,也體現了“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精神。
愛因斯坦說“最重要的教育方法總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苯處熞云降葘υ挼姆绞竭M行教學,通過成果展示,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營造出一種輕松活潑的教學氛圍。
(五)課堂小結(感悟生活)
最后通過一連串的質問引起學生對自身實際的反思:
我們是否對周圍美妙的聲音已經麻木了呢?
我們是否已經充耳不聞身邊充滿愛意的聲音了呢?
我們是否有自己對聲音的獨特感受呢?
從而得出: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只要對大自然對生活充滿愛,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靈去聆聽和感悟 ……此處隱藏9132個字……況及什么是河流的水文特征,第二課時我們就來了解我國的第一大河---長江。
本節課通過對長江基本情況的介紹和對長江開發利用狀況及其整治的分析,使學生了解和認識長江在我國水系中的地位、長江的水文特征及其功與過。通過對長江的利與弊的分析,樹立學生辯證的觀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訓練學生學習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新課標】能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長江的主要水文特征以及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知識與技能】了解長江的源流概況,長江給我們提供的有利條件和存在的問題,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對長江的開發利用和綜合治理。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中國地形圖、長江水系圖等地圖、圖片及統計資料的分析,能初步提出長江各河段開發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長江開發和治理案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形成因地制宜、興利除弊的觀念,人地協調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的思想,增強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了解長江的基本概況,開發和治理狀況。
【教學難點】根據長江特征尋求開發和治理措施。
三、教學方法
本節課主要通過直觀的電腦媒體投影強化視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以板圖繪圖,指導學生自己動筆,培養繪圖能力,加強對地圖的認識和理解;注重啟發誘導使學生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突出學生間“合作學習”的優勢,注重體現“學為主教為輔”的教學思路。
四、學習方法
指導學生運用地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力、讀圖分析能力、繪圖能力,以圖憶文培養記憶力,指導學生用綜合法、分析法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
自制圖片集《旅行紀念冊》配以《長江之歌》,聲音圖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授新知】
分三大模塊,漂流長江、尋寶長江、救險長江,分別對應長江的概況、長江的開發、長江的治理。
(一)漂流長江:了解長江概況。
1、長度、流域面積、水量。
2、發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劃分。
3、長江的主要支流。
4、長江干流流經的省級行政區。
5、長江干流流經的地形區。
對以上問題采取提出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的方式,學生先自主學習,結合相關地圖及資料找出答案,教師通過板圖及幻燈片展示對重點問題、注意事項進行說明。
本環節同時采取學生繪圖本繪圖環節,使學生能較為準確的了解長江的形狀,源流狀況,沿江重要城市,主要支流等問題。
解決了這幾個問題之后,小結長江各個河段的水文特征。介紹各河段的名稱和特點。
(二)尋寶長江
問題討論:如果你是長江沿線某市市長,你會如何開發利用長江呢?
學生積極展開思考,根據剛才了解到的長江各個河段的水文特征,提出不同河段適合怎樣的開發利用,培養因地制宜,人地協調的觀念?;卮鹂啥鄻?,老師總結評價,最后重點突出“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的作用。
“水能寶庫”中結合長江干流剖面圖分析長江豐富的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哪里及水能豐富的原因是什么。介紹水能寶庫的地位:1、長江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占全國的一半。2、長江干支流上建有許多大型水電站,裝機容量約占全國水電裝機總量的2/3。介紹長江三峽水利工程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位于宜昌市上游不遠處的三斗坪,并和下游的葛洲壩水電站構成梯級電站 。三峽工程主要有三大效益,即防洪、發電和航運。了解“黃金水道”的地位,長江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及思考討論長江被稱為“黃金水道”的有利條件有哪些?自然方面:①流域地勢平坦,水量大②無結冰期③通航里程長;人文方面:長江流域人口密集,經濟發達。
(三)救險長江
結合課本活動題,思考:長江流域面臨哪些生態環境問題?
(水土流失嚴重)(洪澇災害頻繁)(水污染)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采取怎樣的措施來治理長江?
1、植樹種草—長江中上游防護林
2、加固堤防、疏通河道
3、退耕還湖、退耕還林
4、修建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根據課本提供的資料圖片,提取信息,了解長江不同河段存在著怎樣的問題,然后積極展開思考,提出治理長江的措施,小組內可相互討論,選出最為合適的幾條措施。培養學生樹立辯證的觀點,增強的憂患意識,同時樹立保護環境、保護“母親河”的思想。
【總結練習】
談談本節的收獲,選做生活上的典型例題。
六、教學反思
以學為主,注重學生落實,注重培養學生根據所學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將較容易的內容盡可能地讓學生自己完成,教師通過媒體的輔助重點突出地理位置與示意圖的結合,讓學生學會圖文結合有理有據的分析問題,從整堂課的效果來看本節課的效率較高,學生的參與度高,學習積極性高。
說課稿 篇7小學社會學科是引導學生從小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基礎學科。三年級的教學主題著重是讓學生認識周圍的社會。《城市公共交通》一課屬公共生活單元,主要是通過教學讓學生知道有關城市公共交通的工具、設施和規則,使學生認識到公共交通在城市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認識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性。依據教材的特點及三年級學生特點,我在本課教學中作了以下方面的嘗試:
一、 生活模擬,“樂中學”
1、 設置情境,產生興趣。我在一堂課的開始,就創設一種特定的情景:出示南橋三線的站牌讓學生知道我們南橋有很多線路,上海更多,及時出現上海公交線路篇,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情景,引起學生的共鳴,上海的車實在太多了。從而讓學生自己領悟到上海交通設施的發展重要。
2、 提供樣式,指導行為。我模擬生活中乘車的樣式,讓一小部分學生先模擬,其他學生觀察,辨別,評議,讓學生在行動中知道乘車要依次排隊,先下后上,不要爭先恐后等。
二、 主動學習,引導探究。
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不單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六?!彼?,在社會教學過程中,通過學生小組活動和大組交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去獲取知識。因此我在教學認識站牌時,注重讓學生自己去研究71路站牌,知道的懂得的讓學生盡量講,學生不易理解的讓學生通過討論來解決。讓學生懂得站牌上有車輛行駛依次??康母髡菊久?,行車方向,票價,以及車輛頭班與末班時間等。又通過玩翻牌游戲,讓孩子進一步了解上海的站牌還有許多,拓展孩子知識面。最后又出現上海線路表,通過看表,讓學生產生心的問題,讓孩子針對新問題進行新的探究,培養他們自己發現問題,質疑問題,獨立思考,自我發展等能力。
通過這課的試教,以及今天的教學,讓我深深體會到社會課的教學必須面向社會,體現社會性,同時面向全體,充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