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5-06-24 11:36:36
          有關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六篇

          有關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六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數學《左右》。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2、教學內容的地位與作用

          《左右》是前后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后上下要困難一些。

          “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后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說教學目標。

          本課我共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本課為第一課時。根據教學大綱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體會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

          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根據我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本課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4、教學重點: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同時也是本單元的訓。

          三、說學生

          從能力方面,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性的活動。知識方面學生在生活中和平日學習中對左右的知識有一定的感官體驗,這些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并采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只手,一只是左手,另一只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并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后,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并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說學法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征,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趯W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系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了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游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于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系,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一下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所以課堂伊始我通過談話情境的創設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較為自然的引入新課。首先,我會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今天老師邀請大家一起來做游戲,如果你愿意請舉起你的小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只手嗎?(右手)那么另一只手就是(左手)。然后隨著學生的舉手,我相機引入本課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1、我說你做。感知左右。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自身的左與右,再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對左右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再以聽口令做動作的游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區別左與右。

          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么?(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擺一擺,說一說。探究學習物體的左右與順序。

          通過“聽口令擺一擺學具,再打亂順序重新擺一擺,并說一說、問一問”等環節的設置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跋朐趺磾[就怎么擺”,打破了學生的思維定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同時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3、通過同桌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進而讓學生體驗了左右的相對性,再通過“小判官”游戲及與老師面對面一起做動作的活動設置,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于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4、解決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通過幫小貓找小兔子的家,滿足了孩子們樂于助人的積極性,使學生知道確定左右要有一個標準,通過組織學生在教室模擬上下樓梯的活動,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感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三)練習。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需要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練習,因此,我在講授完新知后,立即讓學生做課后練習題。

          (四)全課小 ……此處隱藏4082個字……+3=4、3+1=4這兩對算式式,使學生通過直觀初步感知“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為后面的教學做了鋪墊。

          4、總結延伸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這里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歸納所學知識內容、學習方法,能強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學生掌握學法。

          5、布置作業

          適量的`作業可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品質。

          6、板書設計

          這樣的板書既體現了新知的形成過程,又突出了教學重點,簡潔明了。

          7、教學反思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采取情境化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1)了解信任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間。

          (2)指導小組學習,培養交流意識。

          (3)發揮課件的動態立體優勢,給學生學習的空間。

          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它位于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先講單元分析,再就第一小結第一課時進行教學設計。

          在說課之前,我覺得很有必要剖析學生現有的認知基礎:

          ①學生已經掌握了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和數的組成;

          ②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③連加、連減、加減混和計算順序的掌握。

          這也正是本單元教材編排的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

          本單元是本學期的重點單元之一,約占教學總時數的25%,高質量、高效率完成本單元的教學工作將有利于順利達成學期育人目標,同時教材的編排凸顯以下四個特點:

          ①是以學生已經掌握的100以內數的讀法、寫法、數的組成及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作為本單元新知識的生長點。

          ②計算按難易程度分三段編排:整十數加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兩位數減一位數和整十數。

          ③各小節教學內容的編排,分三個層次: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并呈現算法的多樣化;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

          ④“用數學”是結合計算出現的,讓學生體會怎樣發現、提出數學問題以及如何解決問題,并且內容直接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事例。

          總之,教材的編排是由直觀操作等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遵循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為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

          介于教材的編排特點和學生的認知基礎,我認為本單元教學重點是口算100以內的加減法,教學難點是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根據國家新課程標準對第一學段的數學學科育人要求,我擬定的單元目標是:①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會口算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②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將采用的教學策略有二:①打破傳統教學計算時的“枯燥”、“機械重復”的缺陷,創設情景,把計算置入生動有趣的情景中,給枯燥的計算教學注入生命與活力;②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情節貫穿練習中,培養計算能力。

          以本單元第一小節“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第一課時為例談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57頁例1,完成練習十的第1——4題。

          二、教學目標:

          通過直觀手段,讓學生理解、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間,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探究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評價:

          師評、互評、自評相結合。

          五、教法、學法:

          情景教學法、合作探究、操作法。

          六、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題卡、學生備小棒。

          七、教學流程:

          1、創設情景,激情引趣。(3分鐘)

          2、合作學習、探究新知。(17分鐘)

          3、實踐運用,發展能力。(15分鐘)

          4、獨立思考、鞏固新知。(5分鐘)

          (一)創設情景,激情引趣:

          多媒體課件出示“公園花卉展”的主題圖,問:你看到了什么?(有三種花,說出每種花的盆數)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擬分四個環節進行:

          第一環節: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全班學生交流后教師板書出問題)

          第二環節:小組討論先解決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討論怎樣列式?怎樣計算?計算時是怎樣想的?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

          第三環節:小組匯報討論的計算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按數的組成計算、想減算加、用十做單位計算、擺小棒看出來的……小組互評。多媒體直觀演示,驗證計算結果,并且讓學生比較出那種方法最簡便。體現算法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學生再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其余的問題。

          第四環節:增加如“工人叔叔搬走10盆紫花,還剩多少盆紫花”,“紅花和紫花的總數比黃花多多少盆”等整十數減整十數和加減混和計算的問題,學生思考計算并且說明理由。學生進行自評。

          (三)實踐運用,發展能力:

          (以一年級綜合實踐課“小豬爬山”的故事為題材設計闖關活動),小豬和伙伴們結伴去爬山,如果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進行德育滲透。

          第一關:計算并說說 40+20 3+2 6—4 5+4—7> 40—20 30+20 60—40 50+40—70。

          在計算方法上的聯系。(促進知識遷移和加強知識間的聯系)

          第二關:看圖寫算式(旨在比較、對比整十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加整十數等的區別和聯系,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如:40+3和40+30。

          第三關:集體闖關,每個小組一張題卡,用時少、正確率高為優勝獎。號召學生發揚團結協作精神。

          對闖關活動進行小結,師評為主。

          4、獨立思考、鞏固新知: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第1——4題。

          創設情景,激情引趣:結合教材創設“公園花卉展”的真實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又對學生滲透愛護他人勞動成果的思想品德教育。

          合作學習、探究新知:學生在“公園花卉展”的情景中,通過觀察,發現并提出了多種數學問題,然后組織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再相互交流,這種安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留給學生探索、思考、動口、動手的時間和空間,開闊學生思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實踐運用,發展能力:運用多媒體把“小豬爬山”的動畫故事呈現給學生,通過連續的場景和生動的畫面引導學生的有意注意,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情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練習活動中運用計算知識,提高計算能力。

          獨立思考、鞏固新知: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培養學生獨立思辯的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檢查了本課時教學目標的達成度。

          《有關小學一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六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