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化學說課稿

          時間:2025-08-13 06:00:14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化學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化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紹過制取O2時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紹過制HCl時,濃H2SO4和固體NaCl要在強熱500—600°C時才能大大加快反應產生HCl的速率,而本課題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學生通過本節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容聯系,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與分析,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通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的能力,給學生留下“實驗是研究化學的基礎”的深刻印象。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并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中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通過改變一些化學反應的條件可以加快或減緩反映的速率。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歸納能力,并且采取實驗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針對本節內容的特點,我準備采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利用實驗的手段,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出發,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

          四、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于啟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1.復習引入新課:

          (1)、化學反應的表達方式和有關計算等;

          (2)、化學反應對工業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影響。

          2.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的性質

          對于同一反應物,外界條件不同,反應速率亦不同

          3.

          (1)、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

          b0.75ml0.1mol/LNa2S2O3

          0.75mlH2O

          1.5ml0.1mol/LH2SO4

          設置問題情景:哪組反應速率快,從哪方面能看出?

          進行討論分析后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淀,b后出現沉淀,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2)、演示實驗:

          a1.5ml0.1mol/LNa2S2O3b1.5ml0.1mol/LNa2S2O3

          1.5ml0.1mol/LH2SO41.5ml0.1mol/LH2SO4

          水浴加熱后混合反應不加熱混合反應

          經討論分析后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淀,b后出現沉淀,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混合物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并且我還會講到當溫度升高10°C,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以便在以后的實驗課中通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3)、根據PV=nRT,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氣體的體積與所受到的壓強成反比,即與濃度成正比。

          得出結論:對于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強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化學反應速率 )說課稿,標簽:初中化學說課稿模板,化學說課稿,

          對于固體、液體或溶液反應,壓強改變,反應速率不變。

          (4)、演示實驗:

          a.5ml3%H2O2,加少量MnO2b.5ml3%H2O2,不加MnO2

          得出結論:a產生大量氣泡,b產生少量氣泡??梢娺m當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

          問題:除以上四點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后,老師總結:光、超聲波、激光、放射線、電磁波、反應物顆粒大小、擴散速率等對反應速率的理解。

          4.聯系實際,加深理解:

          通過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利用改變反應速率解決具體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從而加深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解

          5.課后作業:

          六、說板書

          1.主板書: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副板書:演示實驗內容及反應現象。簡略其他因素。

          化學說課稿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2.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3.了解氧氣與人類關系密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與描述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學會從中歸納出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氧氣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及重要意義,增強環保意識

          2.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二、教學重點:氧氣的性質與用途

          三、教學難點:掌握各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降溫后,氧氣可以變為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為1.429g/L,略大于空氣;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于水

          問題:有什么事實可以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2.化學性質:

          實驗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

          碳(c)+氧氣(o2) ……此處隱藏10955個字……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c.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對酸的性質探究,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精神,同時培養學生尊重科學遠離的學習態度。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對學生的了解,我確立了以下重、難點:

          3. 重點、難點:

          重點:常見酸和堿的化學性質。

          難點:酸雨金屬氧化物的反應及有關方程式的書寫。

          接下來我說說本節課的教法,本節課我主要采用實驗探究法教學,另外結合多媒體輔助法。

          二、說教法:

          1. 實驗探究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能給學生帶來只管深刻的認識,對本節課,我準備采用微型實驗輔助法教學,在課堂上能讓人人參與,極大提高每個人的熱情,而且實驗現象明顯又節約試劑,充分發揮實驗對學生認知、情感、態度、方法的激勵和引導作用,有助于做到實驗、引導和啟發思維相統一。

          2. 多媒體輔助法:用投影儀顯示有關演示實驗中沒有的現象,用可見顯示要點強化感受。

          好的教法一定要輔以好的學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下面我講講學法指導:

          三、說學法:

          讓學生主動的體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設計實驗:讓學生根據疑問創設實驗,例如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激發調動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方式。

          (2)實驗驗證:通過推測、實驗、觀察、記錄、歸納總結獲得知識。例如:酸溶液能和金屬氧化物進行反應嗎?反應會有什么現象?據此進行探究,并進一步了解化學探究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學習方法。

          (3)溫故知新:梳理舊知并及時聯系生活,例如:在已學過的活潑金屬與酸反應的基礎上思考生活中的應用。在學生理解的知識層面上促進知識向應用層面的轉化。

          (4)反思評價:歸納總結已得的結論,并在討論交流中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設計了如下教學程序。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

          讓學生進行思考在生活中、化學課中,你接觸或聽說過哪些酸?請你列舉出你在化學課上和生活中所接觸的酸。由此開始引導學生建立對酸的初步認識。

          第二環節:重視實驗,體驗探究

          1. 硫酸和鹽酸的認識

          (1) 展示鹽酸和硫酸,觀察顏色、狀態,并聞其氣味;

          (2) 探究濃硫酸的腐蝕性:

          學生活動1:這個實驗采用微型試驗也是有效的,強調濃硫酸具有強烈的腐蝕性,我們生活中物品,如紙片、布等接觸到濃硫酸會出現什么現象呢?(討論濃硫酸的脫水性和吸水性)

          過渡:我們實驗中和生活中經常用的稀硫酸、濃硫酸的稀釋能像一般溶液的稀釋那樣直接加入蒸餾水嗎?

          (3) 濃硫酸的稀釋:

          教師提示:比較濃硫酸與水的密度,回憶濃硫酸溶于水的現象,學生思考討論后回答。

          演示:a.濃硫酸稀釋的正確操作;b.稀釋濃硫酸的錯誤操作、觀察實驗效果。

          歸納: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切不可將水倒進濃硫酸里。

          2. 酸的化學性質:

          (1) 酸與指示劑的作用:

          學生活動2:把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別滴入鹽酸和硫酸中,觀察實驗現象。

          歸納: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2) 與活潑金屬反應:

          學生活動3:在試管中分別放入鎂條、鋅粒、鐵釘,分別滴加稀鹽酸和稀硫酸,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現象,并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歸納:活潑金屬能和酸反應生成金屬化合物和氫氣。

          通過分析對比得到結論,很形象直觀的突破了難點,并通過實驗培養科學的態度,實事求是的描述所發生的現象。

          第三環節:布置作業,加深理解

          1.生活中常見的酸很多,以下食品或調味品中含有酸的是 ( )

          ①水果 ②食鹽 ③食醋 ④糕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濃硫酸和濃鹽酸敞口放置一段時間后,關于它們的組成情況的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溶液的質量都變小 B.溶質的質量都不變

          C.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大 D.溶質的質量分數都變小

          (考查對酸的初步判斷)

          3.小強同學對如何除鐵銹進行了探究,通過學習他知道了鐵銹的主要成分是 ,為除去鐵釘上的銹跡,小強將帶銹跡的鐵釘放入過量的鹽酸中,他首先觀察到銹 ,溶液由 色逐漸變成 色,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不一會,又觀察到 的現象。這是因為(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

          (強化鞏固難點)

          第四個環節:課堂小結,鞏固新知

          課堂小結:回憶我們都學習了哪些酸的共同的性質?

          學生總結。

          ①鹽酸、硫酸都是無色液體;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濃硫酸具有吸水性。

          ②濃硫酸具有腐蝕性;在稀釋濃硫酸時,一定要把濃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斷攪拌。 ③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紅色,遇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④酸能與一些金屬氧化物反應。我們可以利用這一性質除銹。

          同時讓學生總結出用途,也復習了酸的有關性質,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以上是我的教學過程,下面是我的板書設計。

          附、板書設計:

          第二節 常見的酸和堿

          一、常見的酸

          硫酸(H2SO4):常用于蓄電池中

          鹽酸(HCl):常存在于人的胃液

          硝酸(HNO3):常存在于酸雨中

          二、常見的堿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溶液》說課稿

          教材分析: 本單元內容從表面上來看,好象是一個獨立的單元知識體系。但是,究其實質,我們認為,它應該是其他單元知識的傳承和延續,例如:本單元的重要溶劑——水,則是第三單元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物質溶解于水的微觀解釋,則是以第四單元的知識為重要依據。而關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與化學方程式的綜合計算,則是第五單元與本單元的有機結合。正是由于有了以上各單元的知識作為儲備,才有利于對本單元知識的學習。學好了本單元知識也可以為后邊的知識學習打下基礎。例如:關于酸、堿、鹽溶液的相關性質學習就需要以本單元的知識為基礎。因此說本單元知識既是本教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聯系全書的一個紐帶,本單元內容由于學生實踐經驗的匱乏顯得有些抽象,同時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也較高,所以這部分內容即是學生學習的重點又是難點。想在這個課題上有好的復習效果,必須針對學生現有的不足和以往教學中的弱點進行教學設計。

          學情分析:學生絕大多數學生基礎較好,有較好的組織性與紀律性,且學習積極性較高,思維活躍。在復習本節課之前,大多數學生對溶液的最基本知識掌握較好,并具有較強的動手實驗能力,但并未構建

          《有關化學說課稿模板匯總七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