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7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1《小河與青草》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的一篇深受兒童喜愛的寓言故事,講的是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這篇課文融情于理,字里行間洋溢著童真童趣。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朗讀能力的好教材,也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熏陶的好教材。
我班學生對充滿情趣的課文比較喜歡閱讀,但對于小河與青草間相互依存的關系以及他們謙虛謹慎的處世態度學生在理解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得困難。
基于以上認識,根據新課標教學要求,以及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情感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0個只識不寫。理解本課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觀察、練讀、討論、評價、欣賞、表演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朗讀能力、想象能力和表演能力。
3.通過朗讀感受,讓學生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長處。同時激發學生學好語文,用好語文的興趣。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其中1、2兩個目標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的難點。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旨在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投入課文所設置的情境中。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打算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主要是指導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我將設計三個步驟層層推進:首先是創設情境,由圖片引出課題,讀好課題,然后引領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我著重對“湛、茵、澄”進行正音,對于“是你把握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句子,根據我以往的教學經驗,這是學生難讀的句子,我將引導學生讀正確。在初步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選擇各自喜歡的內容,美讀課文,讓學生通過選擇性閱讀,再次加深對課文的了解,同時使學生的朗讀水平螺旋上升。最后,我將預留七、八分鐘的時間,指導學生學習“青草”,尤其是“青”的第五筆學生容易寫錯,因此我讓學生借助筆順表,細致地分析漢字的結構、筆畫、筆順,自能識字。再通過老師的范寫,學生的描仿,正確、規范地書寫,最后,讓學生當堂練字,教師巡視指導。
下面,就第二課時著重談談我的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設疑激趣
首先在導入課文后,出示文本有關生字詞語,復習鞏固舊知。
二、讀中感悟,悟中生情
本文共有六個自然段,第一段語言簡練,交代了小河與青草的位置關系,相信學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困難,但學生對“長滿”一詞可能會有疏忽,因此我設想讓學生朗讀后,抓住“滿”,用選擇圖片的形式,讓學生直觀感受“長滿了小草的小河邊”生機勃勃的景象,使學生進入了情境。
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主要通過小河與青草之間的誠摯對話,展現自然界相互依存的溫情,以及謙虛謹慎的美好品質,是教學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重組。
首先,感受他們的外在美,這對孩子來說困難不大。我主要引導學生讀對話,然后讓小朋友贊一贊小河與青草。在學生充分朗讀后,對清澈的小河與碧綠的小草有了更直觀的印象,再通過抓關鍵詞,引導學生抓住“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碧綠碧綠的““真令人喜愛”讓學生通過想象、體會等形式,來感悟小河與青草的美,體悟語言的魅力。
接著,感受他們的內在美,這對孩子們來說在理解上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先引領學生讀對話,圍繞:“小河與青草為什么要相互感謝?”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盡情地說??紤]到句子“是你把我緊緊抱住,要不,我早就干枯了”是理解的難點,我設想抓住“緊緊抱住”,讓學生通過來演演小草,換位體驗的形式,讓學生把自己對文本獨特的理解和感受表達出來,從而真正體會到小草為小河作出的努力。讀完對話后,我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積累,進行說話訓練,完成兩個因為所以句式的填空,,至此小河與青草間相互依存的溫情以及謙虛感恩的態度展露無遺,此時再通過學生優美的朗讀把自己的體驗、感受,用自己的有聲言語盡情地表達出來,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自主識字,指導書寫
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仔細觀察感受字的結構特點與書寫技巧,在書寫生字的同時領略漢字的獨特美感。
板書設計。
小河水真清啊給了充足的水分更歡
與贊揚感謝贊揚感謝
青草把泥土緊緊抱住碧綠碧綠更綠
此板書形象地展現了小河與青草間相互依存,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有利于難點的突破。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我的“長生果”》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一組中的第四篇課文。本組教材以“我愛閱讀”為專題進行編排。這篇略讀課文通過著名作家葉文玲童年時讀書、作文的經歷,點明了讀寫中吸收與傾吐的關系。 課文的教學意圖,一是引導學生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悟作者對書的情感,體會作者所悟出的道理;二是結合實際讓學生明白讀寫間的關系,學習一些讀寫方法。
二、說學情
通過前面四年的學習,學生已初具賞析和品讀一般文學作品的能力,并能結合文本談自身的閱讀體驗。但能否將體驗升華進行創造,這又是本單元一個挑戰。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體會作者悟出的道理。
3、學習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結合自己的課外閱讀和習作實際,體會“長生果”的寓意
難點:結合自身體驗,暢談學習本文的感受和收獲。理解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的道理,并能進行創造性的寫作。
四、說教法和學法
因為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所以我采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方法。按閱讀提示,先讓學生自讀自悟,把握主要內容,想想作者寫了少年讀書、作文的哪幾件事,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然后,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多讀幾遍做一些批注,同小組的同學交流體會。最后,明確一些讀書和習作的方法并積累文中的好詞好句。下面我就說一下這 ……此處隱藏4033個字……導學生自主學習。
2設計理念:
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圍繞新課標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來制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分兩課時完成)
(1)認識倆、摘等7個生字,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球、玩等6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有請求語氣的句子。
(3)能讀懂課文的內容,對地心引力現象發生濃厚的興趣,并大致了解這一科學常識;從而地身邊的一些科學現明探求的欲望更強。
本節教學主要完成我會認,我會讀的知識技能。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同時,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態度。
4
教學準備:多媒體網絡課件、卡片、磁鐵、鐵釘、頭飾
二、說教法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從兒童喜愛的故事入手,突出地球爺爺手的與眾不同,以此為切入點,更容易喚起兒童探究的欲望。開課前的故事引入、初讀學習小老師領讀及學習中實驗活動,使學生獲得學習成就感,積極投入學習之中。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再現生動形象的畫面,更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與探究學習,達到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目的,同時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與語言能力。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網絡媒體手段,開展情趣教學法。如:課文動畫朗讀導入,小猴摘桃識字游戲,學生登臺實驗,地球知識展示,角色朗讀課文。同時這樣運用網絡媒體手段,也達到了寓教育樂的教學目的。
三、說學法
1、從一年級起培養孩子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而教師應當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對一年級小學生來說,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因而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小學生理想地達到這一點還不太可能,但我們必須從一年級開始著手培養,萬事萬物總有開始之時。
2、教學應該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
3、在低年級尤其應該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缎W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明確要求: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同時對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學奧秘產生興趣。
四、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地心吸引力這一科學常識。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播放故事。(要求:一邊看,一邊想。)
2從故事中你認識了誰?他們在做什么?
3板書課題(學生質疑后齊讀課題。)
過度:地球爺爺的手是什么樣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看誰最聰明。
(二)、初讀識字,整體感知。
1出示初讀要求:(1)自由讀課文,標畫出自然段序號,并把本文的生字、新詞標畫在課本上。(2)同座互相檢查畫出來的生字、新詞。
2檢查生字(小老師指名讀,領讀)。
3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同學思考:是誰摘下了桃子?
(三)、再讀課文,解決疑問
1.教師導言:通過初步學習,我們了解到是地球爺爺用自己的手,幫助猴子和小兔吃到了又大又紅的桃子。那么,地球爺爺的手究竟長得什么樣呢?請同學們互相學習,找到有關的句子,畫出來,再和你的小伙伴們進行交流。
2.學生自學交流。
3.檢查匯報。
4相機引導讀課文最后兩自然段,體會地球的手的作用。
5.作實驗:磁鐵吸引鐵釘,用這個例子,形象地讓學生理解什么是引力。
6.擴展:你還能舉例說出地球有手的例子嗎?(請學生暢談,教師也可借機為學生講述牛頓發現地球引力的故事,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熱情。
7小資料:地球知識。
(四)細讀課文,體會語氣。
1.圖文結合,邊讀邊練(小兔、小猴、地球爺爺、猴爸爸的句子,朗讀時的語氣)
小兔:①有禮貌--第六自然段;②奇怪--第九自然段
小猴:歡快--第二自然段;②請求有禮貌
猴爸爸:慈祥、和藹--第七自然段
地球爺爺:聲音緩慢,粗壯有力
2.指名朗讀。
(五)
全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地球爺爺的手(圖)
桃子
掉下來
足球
地心引力
小學語文說課稿 篇7一、教材分析
課文是一篇古文,選自晉代陳壽所寫的《三國志》。內容為三國時期蜀將關羽被毒箭射中,請醫生為其刮骨療毒。古文共4句話。第一句是事情的緣由,第二句起寫治病的經過。其中“割炙引酒、言笑自若”十分形象地描述了關羽的動作和神態,表現了一代名將的英雄氣概。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五年級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對古文已有過初步的接觸,因此對古文字詞的理解,學生可以運用以往的學習經驗與知識基礎,借助工具書和譯文進行自主學習。但是,由于古文與現代白話文的表達有著很大的差異,再加上學生剛開始學習古文,因此在理解上還需要教師適時地點撥、指導。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本階段的教學目標及本班實際,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目標一:自主學習生字新詞,借助工具書等理解“嘗”“炙”等詞語的意思,初步感知古今詞義不同。
在閱讀中自主學習本課的生字,能讀準“鏃”和“炙”,借助注釋了解“嘗”和“炙”的意思,初步感悟古今詞義的不同。
目標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對照譯文讀懂古文,
學習古文重在讀,如何將古文讀通,讀順是重點,只有會讀才能讀懂。正所謂“讀書百遍,其意自現”。
這篇古文雖然內容簡短,但要讀正確讀出感情并不是件易事。文中的多音字較多,如“為、中、創、血、將”等,只有知道每個字的意思,才能讀準字音。其次,讀古文還要注意句中的停頓。本節課就是希望通過多次不同形式地朗讀幫助學生一步步讀好。
目標三:感受關羽的英雄氣概。
全文內容簡短,僅僅85個字卻將關羽的英雄氣概刻畫得淋漓盡致。如何幫助學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呢?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古文內容,結合圖片展開想像,說說自己仿佛聽到什么,看到什么,隨后再讓學生扮一回充滿英雄氣概的蜀漢名將關羽,幫助學生融入課文,體會情感。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