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編七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小學語文蘇教版第八冊《九色鹿》是童話。本篇題為"九色鹿",屬于擬人體的童話故事,九色鹿所發生的故事里,蘊涵著積極的思想,能給人深刻的啟迪.贊揚了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的高尚品質,譴責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可恥行為。
全文按照故事情節可以分為三段。第一自然段為第一段,寫九色鹿的由來.第二到五自然段為第二段,寫九色鹿救人不要報答.第六到九自然段為第三段,寫調達見利忘義.受到重法罰.
二、說重點、說難點: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點.在這段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充分展現,人物語言形象生動.值得反復體會與品味.
因為孩子們認識世界的特點是直觀、形象的,而要在語言文字中準確把握所蘊含的情感世界,這對孩子來說有困難。發揮想象,體會人物性格,明白事理是全文的重點.
三、說教法:
1、情境法
2、表演法
3、電教法
說學法:
1、感情朗讀法
2、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程序:
依據課文內容和要求,我準備用兩課時教學全文。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學字詞;
再讀課文,理清層次,熟悉內容。
這里我主要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同學們同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回答板書: 九色鹿:舍己救人不圖回報
調達:見利忘義恩將仇報
二、指導表演課本劇。
(一)、指導人物性格分析。
1、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把它演出來嗎?(想?。?/p>
2、要演好課本劇可不簡單,我們應該診所好哪些準備工作呢?首先我們要知道劇中有哪些人物。(根據回答板書:王妃、國王、烏鴉。)
3、知道人物后我們就要著重分析體會任務的性格特征。請同學看課本總結王妃、國王、烏鴉的性格特征,并告訴同學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交流,王妃性格特征。"她纏著國王要他去捕捉九色鹿。""纏"體現王妃的任性。國王的性格特征。"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重金懸賞九色鹿。""無奈、只好"說明國王良知未泯。
[語文課程的“開放”、“拓展”,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理解的基礎上,因此,我們要正確處理文本的價值取向和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課文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感悟體會、朗讀說話,從字里行間體會兩個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指導臺詞表白。
1、表演課本劇除了要知道人物的性格,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臺詞,有感情有個性的臺詞是一出好的課本劇必不可少的因素。我們怎樣才能讀好、背好、表達好臺詞呢?首先請大家畫出課文中的臺詞。
2、根據回答出示:"救命啊,救命!""謝謝你的救命之恩?!K身受你的驅使……""我救你并不是要你做我的奴仆……知恩圖報了。""如果用這只鹿的毛皮……更加漂亮。""九色鹿,……捉你來了!""陛下,你知道嗎?……天下人笑話嗎?"
1、要想很好的表達出臺詞,首先必須熟記臺詞。
2、生讀臺詞。
3、光讀熟是遠遠不夠的。還通過讀是別人認識人物是怎么樣的.
4、指導感情朗讀.提示加上動作,配合神情.
(三)、指導修改劇本.
1、要想是我們的課本劇引人入勝,我們還需要適當改動課文.老師送你們一句話
板書: 增加臺詞 減少旁白
2、指導修改。
出示:"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然后千恩萬謝地走了。"如果你是調達,你會起什么樣的誓言?怎么樣是千恩萬謝呢?
生嘗試表演。
3、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仿照修改劇本。
[為學生營造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引導學生親歷閱讀實踐的過程,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讓他們獲取快樂學習的體驗。]
三、當眾表演,學會評價。
1、自由合作練習進行表演。
2、點名上臺表演。
3、點評。
4、評選最佳演員,最佳合作組。
四、誠信格言的補充
[一方面有利于學生進一步感受故事所蘊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時,與當前所提倡的誠信教育相結合,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另外,為學生用精煉的語言寫出學了故事以后的內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五、總結:
老師還告訴學生:九色鹿壁畫至今還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議同學們有機會去觀賞。[旨在鼓勵學生走進學習語文的大課堂,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免費 下載
語文說課稿 篇2說教材
《登山》是人教社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通過記述列寧隱居在普羅寧,有一天,為了看日出主動走了一條危險的近路。下山時,為了鍛煉意志,他仍舊走那條小路的經過,贊揚了列寧同志自覺鍛煉意志的精神。
本文有以下兩個特點。第一是:這篇課文記述列寧和巴果茨基一天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因此在一篇文章中含有兩個起因、經過、結果,這點是不同于學生常見的寫事文章,需要滲透,為抓課文的主要內容做好鋪墊。第二是:課文主要用巴果茨基和列寧的幾次對話,將兩次登山有機地串成了一條線。第一次登山通過人物的對話,突出了列寧主動選擇走險路的過程。第二次登山時則通過人物的對話,不僅突出了與第一次登山的不同之處,而且揭示了中心思想。文路清晰,層層深入,充分反映了列寧自覺鍛煉意志的精神。
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列寧兩次走險路的經過,學習列寧自覺鍛煉意志的品質。
二、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用不同方法練習抓課文的主要內容,提高閱讀能力。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目標一是根據這篇課文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來決定的。課文通過記述列寧兩次走那條險路的經過,贊揚列寧自找苦吃,自覺鍛煉意志的精神。列寧的這一精神從他決定走險路時就充分體現出來了,而決不只是表現在下山時。雖然第一次走險路有為了看日出的原因,但經過鉆研教材,深入分析,聯系全文來看,列寧選擇走這條險路,已經充分體現出這位革命領袖的勇氣和魄力,說明了列寧 ……此處隱藏11045個字……紛繁的吆喝聲井然有序的介紹的呢? 學生獨立閱讀思考,相互交流總結,教師補充:
問題1、可以引導學生按照以往歸納主題的方法完成:()人在()時間的()地方()做了什么。
問題2、
(1)有賣吃食的:……
(2)還有唱話匣子的。
(3)有過盲人的:“ 算靈卦!”
菜--賞我點兒吃吧!”
(5)有的用夸張手法:“小玩藝兒賽活的。”
(6)有的吆喝告訴你制作的過程 “鹵煮喂,炸豆腐喲”。
(7)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兒的白薯
(8)有的靠戲劇性來吸引人:“就剩兩掛啦。”
(9)有的小販吆喝起來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喲(高音)---蕎麥皮耶(低音)?!?/p>
(10)有的是合轍押韻的:“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卜一個大。
總之,用課文第五自然段的話來說就是:“像是把百貨商量和修理行業都拆開來,一樣樣的在你門前展銷?!?/p>
問題3、文章主體部分先后介紹了“從早到晚的吆喝”、“ 一年四季的吆喝”,這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這樣組織材料,使文章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使得文章所引用的材料雖然很多很雜,卻安排得井然有序。這種按照一定順序來組織材料的方法,是值得我們在作文中借鑒的。
那么,在這些富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吆喝聲中,你喜歡哪一句,能找出這些吆喝聲語言上的特點嗎?
四、品味語言,合作探究
1、小組合作討論找出吆喝的相關句子進行品析,并試著大聲的吆喝。
例如:
1)、“喝了蜜的大柿子?!薄昂取庇玫煤?,用擬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肯定很甜,連心里都是甜的。
2)、“烤白薯哇,真熱乎!”——課文里說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賣烤白薯的喊一聲熱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讓人不能不去買上一個。
3)、“葫蘆——剛蘸的!”讓人想到這葫蘆新鮮,一定很甜,很好吃。
“葫蘆——冰塔”用了一個比喻,寫出了葫蘆晶瑩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4)、“餛飩——開鍋”,這句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那冒著熱氣的鍋里,餛飩薄薄的皮,大大的餡,在深夜里吃上一碗很舒服、 (4)還有過乞丐的:“行好的--老爺--太(哎)太”, “有那剩飯--剩
5)、“蒸兒又炸,油兒又白搭——這段吆喝里介紹了制作的過程和方法,讓我覺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2、歸納這些吆喝聲在語言上的特點:(從語氣、語速、語調、音量四方面進行點評)
(1)、兒化音
(2)、用修辭 濃郁的地方特色
(3)、用押韻
(4)、用方言
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對老北京街頭吆喝聲的娓娓介紹中包含著深厚的喜愛和懷念之情,也包含著對老北京民俗風情和對無憂的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同時也對這些口頭民間文化遺產的逐漸消失而感到惋惜。
六、拓展遷移
1、收集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吆喝并進行模擬(無規律地進行不同品種的吆喝),體驗生活。
2、為我們團場的特產創作一則吆喝廣告。
七、作業布置:
1、在信息發達的今天,吆喝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用100字左右來闡述理由)
2、觀察在街頭做生意的人吆喝時的外貌、動作、神態、語言等,作一個片段描寫,200—300字。
八、板書設計:
18、吆喝
------蕭乾
時間順序 ——早晚、四季
1)、多用兒化音
語言 2)、善用修辭
3)、巧用押韻
4)、使用方言
感情——喜愛、懷念、追憶、惋惜
語文說課稿 篇7一、說設計理念:
閱讀是個體精神對象化的過程,“個體精神對象化”不會憑空產生,具體的文本內容便是憑借。閱讀中,只有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觸摸和揣摩、品味語言文字,才有可能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共鳴,分享,才有可能使個體精神得以投射或提升。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引導學生用讀、述、思、品、賞、寫等感性實踐的方式,讓學生親近文本,用心閱讀,在語言文字中去生成情景,生成體驗,生成智慧和思想。
教材分析:
《天鵝的故事》是北師大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主要講了兩個故事:一是兩只天鵝互相依存,在暴風雪嚴寒的冬天,雄天鵝用雙翼守護著受傷的雌天鵝,直到兩只天鵝一起凍死,為了作為永久的紀念把它們制成了標本。另一個故事是一群天鵝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鵝的行動感召下,用自己的身體破冰的神奇壯觀場面,反映了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是學生朗讀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好材料,學生可以從中學習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得到情操的陶冶,受到做人的教育,意識到保護生態的重要性。根據新課標,讓學生通過充分的閱讀,反復體會、感悟,閱讀時能品詞、析句,有自己不同的見解。
學情分析:
這是一片篇幅較長的文章,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勢必會產生閱讀障礙,對于重點、難點較難把握,需要長文短教。而學生經過前一段的閱讀訓練,大多數能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這堂課也需要讓學生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學會本課生字。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談談在不同要求的朗讀時體會到的內容,并能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
3、情感與態度:憑借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體會天鵝勇敢奉獻、團結拼搏的精神,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三、說教材的重難點以及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依據教材的特點,重難點確定為: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故事;感悟天鵝相依為命、互相依存、勇敢拼搏的精神,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四、學法指導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通過不同層次的讀來實現教學目標。
五、教法
方法:三單元閱讀教學法
由教師引導學生圍繞學習目標質疑討論,然后根據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點拔,從而完成教學任務。
2、感悟、誦讀、練說
六、教學過程與環節設計
在認知閱讀環節中主要訓練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歸納能力,并整體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做適當評價。
在理解閱讀環節中,引導學生用找關鍵詞、句的方法來幫助理解,在反復的讀、圈劃中感悟文字,促使課文內容的研討更加深入。
拓展閱讀環節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注意課內學習與課外閱讀積累的結合,并使學生受到愛鳥護鳥、保護生態的教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