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

          時間:2025-07-08 15:35:11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應的練一練和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培養熱愛數學、學好學生的興趣。

          教具準備:

          圓柱形的物體,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

          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下面()圖形旋轉會形成圓柱。

          二、認識側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罐頭的側面貼了一張商標紙。

          問:你能想辦法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

          ⑴拿出圓柱形的罐頭,量出相關數據,在小組中討論。

          ⑵交流:你們是怎么算的?

          沿高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商標紙,量出它的長和寬,再算出它的面積。

          ⑶討論:商標紙的面積就是圓柱中哪個面的面積?

          觀察一下,展開后的長方形商標紙的長與寬,與圓柱中的什么有關?有什么關系?

          使學生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頭。

          ⑴師:這個罐頭的側面也有一張商標紙,如果不展開,能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測量什么數據較方便?

          ⑵出示數據:底面直徑11厘米高:15厘米

          ⑶學生算出商標紙的面積。

          ⑷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結:算商標紙的面積,實際上就是算圓柱的側面積。

          追問:怎么算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發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是求圓柱的側面積?

          5.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三、認識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圓柱。

          ⑴問:如果將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厘米?

          ⑵讓學生算一算后交流。師板書:

          長:3.14×2=6.28(厘米)寬:2厘米

          ⑶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和半徑分別是多少厘米?

          板書:直徑2厘米半徑1厘米

          2、引導畫出圓柱的展開圖。

          ⑴這個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什么?

          ⑵如果要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要畫哪幾個圖形?分別畫多大?

          ⑶在書上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

          ⑷交流:你是怎么畫的?

          3、認識圓柱的表面積。

          ⑴討論:什么是圓柱的表面?怎么算圓柱的表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底面圓的面積×2+圓柱側面積

          ⑵算出這個圓柱的表面積。算后交流,提醒學生分步計算。

          4、練習:完成“練一練”第2題。

          ⑴各自練習,并指名板演。

          ⑵對照板演,討論:

          這兩題有什么不一樣?知道底面圓的直徑怎么求圓柱的底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知道圓的半徑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圓的周長呢?

          四.總結反思

          1.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么收獲?還有哪些不清楚的問題?

          2.生活中的圓柱體表面都是一個側面加兩個底面嗎?哪些不是?又該怎樣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呢?

          暢談體會。

          五、鞏固應用

          1.完成練習六第1題。

          注意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要求的是圓柱的哪個面。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先讓學生說說用鐵皮做油桶時,需要做圓柱的哪幾個面?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于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八寶粥罐頭”的情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邊看邊想邊說,復習了圓的面積和圓柱的特征。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老師要制作一個圓柱形教具,請你幫助選擇合適的部件(兩個半徑是3厘米的圓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思維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促使學生思考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的關系。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币驗檫@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辯論,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并構建新的平臺,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并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2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第十二冊教材P33~P3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根據圓柱表面積和側面積的關系,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媒體:

          圓柱形物體、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重點:

          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推導。

          教學過程:

          一、猜測面積大小,激發情趣導入

          1、用你們手上的A4紙做一個盡量大的圓柱?(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長方形的長為底面周長的圓柱,另一種以長方形的寬為底面周長的圓柱。)

          2、這兩個圓柱誰的側面積誰大?為什么?

          3、復習: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剛才的環節中,用現成的練習紙,以動手操作的形式做一個圓柱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做、比、評”中喚起對圓柱側面積知識的回憶。

          二、組織動手實踐,探究圓柱表面積

          1、我們把做好的圓柱加上兩個底面后,這時候圓柱的表面積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

          2、你們覺得這兩個圓柱誰的表面積大?為什么?

          生:因為兩個圓柱的側面積一樣大,只要看他們的底面積誰大那么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就大。

          3、剛才我們是從直觀的比較知道了誰的表面積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辦呢?

          生:計算的方法

          師:怎么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呢?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板書)

          4、那現在你們就算算這兩個圓柱的表面積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沒有數字怎么算?。?/p>

          師:哦!那你們想知道哪些數字呢?知道了這些數字后你打算怎么計算?

          生1: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半徑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直徑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圓柱體的底面周長和高。

          師:老師現在告訴你的數字是這張紙的長是31.4厘米。寬是18.84厘米。那你們會算嗎?怎樣算,如果獨立思考有困難的話可以小組討論來共同完成。

          5、匯報展示:

          情況一:半徑:31.4÷3.14÷2=5(cm)

          底面積:3.14×5×5=78.5(平方厘米)

          側面積: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積: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況二:半徑:18.84÷3.14÷2=3(cm)

          底面積:3.14×3×3=28.26(平方厘米)

          側面積: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積: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師:通過我們計算驗證了我們剛才的判斷是正確的。

          接下來我們打開書翻到33頁自學例2,從這個例題中你學到什么?

          生:分三步來算,先算側面積再算底面積然后把側面積和兩個底面積加起來。

          生2:這樣做挺麻煩的有沒有更簡單一點的方法呢?

          6、好!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有沒有更簡單的方法。(補充第二種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然后把圓柱體的兩個底面通過剪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

          問:這個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圓柱體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長,也就是圓柱體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寬是圓柱體底面半徑)

          所以圓柱體表面積=長方形面積=底面周長×(高+半徑)

          用字母表示:S=C×(h+r)

          我們用這個方法來驗證一下我們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來簡單?

          匯報:大部分學生都認為比原來的方法簡單。(說一說認為簡單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們學習了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出示課題),你們學會了嗎?(會)那老師也得做幾題驗證一下你們掌握得怎么樣。

          本環節通過提出一個實際問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條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決相同的問題。逐漸培養學生用多種途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 分組闖關練習

          1、多媒體出示題目。

          第一關(填空)

          沿圓柱體的.高剪開,側面展開后會得到一個( )形,長是圓柱的( ),寬是圓柱的( ),因此圓柱的側面積=( )×( )。

          第二關

          一個圓柱的底面直徑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側面積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積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積是( )平方分米。

          第三關(用你喜歡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題)

          一個圓柱,它的底面半徑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積?

          2、匯報結果,給予評價。

          我本著“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了以上幾個層次的練習題。整個習題,雖然題量不大,但卻涵蓋了本節課的所有知識點,而且練習題排列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層層深入。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質疑(同學們還有什么疑問嗎?)

          五、反饋小結:

          教學反思

          1、 自主探究,體驗學習樂趣

          以解決問題為主線,打破了“例題――習題”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創設探究的舞臺(也就是提出貫穿整節課的一個問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認知沖突層層深入,思維碰撞時時激起,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學習樂趣。

          2、合作交流,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給學生提供一個合作交流的平臺,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共同歸納出計算圓柱表面積常用的三種形式,從而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深度。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3

          一、創設情境,懸念導入。

          上課鈴響了,教師戴著廚師帽進教室,并設下懸念:做這樣一頂廚師帽需要準備多少面料?

          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二、合作探究,發現方法。

          1、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些面的面積?

          2、研究圓柱的側面積。

          (1)大家猜測一下,圓柱的側面展開來可能會是什么樣的?

          (2)學生想辦法親自驗證。

          (學生通過動手剪、拆課前準備的圓柱體,發現側面展開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文形、有的是平行四邊形,還有的可能是不規則圖形。)

          師問:①剪、拆的過程中你有什么發現?

          ②長方形的長當于什么,寬相當于什么?

          ③你能把展開的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變成長方形嗎?不規則圖形呢?

          (3)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得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明確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展示圓柱的表面積展開圖,問:現在你會求圓柱的表面積嗎?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三、實際應用

          現在你能求出做這樣一頂廚師帽需要多少面料嗎?

          出示例4:一頂圓柱形的廚師帽,高28cm,帽頂直徑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1、引導: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實際是求什么?

          ②這個帽子的表面積 的是什么?

          2、學生同桌討論,列式計算,師巡視指導。

          3、匯報計算情況。

          板書:帽子的側面積: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積: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xx.4≈20xx(cm2)

          答:需用20xxcm2的面料。

          四、鞏固練習:課本第14頁“做一做”。

          五、暢談收獲,總結升華: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說說自己的表現。

          六、作業:課內:練習二第5、7題;課外:練習二第6、8題。

          附: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 × 高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例4:一頂圓柱形的廚師帽,高28cm,冒頂直徑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帽子的側面積: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積: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xx.4

          ≈20xx(cm2)答:需用20xxcm2的面料。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