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園林》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蘇州園林》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蘇州園林》說課稿1一、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葉圣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了事物特征的優美的說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筑者爭奇斗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辟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征,從總體上介紹,順暢自然,通俗易懂,不僅展現了深厚純熟的文字功力,更顯示了不同凡響的思維水平。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特點,課標要求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依據新課標中“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朗讀課文,整體感知,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
2、學習本文圍繞說明對象的特征,先總后分,由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的說明事物的寫作方法。
3、了解我國園林建筑的成就,激發學生愛美愛國。
本文是一篇介紹蘇州園林特點的名篇佳作,因此欣賞中國園林的圖畫美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對學生鑒賞能力的初步培養是本課的學習難點。如何突破這一重難點呢?在教學中,應盡量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如看蘇州園林的照片,與課文相配合,更方便學生理解和同時教給欣賞蘇州園林圖畫美的方法。
二、說教法
本次語文課的主體是八年級學生,他們已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和認識能力,但欣賞能力有限。課標要求激勵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興趣和培養提取、篩選、概括、梳理信息的能力。鑒于此,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了“問答式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通過教師有機的教,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來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和藝術鑒賞力。
三、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課標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的學法是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
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理念
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從文體上看,是說明文單元;從題材上看,是有關中國文化題材的文章。傳統語文教學本著知識本位的語文觀,常常從說明文的文體入手來解讀課文。而新課標更強調文本的人文內涵,淡化文體知識,在單元教材的編選上雖兼顧文體,但更注重題材內容的相關性?;谶@樣的認識,對本文的解讀,重點應放在對文本內容及內容所反映的文化的理解上,而不應該只局限于文體知識的把握。
五、說教學程序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環節展開。
1、布置預習:
掃清字詞障礙,理清文章結構;
利用網絡搜集蘇州園林的照片、圖片,感知蘇州園林的特點。
布置預習的目的是為了使整堂課進行得更加順暢,使學生提早進入學習狀態。
2、導入教學:名言、圖片導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這樣以情境教學法導入新課,生動有趣,增強直觀感受,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便于進入理想的學習氛圍。
3、解 題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蘇州園林不是指某一處園林,而是全城的一百多處園林的統稱,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藝術風格。
4、作者簡介
作者的原籍是江蘇蘇州,故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又有深刻的研究。同時又因為作者有發現美的眼睛,所以發現了蘇州園林的美。
5、預習檢查,掃除語音障礙。
教師請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解決生字詞,夯實字詞教學,讓學生切實掌握一些重要的和常用的生字詞。
6、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回答下列問題。
作為蘇州人的葉圣陶認為蘇州園林有一種怎樣的美?(即蘇州園林的總特點)
為體現圖畫美設計者是從哪幾方面設計的?
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感受畫意美的同時,把握蘇州園林的總特征,理清文章說明的思路,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7、結合圖片,品位鑒賞圖畫美。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p>
請同學分別讀課文3—6段,劃出能具體表現圖畫美的句子,結合圖片再讀一讀?;蛘呤墙處熛冉o出圖片,然后請同學找出文中的哪句話與圖片表現的美相吻合。
作者在寫完蘇州園林的四大特點后,為何又寫了7、8、9三個自然段?結合圖片,說說這三段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蘇州園林的?
講究角落的圖畫美(7段)講究門窗的圖案美(8段)
講究色彩的搭配(9段)
請你用所學的知識來鑒賞下面的圖片(任選一張)。說說美在本環節既讓學生感受到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突出了教學重點,也能初步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8、小組合作,自主探究。
自主選擇課文內容,精讀課文中的一段,然后以導游的身份向游客(全班同學)介紹蘇州園林的某一特點。提示:注意介紹的條理
注意介紹的方法
用上重要的詞語
在這里培養了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將表達能力訓練與學生個性的發展需要相結合,讓學生自信、有主見。
9、布置作業
好的作業是對課堂的補充和延伸,我布置的作業是:
試以“我愛我家”為題進行寫作練習,要求不實寫哪一處景或哪一件事,而從總的印象寫起,引出對事物總的特點的概括,然后圍繞中心多方面說明。
學文與作文成為一體,意在指導學生注意作文的條理性。
10、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附:板書設計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理念和教學程序五個方面對本課進行了說明,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蘇州園林》說課稿2一. 說教材
《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征的優美的說明文。作者從欣賞者的角度用簡明樸實和高度概括的語言,說明了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筑中地位和園林的共同特點--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 ……此處隱藏28634個字……點: 能夠理清作者思路,了解說明順序及文章“總分總”的結構特點。
教學難點:能夠結合說明順序、文章結構,提取關鍵信息綜合闡述重點段落是如何說明蘇州園林的自然之趣的。
四、說教法
1、提問式教學法——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給學生以直觀感受,刺激多種感官,增強教學效果;
3、引導探究法——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信息交流量更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4、導游激趣法——延伸上一單元的口語交際,使知識、能力鞏固發展,
激發學習熱情。
五、說學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本文在預習階段,學生自己整理蘇州園林的照片和圖片,制作手抄報、壁報。在課堂導入時,設計導游詞并解說,讓大家更形象、直觀、立體地透視課文,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又能讓學生了解蘇州園林的特點,得到美的享受。
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以及解題設疑的思路,已經能完成初步的導學案了。并且也形成了合作學習的氛圍,以及對問題探究的意識。
所以,自主學習法、學案導讀法、導游激趣法、圈點批注法、合作探究法還是學生學習本課的主要學法。
六、說教學過程
設計總思路:
是什么:總分總
為中心服務
結構 為什么: 符合事物認知規律
閱讀
怎樣用: 寫作
(一)預習、導學
1.去過蘇州的同學用自己的照片配上解說文字,沒去過的通過網絡查找相關圖片和資料,制作手抄報,并在教室內設計成壁報。
【設計意圖】 《課標》“自然風光…… 風俗民情…… 等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增強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觸摸傳統文化底蘊。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參與實踐、全面地開展研究性學習
2、.圈點出文中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并勾畫出文中的優美的語句進行積累。
【設計意圖】 掃清文字障礙,正音正字。
“腹有詩書氣自華”語文學習的根本是積累。
3、抓住題目,設疑導讀
○1寫什么? (概括內容)
○2為什么寫?(體會作者情感)
○3怎樣寫的? (結構、寫法、語言)
【設計意圖】授學生以漁,導學生以法,開其源,活其流。實現了“先學后教”的教育思想,促進學生走進文本,也是促進他們進行獨立思考,增強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
(二)設置情境,激趣導入
播放圖片和音樂,學生以導游身份介紹蘇州園林
設計意圖:“告訴我,我會忘記;給我看,我會記??;讓我參與,我會明白?!睂W生在學習的 過程中調動的感官越多,知識就越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同時,鞏固了上一單元的口語交際,還可以培養學生敏銳的感知力、深刻的理解力,有利于其提高審美能力。
(三)朗讀課文,標題釋疑
1、針對學生的導游,引出問題“葉老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的?”
利用導學案引入:
○1、寫了什么?
○2、為什么寫?
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
○1、寫什么?只答說明對象“蘇州園林”
○2、為什么寫?格式化地“喜歡、贊美”
【設計意圖】讓學生了解說明文的中心是說明對象特征,并引導學生表述要做到“言之有物”理清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突破教學重點。
解決策略:1、給出文章原題目《拙政諸園寄深眷——談蘇州園林》,抓住“諸”字釋疑,并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關詞語“共同”“總是”,概括出蘇州園林總特征“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p>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要有文本意識,培養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
2、適時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理解作者的“眷”情。
【設計意圖】知人論世,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并產生共鳴
3、蘇州園林與“圖畫”有什么聯系?
內容上:都以山水為靈魂
意境上:都是自然、和諧、閑適的。
【設計意圖】把握蘇州園林“圖畫美”的內涵,為后面難點的突破做個鋪墊
(四)篩選概括,把握特征
1、作者怎樣寫出蘇州園林“圖畫”這一特征的?
學生再讀課文,畫出與“圖畫”有關的句子
2、這些句子分別從哪些方面具體說明這一特征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圈點批注的讀書習慣;培養學生提取、概括重要信息的能力;讓學生結合具體內容認知“總分總”的說明結構。
預測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1、學生可能歸納不出來概括的方面,要指導他們把握語言標志,認清說明對象。
2、歸納時,可能與課文內容安排順序不一致,可順勢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順序,并注意與第二段內容的相呼應。
(五)理清思路,認知結構
“游覽者必然也不會忽略另外一點”,這個“另外一點”能否和前面內容調換順序?四個“講究”能否調換順序?
【設計意圖】“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理清思路,既要綜觀全文,看清總體思路;又要細讀片段,看清局部思路。理解說明文“言之有序”特點,以及正確反映客觀規律的結構。
(六)深入探究,突破難點:
文章怎樣表現出“自然之趣,和諧之美”的?
【設計意圖】通過文本信息的獲得,形成自己獨特的思維方式。
(七)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作者為什么用這樣的結構、這樣的順序來寫?
在課堂上留足時間給學生討論、探究,還要有一個交流的平臺,采取四人小組交流的方式,把探究的內容補充得更完善,最后就是學生代表的發言。
明確:為主題服務,突出說明對象特征;遵循客觀規律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結構要為主題服務的作用。培養學生在閱讀作品后能有自己的閱讀體驗,并提高思維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盡量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對話,讓每一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真正達到交流的目的。
(八)聯讀鞏固:《天壇之美》
卡萊爾說過:“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p>
語文課標要求課外“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意在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并開闊學生的視野,引領他們進一步探求傳統建筑的文化內涵,豐富學生的心靈。提升學生自我解讀文本的能力,進一步了解“總分總”結構的特點及作用。
(九)讀寫結合,遷移練習:口頭仿寫第2段的兩句話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進行語文創新性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十)作業:將課上的仿寫擴展成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
要求:用總分總的結構突出說明對象特征。
【設計意圖】 在設計作業時,注重作業的價值,將作業的功能定位在補充鞏固與能力遷移兩個方面上;重視讀文,關注動筆。
七、說板書設計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