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生物說課稿3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教材高一生物必修本第五章第 1 節第一課時內容。上一章,學生們已經學習的是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 ,這節開始我們學習細胞的能量流動,而本節課的內容是整章的基礎,生命活動離不開酶。因此,本節內容在 整章生物學習 中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的地位。后面還將學習到酶的特性,所以學好本節的內容可以為學好以后的生物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本內容包含的一些 單一變量控制科學方法 知識,是以后生物學習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認知目標:識記:細胞代謝概念、活化能概念、酶在細胞中的作用
理解
2、 能力目標:學會控制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變化,以及設置對照實驗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高一新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酶在細胞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難點的依據:單一變量控制方法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生物是一門培養人的實踐能力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方法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我校高一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采取學生活動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的參與活動,而且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愿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行動結合起來,充分引導學生全面的看待發生在身邊的現象,發展思辯能力,注重學生的心理狀況。
當然教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充分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并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也體現了課改的精神。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敘述很抽象,雖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圖和圖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靜止的,很難實現知識遷移。而Flash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并且能夠展示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情況,有利于在比較和歸納中得到正確的知識。
2、實驗探究教學法——從反應物、反應條件、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現象記錄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操作并嘗試改良實驗設計,從具體到抽象、從實踐到理論來深化科學探究思想,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3、啟發式教學法——以設問和疑問層層引導,激發學生動機,啟發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從常識走向科學,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由于本節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并思考,并例舉生產實踐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 酶的作用 (佳美洗衣粉) 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后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高中生具有的認知發展水平以及初中生物和化學基礎,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學習方法指導:
1、跟隨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將原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完成知識的遷移。
2、小組內合理分工,協調實驗操作、記錄和匯報,培養觀察、分析、判斷的思維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培養科學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結合書本的文字敘述、圖片和老師展示的動畫,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最后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導入新課:(3—5分鐘)
聯系生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開動思考,活躍課堂
斯帕蘭札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實驗 激發學生好奇心
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能夠知道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二是使學生明確本節課要講述的內容,以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欲望。這是生物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講授新課:(30分鐘)
教學程序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景
導入新課 針對“斯帕蘭札尼研究鷹的消化作用的實驗”提出問題:
⑴這個實驗要解決什么問題?
⑵為什么要將肉塊放入金屬籠內?
⑶肉塊為什么會消失?
⑷從這個實驗中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思考回答問題
一細胞代謝 回顧在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等細胞器中發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引導學生理解細胞內每時每刻都發生著很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
細胞代謝是細胞生命活動的基礎。 運用已有知識,集體回答問題,體會細胞代謝這一概念的含義。
二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1.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介紹過氧化氫和肝臟研磨液,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
講述:細胞代謝過程中也會產生過氧化氫,這是一種對細胞有害的物質,幸而細胞內含有生物催化劑----過氧化氫酶,能將過氧化氫分解。但它們之間的效率一樣嗎?
組織學生分組實驗,提醒實驗安全和注意事項。
分組完成實驗,匯報實驗現象。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引導學生觀察實驗步驟表格,以問題串形式帶領學生從本實驗實例中總結出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單一變量原則和對照原則。 分析實驗現象,得出正確結論。體會什么是自變量、因變量、無關變量以及對照實驗。
3.酶的作用原理 通過分析對照實驗,詳細比較四種條件下過氧化氫分解的速率,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結果的原因,引出活化能的概念,并總結出各條件使反應加快的本質。 積極思考,討論,分析歸納出加熱、無機催化劑、酶提高化學反應速率的本質。
3、課堂小結,強化認識。(3—5分鐘)
課堂小結,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并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個性。
一、教材分析
本節的內容是第四章《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的第二節。前面一節學習了有機物是光合作用制造來的,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綠色植物如何利用有機物。這兩節知識是連貫的,順接起來也非常自然。內容上本節主要闡明了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在新課標中,它屬于理解層次。貫穿教材里有三個演示實驗,主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知識結構上分析有三個方面內容:一、有機物對生物體的作用;二、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反應式;三、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目標設定
依據新課標,緊扣單元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訂為如下三方面:
1、知識目標: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說出有機物對于生物體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標:強化技能訓練,發展推理能力。落實動手實驗并進行實驗現象的分析,從而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理解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和人類的重要意義。
本節課的課型模式是探究式教學。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難點是:理解并能描述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認同綠色植物在制造有機物方面對于生物圈和人類的重要意義。
三、教法與學法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首先組織學生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設置問題讓學生推測:制造這么多有機物有什么用?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應該能夠答出有機物的用途,這時我會順著學生的思路,設置思維的障礙: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有機物可用來構建植物體?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請學生一起總結。至于有機物為植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這部分內容,則是由學生討論交流,并上臺演示實驗,在演示、交流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提煉。
為了更好地突破重點難點,我采用探究式教學,組織學生參與分析,通過質疑,探究,交流,總結,實現教學目標。
我將教材中的三個教師演示實驗改為學生演示實驗,分小組自學加討論,研究實驗原理,分析實驗現象,選拔學生上講臺實際操作,其他學生觀察,組內討論,得出結論。把以教師為主導的演示實驗變成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探究實驗,教師只是個引導組織者。在此基礎上,教師利用課件,采用啟發學生總結,根據學生的分步演示的過程,總結出呼吸作用的公式并推論到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的對于生物圈子的重要意義。
學法指導。在學生已初步了解觀察方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觀察要有一定的目的,觀察時要伴隨思考。給學生質疑。我們在實驗中采用的是萌發的種子作為實驗素材,提出可不可以改用其它材料?引導大家討論,讓學生多問幾個為什么,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而在小組完成實驗的過程中,發揚團隊精神,引導學生善于合作,從他人的身上學到長處,交流方法。在學完呼吸作用后,立即列表比較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區別,讓學生體會二者的分別,也讓他們看到比較法簡潔實用的優勢。在技能訓練中,讓學生認識到推理的方法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法之一等等。其實,學法的指導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只要堅持,就會有收獲!
本節課的課堂上我設計的是利用12分種的時間來完成課后練習和伴隨的習題,在這當中,有問題隨時提問,討論,交流注意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達到當堂知識當堂消化,努力不留死角。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將指導學生課外實踐,給家中的植物松土,并請家長對自己孩子的動手能力給予評價。
各位老師,你們好!
今天我要進行說課的內容是《認識生物的多樣性》
首先,我對本節內容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級生物生物上冊第二章的內容。
本節內容包括: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這部分內容較為重要,學生很難理解,同時也是高中生物的重要部分,所以學好這個內容為學好以后的生物知識打下牢固的理論基礎,而且它在整個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
2 能概述生物種類、基因與生態系統多樣性之間的關系。
3.說明保護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對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基因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的學習,初步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的學習,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
通過學習我國的珍稀的植物資源,增強學生的自豪感。
2.通過學生的討論學習,加強學生的寫作和交流。
重難點
重點: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難點:1.基因的多樣性。 2.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三、說教法
基于本節課內容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
2.活動探究法
3.集體討論法
四、說學法
五、說教學過程
1.新課導入讓學生進入情境(約 3-5 分鐘)。
方法:課件展示:游戈的魚群、飛翔的海鷗、撲騰入水的企鵝、跳躍的猴群、飛跑的麋鹿、追逐的獵豹、悠然的丹頂鶴、開屏的藍孔雀、成片的森林
2.新課講授 25 分鐘:
(1)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并提問:生物的多樣性的三個層次是哪些?
(2)引導學生分析資料,并進行討論。
(3)組織學生學習基因的多樣性、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4)與學生一起討論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
3.學生訓練與討論 10 分鐘
4.課堂小結 3-5 分鐘
六、說板書設計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