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說課稿集合6篇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7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學情分析:
經過四年的語文學習,五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初步學會了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句的能力,能夠在閱讀中抓住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基本的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的能力。學生的自主意識正在增強,處在一個由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階段。這時他們強烈的要求自主、獨立、成功。所以,在教學中應當整體感知,字詞的理解放手讓學生自己完成。給學生一個立足點,給他足夠的體驗,讓他們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
說教材:
《傻二哥》是鄂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的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評劇演員、作家新鳳霞。文章通過大量的細節描寫,刻畫出一個活生生的善良、勤勞、樂觀的窮而有志的年輕人的形象。文章從五個方面把這樣一個賣藥糖的勞動者“傻靈傻靈”的特征刻畫得淋漓盡致。傻二哥吆喝的內容;傻二哥的特點——愛給人幫忙;傻二哥的衣著;傻二哥吆喝前的準備;傻二哥有耐心,不怕麻煩。所寫之處雖然瑣碎平常,但能充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使之活靈活現。文章語言生動,細膩傳神。善用細節描寫是本文突出的特點,作者對傻二哥的觀察可謂細致入微,從他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準備、吆喝的聲調、吆喝的內容都細細寫來,形象鮮明,使讀者很容易在腦中構建出一個帶有些傻氣卻又勤勞樂觀的年輕人形象?!吧刀纭边@雅號看似貶,實施褒,是贊揚傻二哥又老實又熱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好品質。
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助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篇課文我采用創設情境法、質疑、情感朗讀法、表演等方法,指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充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法上,以讀為主,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自演、自寫”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細節描寫的寫作方法,達到“教是為了不教”的教學目的。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掌握本課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悟并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感受傻二哥“傻靈傻靈”的性格特點。
4、理解作者是如何用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的。片斷練習。
過程與方法:
嘗試設疑、突出主線、以讀為主、讀中悟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傻二哥又老實又熱心助人,不自私自利的好品質。
說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讀題質疑:
理解課文從了解作者開始。教學開始,我對作者新鳳霞做了總體的介紹。新鳳霞是著名的評劇演員,她不僅戲演得好,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做一手好畫,是著名畫家齊白石的親傳弟子。她命運坎坷,但很堅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藝術成就。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稱贊她的文章是“不加虛飾,不落俗套”。新鳳霞寫人寫事,如同她唱評劇一樣,清新流暢,如敘家常,娓娓道來。對作者的大致了解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課文。
由于課題有一“傻”字,很能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所以接下來我就引導學生從題目入手質疑,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出:傻二哥是誰?為什么叫他傻二哥?他的傻表現在什么地方?他真的傻嗎等等。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概括為一點:傻。確定好了文章的文眼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做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二、讀中感悟,讀中品味:
在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書,然后在全班交流“你讀懂了什么?”接著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課文從哪些方面描寫傻二哥?(板書:吆喝的內容、愛給人幫忙、衣著、吆喝前的準備、有耐心不怕麻煩。)鼓勵學生個性化的解讀、進行多角度、多層面地交流讀書體會。
接下來的環節我仍然以學生自主質疑、釋疑為主線,指導學生在交流、傾聽、研討、模仿、表演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學習寫作技巧。過程如下:
1、初讀全文后,傻二哥給你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板書:傻靈傻靈
2、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傻二哥的傻靈傻靈,做勾畫批注。
全班交流體會,指導學生讀找到的句子。
(1)學習直接寫傻二哥特點的句子。(第3自然段)“聰明”“會……會……什么都會”寫出了傻二哥的聰明;“一幫到底”“熱心的傻勁兒”寫出了傻二哥的傻勁兒。
(2)學習描寫傻二哥外貌的句子(第4自然段)?!按┲?、“留著”、“斜背著”形象地描繪出傻二哥的樣子;出去買糖卻是如此講究,透出一股傻勁兒。同時也透出他的機靈,一個賣吃食的人如果穿得邋遢,誰又會去買它的吃食呢?不上街賣糖的傻二哥穿得怎么樣呢?補充《傻二哥》原文中傻二哥的家境和家中穿著的句子,更能襯托出傻二哥的勤勞樸實,對待工作認真、樂觀向上。
(3)學習描寫傻二哥吆喝前做準備的句子。(第5自然段)?!吧焐臁?、“晃晃”、“試試”,吆喝前手和腳的動作都具體的描摹出來,連吆喝的準備工作都做得一絲不茍,傻二哥的“傻”勁呼之欲出,就是這種過于認真地傻勁兒??鋸埖膭幼鳎獞虬愕倪汉?,才會吸引更多的顧客,這就是傻二哥的“靈”。讓學生演一演傻二哥的動作,相機指導寫作技巧。
(4)傻二哥賣糖有耐心,不怕麻煩??圩 叭齻€換”“耐心”、“麻煩”學習傻二哥的傻靈傻靈。
(5)相機指導朗讀,讀出傻二哥的性格特點。
這部分教學讓學生體會文章描寫人物的方法。教學時緊扣“傻靈傻靈”,深入語言文字之中,在文中勾畫出相應的詞句細細品讀,討論交流,從而感受傻二哥為人老實、勤勞樂觀、不自私、不取巧的年輕人形象。讓學生在找找、說說、讀讀、議議、演演得過程中加深情感體驗,豐富讀文感受,同時愉悅了心情。
4、師生共同小結全文。
傻二哥的“傻”和“靈”是渾然一體的,課文在寫傻二哥“有一股熱心的傻勁兒”的同時,無處不寫了他的“靈”。
三、學細節,寫細節:
學語文就是為了用語文。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渡刀纭愤@篇課文中的兩處細節描寫給學生提供了絕佳的范文,所以我安排的作業是片段描寫:結合生活實際,進行細節描寫。
四、拓展延伸:< ……此處隱藏4841個字……板的設計)
(1)、記錄夾設計
A、學習評價記錄及小組名單:小組長: 組別: 項目: 年 月 日 效果類別等 自評互評 小組姓名 級動 作技 能學習 態 度自練 能 力合作 意 識心理 素 質身體 素 質調節 能 力自互自互自互自互自互自互自互 好 中 差 . . .好 中 差 教 師 總 評B、學習評價參考表:范圍標準動作名稱動 作 技 評 參 考 正面雙手墊球優準備姿勢、手型正確、迎擊觸球部位準確、()全身協調用力。良準備姿勢、手型正確、迎擊觸球部位較準確、全身協調用力較好。中準備姿勢、手型較正確、迎擊觸球部位較準確、全身協調用力較好。差準備姿勢、手型不正確、迎擊觸球部位不準確、全身協調用力不好。 正面雙手傳球優準備姿勢、手型正確、迎擊觸球部位準確、全身協調用力。良準備姿勢、手型正確、迎擊觸球部位較準確、全身協調用力較好。中準備姿勢、手型較正確、迎擊觸球部位較準確、全身協調用力較好。差準備姿勢、手型不正確、迎擊觸球部位不準確、全身協調用力不好。
說明:通過學習評價的記錄可以比較客觀地評價學生學習情況,培養學生觀賞能力,提高自信心。
(2)、小黑板的設計:根據各區所需進行設計(如傳球區)練習任務(自傳、拋接、移動、對傳等練習)
練習目標(每項練習連續20次以上) 示范圖片(略) 相關英語(Voueybau---排球、 Forearm pass---正面雙手傳球、 Double contact---連擊、lift----持球等) 簡單規則(略) 動作要領(略) 易犯錯誤與糾正(略)說明:通過小黑板提示學生可以隨意選擇練習,培養學生自主鍛煉和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場地設計 場地:學校田徑場或球場(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進行設計) 場地說明:教學場地設計共分十五個區如上圖所示," "為球筐,四條線長度40米以上。學生可根據自己所需隨意進入各個區進行練習。
(五)、說預計運動負荷與目標 預計通過本次課學習,95%以上學生懂得應用排球的墊、傳技術進行體育鍛煉。預計本次課學生的運動強度為最高心率170次/分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練習密度為50%左右。
(六)、展示課件 通過課件應用可以使學生更加完善地掌握排球的正面墊、傳技術,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6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五年級上冊第三課《繪畫中的透視現象》。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進行說課:第一:說教材,第二:說學生,第三:說教學目標,第四:說教學重難點,第五:說教法和學法,第六:說教學媒材,第七:說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根 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繪畫中的透視現象》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透視這一美術語言對于學生來說相對陌生,但是在實際生活中 處處可見。學生通過對于本課的學習,能夠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并且能夠運用線條、形狀等美術語言表達所思所想,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于美術 的熱愛之情。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學生相對于中低年級學生而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因此在對本課的學習中,讓學生在觀察中探索學習,更為適宜。但是本課中涉及到相對較多的美術專業知識,因此在實際學習理論和繪畫中,還需要教師從旁指導。
三、教學目標:
我將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幾個方面制定我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觀察和分析,發現和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過程與方法:欣賞生活中與繪畫中的透視現象,學會用線條等方法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透視效果給畫面帶來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操。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圖片和作品的欣賞,了解近大遠小的透視現象。
教學難點:學會用線條等方式表現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果。
五、教法和學法:
教法:針對這節課所學內容,我打算用講授法和直觀演示法等。
學法:學生這節課,我將引導他們使用討論法,觀察法,練習法等方法。
第六、說教學媒材:
這節課我打算用PPT,學生作品,繪畫工具等。
第七、說教學過程:
(一)、視頻導入:
(出示視頻)同學們觀看一段視頻:一個人騎著車行駛在一條林蔭小道上,路的兩邊都是高低差不多的樹。隨著這個人物漸漸遠去,消失在畫面中的一點。
提問學生:畫面中的人物和路兩旁的樹木有什么變化?
此環節引導學生發現:距離我們近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大,而距離我們遠的物體看起來比較小,這種近大遠小現象,就叫做透視現象。
(板書課題)
(二)、直觀教學
1、(出示課件)以書中的圖片《樹》為例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說出樹有:近大遠小、近高遠低、近疏遠密的透視現象。以完成課本中的練習題。
然后讓學生們根據圖片資料找一找并說一說身邊的透視現象。(出示圖片)
2、緊接著我又讓學生思考:這種現象是如何產生的?
師 生共同觀察書上圖片、分析圖片。討論總結出是由于距離不同,位置不同,我們就會有近大遠小、形狀改變的感覺。我們站在路的中心,會看到路面和兩旁的樹木、 房屋都漸漸集中到我們眼睛正前方的一個點上,這一點稱為消失點。而通常沿著這一點做一條水平線,這條線就被稱為視平線。
問題:以開頭的視頻舉例,消失點在哪里?地平線在哪里?學生討論回答。
從而引出視平線和消失點的概念。(板書繪畫消失點和視平線)
此環節通過對書上圖片和視頻資料的觀察和討論,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了本課的知識要點。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3、欣賞書中油畫作品,體會透視現象給畫面帶來的美感。再次指出作品的視點和視平線。 此環節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并且讓學生能夠聯系現實生活,感受美術來源于生活,對于生活的重要性。
4、學生欣賞學生繪畫作品,通過觀察和分析,學習如何用線條概括現實景物,以及對于近大遠小的具體表現方法。
(三)、布置作業
作業要求:用透視現象表現所見內容:
第一課時:以學生所坐位置,畫出教室內的一部分。
教師及時指出學生在繪畫存在的問題,對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鼓勵。
此環節,學生通過作業練習,能夠以近大遠小的透視原理來觀察景物。從而發現生活中更多的透視現象。
(四)、展評作業、課后延伸:
學生作業互評,自評,以鼓勵為主。
課后延伸:向學生滲透成角透視的知識。
此環節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課后拓展為今后的美術學習打下基礎。
(五)、板書設計:
繪畫中的透視現象
PPT課件 ------消失點 ------ 視平線 學生作品展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