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說課稿匯編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我認為教師上課其實就是一門表演藝術,關鍵是要讓學生能來聽你的課,看你表演。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然后才會喜歡你上的課,這是上好一堂課的良好開端。而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師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一進教室不應該立刻侃侃而談,不知學生在不在聽,只管自己講,也不注意學生有什么反應,所以要讓學生來聽你的課,一進教室在講臺上立定,目光循視全體學生一遍,確定學生都進入角色了才可以開始講。
一、 說教材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15冊第12課《美化生活的裝飾布》,本課內容1課時完成。
1、教材分析:《美化生活的裝飾布》與第九課《居室的色彩搭配》、第十課《布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一課《柜架陳設的藝術》及第十三課《我的小天地》共同組成圍繞家居美化設計的一個綜合探索單元。這節課是屬于“設計.應用”領域,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產生興趣,探究其中的審美因素,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本課的教學目標: (1)了解裝飾布是怎樣扮靚家居的。研究裝飾布的特點。掌握裝飾布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步驟,并完成一幅裝飾布設計。(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富于聯想,大膽創新的精神和審美語言表達能力,提倡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精神。
3、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教學重點:裝飾布的設計,包括紋樣設計,色彩設計。難點:使裝飾布的色彩搭配協調。
二、 說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在紋樣的設計中,可能會出現學生不會設計單位紋樣的問題。教師可以以抽象形為例,在黑板上多畫幾幅范樣,以啟發、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對于不知如何將單位紋樣排列組合的學生,可啟發他想用裝飾布做什么,并提一些參考意見。對學生來說,最難的是在設計中如何把握裝飾布的色調,使裝飾布的色彩協調。這個問題不是通過一兩次實踐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設色,只要學生有設計意圖,或說出他希望達到某種色彩效果,而不是盲目的,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通過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色彩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設色能力。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為主動,既鍛煉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造能力;也可以鍛煉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調并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采取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創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松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利用錄像、圖片等欣賞精美的裝飾布,了解裝飾布,思考裝飾布是如何使自己的居室布置得實用、觀、舒適,體現出一定的審美品位,如何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2、 觀察、發現法:
觀察、發現法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現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裝飾布的單獨紋樣是怎樣進行排列組合的,使學生發現用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圖案的裝飾布,激發學生進行創作設計的欲望。
3、 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用單獨紋樣進行排列組合,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組合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練習,根據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么紋樣,什么樣的色調,最后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和色調的紋樣。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 說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新課教授
(1)導入:快速展示居室中漂亮的窗簾、桌布和床單等裝飾布照片,展示照片的同時提出問題: (引入課題集中學生注意力)這些裝飾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常見的裝飾布有哪些樣式?
展示裝飾布(具象和抽象兩種紋樣)組成: 讓學生看圖分析裝飾布的特點.并回答(分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講解裝飾布特點并提問:裝飾布好看嗎?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完成的嗎?(學生回答) 同時板書課題
(2)仔細找找它們看有沒有規律? (分小組討論)
二方連續紋樣 四方連續紋樣 單獨紋樣
(適合于裝飾邊緣) (適合于大型圖案) (適合于裝飾物中心)
講解裝飾布的構成規律:結合多媒體分析
裝飾布的色彩規律:結合多媒體分析
A 冷暖色調:紅黃為暖色代表(適合于溫馨的氣氛) 藍色是冷色代表(適宜于清爽、寧靜的氣氛)
B 補色對比:紅-綠 黃-紫 (適合于張揚個性)
C 近似色: 黃-綠 粉紅-大紅 紅-紫 (適宜于柔和的氣氛)
(3)制作裝飾布:同學們學習了裝飾布的構成與色彩規律,想不想親自來設計與制作一幅好看的裝飾布呢?
現在老師就教你們制作裝飾布的小竅門。利用拷貝的方法制作(教師示范)
(4)作業:A、運用裝飾布的構成規律和色彩規律,設計一幅裝飾布。
B、尺寸要求:17c×17c。
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一)課文內容:這篇課文選自《三國演義》,課文主要寫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萬枝箭的任務來為難他,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草船借箭的方法向曹操借到十萬多枝箭,最后令周瑜不得不自嘆不如。文中人物形象性格鮮明,宜引導學生品讀,體會人物性格,同時,課文的思考練習主要設計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樣的練習。
(二)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引導學生大膽提出感興趣的問題,并互相解決。(這是能力的培養)
2、理解課文內容,品讀課文,總結出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這是過程與方法的培養。)
3、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新意識,教育學生要有廣闊的胸襟,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這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
(三)、說重難點:
1、感悟人物形象,從文中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2、感受人物特點,并通過讀表現人物個性。
二、說教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逐步培養學生探究閱讀能力。再加上課后思考題中有訓練學生的提問能力,我將本文的教學方法設計為自主、合作、探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問題能 ……此處隱藏4872個字……語文課程標準、教材特點以及學生實際,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
1、自由認讀“反抗”、“沒完沒了”、“欺侮”等生字詞,繼續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習慣。
2、通過前后對比,抓關鍵詞品讀等方法,感受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形象,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教學重點:通過前后對比,抓關鍵詞品讀等方法,感受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形象,體會作者對母愛的贊頌之情。
二、促進發展,說教法。
葉圣陶說過:語文教學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最好的方法還是讀。本課教學我采用了“一法為主,多法相輔,優化組合”的策略。以讀為主,緊緊抓住課文描寫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理解,讀中悟情。把創設情境、引導想象,多媒體演示等方法與讀相結合,通過自由讀、范讀、賽讀、反復導讀等方式把課堂推向高潮,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語感的培養。
三、培養能力,說學法。
掌握學法是學生打開知識寶庫大門的金鑰匙。本課教學我主要滲透以下學法:
1、重點詞品讀、批注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之一是“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被诖苏n程理念,本課我著重培養學生找關鍵詞,并通過關鍵詞感受母雞負責、辛苦、勇敢、慈愛的形象。同時引導學生在課文空白處批注上自己點滴的閱讀感受。
2、合作交流法。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碰壁或產生片面的看法。因此,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我安排了合作交流。通過生與生、組與組、師與生的多邊合作,學生的認識得到了互補,智慧得到了遞增,思維不斷引向了深入。
四、循序漸進,說程序。
本課教學分五個板塊進行教學。這五個板塊分別是:
1、談話,引入課題。
2、初讀,整體感知。
3、品讀,感受母愛。
4、拓讀,升華情感。
5、細讀,領悟表達。
自主選擇作業:
1、積累課文優美句子。
2、課外閱讀曹文軒作品《癡雞》。
3、前三段任選一段進行改寫表達作者對母雞的喜愛之情。
總之,本課設計以讀為本,以情為線,從引導學生讀通課文,了解大意,到感受母雞偉大的形象,再到學習課文的表達特點,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文章內容到形式,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說課稿 篇6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國王用“種花”來選繼承人。課文題目是一個偏正短語,中心詞是“孩子”,而定語“手捧空花盆”則是這篇文章的中心內容,也是作者要贊揚的孩子的優良品質。那么這個孩子是誰呢?他為什么呀捧著空花盆呢?手捧空花盆又以為著什么呢?這是課文給人的懸念。
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首先吸引的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故事中感受到誠實是很重要的,然后揭示本課的課題。學生在看到課題后會提出一些問題,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這篇課文。
我在這節課中重點安排了讀、說、演,讓學生在充分的朗讀中感受課文的整體內容,并能明白本課的思想感情。在讀通、讀準后提出了一些問題,例如:你知道國王做了什么決定嗎?你覺得國王看到了那么多的花會開心嗎?等等。還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想象力,我讓學生想象國王在看到那么多的花時的心情,讓他們想象國王開心的樣子和男孩傷心的樣子,為后面的表演大基礎。同時我還重點安排了四、五段的朗讀指導,讓學生知道哪些地方該重讀,哪些地方應該輕讀,哪些地方該重讀等等,讓他們能夠掌握好讀的語氣。
在最后,我讓學生把課文的經典段落進行了表演,學生可以帶上頭飾、穿上披風,象小演員一樣的進行表演,能激發他們的表演欲望,充分理解不同角色的感受。為了讓這篇課文得到升華,我還在結束本課前出示了一句關于誠實的格言,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領悟到誠實的寶貴。
以上是我對本課進行的總體設計思路,希望有不當之處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7一、說教材
《奇妙的肌理》是“設計應用”單元的課程。 教材從生活細處入手,構建活動內容
二、說地位
本課是蘇教版第14冊第九課內容 冊第九課內容。
新課標中指出“設計應用”領域既強調形成創意,又注意活動的功能目的
在教與學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且利用身邊的資源,創造美。
三、說目標:
1認知目標: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審美能力,明確 肌理的概念
2技能目標:強調嘗試不同方法表現肌理效果,力求完成一件有趣的作品。
3情感目標:通過設計、制作、大膽創新,培養學生感受美、創造美的興趣,增強學 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進一步 提升人文精神。
四、說重點與難點:
重點:發現、感悟自然界、生活中的肌理, 并學會創造肌理美。 并學會創造肌理美。
難點:用身邊的各種材料模仿肌理創造和再創造。
五、說教法、學法
教法:美術教學重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1體驗法
2參觀 (欣賞)法
3發現、歸納法
學法
4肌理制作方法: (1)筆觸法(2)染色法 ) (3)吸附法(4)展示法
5合作、探究學習法
6評價方法:互評、師評
六、說學情: 說學情:
這一課為初一美術課程,初中一年級學生, 好奇心、想象力豐富, 好奇心、想象力豐富,對特殊材料和特殊 效果非常感興趣,而且已經具備了基礎的 創造能力和表現能力,肌理制作的方法即 富有創意,又具有較強的游戲性,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思維相當敏捷,并且具有極強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意識,理解能力強
七、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
教師:作品若干(中國畫 油畫 各一幅,肌理作品若干)
學生:分組選擇性攜帶:顏料 、樹葉、鹽, 卷紙等材料。
課程小結
本次旅游調查問卷
肌理一定是平面的嗎?
只要是客觀的材料,用手就可以感知到肌理,是嗎?
物體的表面都有肌理,對還是錯?
在本次肌理之旅中,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羅曼羅蘭曾說過, 藝術是一種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
羅丹 美到處都有,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 少發現美
八、說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有“微縮教案”之稱, 這節課我設計的是一種框架型的板書
觸摸之旅 尋訪之旅 肌理之旅(質感) 感受之旅 創造之旅
九、自評
1 本節課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想象力和創作欲望、課堂活躍。
2整個課程以旅行的形式走訪了肌理世界, 提升了人文精神,強調了藝術與生活的聯系,體現了課改精神。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