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合集九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基于以上對教材簡析和學情分析,我擬訂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借助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體會“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
其中目標2、3是教學重點,目標3是教學難點。課前布置學生通過調查與訪問了解殘疾人的生活情況以及他們的內心世界,為學習課文作好鋪墊。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準備采用三個層面的讀,首先聯系生活,激疑導入:板書課題:“番茄太陽”,指導讀題并質疑,接著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掃清字詞障礙,在學生充分自讀的基礎上,檢查初讀情況,相機對盲童的盲,忙碌的碌正音,對文中比較長的語句重點加以指導,并通過理解艱難、捐獻等詞語的意思,在讀通順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以“課題為什么叫”番茄太陽“?再次走進文本,進而幫助學生梳理課文層次,并指導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最后布置摘抄好詞佳句的作業。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想。
第二課時,我將在第一課時教學的基礎上,安排復習導入、精讀感悟、拓展延伸這幾個環節引導學生感悟“番茄太陽”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體會明明美好的童心對我的感染。
1、復習導入:
上課伊始,組織學生回顧上堂課的學習,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簡筆畫笑臉,從而自然呈現出“明明的笑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么情況下出現的?”這一問題,引導學生再次走進文本的學習,也就進入本課的第二環節。
2、精讀感悟。這篇課文盡管篇幅較長,但文章是圍繞兩條線索展開抒情:一、是明明的笑,二、是明明的笑對作者的感染。這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圍繞課始的這一問題,我將進行這樣的預設:
(一)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語句,有感受的地方寫上批注,給學生創設自主閱讀的空間。
(二)在充分研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再進行全班交流。
1、發現“笑”的語句,初悟“番茄太陽”的含義。
第一步: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明明的笑的語句,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番茄太陽”的含義分別是明明心中的太陽、明明的笑臉、明明真誠的愛心。板書簡筆畫。
第二步:朗讀自己最喜歡的笑的語句,再次感受,品味,想象明明的笑臉。
第三步:指名朗讀喜歡的笑的句子,并相機媒體播放明明的笑聲,追問“這笑聽起來……讓我們感受到……我們仿佛看到女孩……”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悟出一個鮮明的明明,她親切、天真、可愛。
2、深入“笑”后背景,再悟“番茄太陽”的別樣意義。
第一步:讀了這么幾句明明笑的語句,你有什么問題?引導學生質疑,順勢引出第六自然段,悟出明明是個盲童的背景。
第二步:引導學生聯系課前的調查展開討論:明明是怎么和外界接觸的?會碰到哪些困難?感受明明的可愛讓人“隱隱心疼”。
第三步: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再讀明明笑的語句,使學生內心產生了強烈的對比,震撼,為明明雖是盲童卻如此堅強、樂觀、開朗而感染。
第四步:我面對這樣一位堅強、樂觀、開朗的女孩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抓住體現我心情變化的語句中的表示心情的詞語灰暗,溫暖,喜歡,快樂,感動,朗讀品味體現我心情的語句,體會我被明明的笑深深感染了,明明就是一個溫暖人心的“番茄太陽”。
3、迂回“笑”的內涵,三悟“番茄太陽”深層內涵。
第一步:出示句子“我彎下腰,她附在我的耳邊輕聲說:阿姨,媽媽說,我的眼睛是好心人給我的,等我好了,等我長大了,我把我的腿給你,好不好?”反復朗讀,使學生體會到明明寧愿自己再變成殘疾也要讓阿姨站起來。使學生心中也和我一樣除了涌動著真誠的感動外,還體味到了愛心包含的含義。
第二步:是什么能使盲童擁有這樣燦爛的笑,引導學生抓住第3自然段中的重點詞語“來回撫摸、耐心、媽媽也在笑”使學生感悟到父母對明明的濃濃的愛,抓住14自然段中我耐心的回答女孩的問題,并介紹作者背景資料感悟我對女孩純真的感懷。抓住15自然段“有人為明明捐獻了眼角膜體會社會上的他人對明明純純的愛,使學生對愛心的理解進一步升華。
最后進入第三個環節總結課文,拓展延伸,推薦閱讀《飛吧,斷翅的小鳥》互相談談感受,布置作業,積累勇于面對困難的名言警句。
說課稿 篇2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蒲公英》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三組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選取了三個有趣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說明了一個道理,分別告訴學生怎樣正確認識自己,怎樣理智看待別人,怎樣拿出實際行動?!镀压ⅰ肥且粍t寓言故事,全文采用擬人的手法,寫蒲公英的種子對太陽公公的囑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結果他們的命運也各有不同,從而揭示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這篇課文在本單元中取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它對本組課文的學習方法起著示范作用,我在仔細對教材進行分析解讀基礎上,依據課文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1、方法性目標:
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和運用詞語;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讀好人物對話;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課文。
2、情感性目標:
通過課文的學習,明白做人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同時也看到蒲公英種子的探索精神,但不提倡無謂的犧牲。
3、能力性目標:
以初讀、精讀、賞讀、活讀為主線,在不同方式朗讀訓練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多讀多想、讀懂課文,讀書感悟”的同時,提高自身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來理解課文,讀好課文。教學難點:深刻體會寓言的含義。
教學突破: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讀出理解,讀出感受,并創設情景讓學生敢想敢說。
二、靈活多樣,說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應“初步具備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課前,我讓學生多渠道多途徑搜集有關蒲公英傳播種子、發芽生長等方面的資料進行閱讀了解,這既為上課做好了準備,又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2、情趣盎然法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創設情景談話激趣,拔動學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課堂中,教師的談話也必不可少,或指導、或點拔、或解疑、或釋惑,將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3、體驗教學法
讓學生走進 ……此處隱藏10380個字……,調整課堂預設。
2、數的組成題:從兩種方法引導學生,如7可以分成2和5,還可以怎樣說:2和5組成7,從這一題的練習中,初步為填未知數的方法奠定思維策略基礎。
3、猜一猜:聯系學生學校生活實際,體育老師要準備10個籃球,圖上有6個了,蓋住了幾個?學生會利用學過的知識猜出答案,這里不知道蓋住了幾個,與本節課未知數一詞的教學埋下伏筆,讓未知數的意義在不知不覺中滲透到學生的思維體系中。
二、教學圓珠筆圖。
1、課件先出示一個空盒,讓學生觀察后,回答觀察到了什么?(學生:我看到一個盒子,我看到有10個格等等),這讓學生的回答出現預想的一個數10,提問:猜一猜老師會在里面放什么?讓學生充満好奇心與參與的熱情,教師兒童化的語言,與課堂一體,帶動學生愉快的學習。演示放筆過程(學生數出放了7枝)板書7,再問你們看到了什么?你們認為可以放幾枝(一共),再次出現10(板書10)提問:你們知道老師還要放幾枝嗎?回答:不知道,因此引入我們把不知道的數叫“未知數”。
2、未知數的表示。用小括號,先請學生書空(臺上演示大大的小括號),師范寫,此時板書有:7()10,師講解把已經放的和還要放的合起共是10枝,列一個算式:7+()=10(這一步沒有讓學生列,因學生并不會念7+幾=10,多數會說成7+3=10,此處要學生掌握7+()=10的讀法),師范讀,學生讀。
3、7+()=10,括號里應填幾?你怎么想的,讓學生同桌間互相交流想法,再匯報。學生會有多種方法,此過程中,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的完整性,并有意識讓學生聯系已學知識,從圖形的直觀到數的組成,初步跳出圖形,同數的組成和加減法的方法來思考。
三、教學小旗圖
1、說圖意。
2、畫小旗
3、說算法
此環節中學生的思路有很多,有先算出來再畫的,有邊畫邊算的,提倡方法多樣性,特別是先算后畫的,讓學生逐漸脫離實物,把直觀感知提升為數的抽象思維。
四、知識掌握情況反饋
1、做一做墨水瓶,水壺,同桌計論,交流算法,然后發言。
2、練習題中雞蛋,汽車題目,同上。
把這兩道有圖的題放一起,繼續積累實物的感性經驗。
3、畫小圓圖,嘗試讓學生蓋住圖形,填空,或者有人先畫圖再填空,多種方法。學生根據自已情況選擇喜歡的方式,學自已喜歡的數學。
4、獎品中有題,激發學生在課堂末尾疲勞的思維,再次讓學生熱情高漲,獎品后的一句話,及時的思想教育,這一步的練習完全脫離實物,重在算理的掌握。
5、小貓釣魚?!?□=10,3+7=10,由此引入開放題目。□+□=10,如1+9=10,2+8=10等等。
五、你想把今天的學習情況告訴給我們希望小學的小朋友嗎?
自我的評價與認可,讓學生在最后帶著成功,快樂的心情結束本節課。
本節課的預設是好的,課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也為課堂上學生的表現有了心理準備。啟發示的提問讓學生一步步掌握本課內容,走近學生,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得到關注,得到認可,體現人文精神,老師的熱情與課堂學生融為一體。不僅是語言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師生心靈的溝通。盡力體現學生學自已的數學,生活中的數學。但對教材理解的不足,重難點的處理上也許會把握的不夠,對學生的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想不夠,會出現課堂紀律混亂等現象,出現非預設現象。
說課稿 篇9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剖析的是《雜技表演》一課,整個剖析分三部分來完成。
一、剖析教材
《雜技表演》是浙教版第六冊第七課的內容,屬于造型表現領域。所謂造型表現領域即是讓孩子們通過看看、做做、畫畫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雜技藝術的悠久歷史,感受雜技特有的藝術魅力,并能用泥塑的方式去表現雜技的動作形態。由于教學對象是三年級的孩子,已積累了一定的泥塑經驗,鑒于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知識目標:初步了解中國雜技藝術,通過欣賞中外雜技,提高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練習與創作,提高學生對立體造型的審美認識和泥塑語言的應用能力。
技能目標:能用橡皮泥塑造一個正在表演雜技的人。
情感目標:能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對中國雜技藝術的熱愛,增強對泥塑的喜愛。
明確了教學目標,那么教學重難點也顯而易見了:重點:了解雜技藝術,能抓住人物在運動中特有的姿態。
難點:對泥塑形態特征的表達和造型變化,能抓住運動時某一特有的褚錦姿勢來塑造形象。
二、剖析教法和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加上新課標新課程設計要體現人文關懷,側重學生的體驗過程,在教學中我始終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游戲導入,創設愉快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在評價中激勵學生去點評他人的作品,培養學生進一步的創作想象。
三、剖析我的課堂本課的設計
我是從學生的層面上去思考的,分六個環節。
第一環節:游戲表演導入第一環節這一環節我用游戲表演導入是因為有這樣一句經典的話: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三年級的孩子還屬于低年齡階段,做游戲能最大的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表演頂碗走板凳游戲中讓孩子去觀察、去思考,從而進入本課的第二個環節,也就是教學重點。
第二環節:花樣把握重點第二環節為了讓孩子們掌握重點,我設計了三種教學方式:1、說,先讓孩子們欣賞雜技圖片,說說各是么雜技運動,從哪些動作上發現的。
2、3、猜,請幾個孩子表演一個雜技動作,讓大家猜一猜。
做,把老師事先分發給他們的沒有動態的泥人,動一動、改一改、變成一個在耍雜技的泥人。
這一環節學生充分占據了主體地位,學起來也非常帶勁。重點接受了,接著就是突破難點了。
第三環節:突破拓展第三環節在這一環節讓孩子們嘗試用橡皮泥自由創作一個簡單的雜技泥人,并向大家介紹。大家互相交流學習。
在小試牛刀之后孩子們都變得躍躍欲試了,那么就趕快進入第四個環節,一起大膽創作吧!第四環節:激勵創作,無限想象。
第四環節首先播放雜技表演的民間音樂,伴隨著音樂聲孩子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一件表現雜技表演的泥塑組合作品。
讓學生的想象自由滋長,很多時候,精彩的意外就是這樣出現了!第五環節:展示評價第五環節評價中我主要設置這樣幾個問題:猜猜他們表現了什么雜技運動?你覺得怎么樣?有什么地方還可以更好去表現?激勵孩子去點評他人的作品,目的是讓孩子在點評前仔細觀察他人的作品,點評時發現別人的優缺點,點評后能再一次地進行創作想象。
第六環節:課外拓展在最后,我給孩子們欣賞了雜技表演的片段,再一次增強他們對雜技藝術的熱愛,告訴孩子們雜技的中心精神就是排除困難,樂觀向上。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積極面對每件事,樂觀面對每一天!我今天的剖析就到這里,有什么不對的地方還請評委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