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集合4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認真擬定說課稿,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85頁內容。經過前幾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三角形的知識。
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的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趯滩囊陨系恼J識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
①通過學生算、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
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激趣法、實驗法、直觀演示法、啟發式教學,以觀察法和練習法為輔助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量一量——算一算——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三、說學法
在學習中,以學生自己學習為主,充分開發學生的思維,通過實驗觀察,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比較、綜合的能力。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設計有獨立活動、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通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說教學程序
1、談話激趣設疑導入: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發和鼓勵。剛開始上課,我設計了兩個三角形哪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用什么方法知道誰大誰小呢{設疑},這樣的問題。能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愿望和興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學生有了探索的愿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
2、驗證自主探索:
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即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把放開和引導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拼一拼——折一折。
3、鞏固內化: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通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通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練習題的設計有易到難,使學生在圖形變化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從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些練習設計目的明確,針對性強,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發展。
4、拓展創新: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復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后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目:學了三角形的內角和后,你知道五邊形、六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嗎?請小組合作選擇一個圖形求內角和。這道題通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既能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又能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發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練習體現了層次性,知識技能得于落實和發展。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而非知識的灌輸者,因而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2《小動物過冬》說課稿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小動物過冬》。我將從教材、目標、學情、教法學法、教具學具、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七個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小動物過冬》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材中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本文是一篇童話,講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過冬的事。告訴我們小燕子要避開嚴寒到溫暖的南方,青蛙準備吃飽之后鉆進泥土里冬眠,蜜蜂則儲存了很多蜜在蜂巢里過冬。課文不僅生動地介紹了有關動物過冬的知識,而且表現了小動物之間的相互關心。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有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意思的能力,但是學生的詞語積累量有限,有時心中很明白,卻不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教師要適時引導點撥。
二、說目標: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二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認識并學會書寫田字格里的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6個生字只要求會認。
3 ……此處隱藏908個字……向撥一撥鬧鐘,進一步鞏固知識。
2、 教學整時半時的認,讀,寫
我創設了一個下雨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試認整時半時。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但概念是模糊的,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用課件出示2個表示不同時刻的鐘面,學生通過觀察對比、討論交流,最后達成共識:這2個鐘面的分針都指12,引導總結出當分針指12時,時針指幾就是幾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撥鐘面,先老師說時間學生撥,然后讓學生作主說時間老師來撥,為了突破只有當分針指向12才是整時這一難點,在這里我故意將分針偏離12,讓學生判斷老師撥的是不是他們所說的整時。最后我讓同桌之間互相撥,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讓學生掌握了認時整時的方法。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根據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通過具體事例如幾時起床,幾時睡覺,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充分感受時間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再通過趣味性的練習,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喜歡的時刻,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個時刻,你平常在這個時候在做什么。這樣既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突出了應用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同時拓展了學生視野,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 課間休息
這一環節是根據兒童的年齡和身心的需要設置的,讓學生在《時間像小馬車》的旋律中感受時間的飛快,同時也讓他們輕松輕松,為下一環節的學習起到調節作用。
(四)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并知道學習數學是為了用在生活中,我是這樣設計的:
1、比比誰的眼睛最厲害。
在這里我出示了表示四個不同時刻的鐘面,讓學生判斷鐘面下方出示的時間是否是鐘面上所指時間。這四個鐘面里有兩個鐘面時間是整時差一點和過一點點,這樣設計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突破只有當分鐘指向12時,表示的才是整時。
2、說一說,評一評。
我用課件出示小朋友的一天中的幾個生活場景,讓學生邊看課件邊互相說一說小朋友什么時間在做什么,然后讓他們評一評他的安排合理嗎?由于一天當中有上午時間和下午時間,所以小朋友的意見并不一定會統一,只要他們的解釋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這時順水推舟進一步滲透上午和下午這一時間概念。這樣將數學課堂教學變為學生認識生活,認識數學的活動課,體現數學源于生活,賦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說課稿 篇4二、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課改的精神, 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開發體育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建立新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的成功和樂趣。
三、教材分析:
雙手投擲實心球是《新課標》要求學會的基本動作之一,它是學習較復雜投擲動作的基礎,也是一種發展力量、協調性的基本方法。在課的練習安排上,必須從易到難,循序漸進,即面向全體,又注重個性發展,注意運動安全,并采用“小組互助”學習的組織形式來保證課的目標的實現。
四、學情分析:
授課班級為八年級學生本班學生具有好奇心強、勤奮好學、善于模仿、組織紀律好等特點,便于組織調動和傳授知識,且通過一節投擲適應練習的課,已對教材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只是在腰腹發力和動作的協調方面有所不足。本課結合學生的這些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五、重難點
重點:頂腰 收腹 直臂前甩
難點:腰腹力量與上肢協調用力
六、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雙手前拋擲實心球的正確動作,體會各種腰腹力量練習方式。
技能目標:通過不同的練習方式,使80%以上的同學能掌握如何運用腰腹力量投擲實心球,40%以上的同學能協調腰腹與上肢的動作進行投擲。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勇敢、頑強的品質,發揚集體主義榮譽感。
七、教法與學法
1.收心熱身階段
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
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練習法
2.育心強體階段
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預防和糾正錯誤法、積極性評價法、分層遞進法
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小團體練習法、模仿練習法、評價法
3.恢復身心階段
教師主要采用:講解示范法、積極性評價法
學生主要采用:觀察法、練習法
八、教學流程
(一)熱身階段
課堂常規 2′
徒手操 10′
通過徒手操,達到熱身目的,使學生活動開各個關節韌帶,預防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及注意力。
(二)基本練習階段
實心球投擲練習,將學生男女分組進行投擲練習。在地上劃出不同的目標線,提高學習有效性,,不同的練習要求達到不同的距離,以提高學生練習的目標性。
1、徒手投擲練習 2′
方法:教學生基本的持球方法和身體的基本姿勢,根據教師的口令和哨子指揮,學生做好準備姿勢,投擲動作及收回動作,體會下肢、手臂及腰腹的發力。
2、腰腹發力投擲練習 4′
方法:盡量使身體后仰重心后移同時彎腰,體會腰背部力量對投擲的作用,學生的準備姿勢達到可以使腰部的活動范圍變大,可以用得上力了,這時在強調手臂動作的同時,教會學生使用腰腹的力量,投擲時要有頂腰的動作體現,快速發力將球投出。
3、出手角度投擲練習 4′
方法:這個練習教師可設置一定的高度要求學生往上抬頭,手腕及手臂用力向上投擲,體會上肢的協調用力,解決實心球的出手角度。
4、完整動作投擲練習 8′
方法:通過前面的層層深入的練習,體會完整動作中協調腰腹與上肢的動作進行投擲,使投擲實心球動作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強化。
5.接力游戲 7′
將學生分為四組,男女各2組,利用墊子做仰臥起坐、、短繩進行跳繩,通過標志筒設置一定的距離進行接力游戲。
目的:體現“快樂體育”的教學思想,力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層層深入,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創新能力,鍛煉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頑強拼搏的精神,課中要時刻注意學生安全。
(三)結束部分階段
集合、放松、小結、師生道別 3′
目的:使學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九、場地器材
籃球場、墊子4塊、跳繩4根、標志筒4個。
十、效果預計
平均心率:120次/分——125次/分
運動強度:中等
運動密度:40%—45%
十一、本課特色
1.采用層層遞進的方式使學生體會雙手頭上投擲實心球的能力。
2.在不斷的挑戰中忘卻單調的投擲練習帶來的苦惱,使學生達到更理想的教學成效,并留下回味。
3.將素質訓練融入到準備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