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教材: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以“建設開發與保護環境同等重要”為主旨,敘述了坪林村的山豬潭因為興建高級山莊,環境遭到破壞,白鷺鷥也被迫陸續搬走,環保人士大聲疾呼:還給大自然原來的面貌的事!
位于山豬潭邊的坪林村,住著幾十戶人家,棲息著好多美麗的白鷺鷥,昔日的那里有綠茵茵的草地,無邊的相思林,迷人的山豬潭。在這種生命綠洲里,人們也一直引用潭里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種為生,過著平靜愜意的生活。而今這一切不復存在。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p>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正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所造成的悲劇。
說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6個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充分品讀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品讀重點詞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生已有的環境保護認識的基礎上,明白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并重的道理。
說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鷺鷥心理變化的過程,了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說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同學們,我這兒有一則獨特的遺失啟事(出示遺失啟示的燈片),哪位同學愿意為我們讀讀!你認為它獨特在什么地方呢?
(預設: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鷺鷥不見了,人們感到很痛心,想把它們找回來。人們遺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們就從第22課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燈片和板書)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燈片)認準文中的生字,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讀完后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坪林村、山豬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
瀏覽全文,想想:寫了一件什么事情?
學法指導:抓線索歸納內容
(燈片出示鷺鷥的變化:議論紛紛—都先搬走—急著飛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你看,多么可愛的鷺鷥呀!多么美麗的景色呀!(欣賞美麗風景圖片和鷺鷥短片)
(過渡語:真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坪林滿山翠,天光云影映碧潭呀?。?/p>
2、(出示燈片)現在,藍色的湖泊不見了,綠色的山林不見了,美麗的白鷺鷥不見了。撿到的人還給了坪林村,還給了山豬潭,還給了大自然沒有?(沒有)是沒有還?還是不可能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通過對文中語句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默讀時,老師提示學生邊讀邊找句子時,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習寫批注)
3、學生談看法。
預設1:工程車來來往往,整天轟隆轟隆的,塵土飛揚……巨大的看板擋住了鷺鷥回家的路線……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因為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且還有人類的威脅,所以白鷺鷥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特別是“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和“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保?/p>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3句:我們在這里遺失了一群白色的鷺鷥。教師接:是呀,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p>
預設2:加上工人抽取潭里的水,不到半個月工夫,山豬潭變小了……水田不見了,潭邊筑起了堤防,堤邊正在修建環潭公路……潭面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小到當白鷺鷥去喝水的時候,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里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抓住“藍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山豬潭會變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會干涸,會消失,所以藍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追問,比如:一個月后呢?半年后呢?此時的山豬潭是什么顏色呢?)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1句:我們在這里遺失了一個藍色的湖泊。教師接:是呀,藍色的湖泊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么,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1、3兩句。)
預設3:……草地不見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導學生抓住“綠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感悟,得出山林被開發建山莊了,綠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2句:我們在這里遺失了一片綠色的山林。教師接:是呀,綠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么,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2、3兩句。)
4、再看看現實社會中,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吧!
(燈片放映破壞環境的資料:干涸的河床、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燒垃圾、日本捕鯨)
5、(出示遺失廣告的燈片),此時,你覺得我們僅僅遺失了藍色的湖泊、綠色的山林、白色的鷺鷥嗎?
6、說說:你此時心情如何?本
(預設1:氣憤、著急、沉重、憂慮、無奈)
(預設2:學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詞,先理解,在著重指導學生朗讀遺失啟示的.最后一句,體會痛心疾首的感情,采用指名讀、教師補白(不可能?。┡c學生個別對讀、教師補白與全體學生對讀、換讀)
五、情感升華:
1、當最后一只白鷺鷥被迫離開自己家園的時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時我又有些疑惑:它怎么當初不和其他鷺鷥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時候才離開呢?
預設1:生答“如果這里變成了山莊,那我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過渡:哦,原來鷺鷥認為建“鷺鷥灘山莊”不僅對坪林村的人有好處,對白鷺鷥也有好處呀!所以,它才沒那么緊張呀!)
預設2:生答:廣告語讓鷺鷥認為人類會在開發的時候能保護環境的。
(出示廣告語)追問:從這則廣告你讀懂了什么?(人類開發與動物、與大自然會和諧相處。)
2、可人類只想著發展,而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讓鷺鷥們一次次的失望,乃至最后只能絕望的離開自己的家園,此時,最后一只鷺鷥最想對人類說什么呢?
(引導學生的發言最后落在本文“和諧相處”的主旨上。)
六、 結束語:
鷺鷥有美好的愿望,我們人類也有美好的愿望,本文的作者用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同等重要,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最后,讓我們飽含激情朗讀這則能代表我們共同心愿語段吧(燈片:將廣告語的最后一句改為:給我們一個和諧的家園?。?/p>
我相信:如果最后的鷺鷥聽到了,它一定會回來的!
說板書設計:
最后一只白鷺鷥
沒那么緊張 實在太可怕了 和 諧 相 處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規范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第四冊"1000以內數的認識",根據教學大綱和新課程規范要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學習1000以內的數,體驗數的發生和作用。
(2)會數1000以內的數,認識計數單位"千",體會十進關系。
(3)培養同學的估數意識和能力,發展數感;并培養與人交流、勤于考慮的習慣。其中正確數1000以內的數,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系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規范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交往互動與一起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采用活動教學法。
1、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同學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同學一大盒小棒,在猜想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同學,讓同學自身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身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系。然后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同學交流: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最后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同學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2、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同學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同學小組合作數小棒,一起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同學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沛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3、創設情境,讓同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企鵝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禮物的故事情境,力圖引領小朋友們走進一個充溢童趣的童話世界,讓他們學得輕松愉快又積極主動。
三、說學法。
從學法來說,本節課主要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首先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我先讓小組成員獨立考慮,然后組內討論交流,達成共識,最后小組成員一齊動手操作。然后是小組議一議的活動,老師先引導同學: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發現?同學在獨立考慮的基礎上討論交流,各抒己見,一起促進。組與組之間也有交流。同學合作過程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同學的學習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學程序設計。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由以下幾個活動組成:
活動一:猜一猜
課件出示體育館圖片,引導同學:猜猜看,這兒可坐多少人?意在讓同學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同學的數感、估計意識和能力。并由此導入課題:1000以內數的認識。
活動二:數一數
活動前,為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登城堡拿禮物的故事情境:小朋友,企鵝博士帶來了一些題目,小朋友每答對一道題,就可以登上一級臺階,到達城堡時,里面將有一份禮物等著你們!你們敢接受挑戰嗎?接下來同學滿懷信心地進入數小棒的活動。
(1)數老師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數,明確"10個一是十";
(2)數杯中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數,明確"10個十是一百";
(3)小組合作數更多的小棒。
數之前,我先讓同學猜一猜:企鵝博士給我們帶來了幾大盒小棒,你們猜一猜,每盒大約多少根?
同學自由猜想后,老師問:怎樣能準確地知道小棒的根數?同學將自發地要求數。老師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給各組,請小組合作數一數,并提出數的要求:
(一)數的速度要快;
(二)數的數量要準;
(三)數的結果要讓他人一眼就能看明白,不用一根一根地數。
出示要求后,我不是馬上讓他們數,而讓他們先獨立考慮:該怎樣數?再組內討論:我們組怎樣數?統一意見,達成共識。然后組內一起動手數小棒。
數完后,分小組匯報:你們組有多少根?怎樣數的?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這時,將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數法:可能有5根扎一捆的;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等等。
在此基礎上,老師引導同學比較:這么多的數法中,你最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然后請各組把你們組的小棒放在相應的數位筒里,并說一說里面有幾個百、幾個十和幾個一。這樣從感知入手,注意了數和形的結合同學很自然地得出:10個一百是一千。
同學在緊張有趣的數小棒活動中,經歷概念形成的過程,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將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提高他們的數學素養,整個活動中,教師不作過多的啟發、引導,但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活動三:議一議。
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發現?讓同學先獨立考慮,再組內討論交流。這樣,在操作體驗的基礎上,讓他們自身總結歸納出數數的方法和規律,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
活動四:練一練。(企鵝博士考大家)
1、 接一接。
89-- 189-- 99-- 299--
379-- 699-- 509-- 999--
接近整十、整百拐彎處數的數法是同學數數中的難點,這一活動是為突破難點而設計的。
2、 數一數。
(1) 從一百九十一數到二百零一
(2) 從九百八十七數到一千
這里,我讓同學找同伴互數,再個別展示,讓每個同學都有發言的機會。
3、 說一說:聯系日常生活,用1000以內的數說一句話。讓同學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感悟數學的價值,并培養同學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習慣。
4、 估一估:書架上大約有多少本書?并請說出你是怎樣估計出來的,再次培養同學的數感和估算能力。
5、 填一填: ( )、( )、800、( )、( )
這是一個開放性練習,同學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十個十個或百個百個地數……可以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數,也可以反過來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數,只要同學說得有道理,都給予充沛肯定,以提高同學解決問題戰略多樣的意識。)
最后進入總結的環節: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順利登上了城堡,城堡里有什么禮物等著大家呢?(課件出示金燦燦的獎杯)恭喜你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你們將獲得更多的獎杯!以此激勵同學努力學習,不時進步。
我今天說課的課型是語文活動課,活動內容《雨的訴說》。說課的內容包括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程序以及說教學反饋五部分。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現行教材九年級語文上冊的第一個語文實踐活動項目。
1、地位和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的領域”。使學生“初步獲得現代化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边@句話告訴我們,要學好語文就要重視實踐的功能,而實踐,就是帶領學生投入到社會生活當中去,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的素材。學生學好了語文,也才能更好的應用到生產生活中去,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設計了本次語文課內外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再回到課堂。新大綱也提出來:“語文活動是語文教學的組成部分,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生動活潑開展訪問、專題研究等活動?!?/p>
2、德育教育目標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是本次活動的德育教育目標,具有隱性教育價值。
除了寫作這個顯形的教育價值,我想,在本次活動中,熱愛自然的情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已不只是口號的問題,因為學生體驗的是自然之聲、自然之美,因此,素材是立體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識結構及重點、難點、關鍵點
知識結構:
學生已經了解了散文的閱讀和寫作,特別是寫景散文的描寫方法,在這基礎上指導學生把對雨的觀察和感悟搬到作文上來,具有特殊的意義。
重點:
(1)提高發現問題、處理問題及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寫景散文的描寫能力,并能使文章收情景交融的效果。
(3)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難點:
學生大語文觀的轉變、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盡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確立是本課題的難點。
二、說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生活時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學生自選出來的采訪對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語文綜合性學習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
1、討論法
2、對話法
3、使用多媒體教學
三、說學法
1、實踐法
最早提出“教育基于行動”的是西方教育家杜威,主動到生活中尋找寫作的素材,就能解決內容空洞,沒有真情實感的問題。學生應該掌握這種方法,而且要接受這種理念。
2、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不僅僅在課堂上應合作探討,在采訪的過程當中也要求學生要有合作探究精神,一方面群體采訪要分工合作,各顯其能,一方面又要對搜集到的信息進行篩選,然后進行挖掘探究大人物的思想品質。如a層次和c層次同學可以一起創作。
3、交流法
在報告會上,學生應善于在對話中進行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把他內心獨到的感受表達出來。新課程最重視學生的主觀感受。
四、說程序
一、傾聽雨的足音
(一)聽雨去
獨自一個,帶著錄音機,觀察雨幕,傾聽雨韻,感受雨情。
要求做好記錄,比如,聽雨地點、季節、雨的特點,對雨聲雨象的形象描繪,以及自己觀雨時的心情,等等。
(二)聽雨,以小組為單位,把大家聽雨所得集中到一起,經過編輯整理,制作課件或者串聯起來;課堂展示活動時,由學生上臺講述自己的聽雨所得,略加描繪,并展示聽雨成果。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