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初中4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初中4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Introduction(導言)
英語說課是英語教學中重要一環,也是衡量一位英語教師對教材把握、分析及教師本人對上課進程宏觀控制能力有力手段,能從理論上指導教師貫徹教學大綱,真正做到教與學相結合,將教材、大綱、教師、學生、課堂融為有機整體,對不斷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有著突出作用。
二、說課基本原則
1. 遵循教學大綱要求,明確說課內容。把握說課與上課區別與聯系,正確理解教材、教案說課、上課之間層進關系,走出說課即是“說教案”誤區。
2.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體現先進教學理念。
3. 詳略得當,重點突出,體現說課完整性。
4. 與教案相結合,體現其可操作性。
三、說課基本程序
1. 說教材:科學分析教材,明確重點難點、教學目標和要求以及教材在單元中地位和作用。
2. 說學生:談談學生知識與能力結構,明確說課內容難易程度。
3. 說教法:談談本節課要實施教學手段、方法以及教具使用。
4. 說學法:談談學習方法運用以及將要實現目標。
5. 說教學程序:說為什么要設計該程序?目、意圖何在?結果如何?
6. 說板書設計:談談板書設計根據和理由,力求體現說板書設計程序性、概括性和藝術性。
四、注重說課信息和反饋與總結
說課對象可以是專家、同行甚至是學生。向說課對象征詢意見、獲取信息,力求不斷改進和提高。
一、說教材
(一)《禮貌的力量》是七年級思品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一課交往的藝術的第一課時,本課時主要從語言文明和行為文明兩個方面闡述交往的藝術,從“說”和“做”由潛入深教會生如何交往,掌握交往的藝術和技巧。促進良好的人及關系。
(二)地位作用分析
交往是學生生活的永恒主題,《人與人之間》這一單元是在本冊第一單元《揚帆起航》學生進入新環境、接觸新老師和新同學的基礎上,進一步討論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交往主題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本單元,是“面”上的展開,在初二年級的相關單元還將從“點”上深入。初一上學期,學生到一個新的環境里,怎樣與人交往,成為學生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與此同時,讓學生了解一些交往的基本要素和藝術也是必要的。本課時的教學就是要告訴學生交往的禮儀與交往技巧,幫助學生培養文明禮貌的良好習慣,為學生今后良好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禮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了解文明禮貌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標]:學會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與技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樹立文明交往意識,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文明禮貌對交往的重要意義,掌握基本的人際交往禮儀。
教學難點: 掌握基本的交往禮儀與技能。
二、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針對七年級學生有想法,樂于表現,擅長直觀形象思維,邏輯思維較弱的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會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處教師給予適當點撥。
(二)、說學法
從中學生的交往狀況看,一方面中學生渴望自己有許多朋友,渴望被人們所接納和歡迎,另一方面因為缺乏交往技巧在處理人際關系方面而遇到不少障礙。基于這一點學情,在教學過程中我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日常基本生活問題入手,通過小品表演,禮貌用語PK臺,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從而形成一定的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在學法指導過程中重點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與分析
(一)設計情境,引入新課
師生課前準備一些漂亮的微笑圖片或照片,上課伊始教師先用語言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請幾位學生模仿圖片表演,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我們的主題是關于“禮貌”,進而引入本課的教學。
設計意圖:由學生身邊的真實情境導入,使學生以旁觀者的身份思考微笑的現象包含的深刻道理,使學生明白微笑的禮貌力量。為以后的教學做鋪墊,同時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鍛煉了學生的表演能力、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漫畫賞析
讓學生欣賞漫畫“是否有禮”(漫畫有兩組,一組是有禮貌的,一組是沒禮貌的。)教師提出思考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再讓學生結合自己親自經歷說一說受到禮貌或不禮貌待遇的事,說說自己的感受,分析不講禮貌的害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文明禮貌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再進一步引導分析:你認為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語言和行為兩方面)
設計意圖:分析漫畫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表現,體驗禮貌的外在表現,結合自己親身經歷進一步體驗不講禮貌的危害,使學生自主認識到文明禮貌對于人際交往的重要性,通過漫畫形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有利于提高思想認識,內化品質行為。
(三)禮貌PK臺
這一環節教師可以先做提示引導,如:(任何需要麻煩他人的時候說:“請”,)再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所知道的禮貌用語,如:(您好、謝謝、貴姓、對不起、別客氣、請多關照、打擾、請教)將禮貌用語分類,在全班展開競賽,看哪個小組說得最多。評選出優勝組。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旨在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分享禮貌用語,使學生認識到利用文明禮貌語言可以更有效表達我們的意圖,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同時為下面即興表演奠定基礎。
(四)即興表演
師生可以在課前將下列情境制成紙條,課上請學生隨意抽取紙條進行情景表演,感受禮貌的表現:
①請老師給你講解難題(請教)
②到商店買東西(麻煩)
③到圖書館借書(勞駕)
④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腳(對不起)
⑤當你托同學辦事時(拜托)
⑥當你去外地迷路向人問路時(請問)
……
設計意圖:使學生學會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現自己的文明禮貌的素養,將理論認識落實到交往實踐中。
(五)禮貌自省
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態度、舉止等方面反思自己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看看有哪些值得肯定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與同學們共享,共同制定改進方案并評選本班的禮貌之星。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我反思,自我檢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學會正確評價自己,提高禮貌素養,提升思想覺悟。通過評選活動,使學生以身邊的有禮貌之星為榜樣,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落實講文明懂禮貌的具體要求 。
(六)禮貌踐行
由老師對學生提出踐行要求。正如蒙田所說,“禮貌無須花費一文而贏得一切”,既然如此,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到文明禮貌,以禮相待。以文明的中學生、禮貌的中國人向世界展現我們文明古國的風采和魅力。
設計意圖:將品德教育延伸到現實生活,將思想認識內化為實際行動,有助于思品課終極目標的實現。
(七) 板書: 交往有藝術
語言文明的意義
語言文明
學會使用禮貌用語 禮貌的力量
禮貌的力量 是
行為文明的表現 巨大的
行為文明
微笑的力量
設計意圖:通過板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起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強調重點,突出難點,加強對教材觀點的理解,并有意識的將禮貌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去。
一、設計理念
堅持以“健康第一、學子為主體”的指導思想,以新課標理念為依據,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學子的主體作用,培養學子的創新意識和自我鍛煉意識,營造寬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子主動獲取知識,創設學子主體的學本課堂,逐步學習和掌握知識,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主教材內容是耐久跑,其完整技術一般包括: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終點沖刺等三個部分,其中途中跑包括直道和彎道。但由于跑的距離不同,所采用的技術也不同,而且還有全程跑的體力合理分配或者正式比賽中戰術運用等,所以既要講究動作的實際結果,更要節省體力。對于耐力跑的各個技術過程,始終要貫徹:動作輕松、自然,幅度較小;重心高且平穩;跑的節奏感要強,跑速要控制,全程計劃分配體力,呼吸要有一定的節奏和深度。
耐久跑的鍛煉價值在于能有效地發展學子的肌肉力量和耐力,提高心肺功能,對培養學子克服困難,頑強拼博,積極進取和抗挫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三、學情分析
我校初二段班級學子的耐力素質整體一般,且兩極差異較大,更有部分同學感到耐久跑枯燥乏味,又特別累,不愿練習,學子中的`本位主義比較突出,集體觀念、合作意識淡薄,自控能力差。如果僅僅是以枯燥的耐久跑作為課的主線部分,那么很可能就會引起學子的反感和無趣的心理。根據以上情況,本單元結合學校特色,以素質教育為切入點,結合耐久跑的基本技術的學習,創設了一節以《校園定向》為主題,以定向跑為主線,以耐久跑技術為載體的耐久跑課。通過歡樂、緊張、激情、有序的教學情境,激發學子對耐久跑的學習興趣,消除學子對耐久跑的畏懼心理,讓學子在快樂中學習,在游戲中增長知識,在實踐中學會自我調控,在競爭中體會團結合作。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耐久跑教學,讓學子學會耐久跑的基本技術,并使之成為自己的愛好,從而提高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能力。
2、技能目標:通過教學,學子知道極點概念,初步了解自己的跑步呼吸節奏,知道定向耐久跑的樂趣積極參與練習,提高跑的耐力素質。
3、情感目標:通過教學,培養學子對耐久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子善于觀察、積極思考和自我評價能力,在相互學習中不斷培養學子的信心、耐心、樂于接納別人的意見,提高合作學意識,感受體育課的樂趣。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會途中跑中的呼吸節奏與跑步姿勢
難點:克服“極點”的
六、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方法采用設置情景、講解示范、提示、設置疑問、分組練習、自評互評,自我監督等方法引導學子進行練習,音樂、文字提示,學習評價記錄夾等方法促進學子進行自主練習。
七、安全措施:
1、落實體育課堂常規,上課時一定告訴學子,不能帶尖銳物品,如:小刀、鑰匙、胸針等。
2、加強學子自我保護意識,嚴格遵守上課紀律。
3、嚴禁學子上課互相打鬧。
4、強調學子準備活動活動到位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課選用了具有濃郁日本音樂特點的民歌,這是學生首次接觸日本音樂。在演奏形式上選用了合唱曲和器樂曲,做為以民歌櫻花改編的合唱曲和器樂曲有著各自不同的表現方式。相同音樂采用不同的演奏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既擴充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也幫助了學生認識改編樂曲的幾種常見的方法。
做為一首具有典型日本風格的民歌,歌曲的旋律建立在日本民間音調的基礎上,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生動地展示了日本人民珍愛櫻花,趁三月春光結伴前往觀賞櫻花的喜悅心情,也充分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美好的統一。
2、教學目的:
1)通過聆聽歌曲的獨唱、齊唱、合唱、器樂演奏等形式,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主題,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2)辨別器樂改編曲運用了哪些手法,初步嘗試改編歌曲的演唱形式。
3)感受日本民歌的風格特點,了解日本的風土人情。
4)針對學生年齡小,對于音樂形象較易理解的歌曲學生較喜歡,對于器樂曲缺少認識,希望通過欣賞與比較,培養學生欣賞器樂曲的能力。
3、重點、難點:
1)相同旋律的不同表現形式。
2)認識改編曲的幾種主要方法,并能夠加以運用。
二、說教法
1)問題聆聽法:
這節課我抓住歌曲的節奏特點,借助日本民間舞蹈動作體驗歌曲平穩的節奏,優美舒展的旋律,通過邊聆聽歌曲邊觀看各種有關日本風土人情的畫面,讓學生根據畫面說出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并試為歌曲起名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理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2)歌曲模唱法:
歌曲教學以模唱為主,分樂句聆聽歌曲旋律進行歌曲的學習。
3)視覺圖象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通過各部分音樂的變化配以不同的畫面,給學生視聽結合,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分析樂曲的不同變化形式。
4)對比欣賞法:
合唱曲與器樂曲之間的對比欣賞,感受不同演奏形式的不同表現方法。并嘗試將器樂改編曲的表現方法運用到歌曲的改編中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認識音樂改編的幾種方法。認識到音樂的學習不是單純、唯一的繼承,而是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有更為豐富的改變,進而培養學生的音樂創新能力。
主題歌曲與劇情的關聯,使學生較直觀地理解主題音樂的作用。
三、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我在學法的指導上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主要通過“看”“聽”“唱”等要素,讓學生去感知歌曲的情緒。通過列出表格,直觀地對比分析的方法,使學生自主地得出結論從而來完成能力目標,最后通過親身體驗,驗證結論,進一步加深對改編曲的認識。
1)聽、畫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聆聽樂曲與選擇畫面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感受相同音樂的不同變化,并能夠借助不同的畫面區分各種音樂演奏形式的變化。
2)實踐探索法:
以探索的方法進行學習,在聆聽與比較的基礎上認識和了解改編曲的幾種常用方法,并能夠在實踐中加以運用。通過與教師在共同聆聽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求知、探索的欲望。
四、說教學程序
一、組織教學
二、導入:
1、聆聽歌曲
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過程中,通過教師選用的各種有關日本人文景色的畫面,邊聽音樂邊說出這是哪一個國家的歌曲。
2、我為歌曲起名字
以為歌曲起名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認真聆聽歌曲,從中了解歌曲的含義。從歌詞中理解到日本的國花是櫻花,日本人民每到三月時都會到戶外去賞花,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良好品質。
3、歌曲模唱
這個環節教師運用歌曲模唱的方法,讓熟悉歌曲的旋律,為下一步的欣賞打下基礎,并在學生演唱的過程中進一步與學生共同推敲歌曲應有怎樣的歌名,選取出較有創意的想法,更能表達歌曲的內涵。
三、欣賞合唱曲《櫻花》
三年級的學生已初步具備分辨歌曲演唱形式的能力,通過聆聽合唱曲,讓學生試說出與教師的演唱以及同學的演唱有什么不同,從而復習了獨唱、齊唱與合唱三種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感受歌曲在演唱中力度有怎樣的變化,能夠做簡單的模仿。
四、欣賞器樂曲
讓學生分辯在器樂演奏的過程中,歌曲旋律一共出現了幾次,可以用不同的畫面來表示,說出你是通過什么形式來區分的。
運用帶問題欣賞音樂的方法,即可培養學生正確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又可讓學生做到有目的的參與音樂活動。在欣賞的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借助手勢或是畫圖的形式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很有幫助的。從而讓學生認識和感受相同旋律的音樂,不同的表現形式。這首器樂改編曲通過器樂獨奏、不同的器樂獨奏、幾件樂器的合奏等形式,并在速度和力度上加以變化。
五、改編歌曲
在聆聽和了解器樂曲改編的基礎上,運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和方法改編歌曲的演唱方法。根據樂曲中不同演奏樂器、各種樂器的組合以及在速度、力度上的變化,引導學生在歌曲的演唱上也運用這些方法對歌曲進行改編,將掌握到的新知識在實踐中加以運用。比如可以運用獨唱、器樂演奏、齊唱等學生會的音樂表現。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