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說課稿7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美術說課稿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1美無處不在,無處不有,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彌漫著美的氣息,如美麗的風景,圖畫,音樂,著裝等顯性的美,還有人如人之間的隱性的情感美、道德美,考慮到幼兒的認知特點是從具體到抽象的,因此,設想讓幼兒欣賞顯性的美,從而感受到隱性的美,又考慮到幼兒的生活實際,發現平時幼兒在同伴過生日的時候會送上一張小小的生日賀卡,表示對同伴的祝福。而生日賀卡這個題材正是由顯性的美到隱性美內化的最典型的素材。生日賀卡又有其不同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所以我就選擇了生日賀卡作為教學活動內容。
教學目標:
1、欣賞生日賀卡畫面的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
2、感受賀卡所表達的溫馨的情感和美好的祝福。
3、提高選擇賀卡的有意性、并用美的語言表達祝福。
教學重點:
目標1
教學難點:
理解賀卡的隱性美,提高選擇賀卡的有意性。
隱性的美是比較抽象的,教師讓幼兒反復的欣賞、討論、幫助幼兒建立自己的審美特色,從理解美到表現美,從分類到送祝福,幫助幼兒理解賀卡的隱性美,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
教學準備:
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數張生日賀卡、環境布置、生日蛋糕
教學過程:
(一)唱生日歌,激發興趣,體驗快樂的情感。
(二)欣賞自己帶來的賀卡,欣賞其形象美,色彩美,造型美,感受和卡所表達的祝福與愿望。
1、幼兒討論、教師指導,欣賞賀卡的美
2、集體欣賞,分類比較。
(三)每位幼兒想一句祝福的語句,為生日的幼兒送上祝福,教師指導。
(四)游戲:買賀卡,提高幼兒選擇賀卡的有意性。
(五)延伸活動,制作賀卡,進一步提供幼兒創造美的能力。
設計思想:
1、生活化的特色。
《綱要》中指出:在藝術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吧召R卡”是成日幼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物,每當節日來臨時,幼兒就會在家長的引導下,為教師或同伴獻上自己親手制作或精心挑選的賀卡。涉及該活動旨在讓幼兒通過成人的啟發、引導,去感受發現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培養幼兒熱愛生活的態度。
2、活動符合幼兒的認知特點。
互動中教師先讓幼兒認識卡片上顯性的美,在通過送祝福理解賀卡其隱性的美,體現了活動為目標服務,目標為生活服務,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同時體現了藝術與幼兒的心理將康息息相關的特點,因為藝術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中介感染著兒童的心靈。
3、活動體現了藝術活動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全過程。
(1)前延部分,收集材料,布置環境,旨在練就幼兒發現美捕捉美的能力。
《綱要》中指出,大千世界,處處皆美,幼兒發現美的事物多半依賴于客觀事物本身的鮮明特征的吸引,多數于自發而缺乏自覺性,教師應該有意識的培養他們通過探索和學習自覺地去發現捕捉美。因此教師非常重視活動的前延部分,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有意性。
(2)活動過程中,提高幼兒感受美的能力。
幼兒的美感多處于直觀感受水平,具有形象性和功能性的特點,引導幼兒欣賞藝術作品應適應幼兒的知識,經驗和心理發展特點,生日賀卡正是貼近幼兒自己生活情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的藝術品。在活動中,教師持一種寬容性的態度,允許幼兒發展自己不同的意見,使幼兒的思想通過表述外露出來。如幼兒可以提出分類的標準,有音樂或沒音樂的,平面的或立體的,單頁的或雙面的,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自主性。
(3)活動延伸,提高創造美的能力。
4、體現了幼兒教育整合的觀念。
(1)資源的整合
該活動充分調動了幼兒、家長、教師三方的力量,拓展了幼兒活動的空間。
(2)目標的整合
活動中教師基本上以藝術目標為準,同時報害了語言目標,情感目標,既體現了整合的思想又有主次之分。
美術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我執教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美術第八冊第十課《剪紙帖花》。教材要求我們引導學生領會剪紙藝術是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要求我們選擇不同顏色的紙,剪出不同的形象,再將它們拼帖成一幅作品,其實這就是多色剪紙。在教學目標和任務不變的前提下,舍棄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我選擇了《剪春天》這個內容。
二、說教學目的
根據教材要求,所以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指導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紙,剪出不同形象來布置春天的景色;
2、學習用裝飾紋樣去裝飾景物;
3、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熱愛春天并珍惜春天的美好時光。
四年級的學生對春天的景物,如:花朵、小草、柳枝、燕子等有較強的感性認識,他們都能像放電影似的在腦海中呈現。所以,學生要剪出不同的春天景物并不難,關鍵是要體現多色剪紙的特點:色彩豐富、艷麗。而用裝飾紋樣去裝飾景物不但內容豐富,而且更顯色彩艷麗。因此,我的教學重點是:1、讓學生了解彩色紙裝飾的基本紋樣,如月芽形、圓形、鋸齒形等。2、指導學生用不同顏色的紙,剪出不同形象來布置春天的景色。選擇什么顏色的彩紙來搭配,使色彩豐富、絢麗多彩,就成了教學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為使學生的作品百花齊放,我首先創設情境,體驗回憶生活,分別從小河、田野、森林、雨中春景,在春天里想干什么等方面去引導學生再現生活場面,為學生剪景物作鋪墊,同時也在拓寬學生的思維,學生說景物時,教師把春天里常見的景物貼在黑板上,這些景物構成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的剪帖畫,教師在不知不覺地進行示范。這樣,消除了學生的畏難情緒,學生創作激情會大大增加。
學生根據自己對春天的感性認識能很快畫出景物?!爱?、剪景物”這個環節就能順理成章地完成。為了突出重點,我主要采用通過比較兩件作品的不同,引導學生了解各種裝飾紋樣,讓他們知道具有裝飾紋樣的圖案更美。接著讓學生自己設計裝飾紋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發散思維。用什么顏色的裝飾紋樣來裝飾景物呢?這個環節也是本課的難點。我采用了這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看作品——用綠色的裝飾紋樣裝飾綠色的青蛙,然后引導學生暢所欲言,學生能很自然地明白:裝飾紋樣和被裝飾的景物顏色不能相同相同。學生有了這種認識后,我在“合作粘貼”環節中提出要求:圖案位置要合理,顏色要豐富、鮮艷,學生在顏色搭配上就有章可循的。這 ……此處隱藏3002個字……考驗集體中的每一個人,是否能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齊心協力,共同創造,并在其中得到樂趣、增進友誼、增長知識、開闊眼界、培養意志品質。
5、展示評價,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開展互動式參觀、交流活動,能增強學生對創作的自信心與評議能力。鼓勵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拓展延伸,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
通過學習本課,學生了解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設計,設計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生活和美化生活。在學習彩球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學生要觀察分析、要自主探究、要大膽創新。
四、提高課效說反思: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通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縱 觀本節課的整個教學過程,綜合我的個人感受,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達到了我預設的教學目標。多媒體的運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課堂上,我還成功運用了自 主探究,合作研討的教學模式。令我驚喜的是,同學們的作品有的很精美,很有創意,多有獨到之處。有的雖然不是非常完美,但是稚嫩的創意和制作中的小小失 誤,并不能代表什么,只能說明他們在思考,在體驗失敗與成功的過程。當看到同學們為解決了一個個難點問題而欣喜不已的時候,當看到同學們為成功插接出一個 個彩球而笑逐顏開的'時候,我堅信我的開放式的美術教學課堂是正確的。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懇請在坐的各位專家和同行,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6《繞繞涂涂》是專為一年級學生而設的線條練習課,目的是訓練手的表達能力,控制能力與眼的觀察能力,它使孩子們空間的,動作的體驗與平面的模擬的描繪緊密的結合,巧妙的轉換,使兒童充分感受到線與形的關系,這一課首先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形狀,然后用線條表現形,激發學生對不同形體事物的感受,掌握繞涂的方法...
《繞繞涂涂》
是專為一年級學生而設的線條練習課,目的是訓練手的表達能力,控制能力與眼的觀察能力,它使孩子們空間的,動作的體驗與平面的模擬的描繪緊密的結合,巧妙的轉換,使兒童充分感受到線與形的關系,這一課首先讓孩子們回憶生活中熟悉的物體形狀,然后用線條表現形,激發學生對不同形體事物的感受,掌握繞涂的方法,表達出自己對形體的理解。根據以上要求,我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啟發學生感受和認識物體的形狀.
2.大膽用線涂繞出物體的形狀.
3.體驗涂繞的樂趣,激發繪畫熱情.
為了讓學生從小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讓孩子從小學會觀察,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難點.
教學難點:
積極運用線條進行作業,引導孩子仔細觀察線條畫的特點,繞的方法.
為了讓孩子們能夠畫出具有特點的作品,我設計的教學重點是:
大膽落筆,逐漸形成自己對物體形的感受能力。
教學環節:
我設計從觀察------記憶------想象這一過程
1. 我在講臺上用繞的方法繞出了蝴蝶和蜻蜓,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醒大家,我們小朋友也有一雙巧巧手,能不能以線條的形式表現一幅作品?
2. 我拿出實物-----菠蘿讓學生觀察,并在黑板上用涂繞的方法將菠蘿畫出來,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
3. 再次出示一些實物,并聯想到生活中一些其他的物體讓生動手繞一繞,涂一涂.并根據不同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
評價小結:
在評價小結時,我采取鼓勵表揚的方式方法,關注不同層次的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讓孩子們體驗到繪畫的樂趣.
美術說課稿 篇7教材分析:本課《泥條頭像》是“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本課的學習借助瓶子,引導學生進行立體雕塑的初步嘗試。由于采用了搓泥條纏繞瓶子形成立體造型的方法,化解了難度,產生了情趣并以此了解變廢為寶。
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立體雕塑頭像的基本常識――基本形與附屬形。
2掌握搓泥條,用泥條纏繞瓶子,并采用捏、揉、粘等技法進行頭像的造型創作。
3感受美術創作的樂趣,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用泥條進行頭像的造型創作。
教學難點:作品新穎、生動、富有美感。
本課主要采取“啟發──引導法”,以實例為線索,不斷采用欣賞、啟發、歸納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給學生一個探究的過程和體會的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和五個精美包裝的盒子:
一個裝有一個彩泥團
一個裝有長的泥條
一個裝有一個空瓶子
一個裝有纏滿泥條的瓶子
一個裝有制作完成的泥條頭像
學生準備泥和各種形狀的瓶子
教學設計:
一、 激趣導入
教師出示禮物盒子,學生發現泥條頭像。(其實是制作過程)出示課題。
二、循序漸進,解決重點。
1、搓泥條
以一段音樂為時限,教師和學生進行搓泥條比賽,看誰搓的泥條又多又長又勻稱。泥條的準備是本課物質前提,如果真的是讓學生自己搓,可能勁頭不是很大,為了能達到快、好的效果,所以采用了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學生也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這樣一個環節當中。
2、繞泥條
由搓泥條到繞泥條,教師出示瓶子和泥條讓學生發現泥條纏繞的瓶子更有興趣。然后學生以四人小組進行纏泥條比賽,看誰纏的又快又好。
3、添加五官、裝飾
教師獎勵學生欣賞成人設計頭像圖片,讓學生發現并說說頭像特征(五官、表情、裝飾)然后以記憶游戲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感受到頭部的夸張特征。再欣賞學生做的泥條頭像圖片,請學生來猜一猜泥條頭像是怎么樣的?(其實是讓學生來說說自己心中認為的泥條頭像的特征。)(五官、表情夸張)
五官:你還看到怎樣有趣的五官?
裝飾:你會用什么方法來做
表情:會有什么樣的表情呢?請你來做一做。
三、 動手實踐,制作頭像。
學生根據自己小組瓶子的形狀討論研究做什么樣的頭像,如何分工制作。
然后學生制作教師指導。(以前學過泥塑方法)
四、作品的展示
將作品一件件展示在全班同學面前,先進行個別欣賞再進行整體欣賞。作品的展示,是給到學生整堂課學習成果的一個證明,也給到了學生再學習的興趣和再進步的平臺。
五、拓展
欣賞雕塑藝術圖片,拓展學生視野。
總之,整堂課的設計是在輕松的環境中開展,在教師的引導下,觸碰學生的藝術學習的思維,在動手造型再改進后,一件件生動很有視覺沖擊力的藝術作品展現在我們面前。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