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凡卡》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契訶夫《凡卡》說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契訶夫《凡卡》說課稿1一、說教材
《凡卡》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課文,節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全文記敘了九歲的凡卡在圣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訴說自己在鞋店的悲慘遭遇,并苦苦哀求爺爺帶他脫離苦海,回鄉下的事。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反應了當時社會人與人之間冷漠,和社會制度的黑暗。文章描寫細膩,結尾以暖境襯哀情,催人淚下。
本文在表達上很有特點:
1、文章以凡卡寫信為主線(準備——寫信——寄信——夢境),穿插回憶了他跟爺爺在鄉下的快樂生活。采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和悲劇色彩。
文中以引用寫信的內容為主,基調是“苦”;插敘回憶的內容,基調是“樂"。寫信和回憶相互映襯,使凡卡的形象更加立體豐富起來,我們從文中不僅僅能讀到中9歲凡卡的悲苦生活,還能讀到他的童心孝心和懂事。他雖然遭受著非人的待遇,但是他還記得要圣誕節的禮物,喜歡小動物,還知道囑咐爺爺代他問候別人……他始終都對未來的生活充滿著希望,但是他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上帝和爺爺的身上。上帝虛無縹緲,爺爺連自身都難保。由此可見,小凡卡注定死路一條。而結尾處的暗示也正好應證了這一點,滿懷的希望和現實的絕望形成鮮明的對比,讀后不由讓人深深悲嘆。這種構思緩和了文章的悲劇節奏,增強了文章的悲劇色彩。
2、文章細節描寫生動形象。文章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凡卡為寫信作準備的描寫,受老板、老板娘折磨的描寫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感人。
二、說目標
本單元是圍繞“外國名篇名著”主題組編教材,其目的是拓寬學生閱讀的視野,引導閱讀適合他們閱讀水平的外國名篇名著,激發閱讀興趣;通過閱讀,了解不同國家多元的文化,關心作品中人物命運;進一步培養學生把握主要內容(尤其是概括能力),體會作品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極強的學科,我們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兼顧語文的本體性和非本體性目標,而且本體性目標必須占主要。
本文寫作年代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很遙遠,要讓學生從課文中讀到社會制度的黑暗,非常難,而且也沒有必要。因此,我把本文的情感目標和人文目標定位在感悟人和人之間的冷血自私摧毀了美好,鼓勵學生給予愛,創造和諧。我認為這更切合學生實際,也更具有實際意義。鑒于以上種種,特制訂以下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掌握本課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生活遭遇,并對他寄予深深的同情,明白人和人之間無情冷血所帶來的罪惡。學會關愛他人,創造和諧社會。
3、通過重點句段的學習,初步領悟文章所采用的對比、反襯的表達方法。
本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都比較復雜,要想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本文反映文章主旨的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的信,而信中最能集中地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應確定為:通過對第八、十、十五自然段的理解,感受凡卡生活的悲慘和內心的痛苦。
本文的表達方法比較獨特,學生初次接觸,領悟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本文的教學難點確定為:初步領悟文章所采用的對比、反襯的表達方法。
三、說結構
本文篇幅較長,文章內容旁逸斜出,學生閱讀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按照讀通——讀細——拓展的結構,分兩個課時來展開教學。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薄皩W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币虼嗽诮虒W過程中創設情境激趣,讓學生充分感悟,內化語言,指向語用,落實語文課程的本體性目標。鼓勵學生課外收集契訶夫的相關資料,鼓勵學生課后閱讀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變色龍》《套中人》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四、說教法
刪繁就簡,讓語文課堂簡約高效,在本節課中,我沒有過多的媒體介入,主要采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考。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展示凡卡的圖片,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繼續學習的興趣。展示契訶夫以及他的小說封面,擴大學生知識面,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欲望。在感悟結尾暗示的表達技巧的時候,我設置了懸念:這封信凡卡的爺爺能不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積極地在文本中尋找答案。另外,創設生活情景,鼓勵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寫一寫學文的感受。
2、對比閱讀法。感悟作者對比反襯這種表達方法的妙處的時候,我讓男女生對讀,在對比朗讀之中,表達的妙處也顯而易見,老師只要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梳理總結就可以了。
五、說學法
1、自主學習法。新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因而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課前布置學生充分預習,查找資料,處理信息。課中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之下,思考發現,獲得感悟和方法,形成學習能力。
2、討論交流法。課堂的主人是學生,讓學生交流閱讀感悟,最后討論凡卡的信到底能不能送達。學生在討論中得到答案,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樂趣。
六、說過程
本文分兩個課時展開教學。第一課時主要是檢查學生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讀通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分清哪些是寫信的內容,哪些是回憶的內容。細讀回憶部分的文字,從中感悟凡卡鄉村生活的快樂,為第二課時感悟悲慘的學徒生活做鋪墊。
第二課時細讀寫信內容,抓住重點段落感悟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激發學生對凡卡深深的同情。通過對比閱讀,感悟作者在寫信的過程中插敘鄉村生活,這種表達的妙處。推薦閱讀篇目,激發閱讀興趣。
第一課時
(一)圖片展示,初識凡卡。
展示課本插圖,認識本文的主人公,簡單說說對凡卡的第一印象。
(二)整體感知,把握內容。
1、檢查預習,感受多元文化。
分別出示課文中的人名、錢幣單位、重量單位,學生認讀,結合注釋理解。拓展學習,學生交流自己知道的鉛筆單位和重量單位。
學生在認讀之中感受不同國家的多元文化,為讀通課文鋪墊。
2、學習生詞,感知詞性。
出示一組詞語:犘平 揉皺 蘸墨水
撇嘴 搓煙葉 打攪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較強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教師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其中易錯的生字進行教學,指導學生把字寫漂亮。因此,我重點學習“犘 ……此處隱藏2159個字……己的習作。
三、緊扣單元主題,注重拓展閱讀。
本單元的主題是“外國名篇名著”,旨在對學生進行多元文化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本說課設計,張老師處處致力于此,學生在學習課文中了解俄國的民風民情。另外,張老師在兩節課的結尾處開放的設計,都著力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引導他們在外國文學的殿堂中盡情玩賞。
總之,本說課稿依標扣本,重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各種語文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培養,鼓勵學生廣泛地閱讀,重視對學生進行美好情感的熏陶。本說課稿把語文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課堂向生活敞開一扇大門,把課堂向課后延伸,增大課堂的容量。
契訶夫《凡卡》說課稿2【教材分析】《凡卡》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優秀短篇小說,文章篇幅長,結構復雜。課文寫小凡卡被爺爺送到城里當學徒,受盡了種種磨難,想急切回到鄉下,卻實現不了這個小小的心愿,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內容以凡卡寫信的順序(準備寫信-寫信-寄信)安排,并有兩處插敘(憶守夜、憶砍樹)、多出細節描寫和意味深長的結尾(以夢結尾,含義深刻)。
【學情分析】這個故事發生的年代距離學生比較久遠,學生需要提前對舊俄國沙皇統治時期的有關背景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就文章內容而言,語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達的樸實真切,學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方面是容易的。但文章篇幅較長,結構復雜,要想牢牢抓住文章幾條主線,做到入情入境,深刻體會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師發揮主導作用,為學生創設情感體驗的情境,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促進學生思想的提升。
【教學理念】新的課程理念強調我們的語文教學貴在要喚醒埋藏在學生心靈深處的情感,使它們借助文本,跟隨語言文字、跟隨教師情感,在教育者與被教育者兩個靈魂的相交與相遇中,喚醒學生的人格心靈,彰顯學生的人性,伸展生命的張力,涵養生命的性情。本課教學活動始終是稟持著這樣的人性化教學理念設計的。
【教學方法】為了實現教學理念中入情入境的目的,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提供一個方向,設置一種梯度,引領學生思維進入一種更加深刻、更加廣博的境界。設計時注重啟發式教學,處處設疑,層層引入,并結合了小組自學、小組討論、小組探究以及開放式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
【教學目標】
1、有感情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
2、通過凡卡的神態、動作、聯想,了解凡卡的內心世界,感受凡卡悲慘生活遭遇,體會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4、激發學生思維,觸發學生情感,喚起學生對凡卡強烈的同情心和對沙皇統治的憎恨。
【教學重點】理解寫信內容,了解苦難生活,感受內心痛苦,體會悲慘命運,受到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插敘、對比、襯托這種復雜的穿插和變化人稱的表現方法。
【教學準備】插圖、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任務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讀了俄國作家契科夫寫的《凡卡》一文,知道了課文主要寫了九歲的凡卡在圣誕節前夜給爺爺寫信的事情。大家想一想:凡卡為什么要給爺爺寫信呢?板書:想回家
二、情境導讀,直奔重點
1、凡卡在信中寫了什么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信的內容,當你讀到哪兒心有所觸動感到憤怒、傷心、疑惑……的地方作上記號,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邊。
2、小組交流感受
3、集體交流
生:學徒生活 乞求爺爺帶他回家 莫斯科的情況
師:凡卡的學徒生活怎樣?
生:悲慘
4、自由朗讀第8自然段,想一想:從哪些方面寫了凡卡的學徒生活?把感觸最深的詞句劃上記號,從中體會到了什么?(著重從挨打、挨凍、挨餓三方面進行引導)
①出示幻燈片(描寫凡卡挨打的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拖”、“揪”、“揍”等動詞認真加以體會,再想象凡卡挨打時的慘狀,并結合凡卡挨打的原因深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
②引導學生從“睡在過道里”、“簡直沒有”、“一點兒”、“稀”等描寫凡卡挨凍、挨餓的詞句中進一步體會他生活的苦。
③綜合老板、老板娘、伙計們對凡卡的態度,從“直戳”、“捉弄”等詞中體會凡卡生活的孤獨。
5、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凡卡生活的苦。(著重從語氣、重音、停頓、心情幾方面進行引導)
師:也許是痛苦,也許是憤怒,我們已經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我們內心的感受。九歲的凡卡過著非人的生活,遭受著這樣的磨難。他承受的住嗎?因此他想念著親情,想念自己唯一的親人爺爺。一次又一次的哀求爺爺帶他回家。誰愿意讀讀凡卡哀求爺爺帶他回家的句子呢?生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好,老師也和同學們一樣為他感到難過。
③那凡卡此時寫信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撇撇嘴”、“抽噎了一下”這些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三、進行對比,突破難點
師:凡卡把他的痛苦壓抑在心里,在這熱鬧的圣誕節前夜凡卡卻躲在這冰冷的角落里向爺爺哭訴著自己經受的種種苦難,寫著寫著不禁想起了以前和爺爺在一起日子。接下來咱們一起來看看凡卡回憶了什么?回憶給你怎樣的感受?請同學們自由讀回憶部分。
生:(板書:回憶快樂)
師:鄉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從“爺爺冷得吭吭地咳”、“縮成一團兒”、“凍僵”等詞句中得出結論――鄉下生活實際痛苦)
鄉下生活既然很苦,為什么在凡卡的回憶中確是那么美好呢?(引導學生把鄉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進行對比,進而弄懂作者寫鄉下生活“樂”是主了襯托學徒生活的苦)
四、小結:
美好的回憶背后隱藏著什么?凡卡的這封信爺爺能收到嗎?他回家的愿望能實現嗎?咱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五、板書設計
凡卡
學徒生活悲慘痛苦 回憶美好快樂
對比(社會的黑暗)
六、設計反思
我覺得要想讓學生與文本展開真誠的對話和真摯的情感流露,還需要教師入情入境,需要巧妙的課堂構思,需要疏密相間、貫穿全文的優美語言,才會使課堂如行云流水般流暢,才會讓課堂教學更有效!在這一點上,我不足和學習的地方還很多。在這一課的具體教學中,我沒能把以讀促情中這個讀子抓住,讀的方式不多,讀的力度不夠,沒能預設到可能的教學情景,以致沒能捕捉到一些有價值的教學素材,或者對這些突然的可教學的素材利用的不是很充分。
為了實現和落實本課所提出的一些教學設想和理念,以及凸顯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在具體設計是也遇到了很多困難,提出了許多教學方案,反復斟酌修改了好多次,以期能把自己所想表達的教學理念能夠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展現給大家,雖然,在教學時想做到盡善盡美,但是也會有許多欠缺的方面和沒考慮到的地方,懇請專家、同仁批評指正。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