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星星的孩子》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星星的孩子》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星星的孩子》說課稿1尊敬的領導、專家、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29課《數星星的孩子》。接下來我將從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過程四方面來說說我的說課過程。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29課。本組教材以“走進科技世界”為專題,學習本組課文,意在激發學生進行探究的興趣和欲望?!稊敌切堑暮⒆印愤@篇課文包括了兩個部分:前一部分寫繁星滿天的夜晚,孩子跟奶奶坐在院子里數星星;最后一段點明人物的時代、身份、成就和評價。文章開篇設置懸念,引人入勝。
學習本課是通過小張衡與爺爺奶奶一同觀察天上的星星這一故事的記敘,突出表現了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語言生動、簡潔,故事性強,蘊含豐富的科學知識,對學生充滿著吸引力。
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優化語文學習環境,要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容、形式和渠道,是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語文、用語文,豐富知識,提高能力。”因此,在上這篇課文時借助課件,更好地利用此資源拓展教育的視野,將學生引入更廣闊的知識的海洋中去。教學時,要啟發學生求知的興趣,促使學生自愿自覺地學習,并通過自己的親身參與、體驗,獲得學習的快樂,從而激發更高的求知欲望。 這節課我還是堅持以朗讀為主。因為主人公張衡距學生生活較遠,天文知識比較抽象難懂,所以,教學中要讓學生多讀多思考,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同時利用及多媒體課件及道具的演示幫學生理解“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這一難點。
(二)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動、好問、好奇等心理特點,已能說完整的話,能配合老師在創設的情境中完成學習任務,不利的是學生對天文方面的知識懂得較少,朗讀只能停留在語言文字表面。所以課前,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查閱一些與張衡和星空知識有關的資料。
(三)教學環境分析
教學環境對于一節的教學效果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校的多媒體教室上課,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提問、討論、回答問題學生積極。教學時能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抽象的語言文字與聽覺、視覺、動覺等形象語言的相互轉換,把語文與音樂、美術、動畫、天文、歷史等結合起來,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二、教學目標
結合本課內容,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一)會認9個生字。
(二)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能正確完成課后練習中的填空題。
(三)創設情境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體會故事中蘊涵的道理,學習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識字,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張衡小時候是怎樣觀察和研究星星的;
難點是理解課文中的重點句子,使學生懂得張衡為什么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
四、教學過程
(一) 兒歌激趣,揭示課題
我呈現出美麗星空的畫面,播放優美的歌曲,讓學生隨音樂做律動,利用音樂創設情景,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導入新課。
(二) 設計游戲,快樂識字
在識字過程中,為了降低學生識字的難度,由生詞過渡到生字,借助課件巧妙的設置了各種識字方法。
1.用詞語開花的方法解決“玉”這個字。
每當用玉組一個新詞,詞語花就會開放一朵,學生看到詞語花變得這樣美麗,積極性一下子就提高了。為了滿足學生對知識的渴望,我又出示了幾朵詞語花,讓學生自由填。既鞏固了生字又豐富了詞匯量。
2.用小星星升天的游戲再次檢查學生的識字情況。
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了游戲識字的樂趣。
(三)具體學文,美讀提高
1.直觀畫面,親身體驗
學習第一自然段的方法是出示滿天繁星的動態畫面,星星一閃一閃的,孩子們一下被吸引住了,通過這一直觀的畫面過渡到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中語言文字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對美麗星空的熱愛。緊接著讓學生親自來數數這滿天的繁星,說說自己數星星時的感覺,再和張衡數星星進行對比。透過“一直”這個詞,讓學生感受到星星的多和小張衡數星星的耐心認真。
2.讀中感悟,體驗品質
這一部分我主要采用變化字體的顏色這一技術手段,通過抓關鍵詞語感受語言的魅力,感受張衡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品質。
3.道具,課件演示,突破重難點
學習這部分內容,我設置了層層遞進的三個環節。首先是填空。所填的內容是為了幫助學生初一步理解北斗七星的形狀和它轉動的規律。理解是不是真的到位呢?我又設置了第二個環節,就是用提前做好的北斗七星的道具進行演示。同時為了驗證文字的說明和同學的演示是否真實我又設計了第三個環節:課件展示。直觀形象的多媒體課件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樣,課文的重點難點部分也就很容易解決了,同時也印證了我們對課文的理解。
4、查閱資料,了解張衡
最后出示張衡這一人物的有關資料,讓學生從張衡的歷史貢獻中感受他的偉大,激發對課外探究的欲望。
(四)課后拓展,開闊思維
出示星空圖,學生欣賞。老師播放課件,學生觀看星座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知道天空中有許多神秘有趣的天文現象等我們去發現,去研究。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探究科學的欲望。達到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這是板書設計。
這是我運用信息技術后,孩子們課上的表現。通過我剛才的演示,各位領導和老師都看到了,我覺得本節課教學的亮點是多媒體課件運用恰到好處, 一開始,我就利用音樂創設情境、渲染氣氛、激發感情,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講解課文時,我在大屏幕上出示了一大幅滿天星空圖,孩子們一下子被一閃一閃的星星吸引住了,激起了他們對美麗星空的熱愛。從識字到學文再進行課外延伸,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降低了理解難度,提供了訓練平臺。尤其是教學“北斗七星繞北極星慢慢轉動”這部分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生硬抽象的,于是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將它形象的演示出來,使學生的感官受到刺激,從而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難點。我覺得本節課真正做到了電化教學的經濟、必要、準確。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理解以及說課的全部過程,如有不當之處,敬請領導和老師們批評指正!謝謝! ……此處隱藏21262個字……思。
1、以后在教給學生說話時要有序。即按先后順序來說,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自己最完美的語言展示給同學們。這節課中有的同學說的無序,缺少語言的訓練,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練習。
2、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要進一步加強,要讓學生大膽的說,積極的想,在以后的語文課堂上還要多進行想象反面的訓練。 《
《數星星的孩子》說課稿14《數星星的孩子》是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第四冊第五組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冊一共布置了14篇講讀課文,它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憑借,在低年級要通過講讀課文反復不時地指導同學朗讀,初步掌握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習慣,以便形成一定的閱讀能力。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于中高年級。應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字詞教學,字詞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要充沛利用同學已有的識字基礎和識字能力引導同學自身讀準字音、分析字形、聯系上下文或生活實際理解詞義。
2、重視朗讀的訓練,強調朗讀是最重要的閱讀手段。課堂上要拿出充分的時間指導同學朗讀,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甚至要熟讀成誦。
3、重視教學上的直觀形象,因為低年級的課文圖文并茂。小同學的形象思維占優勢。
4、指導思想上遵循以學為主,重感情悟理解,重引導廢注入的教學原則。
《數星星的孩子》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張衡小時候坐在院子里數星星的事情,是一篇向同學滲透愛科學思想的好教材。
根據以上我對教材和同學年齡特點的認識,認為本篇課文的教學要求是:
(1)學會12個,生字和用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張衡是古代著名的天文學家,他從小愛觀察、善于觀察。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張衡是怎樣數星星的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是理解爺爺講的有關天文知識。
教學布置:2課時。
下面談談第一課時的優秀教案: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導入新課:在晴朗的夜空,天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的特別美麗。大約在1800年以前,有一個像我們這么大的小朋友特別愛數星星,你們想知道他的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準讀通,初步了解每個自然段的內容,從而整體感知課文,是對二年級閱讀的基本要求。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1.要求同學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準讀通順。
2.檢查生字讀音,對容易讀錯的字詞,包括多音字,要重點強調。、
3.標自然段。
4.指名逐段讀課文,并考慮:這個數星星的孩于是誰?
三、細讀課文,感悟、理解,熟讀成誦
1.學習第一自然段
這一段主賽講了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張衡坐在院子里,指著天空數星星。幽美的天空,可愛的小朋友,這是一幅多么靜美的圖畫。這是同學朗讀訓練的最好著眼點。
首先我請同學自由讀這一段,想一想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這樣設問,目的是讓同學自身讀書發現問題,培養主動探究的品質。
接著出示一幅星空夜景的圖,引導朗讀:藍藍的天空像碧玉盤,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盤里的珍珠,這是多么美的景色,誰來讀一讀?靜美的畫面,抒情的話語,激起同學的情感,同學會自覺地讀起來。
此時此刻,雖然激起了同學的欲望,但同學不可能一下于就讀得聲情并茂,因此教師必需進一步引導。所以我再次渲染情景,配上音樂進行范讀。把同學帶到如詩如畫的境界:
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二顆,無數的星星像撤落在碧玉里的珍珠,多么幽靜的畫面,老師先給大家讀一讀好嗎?伴著輕柔的音樂,我拿起書:“晚上,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撤在碧玉盤里。一個小朋友坐在院子里靠著奶奶,仰起頭,指著天空數星星,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幽美的畫面,抒情的語言,輕柔的音樂,把課文內容一下子推到了同學的眼前。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2.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這兩段主要是奶奶和小張衡的對話,奶奶的慈祥,小張衡的專注執著溢于言表,教學時我采用以讀代講的方式,通過自由讀、指名讀、評價讀、分角色讀等多種形式達到深入理解,內化語言之目的。
首先指名同學讀奶奶的話,指導同學讀得緩慢一些,讀出疼愛小孫孫的語氣。接著問:小張衡是怎樣說的?自身讀一讀,不懂的地方多讀幾遍,讓同學通過多讀書,自身去領悟內容,然后通過扮演角色引導同學有感情地讀小張衡的話。此處我這樣設計:小張衡的話你們讀懂了嗎?我當奶奶,你們當小張衡給奶奶講講道理好嗎?引導同學領悟小張衡觀察的仔細、準確,能看得清星星不是亂動,這是多么了不起呀!自身再讀小張衡的話,引導同學讀出天真、肯定的語氣,最后分角色朗讀。以上教學環節通過創設情境,渲染點撥,充沛發揮了兒童的豐富想象力和善于表示自身的特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內化了語言。
3.學習第四、五自然段
課文的第四、五自然段主要講了爺爺向張衡講述北斗星和北極星的知識以和小張衡用了一夜的時間觀察星星的事,這兩段是同學認識上的難點,我利用多媒體化籠統的語言描述為直觀的形象畫面來化解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
(1)自由讀第一段,想想爺爺說了什么?
(2)指名讀爺爺說的話。通過這兩步讓同學從總體上知道爺爺在向小張衡講天文知識。
(3)爺爺講了哪些天文知識,讓同學邊讀邊標出有關講北斗星知識的句子。
(4)出示多媒體課件,讓同學在滿是星斗的夜空圖上找出哪是北斗七星,哪是北極星,并詢問同學是怎樣找到的,這樣把同學的理解寓于讀書中,把同學的理解體現于看圖說圖中,引導同學動腦想,動眼看,動手畫。調動多種感官體現感悟語言文字的精妙?;饬穗y點。
(5)出示這樣一個練習:你看,那北斗星連起來像( ),叫( ),離他們不遠的地方,有顆星叫( ),總是繞著北斗星( )。
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學習第五自然段,首先問:爺爺說的是真的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讓同學讀書找出“果然”一詞,簡單的加以理解,接著問:小張衡是怎祥看的?讓同學標出張衡看星星的一句話。
然后用課件演示:北斗星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的情景,并渲染:這個結果,可是小張衡花了一夜的功夫看到的,多么有心的小朋友呀!該怎樣讀,通過演示、渲染、讀書,引導同學深刻地體會小張衡探索科學奧妙的精神,達到感張衡之所感,愛張衡之所愛,人文化一的效果。
四、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拓展認識,升華感情最后一個自然段。
簡介張衡是漢朗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這一段時,我用多媒體出示張衡的畫像,并出示了他發明的渾天儀、地動儀圖,進行簡單介紹,激發同學對張衡的敬佩之情,對同學進行熱愛科學的思想教育。
五、回歸整體,課外延伸
教師最后總結:“同學們,小張衡從小善于觀察,善于發現,長大后成了一位著名的天文學家,你們還想知道張衡的故事嗎?課后多讀書,就會知道的更多?!边@樣就把課內學習延伸到課外。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