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初中范文集合八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初中10篇,歡迎大家分享。
說課稿初中 篇1各位評委老師,上(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竊讀記》(板書)的第一課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材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說教材
《竊讀記》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新課標小學語文五年級第一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者林海音。這篇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我放學后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舍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于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細膩生動地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復雜滋味,表現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本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一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課文以"我愛閱讀"為主題,訓練重點是"把握文章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讀書的樂趣,學習一些讀書的方法".本文在單元中起著以篇帶篇的作用。
結合單元教學目標和本課特點,依據新課標中"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我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1、認識并掌握本文中的生字,理解文章中的新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作者通過細致入微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來表達感情的方法,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體會竊讀的復雜滋味,感悟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教學目標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
為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把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引導學生抓住相關語句,體會竊讀的滋味,感受作者對讀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
第二個板塊——說教學策略: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結合教材特點和五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樂于表達,樂于交流的學習特點,我準備采用的教法是:
我采用了"自主讀書、合作學習、自己感悟"的教學方法。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伙伴中的首席。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
在學法上,本課擬引導學生通過讀讀、劃劃、議議、想想,合作探究來讀懂課文,讓學生眼口手腦并用,自己探究感悟,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
第三個板塊:說教學程序
一、導語激情,引入新課
一堂新授課,導入的設計至關重要,所謂"萬事開頭難"嘛。富有情趣的導入,就像在師生之間架起的溝通的橋梁。通過這座橋梁,師生的心會更接近。正如俗話所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先讓學生談談課外閱讀給自己所帶來的快樂和享受,之后告訴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的作者在課外閱讀時的感受與眾不同,你想知道是為什么嗎"這個看似很簡單很隨意的聊天,其實拉近了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之后揭示課題。
二、疏通字句,整體感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明確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因此在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引入新課后對文本進行整體感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一步:請同學們自由大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讀正確,并且標出自然段。
第二步:指名讀最吸引自己的那部分內容,隨機指導生字讀音及書寫,重點是"竊、腋"等幾個,理解"竊讀"等詞語。
第三步:默讀全文,引導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本環節安排了"三讀",一次有一次的要求,一次有一次的目的。在讀中幫助學生掃除文字障礙,在讀中幫助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為后續的研讀、感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謂一箭多雕。
三、潛心賞讀,品文悟情
抓住重點,體會是關鍵,在學生交流"‘竊讀’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時,要引導他們結合有關語句概括出竊讀那種苦樂交織的復雜感受,并重點體會"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一句。
引導學生圍繞"從課文哪些地方看出我的快樂和恐懼"展開討論。讓學生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這尊重學生的個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好的語文教學,就應引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學生交流情況應抓住課文的重點句:
1)"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惡狼,貪婪地讀著。"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欲和對讀書的渴望。同時要體會作者貪狼一詞的"貶詞褒用"的精妙。
2)"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著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鋵崳业男睦飬s高興的喊著:‘大些,再大些!"這句話通過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的內心對比描寫,表現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3)"我合上書,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放回書架,"就咽了一口唾沫這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盡管是腿酸腳麻、饑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后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獲了知識和智慧。
我們要從這些語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樣寫出竊讀滋味的,體會作者動作和心理描寫的細膩傳神。
最后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要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或作者的心情,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有感情地朗讀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能把體會到的思想感情表達出來,同時又能加深對文章的思想感情的體會。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作者對讀書的渴望,對知識的熱愛。
四、回歸整體,拓寬延伸
俗話說"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可以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儲存信息,鞏固記憶。
在學生讀懂課文后,結合生活實際,仔細揣摩 "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纳羁毯x。讓學生明白并受到啟發,在黃金年齡進行閱讀,多看書,可以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樣的結尾把學習的觸角向課外拓展延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第四個板塊:說板書設計和教學評價
快樂 懼怕
竊讀
這一板書設計不僅給人以美感,而且巧妙。從橫向看,兩個是完全相反的詞語;縱向看,兩個又緊密聯系在一起了,因為這是"竊讀"的滋味,點明了主題,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突破難點。
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針對課文的特點和單元 ……此處隱藏14936個字……什么知道獵豹比鹿運動的快?”引出如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所展示的畫面為學生營造了探究物理問題的情景,使課的一開始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很快轉到探究點。)
(二)進行新課:
1、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
活動一:學習自主學習──學生分組實驗──—合作探究《比較紙片下落的快慢》
兩位同學一組,取兩張16開的紙,一張對折一次,另一張對折兩次,兩邊可向上疊起一部分,若將他們從同一高度釋放,先猜想一下,那張紙片將下落的比較快?然后動手實驗,觀察、思考,說明小紙片下落的快,采用了怎樣的比較方法?教學中采用動畫進行點撥,動畫中展示兩個情景:
情景1:經過相同的時間,小汽車比拖拉機運動路程長;
情景2:經過相同的路程,小汽車比拖拉機用的時間少。
由此情景的提示,學生會概括出比較運動快慢可采用“相同路程比時間”和“相同時間比路程”的方法,然后要求學生用這兩種方法說出是如何比較紙片下落快慢的。
(估計到學生在找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時有困難,在教學設計中采用恰當的方法來點撥、化解教學難點,恰到好處的構建學生最近發展區,讓學生“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通過活動,使學生進一步加強測量長度和時間的技能,體驗科學探究的主要過程。)
將問題推廣到最為一般的情形:兩紙片下落的高度不同,下落時間也不同,如何比較物體的運動快慢?鼓勵學生積極討論,最后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用紙片下落的路程除以紙片下落的時間,比值大的運動的快。這樣比較為什么可行呢?可引導學生說出該比值所反映的物理意義(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進而回歸到這種方法的實質是采用“相等時間比路程”。(在分析不同高度的紙片下落,如何比較紙片下落快慢時,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創新想法。學生的創新思想很寶貴,教師要悉心加以保護,這樣才能有助于形成銳意進取的氛圍。)
為了使學生更清楚地理解速度的物理意義,提供一組測量值讓學生通過計算得出結論。
A、紙片從1.5m高處落下,0.75s落到地面。
= 2m/s(運動快)
B、紙片從1.3m高處落下,1.01s落到地面。
= 1.29m/s(運動慢)
(通過數值運算,學生能更直觀的理解該比值的含義,至此,速度概念的建立以水到渠成。且將物理過程用簡單的圖形表示,更簡潔直觀,有利于對學生作圖、識圖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體會到物體運動的快慢與路程和時間有關,領悟到為了與他人清晰地進行交流實驗結果,需要對物理量進行定量測量和計算。)
2、速度:
活動二:學生自學速度的概念、公式和單位。教材中的速度值(P113——P114,要清楚人造衛星繞地球速度和人步行的大致速度)。
集中討論:速度的物理意義,速度的定義,速度的公式,速度的國際單位是什么?如何讀?常用單位是什么?你認為速度這個復合單位換算的方法是什么?
討論中弄清:(1)速度單位的含義。(2)公式的由來。(3)速度單位的讀法和寫法。(4)復合單位換算的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完成下列單位換算,以突破難點,使學生明確要注意換算的“方向”,明確進率,然后讓學生仿照例子書寫。學生了解了這種方法后,再稍作練習即可掌握。)
(在教學前,學生對速度的概念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這部分教學中留有“空白”,采用學生先自主學習,再經過討論弄明白疑難問題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并且創設條件讓學生自動建構知識,。再者,有關方法的知識是最重要的知識,教學中要注意對學生思維方法的訓練,教會學生會學,教師不可包辦代替,要樹立“教”為“學”服務的原則,以“導”引“學”,變“教”為“誘”,變“學”為“思”,在教師道的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思維狀態,學生的認知狀態和情緒才能最大限度地被激活。。對于一個物理量的學習,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了解它:物理意義、定義、單位包括國際單位、常用單位及換算、測量,并養成一種學習心得物理量的習慣。通過閱讀“一些速度”,知道現代各種交通工具的速度,培養學生了解科學、熱愛科學技術的情感。)
3、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活動三: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為了使學生能運用速度公式,進一步理解速度的概念,教師指導學生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1)根據測量原理和要求測量工具。
(2)討論測量方案和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
在討論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A、為了便于測量時間,制片下落的時間要稍長一些,還應選擇大紙片;B、為了減小實驗誤差,需要重復測量三次以上;C、刻度尺垂直于桌面放置,讀數應加上桌子的高度,所測數據要及時記錄。
(3)學生通過實驗收集證據。
(4)學生匯報實驗結果,教師歸納總結,也可以讓學生評估。
(設計活動三的目的,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自主設計表格的能力、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實驗中的缺點并迅速度地想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的新課程理念。)
(三)教學例題
學生自學例題,然后引導學生弄清速度表的讀法紀標志牌上數值的含義。
解決問題:書寫格式、帶單位運算。通過例題的討論訓練學生解題的規范。
(四)課堂小結
教師可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先讓學生回憶本節學到的知識;再讓學生從思維方法去總結最后教師可以肯定學生的成績,指明學生努力的方向,體現成功教學的激勵機制。
(五)布置作業
(1)閱讀P115生活·物理·社會
(2)書面完成P116“WWW”中1、2題
(3)合作完成P116“WWW”中3題
第一條作業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加強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要求,貼近學生的生活,聯系生產實際,增加感性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條作業,目的是為了學生及時地鞏固所學知識,同時體會到自然界的奇妙,體驗到生活離不開物理。
第三條作業是為了促進學生從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使學生體驗探究過程的曲折和樂趣,學習科學方法,發展科學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并增進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另外,通過這個作業的完成,為后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提供素材。
作業批改和輔導指導:
閱讀作業可通過下節課提問或獨立作業來加強督促;書面作業中第一題可以正面結果評價反饋,第二題應以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制作型作業,在下節課上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得到自我價值的提升。
對于“學困者”教師要及時指導,并注意個體內差異評價,有利于減輕“學困者”的心理負擔和壓力,增強自信心,強化學習動力;也可以通過學習小組來互相幫助。
六、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節課的內容,構建知識體系,突出教學的重點,本節課的板書,由師生共同完成。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