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集合3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好,我是12級學前8班的xx,今天我帶來的說課內容是大班幼兒的一個以飲食與營養為主題的活動,題目叫《健康的吃》。先說說我的設計意圖: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現在小孩子大多數都喜歡吃零食,特別是對色彩鮮艷的食品情有獨鐘。然而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巧克力等非健康食品以及電視里的“垃圾食品”廣告對孩子們的影響,不禁讓人們在選擇食品的時候更添許多愁!而《綱要》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放在工作的首位?!鄙】抵苯拥鼐团c吃有著很大的關系。為了讓孩子正確的選擇食品,達到營養均衡,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我結合“色素”“垃圾食品”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設計了此次《健康的吃》活動。
二、活動目標
再說說我的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我確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這三條目標是:
1.了解食物天然色素與人工色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認知)
2.發揮自己的想象利用好看食品的形狀及顏色進行構圖。(技能)
3.對健康食品產生興趣。(情感)活動的重點:喚起幼兒對健康食品的興趣。
活動的難點:對色素的認識。色素是使有機體具有各種不同顏色的物質,如紅花具有的紅色素,紫花具有的紫色素等。某些色素在生理過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如血液中的血色素能輸送氧氣,植物體中的綠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
三、活動準備
為使活動呈現出趣味性,寓教育于情境游戲之中,我做了如下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了解一些有關色素作用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泡沫墊每人一塊、電腦內存圖片。(一組是誘人的奧爾良烤翅圖片,一組是西瓜、西紅柿、大蒜的圖片。)、與幼兒人數相等的圓盤、毛巾若干。彩色糖、烤面包、各種形狀的餅干、小麻花、海苔、果醬、山查片、楊桃、圣女果、橘子等。
四、教法
下面說教法:《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本次活動中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①談話法②操作法③游戲法等幾種方法相結合,動靜相結合。
五、學法
再來說學法,本次活動以幼兒為主體,以幼兒發展為本,幼兒采用的學法主要有:①討論評議法②操作法③感知體驗法六、活動過程本次活動四個環節,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2)選擇食品,表述想法
(3)現場創作
(4)展示作品
1、觀看圖片,激發興趣,引出主題通過兩組圖片的展示,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詢問幼兒喜歡吃圖片上的哪些東西,了解孩子們的真實想法,引出色素對人的健康的影響。
2、通過交流,讓幼兒再次選擇自己喜歡的食品,并說出理由。
該環節為孩子們創造了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在該環節中孩子們可以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學習禮貌地傾聽,為目標2的達成起著重要的作用。同時通過孩子們的'語言交流,教師還可以了解孩子們對事物的認識掌握程度,對目標1的達成與否有著衡量的作用。
3、好吃的圖畫,用各種顏色的糖果制作圖畫我們吃的很多糖果等常會加入色素和香料,給人以一種美好的感受。而這些色素和香料實際上是不必要的,有的很可能會讓人得病。通過這一環節讓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去感知色素,并試者去判斷它是人工的還是天然的,有利于難點的突破。此外,該環節具有很好的操作趣味,孩子們對這種全新的創作一定會很感興趣。食品的豐富多樣,色彩的視覺效果以及形狀的多樣化,一定會為孩子們的創作帶來不一樣的效果。藝術源自生活,這些貼近孩子生活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帶給孩子非常生動、形象的審美體驗,更好地激發表現美創造美的興趣。
4、展示作品讓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可以使他們體驗到創作和與同伴一起欣賞作品的樂趣,以達到放松情緒的目的。
七、活動特色
這次活動的特色在于設計的問題幾乎都是開放性的,沒有統一的答案,給予孩子自由的空間,創設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可以讓孩子張開想象的翅膀,自由的討論探索,滿足了大班幼兒自主表現的欲望和需求。在每一個環節中努力做到點撥適宜,使幼兒專注傾聽、積極參與、大膽講述、熱烈討論。
我的說課結束了,謝謝!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我是九年級的語文教師薛春英,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級語文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下面我將從以下六方面對本課進行說明。
說課流程:
一、設計理念 二、教材分析 三、學情分析
四、教學目標 五、教學模式 六、教學過程
一、設計理念
做為一名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學習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課融入我們學校的課改理念,采取“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二、教材分析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是孟子的經典之作,它闡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國家的問題,提出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觀點,感情強烈、思想深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已有一定基礎和能力,通過孟子上一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學習,學生對孟子的生平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課把重點、難點定為“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四、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本課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以下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等形式完成本節課學習任務。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
教學難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
五、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所采取的是“五步三查”的教學模式。通過一、獨學,二、對學群學,三、組內展示,四、班級展示,五、整理學案、達標測評完成本課學習目標。
六、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提前一天發導學案,讓學生充分預習,上課前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檢查課文朗讀情況、理解情況。
這是教師第一次對學生獨學情況的調查。
(二)導入新課
創設情境導入,由“臥薪嘗膽”的故事和美國一個自然保護區內鹿與狼共存的故事導入新課。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四)合作探究(對學、群學)
1、學生通過對學、群學解決在獨學中提出的疑惑。
2、探究問題:
(1)、體會作者的思想觀點。
(2)、結合作者思想,聯系個人的經歷,思考憂患意識的現實意義。用“讀了這篇,我明白(懂得)了 的道理?!本涫浇M織語言。
本環節進一步落實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體現了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想、把握主旨”和難點“增強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問題探究拓展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從語文小課堂走向了生活大課堂,喚醒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同時增強學生間的合作意識。
(五)組內展示
組員展示合作探究中的成果及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辯論材料。
這一環節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薄肮膭顚W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币虼耍Z文課堂更是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思考現實、關注社會。
在組內小展示時教師進行第二次學情調查:教師巡視指導或聽取組長反饋,準備大展示。
(六)班級展示
1、由各組組長組織,在組內選一人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匯報。本組組員可以補充。其他組組員也可補充或提出疑問。
2、辯論:
以“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這個觀點為辯論題目,贊成和反對的雙方各自陳述理由,展開辯論。
此環節不僅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更增強學生自信心,辯論使學生認識到不管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出人才,關鍵在于個人自身的主觀愿望和努力。這樣更能貼近生活,使學生能夠客觀理智的從容面對生活中的逆境與順境。這一環節的設計更有利于難點的突破和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
(六)整理學案、達標測試
學生整理導學案,用雙色筆在導學案的“收獲與反思”一欄中寫下了本節課的收獲與有待提高的地方。
達標測試進行背誦檢測,由組長負責檢查背誦。
教師要進行“三查”:了解學生背誦情況,尤其關注中下等生。
以上就是我的說課,敬請各位領導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中班科學活動《磁鐵能吸什么》。我將從幼兒、內容、目標、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流程幾方面進行闡述。
一、說幼兒
杜威說過“兒童有調查和探究的本能”、中班幼兒已開始觀察周圍生活環境及其變化,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探究問題,積極動手、動腦。所以我設計了這個活動,來滿足幼兒的探究欲望,讓他們通過探索和實際操作擺弄,獲得切實的生活經驗。而他們也已具備一定的觀察、比較、操作、表達的能力,已能觀察到事物現象的細微之處,也有針對性表達的能力,這些為本次活動的實施
二、說內容
幼兒科學教育對幼兒的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要想真正開展好科學教育,就要理解什么是幼兒科學教育,幼兒科學教育是什么,其實科學就在幼兒的身邊,就是幼兒經常接觸到的物質世界,如小鳥為什么能飛?蝌蚪怎么變青蛙?月亮為什么會變化?等等這些都是幼兒樂于學習的科學?!按盆F”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孩子們每天都能見到。老師上課時“磁鐵”是必不可少的,孩子們經常會趁老師不注意偷偷的拿著玩一會。雖然孩子們都見過、把玩過“磁鐵”,但是卻并不了解“磁鐵”,在大部分孩子們看來“磁鐵”就是用來吸住圖片的。而在這個暑假孩子們的生活里又多了利用磁鐵搞的玩具釣魚的游戲,這個時候安排《磁鐵能吸什么》很能調動孩子們的興趣。
三、說目標
為了在幼兒科學教育目標的構成和內涵上更為強調“注重幼兒的樂學和會學”,強調“注重活動的過程”。根據幼兒的實際水平和內容特點以及中班科學領域目標,我從情感、態度、能力的三維目標上來定:
1、初步了解磁鐵具有磁性,能吸住鐵質物品。
2、初步學習運用表格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
3、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發現。
以上活動目標既有知識經驗的獲得和能力的培養,又有愉悅情感的體驗,融合了各領域的目標要求,體現了目標的整合性。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在初步了解各種紙的種類和用途,難點定位于感知紙的特征。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的開展離不開教師、幼兒以及環境材料的積極互動,中班幼兒的思維還具有具體形象性,他們必須借助豐富的環境材料來獲得知識經驗。為了更好的完成活動內容和目標,我和幼兒做了以下準備:磁鐵,鐵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玻璃制品,布制品等。
五、說教學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師幼互動。因此,活動中我除了以親切、飽滿的情須影響孩子,還挖掘此活動價值組織教學,主要采用的教學法有:實物激趣法、探索討論法、提問法等。幼兒與成人的學習動機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理解水平還很膚淺,容易受到興趣的影響和支配,他們往往對探究對象的感興趣程度決定了他們在活動中的注意力,所以活動內容設計是否符合幼兒的興趣,是一節活動成功的關鍵所在。
六、說活動過程
本活動我將通過緊緊相扣的4個大環節來開展:
(一)創設懸念,導入活動。
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之前,我先用他們非常喜歡的玩具釣魚來調動起他們的興趣。
(二)認識記錄表。
這一環節看似不重要,但是為下一環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為對于中班孩子來說完成記錄表還是有些困難的,所以這個環節馬虎不得。
(三)實驗并記錄:
這個環節中我主要采用操作實驗法、觀察法,本環節將給孩子一個自由的探索空間,讓他們自己找到答案。
(四)匯總實驗結果
這個環節是對孩子自己實驗的
(五)活動延伸:
綱要提出:幼兒園教育要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本次活動的結束只是暫時的,我們將充分發揮區域的優勢,將活動內容延伸到“找找生活中的鐵制物品”這一活動。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