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稿合集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各位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單腳踏跳雙腳落地》,首先從教材說起:
一、教材分析
本課以《小學課程標準》水平二學習領域水平發展目標為依據,針對小學中年級學生身心發展和運動技能形成,安排了復習課“前滾翻”和新授課“單腳踏跳雙腳落地”。
前滾翻是技巧基礎動作 ,作為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一種應急技能,創設相關的情境開展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運用技能,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學生學以致用 ?!皢文_踏跳雙腳落地”是在水平一以單腳跳和雙腳跳為基礎,所以對于水平二的學生來說應該容易掌握這一技術,所以本課在此基礎上提升為“單腳踏跳雙腳落地”為重點。教學中不應注重于動作的細節。對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索,在聯系中領悟動作本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明顯的提高,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教學重點:“單腳踏跳雙腳落地”單腳用力踏跳,雙腳輕巧落地。
教學難點:“前滾翻”身體依次著墊,滾動圓滑 。
二、教法、學法
根據教學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本次課以分組練習為主,培養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在“前滾翻”教學中以游戲為主線,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能積極的投入到比賽中,并享受勝利的喜悅。在新授“單腳起跳雙腳落地”這一教學環節,我采用了啟發式教學,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過程:(一)調動情緒,激發興趣(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三)激活思維,拓展能力(四)
穩定情緒,恢復身心。
(一)調動情緒,激發興趣
首先是教學常規,檢查學生人數、服裝,宣布本課內容,對學生提出要求。為了能使學生盡快的投入到教學中,我安排了“環形跑聽數抱團”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帶領學生隨音樂一起做熱身操。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前滾翻為本課的復習課內容,我安排了2個小游戲“小刺猬過河”和“小刺猬摘果子”對前滾翻技術進行鞏固提高。
1、“小刺猬過河”首先語言導入:下面請同學們扮演小刺猬,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刺猬過河”的游戲,向學生講明游戲規則,重點強調:藏頭,團身正確地完成滾翻動作。組織學生分成10個小組(每組四名同學)進行比賽。要求每小組的同學互幫互學,互檢互評。
2、“小刺猬摘果子”導入語:同學們,知道小刺猬是怎樣來保護自己的嗎?對,小刺猬是通過把身體團成一個球來保護自己并通過滾動來進行移動的。下面請同學們繼續扮演小刺猬的角色來一起做游戲“小刺猬采果子”好嗎?”教師講解游戲方法,組織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十名同學)進行指導。協調而連貫地完成3次連續前滾翻。
(三)激活思維,拓展能力
“單腳起跳雙腳落地”為本課的新授部分,首先對學生進行講解示范單跳雙落動作要領,組織學生分組練習并及時表揚和點評。提出疑問一:墊子怎么擺放才能跳得高,讓學生認真思考怎樣才能跳得高,小組討論總結,組織練習。提出問題二:墊子怎樣擺放才能跳的最遠,讓學生認真思考怎樣才能跳的最遠,小組討論總結,然后引導學生完成練習并及時進行表揚和點評。讓學生相互評價。學生互相鼓勵,體驗成功與快樂。
(四)穩定情緒,恢復身心。
帶領學生隨音樂一起放松,使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身心得到放松;同時培養了美感,展示了自我。最后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獲。讓學生在體育課上獲取成功感,滿足感。
我認為在本節課中,教師應該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是我對《單腳起跳雙腳落地》教學設計的說明,有不妥之處,還請老師們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講的課文是一年級語文下冊《司馬光》。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司馬光七歲的時候砸碎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節生動,敘事性強,故事的插圖生動、形象,這些都有利于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有助于讓學生了解故事情節,體會詞句的意思。課文用淺顯易懂的語言為我們展現了一個沉著、機智、勇敢、聰明的小司馬光的形象,對學生也起到了一定的感召作用。通過對這個故事的學習,懂得遇到難題,要開動腦筋,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對于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課文內容相對熟悉,但是考慮城鄉結合學生會存在差別,教學中,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第二課時制定了以下目標。
二說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會讀通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司馬光遇到緊急情況,沉著、勇敢、果斷的品質。
2、能從課文插圖中觀察出人物的表情、動作、神態。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及想象能力。
3、理解課文。
三說教法
在教學方法上,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時間短、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我先利用圖片,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文對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并突出了以讀為主的線索,促使學生在讀中熟悉,讀中感悟,讀中思考,進而體會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四說學法
學習方法是學習活動規律的理性總結。為了充分體現“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用“自讀、質疑、交流、探究”的方式來學習,通過學法指導,讓學生真正懂得如何去觀察、思考、學習。并在課堂中滲透合作意識,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如:同桌相互抽卡片認讀,相互糾錯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學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互相抽讀生字。
2、說一說同桌讀得怎樣,并幫他糾正讀錯的字。
3、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知道了故事的情節。
(二)、出示圖片,創設情境
提問:
1、從圖上你看出了什么?水缸在哪兒?缸里有多少水?當時情況怎樣呢?哪個孩子是司馬光?他是用什么辦法救落水的小孩子的?……
2、你還有什么看不懂的?
(把觀察與談話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鼓勵學生質疑,讓學生帶著問題再讀課文,自己尋找問題的答案,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有的放矢。)
(三)、朗讀、品味
1、學生朗讀課文,思考剛才自己提出的問題,并劃出關鍵性的詞句。
……此處隱藏3415個字……重點說說第一課時,我的教學將以找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情的句子說說體會為突破口,讓學生讀課文感受、體驗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過潑水節的幸福和快樂。(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從插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讓學生讀課題,想想:為什么難忘?
(二) 新課教學
1、聽錄音范讀,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2、初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新詞。(學生自讀)
3、全班拼讀生字。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
說課稿 篇5本課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跳繩為主教材,使學生了解跳繩的多種跳法和相關知識。不但讓學生掌握多種的跳繩方法,而且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跳法進行自由創編,培養學生的創新力,想象力,突出新課程“健康第一”的理念,體現目標的達成。讓學生將自己的跳法大膽的向其他同學展示,增強其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自主探究,拓展思維的能力。
一、分析教材
跳繩是小學生十分喜歡的一種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它是一種以下肢運動為主,結合上肢協調配合的一種身體活動,它可以通過控制動作的繁簡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達到調節運動量的目的,適合不同的年齡和性別。由于設備簡單,不需要很大的場地,容易開展,是小學體育教材中較好的內容。通過跳繩活動能夠促進學生上下肢肌肉、關節、韌帶和內臟機能的發展,對于發展彈跳力、靈敏、協調性等具有顯著作用。同時還可促進少兒智力、身高的增長,增強少兒心肺功能和胃腸功能。
二、分析學生
本次課的授課對象是小學四年級學生。他們對體育活動有廣泛興趣,喜歡學習別人的運動技巧。自信心強,但有時過高地估計自己的能力,還存在著任性,嬌氣、依賴性強、缺乏合作精神等不良心理傾向。他們團體意識逐漸加深,除對個人的競爭有興趣外,對團體競爭也發生濃厚興趣。開始注意教師和同學們對自己的態度。
因此在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靈活的安排多樣的跳法練習,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公平競爭的氣氛,留給學生一定的活動天地,讓學生自由學習,在練習中得到啟示,得到鍛煉。多表揚,少批評和指責。同時讓學生自由組合,有效的激發團隊精神、合作精神,有益于各層次學生得到提高。使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獲得成就感,給學生帶來學會的愉快,成功的喜悅,獲勝了的開心和自豪,正確引導學生,弱化、扭轉不良的心理傾向。
三、教學目標:
運動參與目標:使學生積極參加到學習中,并大膽向同學展示自己的動作。相信我能行,告別我不行。
運動技能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用跳繩練習的方法,并了解跳繩的知識、對身體的作用、以及注意事項。
身體健康目標:通過跳繩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體能,促進身體正常的生長發育。
心理健康目標:在學習中充分展現自我。增強自信心和意志品質,得到成功的喜悅。
社會適應目標:培養良好的團結協作精神。積極進取,樂觀開朗。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四、組織教法:
1、在課的開始部分,我以“游戲”和常規增加學生對體育課興趣。準備部分階段讓學生和教師都帶操,多給學生鍛煉機會,充分熱身。
2、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跳法進行自由創編,培養學生的創新力。
3、在教學中,我適當的參加各組的練習,加深了師生的感情,融洽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并讓同學將自己的跳法大膽的向其他同學展示。增強其自信心,獲得成功的喜悅。通過游戲比賽的形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合作能力。
4、而結束部分以學生玩游戲作為放松運動,陶冶情操、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的目的。
最終在五個學習領域中完成水平二的教學目標,使每位同學在本節課中都有不同的收獲和進步。
五、場地與器材準備
1、以省時省力、提高練習密度和學生自己動手相結合設置教學場地。
2、長跳繩20根、短跳繩8根、隊牌4面
說課稿 篇6一、說教材
"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這一活動內容靈活豐富,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生活經驗。數學知識對幼兒來說是較抽象的,光靠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那怎樣引導幼兒輕松學習呢?我嘗試將幼兒關注的重點引導到"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數字"上來。以中班科學活動《找數字》作為教學內容,讓幼兒在輕松愉快地活動中自主探索、學習。并能為以后學習數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性作用。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定活動目標如下:
1、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2、對數字感興趣,進一步鞏固對數字的認識。
活動的重點難點是尋找生活中的數字,體驗數字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三、活動準備
為了幫助幼兒更好的進行本次活動,真正體驗"生活中的數字",我和幼兒共同收集生活中常見的有數字的物體或圖片(手表、鬧鐘、日歷、尺、磅秤、藥瓶、家用電器、溫度計等),陳列在室內,營造一種"家"的氛圍。其次,我還準備了一些源于生活,但孩子們不常見的實物、圖片等。
四、說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教師通過觀察法、操作法、引導法、游戲法,讓幼兒在學習中能愉快輕松,從中學到知識。
第一個環節是幼兒介紹自帶的有數字的實物,說說物體上的數字各代表什么意思。由于實物都是幼兒自帶的,他們有話可講,在輕松愉快的講解過程中成功的引發了幼兒對之前學到過的知識的回憶,為接下來的活動開了個好頭。
第二個環節是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想一想還在哪些地方或物體上見過數字,并猜想其表示的意思及功用(如門牌、車牌、交通燈、聲音分貝等)。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通過講述、猜想這種方式,來激勵幼兒暢所欲言。當幼兒猜想得到證實的時候,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
第三個環節是教師出示帶有數字的其他實物或圖片,啟發幼兒說出每種物體上數字的用處。我覺得這一環節是一個承上啟下的環節,此處教師出示的是平時幼兒不太注意的物體,這將幼兒的觀察引向深入,引導幼兒更主動的觀察、尋找生活中的數字。
第四個環節通過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數字怎么辦?"引導幼兒思考、大膽講述,通過假想沒有數字為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從而更真切的體會數字的重要性。
這四個環節的安排,我是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中的科學指導要點的第一條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欲望。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學習規律和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選擇最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內容寓教育于游戲活動中。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為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啟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和積極性。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