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語》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鳥語》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鳥語》說課稿1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朗讀課文,理解并積累“呢喃軟語”、“通曉”、“快意”、“犒賞”、“無憂無慮”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學習用文中的語言表達“( )鳥兒( )地叫,仿佛在告訴人們( )。”
3、憑借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第一版塊——由“鳥語”導入,了解“鳥語”
1、板書:鳥語。誰來讀課題。(指名讀題目)
鳥語后面加兩個字,組成一個四字詞語,叫——鳥語花香。
又是鳥語,又是花香,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景?(美好的、美麗的、美妙的),總之這樣的情景是美的。
2、課文寫了那幾只鳥的叫聲,分別是怎樣的叫聲?(布谷鳥——布谷布谷;喜鵲——喳喳喳喳)
你還會說那些鳥叫的詞語:唧唧喳喳、啾啾、咕咕……。
用課文中的一個詞語形容,這樣的鳥叫聲叫——呢喃軟語。(呢喃——形容像燕子一樣的叫聲。)說說“呢喃軟語”整個詞語的意思。
第二板塊——學習傳說,了解“我”的興趣
1、據說,古時候有一個人從燕子的呢喃軟語中聽出很多內容,這個人叫——公冶長。
誰來讀讀這個故事,公冶長從燕子的話中聽出了什么?
2、這是一個美麗的傳說,“我”被這個傳說深深地吸引住了,它引起了我的興趣,引起了我想聽鳥語的迫切愿望。把這一愿望劃下來。
誰來讀句子,注意讀好這三個詞語:通曉、犒賞、快意,讀出迫切的心情。讀后交流:“我”想和鳥兒做些什么?
第三版塊——學習和布谷鳥的對話,尋找規律,強化訓練
1、自讀4—9節,想象和布谷鳥對話的場景。
2、來,我們一起讀讀。
師生、男女生一起讀“我”和布谷鳥的對話,布谷鳥的話告訴我們——
是啊,聽了布谷鳥的話兒,我仿佛也變成了一只翩翩飛翔的鳥兒,在布谷鳥的催促下,去認真學習。
我和布谷鳥的對話真有意思,思考:布谷鳥的話有意思在哪里?(根據學生交流情況看,學生還是能夠找出其中的規律的:都是四個字;最后一個字和“谷”押韻;都是催促人們……)
2、如果農民、學生、工人分別和布谷鳥對話,它又會說些什么呢?
出示:對農民說,種田撒谷;對學生說,認真讀書;對工人說,干勁十足。
這樣的對話就稱為——無拘無束,詞語拓展:
無( )無( ) 無( )無( )有( )有( ) 有( )有( )(這也是課后的練習之一)
3、從布谷鳥的話中,你聽出了什么?
布谷鳥 的叫聲,仿佛在告訴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版塊——略讀和喜鵲等其他鳥兒的對話,再次組織訓練
1、自己讀第10小節,讀后思考,從喜鵲的叫聲又聽出了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喜事:考試第一、競賽獲獎、世博召開、買房搬家、火箭上天、生日快樂……(組織學生分類:家庭的喜事、家鄉的喜事、國家的喜事)
2、指導讀課文,讀出人們內心的喜悅。讀后練習說話:喜鵲_______,它仿佛在告訴人們___________。
3、“我”和百靈鳥、黃鶯、畫眉又是怎樣對話的?理解“知音”這個詞語的意思。
練習: _______,它仿佛在告訴人們___________。
老師提供一組詞語:嘰嘰喳喳、咕咕、啾啾、引吭高歌、鳴唱……可以利用老師提供的詞語組織說話。
第五版塊——總結課文
讀句子“從終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認識到勤勞的可貴;從飛行整齊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紀律的重要;從搏擊風雨的蒼鷹那里,我學到了勇敢、頑強的精神……”從鳥兒那里我還學到什么,是啊,“我”和鳥兒的感情越來越深,我也從鳥兒身上感受到一種精神、一股力量。指導讀好這個句子。
難怪課文最后這樣說“鳥兒的確是我們的好朋友哇!”
《鳥語》說課稿2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15課《鳥語》。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主要講述了“我”對鳥兒的喜愛之情,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課文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趣,結構清晰,重點突出,是培養學生感情朗讀、錘煉語感,提高語言修養的佳篇。
由于學生對鳥兒的種類及叫聲并不精通,與文中“我”所生活的環境有著一定的距離,所以,深入文本感悟其內在含義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依據四年級教材的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以學定教,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提高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評價能力。
3、懂得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鳥的感情。
“如何讓學生了解文中幾種鳥語的特點及給我帶來的樂趣”作為理解本文的重點,“學會想象,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對鳥的愛”是本文的難點。
我預設用兩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我打算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來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質疑,以幾個關鍵的問題做為學生自讀的主線,接著,結合初讀檢查,引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理解“呆愣愣、無拘無束、疏忽、怠慢”;通過查詞典來理解“矯健、通曉、犒賞”;結合生活體驗來理解“催促、應驗、預報”等詞語。而讀的時候,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指名讀、評讀等多種方式,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即從小愛鳥——與鳥交談——傾聽鳥語——猜想內涵——悟出道理——結下人鳥深情,并為學生布置了這樣作業,找到文中最能體現“我”愛鳥的句子,抄寫下來,體會句子的含義。為下文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通過三大步九小步教學來完成
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激情導入
在簡要的復習之后,我引導學生聽“百鳥爭鳴”的錄音,聽到它們悅耳的鳴叫聲,這時學生的全部注意力被緊緊地吸引住了,他們邊聽邊議論,都在猜測鳥兒們在說些什么?這時,我適時引出公冶長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鳥兒的興趣,使學生產生了閱讀期待,為深入學習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民主導學
1、抓住作者情感點,走進文本。
當學生與作者產生共鳴,萌生了想成為一 ……此處隱藏19164個字……一個偌大規模的歌劇院。丹頂鶴、綠孔雀、白鸛、紅腹錦雞、金雕、烏雕,還有來自異國的金剛鸚鵡、黑天鵝、火烈鳥……全都云集于巨大的鳥類活動網之下,又不舍其飛翔的自由。我十分欣賞鳥語林的設計宗旨:既求鳥類生態環境,又求造園藝術精美。走進鳥語林,你不能不萌生與鳥們交流的意想與欲望。
眾多的鳥語,就像潤物的細雨,構成了一套因地制宜的啟蒙教材。鷓鴣喊雨,喜鵲報喜,布谷催耕,雁過留聲……鳥語的涉及面和包容量之大,遠遠超乎我們的想象。人間四季,天下六合,鳥語,原來是會歌唱、會飛翔的星辰。
或許生態是一個矛盾體。正是一些矛盾的自然消長,才構成了萬物生靈的和諧。從這個意義上講,留住鳥聲,讓鳥語滋潤或者滲透到我們的生活,又成了我們別無選擇的一種責任。
我們行走著,月亮出來了,愛人說:“現在鳥的叫聲好像多起來了?!?/p>《鳥語》說課稿12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小學美術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七課《鳥語花香》。下面我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流程等幾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一、 說教材
花鳥畫是我國民族繪畫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以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聞名于世。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畫的藝術特點,體驗筆墨技法與造型的關系,以及筆墨情趣在中國畫中的審美作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中國畫的鑒賞能力,提高人文素養,了解中國花鳥畫的優秀傳統,熱愛中國傳統文化。依據新課標,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的學習領域。
評價方面要求是:
1、能否與同學交流自己對自然的想象,大膽地描繪有創意的作品;
2、畫面是否體現中國畫的筆墨情趣;
3、能否從同伴的畫中找出幾點值得自己學習的優點。
教學目標是:
引導學生運用中國畫筆墨的方法表現自然界中的動植物,體驗中國畫的韻味。
指導學生在中國畫表現中,逐步掌握水與色的運用,啟發學生富有創意的運用中國畫技法特點加上自己想象,于畫面表現之中,指導學生用富有墨色變化的點線面表現有詩意的畫面。
引導學生知道花鳥畫來自于生活,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繪畫的興趣和熱愛。
教學重難點是:
側鋒運筆一筆畫出濃淡,掌握中國畫水、墨與色的運用。
二、 說學情
五年級本班學生中國畫基礎參差不齊。有的利用周末在外報班堅持學過幾年國畫,不過在他們印象中中國畫就是臨摹,臨老師的臨書上的,忽視了中國畫所描繪的對象是來源于生活的,忽視了中國畫更需要想像;有的學生對國畫一竅不通,甚至連毛筆都不會拿,生宣紙吸水都不了解,可以說就是一張白紙。好在有一種說法叫“白紙上好畫最新最美的圖畫”。這對我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施展本領的好機遇。
三、說教法
五年級學生對花鳥畫只能進行簡單地欣賞和評述,對花鳥畫的文化內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采用以下方法為主進行教學。
動畫導入法:利用學生們愛看動畫片的特點,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
引導欣賞法:利用課件中大量的名家作品沖擊學生的直觀視覺,在感受大師魅力的同時,拓展學生的創作思路。
現場演示法:讓美術課成為真正的美術課,不是任何人都能來上美術課的,更不是純粹的語言課,而是具有一定的專業性。
四、說學法
自主探究學習法:運用探究學習方法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同時讓學生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
合作交流學習法:在學習活動中讓學生通過相互交流,聽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的經驗,拓寬學生的思路,達成教學目標。
五、說流程
我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終也將服務于我們的生活?!边@樣一個理念來穿插貫穿于整個流程。整個流程共分為五個實施階段,是一個從感知到初知、從認識到創作、從實踐到升華的過程。
(一)引導階段:計劃用3分鐘
播放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片段,體會是用什么材料畫成的?美在哪兒?同時揭示課題。
這樣,不但讓已有國畫基礎的學生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使全體學生初步體驗花鳥畫的概念和它的水墨韻味。
(二)發展階段:計劃用15分鐘
我用繪畫三要素:點、線、面來降低花鳥畫創作的難度,但并沒降低花鳥畫的詩情畫意,從而打破傳統花鳥畫固有的概念。
點:先讓學生用墨畫點,問學生“你畫的點象什么?”來發散學生的想象,提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正是花鳥畫所必備的藝術品質。再出示一張生活中野菊的照片,請學生仔細觀察,“哪兒可以用點兒來表現?”接著馬上出示野菊的水墨畫,讓學生明白藝術是從生活中來的,國畫也可以對物寫生,并發現點與點之間的濃淡不同及為什么不同。最后請學生自主探究出怎樣才能畫出濃淡不同的點,并畫一畫。
線:在點的濃淡層次都很豐富的基礎上,請學生畫幾條濃淡不同的線。并想象“你畫得直線象什么?”學生暢想后,出示一幅大樹的水墨作品,初步引導學生可以用點線來創作一幅花鳥畫,并感受作品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再次想象“曲線象什么?”學生又一次暢想后,出示吳冠中大師的《春如線》,引導學生欣賞它與眾不同的美。
面:在畫線后,拋出一句:“你能不能一筆畫出更粗的線?”讓學生試畫。并請成功的學生說一說是怎樣畫出來的。然后我演示側鋒運筆并一筆畫出濃淡的技法,并與中鋒運筆畫出的線進行對比。此處我把我的示范演示在學生的自主探究體驗之后,突出了學為主體的新課標理念,并把技法很自然地融入到師生的交流中,輕松解決了本課的重難點。
在學生側鋒練習之后,問:“在創作的時候,我們可以用粗線畫什么呢?”用齊白石大師的一幅荷花圖引導學生發現可用粗線組成面,畫大面積的物象。然后再將這幅作品與生活中的荷花照片進行對比,發現它們的不同。從中讓學生發現均衡的構圖美及齊白石首創的“紅花墨葉”畫法,領悟出藝術是來源于生活,但絕不是對生活的照搬,要高于生活。
(三)學生創作:計劃用16分鐘
在創作之前先用名家大師的大量的作品沖擊學生的視覺,使學生在感受大師魅力的同時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在其中夾著幾張同齡的學生作品,請學生們猜一猜這位大師在創作這幅畫時年紀有多大?鼓勵學生們只要敢畫,都是藝術大師。
學生創作時讓學生在古箏的音響中進行自主創作,親身體驗創作的樂趣。
(四)展示評價:計劃用4分鐘
請學生介紹自己的作品,談談最喜歡哪一幅?為什么?想給哪一幅提點建議?引導學生從構圖、墨色變化、運筆技巧等方面進行評價,使學生不斷改進和創新,為后繼發展指明方向。
(五)拓展延伸:計劃用2分鐘
“藝術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最終要服務于我們的生活。”現在人們常用花鳥畫來裝點自己的生活,向學生展示很多張生活中應用的照片和一個掛歷實物后,問學生:“將來我們的生活將會把花鳥畫應用得更加廣泛,如果你是設計師,你會把花鳥畫應用到生活的哪些方面?”這個問題既激發學生對花鳥畫的興趣和熱愛,促使學生把花鳥畫發揚光大,又使得學生今后認真關注起自己的生活。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