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看課外書時間》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71—72頁的內容。在學習本課時知識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分數與小數,也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與小數的大小,會計算同分母、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而本課的內容則是在這一基礎上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是本課時重點。學好這部分內容為今后學習分數與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打下基礎。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教材將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滲透在其中,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價值。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地將簡單的分數與小數進行互化。
過程與方法: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等方式掌握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說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我確定如下重、難點:
重點: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難點: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在教法上主要采用“四環節循環教學法”。
學法:放手讓學生自學,依據每個自學指導進行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牢固掌握各部分知識。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看課外書嗎?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大約是多少?林林每天看課外書的時間大約是0.4小時,明明每天大約看 小時的課外書,林林和明明誰看課外書的時間多呢?這節課我們就共同探討這個問題。
板書課題:看課外書時間
我以談話的方式引入課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起了他們主動參與、主動思考的欲望,使學生順利的進入了課堂。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掌握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
2、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
三、出示自學指導
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后,我出示自學指導一:
認真看課本71頁上面表格中的內容,估一估林林和明明誰看課外書的時間多一些。
(2分鐘后比一比誰回答得最棒?。?/p>
2分鐘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估算結果。我出示自學指導二,怎樣才能精確地知道誰用的時間多呢?請同學們看自學指導二:
認真看課本71頁中間方框中的四種比較方法,選擇你喜歡的一種方法在練習本上做一做,并把你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在小組內說一說。
(5分鐘后比一比誰說的最好!)
在指導二中,我先讓學生看書,培養了學生動腦思考的能力,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一做,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讓孩子在小組內說一說,達到了相互學習的效果。5分鐘后,讓學生匯報自己喜歡的方法。我緊接著出示自學指導三,從剛才你們的匯報中老師發現,喜歡把分數化成小數或者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比較的孩子多一些,那么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是什么呢?請同學們看自學指導三:
認真看71頁方框中下面的兩種比較方法,想一想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分數化成小數,在小組內說說你的方法。
(4分鐘后比比誰說得好,檢測題做得棒?。?/p>
我這樣設計指導三的目的是把探索的時間和空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加到活動中來,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總結出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又起到了“兵教兵”的作用。
學生反饋時,如果學生在小數化成分數時沒有說出化成最簡分數,要強調必須化成最簡分數。
自學檢測:
剛才同學們的回答都很好,敢不敢接受檢測題的挑戰?
1、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
0.3 0.75 0.27 0.125
2、把下列分數化成小數
1/5 2/3 1/8 1/25
四、鞏固練習
通過剛才的檢測,老師發現你們已經掌握了分數與小數互化的方法,敢不敢再次接受老師的挑戰?
1、比較下面各組數的大小
1/3和0.33 7/4和1.75 9/10和0.09 3/8和0.375
2、把下面6個數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0.7 9/10 0.25 43/100 7/25 17/20
五、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讓學生談收獲,有利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再一次進行鞏固,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歸納和總結能力。
六、說板書設計
看課外書時間
1/4=1÷4=0.25
0.4=4/10=8/20 1/4=5/20
因為8/20>5/20 所以0.4>1/4
我這節課的板書設計簡單明了,能體現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說課稿 篇2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代數章第節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設計、學法指導、教學過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材分析主要從地位與作用、教學目標、重點難點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地位與作用
本節課所研究的內容是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函數知識是初中代數的核心內容。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函數把前面所學的方程,不等式等知識有機結合起來,是整個初中代數知識的“橋梁”,反比例函數及其圖象是在學生已經初步掌握研究函數的基本方法的基礎上,有別于解析式為整式的一次函數。同時,反比例函數的圖象也與眾不同。
(二)教學目標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內容,結合初三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反比例函數的概念
(2)使學生能夠根據問題中的條件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3)使學生理解反比例函數的性質,會畫出它們的圖象,以及根據圖象指出函數值隨自變量的增加或減少而變化的情況。
(4)會用待定系數法確定反比例函數的解析式。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德育目標:
(1)向學生滲透數學來源于實踐又反過去作用于實踐的觀點。
(2)使學生體會事物是有規律地 ……此處隱藏9491個字……0000、4070000、4600000,
三、思維拓展:用8、5、3、0、0、0、0、0按要求組數,通過組數將本節課推向高潮,進一步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數位上有0該如何讀?
四、全堂總結:運用歌謠幫助理解記憶。
說課稿 篇7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我說課的內容是《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的第4章第2節的內容:數據篩選,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板塊——教材分析中的第一個環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數據篩選》是《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第4章中的最基礎的財務數據處理過程,是在學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財務數據工作表的建立、財務數據計算公式的定義、財務數據的輸入、財務數據的排序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高層次的學習任務。是學生在已有工作表基礎知識之上的延伸,貫穿于Excel整個教學,是學生進一步順利、快捷操作的基礎,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本章的難點,它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一個必要環節。下面我主要說說有關這節課的一些教學設想。數據篩選可以分為自動篩選和高級篩選。我把他們作為兩節的課的內容來課述,關于這節課我主要講述的是數據的自動篩選。
二、說目標
知識目標:
1、熟練掌握數據的自動篩選方法。
2、熟練掌握數據的自定義自動篩選方法。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處理數據的能力。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發現問題,并分析問題,進而解決問題 。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態度。
2.培養并增強學生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探索的意識。
三、教學重點、難點的設定
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自動篩選一次只能對工作表中的一個區域進行篩選,可能學生們對適用范圍把握不準。
自定義篩選涉及到了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與”和“或”的關系,可能學生們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
四、說教法
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及中專學生的特點,教學過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法:演示法、“任務驅動法”。精心設計各種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操作。同時運用練習、講解、評價等多種教學方法,有助于重點、難點的突破。
演示法是直觀性原則的具體化,它不僅在知識傳授方面有很大的作用,也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部分正是通過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向學生作示范性演示,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理解和接受知識點。
?學以致用,體驗成功是鞏固知識點,發展能力的最佳方法,因此本節課的實踐操作部分采用問題驅動的方法。先根據上一節課學習的數據排序,提出第一個基本工資排序的問題。學生可以很容易的做到,從而學生希望獲得成功體驗的心理得到滿足,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更容易的引出如何用Excel來進行數據的篩選。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也是形成學生合理知識鏈的一個必要環節。整個過程,教師都與學生在一起,教師是指導者,同時也是問題解決的參與者;學生是問題解決的主體,是積極的、互動協作的,這樣使得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得以發揮,也使每個學生的心理和愿望得到滿足。
五、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復習鞏固、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前一節課學習了對賬務數據進行排序,所以這節課之前我先請同學們對“工資核算”工作簿中的員工基本工資進行排序。這樣做既可以復習鞏固前幾節所學的知識,又可以使學生有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同時又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素材,方便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為什么要學習篩選、分類匯總這些知識,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設置懸念:同學們,現在知道了“工資核算”工作簿中哪位員工的基本工資最高,哪位的最低,但我們從這張工作表中能否快速地找出某一位員工的具體基本工資數呢?
學生的回答可能是:將工作表中的員工基本工資進行排序。 這節課我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工作表中如何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數據?板書課題。
(二)新課講授
問題1:對所有“工資核算”工作簿中的員工基本工資進行升序排列, 找到誰的基本工資最高。
(學生自主操作完成) 此任務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復習舊知識,易于把學過的知識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訓練指導:學生操作的同時,老師提示:“既然是對數據的處理,那同學們不防去找與‘數據’菜單或者相關的工具按鈕”。同學們很快會想起上節課的內容并發現“數據”菜單,請學生演示并講解,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表揚優點,指正錯誤,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需強調的內容:學生很容易會做錯誤的操作,就是只對這一列選定操作。所以在講解的時候,一定要強調“選定”這一操作,也要強調“選定”的范圍。
問題2:讓同學們再將工作表中的實發工資最低和請假扣款最高的員工數據找到。(學生練習)
問題3:你能找出“工資結算單”工作表中基本工資等于2500的嗎?你有自己的方案嗎?請同學們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案進行挑選。
自學提示(學生思考,老師提示):“這也是對數據的處理,所以同學同樣可以用剛才所采用的方法來嘗試操作,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出我們的結果。”
說明:要找基本工資等于2500的數據所采用的方法,可以直接在數據列表中按列找到對應數值,也可以在“自定義”對話框中找基本工資“等于2500”的數據。根據學生的操作總結。在講后一種方法的時候,也為后面講“滿足多個條件的記錄的篩選”作了鋪墊。
問題4:那能不能找到基本工資大于或等于1500的員工數據呢?(方法同上,老師在學生操作的同時進行提示,指導)
問題5:找出基本工資小于或等于20xx的員工數據呢?(學生自己練習完成)
問題6:找到基本工資大于或等于1500且基本工資小于或等于20xx的員工數據?
說明:此問題為自動篩選中的自定義篩選,在“自定義自動篩選方式”對話框中,通過選擇“與”、“或”兩個單選框,就可以實現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還是只需滿足任意一個條件,可以讓學生多嘗試,體會它們在效果上的區別,理解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
著重講解:“自定義自動篩選方式”對話框中“與”和“或”的區別。
教師指導有困難的學生。如果全班存在共性問題教師可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室演示講解。
問題7:那能不能找到基本工資小于或等于1500或基本工資大于或等于20xx的員工數據?(方法同上)
(三)再次鞏固練習
在這個環節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己結成學習對子自主練習。可以模仿老師的操作,也可以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