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匯編六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
進行這個聽說游戲首先要了解有關這個游戲的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這首兒歌很簡短很容易記憶,而且有節奏,孩子們一定非常喜歡。這樣,就容易為進行聽說游戲打好基礎。
綱要中曾提出:幼兒園的聽說游戲是用游戲的方式組織的語言教育活動,為幼兒創設的是學習快速敏捷反應的語言運用能力的情境。這個猜蓮子的聽說游戲就貫徹了綱要中的這個要求,結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活動目標定為:
一、活動目標:
1、學習使用比較連貫的語句來描述同伴的發式、衣著等外部特征。
2、注意傾聽同伴的發言,并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
3、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進行游戲。
二、活動準備:
蓮蓬一只
三、活動設計:
(一)游戲導入。
在這個活動的開始,老師和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這樣就自然地縮短了老師和孩子們之間的距離,孩子們會覺得老師很親近自己,為游戲情景的設置打好了情感基礎。
接著,老師出示蓮蓬剝出蓮子“這是什么呢?對,蓮子。我們要在池塘里種上蓮子,明年才能結出蓮蓬。今天,請小朋友扮演池塘里的泥,老師把這顆蓮子種到池塘里,大家一起玩一個種蓮子的游戲?!绷己玫挠螒蚯榫白匀坏脑O置好了,這也是激發孩子們參與的興趣、集中孩子們注意力的一種很好的策略。
(二)交代游戲規則及玩法。
游戲規則有以下幾點:
1、扮泥的小朋友必須將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等兒歌念完后才能睜開。
2、種蓮子的人會在兒歌結束前將蓮子放在一個小朋友的手里,并且用簡短的語言來描述這個小朋友的外貌特征,請大家來猜。
3、被猜出的小朋友必須重復說出自己的外貌特征。
由于游戲規則中包含了活動目標,因此,老師需要用言簡意賅的語言向孩子們解釋規則,老師解釋的同時可以示范舉例,這樣會加深孩子們對規則的印象。
(三)教師引導幼兒游戲。
規則講完后,孩子們圍坐成半圓形,眼睛閉上,手背在后面手掌向上,這樣就可以接住老師遞過來的蓮子。大家開始念游戲兒歌“種蓮子”:種蓮子,種蓮子,不知蓮子種哪家。東一家,西一家,到了明年就開花。老師邊說兒歌邊從每個孩子身后走過,并且把蓮子悄悄放入一個孩子手中。最后走到中央,描述這個孩子的特征,如“我把蓮子種在一個短頭發的女孩手里,她穿著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請孩子們都來猜,猜對了,有蓮子的小朋友就要到前面來說“我就是穿黃衣服、藍褲子和黑皮鞋的短頭發小女孩”,然后游戲繼續。
在大家一起念“種蓮子”兒歌的時候,老師要注意糾正個別不正確的發音,鼓勵孩子們聲音宏亮的念兒歌,提醒孩子種蓮子和拿到蓮子以后都要注意保密,為孩子們自主游戲做好鋪墊。這一步非常重要。為了保證孩子在下一步按規則玩游戲,在孩子感知理解游戲規則的基礎上,老師根據孩子掌握程度可以帶領著多玩幾遍這個游戲。
(四)幼兒自主游戲
在孩子們對游戲內容和規則非常熟悉后,這時就可以請第一個猜對的孩子來種蓮子,這樣會提高孩子傾聽別人發言并能根據言語描述迅速做出正確判斷的積極性。
孩子的自主游戲,是練習按一定規則進行語言表達的過程,老師要放手讓孩子們愉快地玩,在必要時再指導孩子。比如,如果孩子們猜不出來,可以鼓勵種蓮子的孩子再重新描述一遍,使游戲順利開展。教學方法
當孩子們比較疲憊的時候,可以進行一個分享活動也可以說是放松活動:品嘗蓮子。
這樣,圍繞著種蓮子、猜蓮子到品嘗蓮子,孩子們始終投入的玩游戲,活動的目標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
說課稿 篇2我說課的內容是《普通螺旋傳動》,選自中國高教出版出版的《機械基礎》(第二版)第五章第四節。
下面我從教材、學情、學法、教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反思等七個方面來說這節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習本課,我準備用兩個課時,第一課時,普通螺旋傳動;第二課時,差動螺旋傳動。我今天所說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螺旋傳動應用的很廣泛,在課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主要讓學生運用學過的機構知識對普通螺旋傳動組成、應用形式、移動件運動方向的判別、移動距離和速度進行分析和計算,為后續差動螺旋傳動的學習打好基礎。
2.教學目標和任務
1)知識目標:
(1)了解普通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
(2)掌握普通螺旋傳動移動件運動方向的判別
(3)掌握普通螺旋傳動移動件移動距離及移動速度的計算
2)能力目標:
(1)提高觀察、思考、分析交流、評價和歸納的能力
(2)初步運用多媒體及網絡資源學習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
(1)體驗和感受機構應用魅力,增強專業興趣
(2)養成協作學習的習慣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
(1)掌握普通螺旋傳動移動件運動方向的判別
(2)掌握普通螺旋傳動移動件移動距離及移動速度的計算
2)難點:
普通螺旋傳動移動件運動方向的判別
4.教具與學具
電教器材:多媒體。教師演示教具:千分尺等。學生人手一份導學案。
二、學情分析
中職二年級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歸納、分析能力,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對直觀對象比較感興趣,邏輯推理能力略有欠缺。
本節課主要借助視頻動畫,幫助學生對機構的運動進行分析、探究;通過觀看機構的運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說學法
以自主探究為主。
在課堂上著力開發學生的三個空間:
1、學生的活動空間。演示動畫視頻,全體學生參與討論,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探究過程中。
2、學生的思維空間。創設問題情景,通過思維碰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學生的表現空間。通過把自己的想法、結果展示給大家,體驗成功的愉悅。
四.說教法
教學重視三性:生活性、主體性、實踐性。
教學過程中運用情景教學法、演示教學法、比較教學法、探究法等。
五、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將從以下幾個環節展開教學:
舊知回顧、創設情境,探究新知、合作學習,歸納新知、實際應用,內化提高、感悟收獲,課堂小結、布置作業,鞏 ……此處隱藏1835個字……彩虹,灑下的是汗水;老師像一艘航船,載著我們駛向知識海洋。
看著辛勤工作的老師,有一群可愛的孩子們為老師栽下了一株紫丁香,這是為什么呢? 讓我們一塊兒學習課文《一株紫丁香》。 借助音樂渲染和老師富有情感的語調,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中,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 ,出示紫丁香圖片(導入),誰能向大家介紹紫丁香?(學生匯報課前收集到的資料) 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學生觀察。
①你從畫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給大家說說嗎?(圖上畫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師正在臺燈下備課,批改業)
②想象:如果你看到這個情景,你會為老師做些什么?
(給老師沏茶,給老師唱歌……) 巧妙憑借插圖,訓練學生的觀察和口語表達能力。
現在就讓紫丁香為我們做這一切吧!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比一比誰得讀書姿勢最正確。
二、全心品讀,體會情感
1、同學們讀得真好,老師也想試試,行嗎?(動畫朗讀,做好情感鋪墊,讓學生注意用心體會老師范讀中所表達的濃濃的師生之情。)
2、評價老師讀。
3、自主讀書,選出你認為讀得最好的小節。
4、把你認為讀得最好的小節讀給你的同桌聽,讓她和你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
5、誰樂意站起來把你喜歡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6、誰還想讀?
7、你們現在最想聽誰來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尊重每個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充分的感受到讀書的快樂,并和大家一起來共同分享讀書的快樂,在讀中引導學生體會紫丁香代表了學生送給老師的一份禮物,是尊敬、熱愛老師的一種真實表現。(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此環節教師、學生、教材、多媒體多邊互動,有助于重難點的突破。)
三、精讀課文,讀中感悟
1、自由輕聲讀課文。想一想:紫丁香為老師做了些什么?用" "畫出相應的句子。
2、小組交流,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頭空填空:我們栽下一株紫丁香,為的是讓綠色的枝葉夜夜____;是讓沙沙的綠葉兒聲幫你____;讓滿樹盛開的小花感謝你____;讓花香飄進你____的夢里。
3、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們多想把這些心愿說給老師聽啊。請你們把課文再讀一讀,讀出感情。
四、寓教于樂,鞏固生字
同學們讀得太棒了,就連一些生字寶寶也想來和你們交朋友,還認識嗎?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根據低段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很難長時間熱衷于一件事,讓學生在游戲中識字)
五、練寫生字
六、課堂小結
板書: 一株紫丁香
夜夜做伴 消除疲倦 感謝掛牽
說課稿 篇6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節知識無論是在課本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本節知識的學習不僅對前面學生并不十分理解的溶液加以理解,而且對以后的有關酸堿鹽的一些知識的學習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節的某些知識點在考試中也占有一定的分量。同時本節課又是進一步運用探究性學習手段來探究未知知識,是一節不可或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化學實踐探究課。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認識溶解現象,知道水是重要的溶劑,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見的溶劑;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等概念。認識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穩定性。
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激發學生的學習舉和探究的意識,學會辯證地看問題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有關溶液的概念,認識溶液、溶液質和溶劑三者的關系。
難點:對溶解過程的微觀認識。區分溶質和溶劑。
二、學情分析
基于新課程的理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學變為主動學,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方式。本節課的知識對學生來說又是比較熟悉的,一些溶液、濁液是學生最常見的,學習起來略顯輕松。同時學生又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指導學生采取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的方法進行學習,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受學會如何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從而獲得新知,進而轉化為自己的個人經驗。
三、教法分析
1、教學方法采取自主學習、引導—實驗探究,交流討論的模式。
2、學法指導本節課比較系統的從學生熟悉的現象入手對溶液的形成引導學生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并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從而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1、情境創設
從生活中的現象入手,引導學生思考,最喜歡什么“水”,學生異常興奮,爭先恐后的回答。教師要及時跟進這些是水嗎?激發學生的探究欲。
通過以上情境創設引入新課,剛才說到的這些并非水而是溶液,是我們平常接觸很多的一類物質,那你們知道他們是怎么形成的嗎?
(板書:溶液的形成)
2、實驗探究
(1)向20ml水中加入一藥匙糖,用玻璃棒攪拌。觀察現象。
學生描述實驗現象后可進一步設疑:我們得到的糖水上下是否一樣甜?此時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①一樣②不一樣(下甜)據后一種結果,可將事先準備好的一杯糖水選取一位學生代表讓其品嘗上下兩部分的糖水比較甜度。該學生回答品嘗結果并由學生總結出溶液的特征:均一性。
進一步從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一杯糖水如果放置一段時間后會出現何現象?若將此糖水密封外界條件不變糖會從中析出嗎?學生討論并回答后引導學生從微觀角度分析成因??偨Y出溶液的第二個基本特征:穩定性。(板書: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溶液的基本特征)
(2)實驗9-2、9-3學生通過對現象的觀察及討論交流得出:水可以溶解物質,它是最常用的溶劑。酒精、汽油也可溶解一些物質。也可作溶劑。
學生活動①說出上述所得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②列舉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并說出其中的溶質和溶劑:汽水、生理鹽水、葡萄糖溶液、乙醇汽油(此時學生可能會對其中溶劑和溶質的判斷出現爭論,這時教師要不失時機的加以引導,舉例論證)。
由以上問題引導討論總結出:固體、液體和氣體溶于液體時,它們是溶質,液體是溶劑,當兩種液體互溶時,量多者為溶劑。若有水存在,無論量多少一般水為溶劑。
設疑:溶質A溶于溶劑B中請說出該溶液的名稱(從此總結出溶液的命名溶質的溶劑溶液-A的B溶液)出示幾組溶質和溶劑讓學生說出溶液的名稱。
回顧前面所提到的一些溶液的名稱(氯化鈉溶液、葡萄糖溶液等)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討論交流最后總結:水做溶劑的溶液名稱中省去溶劑水,換句話說沒有提到溶劑的溶液溶劑均為水。
4、課堂小結:你學到了什么?
5、達標練習:
一杯食鹽水中又加入了一些蔗糖并完全溶解掉,此事得到的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6、作業:P331、2、3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