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模板集錦八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1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的語言教學活動——《海邊公寓》。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安徒生的童話曾經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生活中都劃下過深深的印痕,而當二十多年過去以后,我把心中那份對魔幻的憧憬和對真善美生活的向往,訴諸于筆端,寫下了這篇童話《海邊公寓》。故事圍繞一艘破舊的老船和一個上了年紀的有著雪白胡子的老船長展開,外表看似毫無用處的兩樣東西,卻與周圍的人、事、物產生了溫馨感人的互動。船底破了一個洞,這是故事的契機。當老船長在沙灘上修補船艙的時候,依次遇到了原本應該是生命中的過客:流浪貓、海鷗、螃蟹、猴子、獵豹、蜥蜴……它們以各種原因,加入到了住戶的行列,最終成就了一幢海邊公寓。公寓是家庭的象征,是心靈家園的隱喻。隨著入住隊伍的不斷壯大,倒置的船不僅僅翻轉了故事的情節,也將現實和幻想串在了一起,它蔓延了快樂,壯大了友情。
是的,讀到這里,我們明白了:這是一個關于“愛”和“接納”的故事。在人生的航程中,每個人都有索取或付出愛的需求,孩子也不例外。通過這個故事,由善良的接納去觸發孩子愛的共鳴,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與幼兒園語言整合課程所倡導的“把文學融入幼兒的生活,讓文學引領幼兒發展”的主旨相吻合。
大班幼兒在文學作品的學習活動中已經初步具備了理解作品情節、感受作品情感脈絡的能力。為此,我根據《綱要》中所提出的:“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試圖借助圖畫故事中的情節,逐層、逐段、逐句分析,來引導幼兒發現并捕捉所處環境中真情的存在,運用多媒體和情境表演等手段,鼓勵幼兒多種感官共同參與,喚起幼兒的關注,使學習者樂于理解、認識和發現,體驗學習的快樂。
《海邊公寓》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愛意的故事,告訴孩子愛是如何在你我之間傳遞的,同時它也是一個可挖掘的文學素材,蘊含豐富的知識與情感。在把這個故事推薦給大班孩子的時候,我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或多或少地傾聽到船上的竊竊私語。
海灘上孤獨的旅程已經變成海灘上愛心的孕育,那就讓我們一起走入這個神奇的童話之旅吧!
(二)教學目標:
我把這次活動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通過欣賞畫面、展開討論、角色表演、合作操作等方式理解故事內容,體驗困難途中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
2、發展人際智能,學習與人相處、共同生活。
3、積累大膽表述的經驗。
第一和第三個目標的制定是從幼兒發展的實際水平出發,旨在通過看看、說說、猜猜、演演、做做等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發展的情節脈絡,有秩序、有步驟地推進故事,從而鼓勵幼兒大膽表述,以此來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情感。
第二個目標的確立主要是圍繞國際教育專家們對世界兒童提出的基本學習任務,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學會生存”而有針對性地提出的,達到建構良好人格的目的。三個目標中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體現了目標的綜合性和層次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就放在目標1中“體驗困難途中互相幫助帶來的快樂”;而教學的難點則在于挑戰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要求幼兒根據畫面作出自己的判斷、猜測、想象,然后轉化成語言大膽表述出來。
(四)教學準備:
1、自制《海邊公寓》課件,將童話內容展現出動畫效果。
2、故事錄音,一段輕松歡快的音樂。
3、操作材料:船模型、小動物圖卡。
4、幼兒在美工區繪畫好的各種房子。
二、說教法
針對教材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中我主要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中斷法和遷移法。具體為:
通過生動形象化的動畫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通過開放啟發性的提問引導幼兒有目的、仔細地觀察,并積極思考。
通過有意識地中斷、設懸念,讓幼兒產生更多的聯想。
通過追問、設計情境,讓幼兒進一步遷移情感。
在以上4種教學方法中,值得一提的是由始至終貫穿的直觀形象法,借助多媒體手段,把老船長幫助小動物們的過程演化成一幅幅生動、有趣、形象、動態的畫面,滿足了故事對特殊角色的動作處理,也滿足了幼兒對視、聽感官積極參與的要求。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本著“開放、自主”的原則,幼兒將采用了以下幾種學法:
1、觀察法。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直接獲得生動的印象,從而與他們腦海中猜想的影像交融匯合,形成新的認知點,為后面的講述做好鋪墊。
2、討論法。這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他們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3、表演法。簡單的扮演,會讓幼兒更貼近角色,保持學習的興趣。
4、操作法。陶行知先生曾說過:“解放兒童的雙手,讓他們去做去干?!弊约喝嵺`、去發現、去感受,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四、教學流程
在這次活動中,我設計了四個環環相扣的環節,整體突出4個核心詞語:引領、激勵、提升、遷移。具體策略如下:
(一)引起話題,激發興趣。
活動一開始,我就打開電腦課件,展現出一幅美麗的情景(點擊課件):藍天,白云,海水,沙灘,船以及站在船上的老船長。直觀的畫面,往往給幼兒眼前一亮的感覺,可以極好地調動起幼兒的興致,并融入角色當中思考老師拋出的問題:“畫面上出現了什么?這是一艘怎樣的船?老船長呢?我們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述他?”
童話故事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讓幼兒身臨其境,進入一個想說、敢說、喜歡說、有話說的語言環境。之后我語鋒一轉,“船底破了一個洞,怎么辦呢?”引導幼兒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結果進行初步的想象。修船底必須把船倒置過來,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故事到此一個漂亮的“轉身”,轉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
(二)理解故事,感知情節。
在這一部分,故事中的主要角色流浪貓、受傷的海鷗、螃蟹都要以各種姿態登場。我分別為這三組情節設置了三種不同的呈現方式,其中隱含了對幼兒發展的不同要求。
如流浪貓的出現采用的是視聽結合法。當流浪貓邁著輕盈的步子走向老船長時,他們之間進行了怎樣的談話呢?一起來聽聽。(點擊課件)為了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接下來我會邀請個別 ……此處隱藏10606個字……故事。一群天真活潑的小蝌蚪在尋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長成了可愛的小青蛙,并幫助媽媽捉害蟲。教材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呈現了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里面不僅蘊含著科學知識,同時告訴孩子們從小能獨立生活,遇事能主動探索的道理。
二、目標定位。
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確立了以下幾個目標:
1、看圖欣賞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感知小蝌蚪找媽媽的一系列經過。
2、借圖的暗示以及教師語言的提示,嘗試講述故事中小蝌蚪與媽媽的對話。
3、能較專心得傾聽故事,對故事活動感興趣。并在活動中,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教育于生活情境、語言游戲中。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活動的成功開展提供了可能性。
三、教學準備。
1、小蝌蚪找媽媽背景圖。
2、小蝌蚪頭飾若干個。
3、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鵝媽媽、青蛙頭飾各一個。
四、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老師把圖片準備好)
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著,陽光照著池塘里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來游去,十分快活。出示圖一
(二)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么聲音?咦,小伙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
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只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
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
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
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
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
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里?
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著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游,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7、小結:小蝌蚪們高興地跟著媽媽游淶游去,并進行有禮貌的對話,有利于幼兒的語言訓練。
五、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顒又辛η笮纬伞昂献魈骄渴健暗膸熒?。因此,在本活動中,教師不僅僅要用生動的語言,神秘的動作來感染幼兒以外,還要積極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于是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探索法:
它是幼兒進行科學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兒根據教師準備的小蝌蚪進行探索。
2、交流討論法:
進行了探索操作,我創造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環境,通過介紹小蝌蚪變成青蛙,讓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獲得的知識和經驗,深化了幼兒各自的認識。
3、游戲法:
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創造性、娛樂性、教育性。在音樂游戲的環節中,我引導幼兒和教師進行一問一答的表演游戲,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了故事中的語言。
4、提問法:
設計提問,引導幼兒想問題,回答問題。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語言教育的任務之一。
六、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探索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加升華了情感,在本活動中,幼兒采用的學法有:
1、多方位的參與:
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明確的指出,“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币虼?,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看看,說說方式的參與,對小蝌蚪變成青蛙產生了興趣。
2、師幼合作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會明顯的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小蝌蚪有進一步的認識,我采用了教師和幼兒合作對答法,給幼兒提供了表現的機會,讓幼兒在積極對答教師的活動中,理解并學習了故事的語言。
采用以上教學方法,極大的體現了“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動的教育目標。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極大的鍛煉和提高。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語言 篇8大班語言活動:
桃樹下的喜愛白兔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故事中桃花瓣作信、桃花瓣變為多種有用的物品的意境和想象。
2、增強關心別人和感激關心過自己的朋友的情感。
活動準備:用紙剪成粉紅色瓣若干(與幼兒人數相等)、小白兔木偶、錄音機、磁帶、背景圖1張、磁性教具若干才(小白兔、老山羊、小貓、小松鼠、小雞、金龜子、小螞蟻)。見配套掛圖。
活動過程:
1、出示小白兔木偶,引出故事題目。
教師有表情地朗誦故事。
2、出示背景圖,演示磁性教具,幫助幼兒理解和熟悉故事內容。
(1)小白兔住在哪兒,那是個怎么樣的地方?
(2)小白兔在水塘邊發現了什么?它把那些粉紅色花瓣寄給了誰?
(3)小白兔的朋友收到花瓣后怎么想?他們將花瓣做什么用了呢?
(4)后來朋友們到哪里去春游?大家對小白兔怎么說?小白兔又對朋友們說了些什么?
3、聽錄音故事,感受故事的優美意境并自由地跟著錄音學講對話。
4、討論:
(1)你喜歡小白兔嗎?為什么?
(2)假如你是小白兔,你還想把花瓣寄給誰?讓花瓣幫他做什么?
教學反思:
首先我的目標定位有問題,對于大班的孩子,太長篇幅的故事讓他們復述是有一定的難度。如果只是我單純的講故事,即使很生動也會顯得很枯燥而且故事內容又很長,幼兒很難靜下心來認真的去聽故事,所以這方面我的環節設計和目標確定是錯誤的,要加以改正。其次我本次教學活動的重點是體驗分享的快樂,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可能達到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我只是口頭上讓幼兒去說,幼兒沒有親身經歷的話是沒有很好的效果的。因此如果添加一個小游戲之類的達到的效果會更好。在這方面我考慮的并不是很周到,對于幼兒來說要讓他們實際的去做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分享的快樂”這種比較抽象的概念。還有當我在互動中講完故事時,其實可以播放故事錄音,讓幼兒帶著剛才感受完整地、用心地欣賞整個故事。對于一位新老師在環節的設計方面把握的還不是很好,還需要有經驗的老師指導,然后通過積累慢慢的把活動設計的更能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收獲到更多。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