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繼光》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黃繼光》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從這節課里我想到,多給學生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把機會讓給學生,他們會創造出更多的奇跡。
我今天這節課是《黃繼光》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生字、理解詞語,通過初步感知課文內容“寫什么”。第二課時主要解決文本“怎么寫”“用什么寫”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句子,了解人物的品質,體會黃繼光的為革命犧牲的偉大
上完課,
首先,課堂的導入注重了新舊知識的結合、過渡,為下面內容的展開做好了鋪墊。
其次,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戰爭片段,讓學生直觀感知,激發情感,為下面的“讀”奠定基礎。
再有,能突出教學重點、難點。在指導學生對典型語言的學習的過程,著重加強對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較好的輔助了教學難點。使學生對革命英雄主義有了更直接、真實的感受。
最后作業設計讓學生的學習由課堂延伸到生活,使德育教育落實到實處。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當我課后冷靜下來再回顧我教學的一些細節時,我發現,這節課如果能在以下幾方面有所加強會使這節課更加精彩:
首先,訓練學生讀的過程中,照顧的層面不完整。朗讀時如果讓基礎好的學生帶動基礎不好的學生,可能訓練的效果會更好,朗讀也容易落實到每個學生的身上。
其次,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安排有些短,環節進行的有些倉促。
還有,板書太簡單,沒有個性化的彰顯。
我還想說的是即使再充分準備,也仍會留下這樣、那樣的遺憾。但遺憾并不可怕,只要正確的認識、對待,相信自己也會在一次次的遺憾中,一點點的進步與成長。
通過本次授課,我深深領悟到:重參與,重思維,重創新的課堂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突出重點,又能解決難點,讓教學任務落到實處。
我今天這節課是《黃繼光》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生字、理解詞語,通過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人物的品質。第二課時主要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句子,體會黃繼光的為革命犧牲的偉大
《黃繼光》這
一、師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戰爭背景資料,讓學生在課前充分了解課文背景,增加黃繼光和這場戰役在學生心中的立體感,從而將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故事中去。
二、初讀課文,了解并概括主要內容。
三、小組合作解決生字詞,并將容易錯的字寫一個。
四、入境動情。播放電影《上甘嶺》的幾個片斷(課件)。
五、自主讀悟。再看一個片斷,分析597。9高地在上甘嶺戰役中地位,直奔重點,說說從哪些地方能讀出敵人的“拼命”,并將有關的句子用曲線劃出來。
六、讀議激qing。讀出敵人的拼命。再奔重點,議議黃繼光怕不怕?從哪里能看出來?作者為什么用了一個“??!”字?
七、真情流露。假如你是黃繼光的戰友,你想對他說什么?并朗誦一首詩〈〈永恒〉〉。同學們想怎樣表達對黃繼光的感情呢?讀書?寫詩?寫感想?下面的時間學生自己處理。
八、拓展提高。請同學們課后查閱更多的英雄資料,進一步與英雄對話。
教學反思:
本
1、師生交流背景資料,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探求故事的愿望,從而很自然地被帶到黃繼光的故事中。
2、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戰爭片段,讓學生直觀感知,激發情感,為下面的`“讀”奠定基礎。
3、引導學生理解教材,完成黃繼光英雄形象的再塑造。學生天生是一個探究者,教師的作用就是為學生
4、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權利。通過讀書、朗誦詩、寫詩、寫感想等形式與英雄進行心靈對話。學生真情流露,讀得入情,寫得感人。
5、課后請學生查閱更多的英雄資料。溝通課堂內外,開發課程資源,增加實踐機會。
1、講讀課過程中,體會第九自然段文中兩次描寫黃繼光站起來的作用時,我問:“黃繼光站起來幾次?”學生們很多人都認為是兩次,我當時以為學生們誤解了文中的表達方法,但過后想:從全文看黃繼光確實站起來兩次,如果提問改成:“此時,黃繼光站起來幾次?”應該不會有那么多人回答兩次了。所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語言一定要凝練、準確。
2、學生們對于課文重點語句的把握比較準確,比我與預計的還要豐富。這些和學生們在第一課時搜集展示的黃繼光的材料有關??磥砼d趣是最好的老師啊。我為自己學生的進步而高興。
戰爭與和平――《黃繼光》教后隨筆
黃繼光、上甘嶺戰役、朝鮮戰爭,這一切已過去半個多世紀了,但它仍然深深地影響著我們,影響著整個世界。它讓我們明白:和平的背后是戰爭。
可平時我們是怎么教學生們的呢?無非是強調熱愛和平,這當然沒錯,但我們從未告訴學生和平是怎么得來的,它絕不來源于高呼我是愛和平的,也絕不來源于仁義道理。實力的大小是維護和平的唯一法碼。也許四年級的學生太小,不懂那么多,但我們至少應該告訴孩子朝鮮戰爭的意義是使我們的中國在世界上成為了強者。
寫的這些,可能有些極端,但這是真理,因為弱者是沒法談和平的,強者不僅來源于實力,更來源于精神。想起那一衣帶血的日本人曾指著一艘陳列的舊軍艦對其子說:“當我們打敗了北洋水師,我們就成為了強國”;我們也應指著插圖對學生們說:“當黃繼光睹槍眼的那一刻,巨龍醒了?!?/p>
《黃繼光》這篇課文講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的一個戰斗故事,為了戰斗的勝利,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槍口,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篇課文是讓學生們感受英雄氣概,受到革命傳統教育的,但由于年代離學生們生活較遙遠,很難產生共鳴。于是我采取了以下幾步,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課前讓學生收集抗美援朝的資料,了解上甘嶺戰役的有關情況,拉近課本與學生之間的距離。
2、黃繼光舍身堵槍口是教學的重點也是理解的難點,教學時,我注意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品讀感悟,理解人物的高貴品質。如討論:你從哪里體會到黃繼光的頑強?找出描寫動作的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談感受,體會黃繼光舍身堵槍口的壯舉。
3、課后我鼓勵學生收集并閱讀抗美援朝中涌現的英雄人物故事,利用綜合課開展了一次“抗美援朝故事會”,講英雄,學英雄,學生自己進行了一場生動的革命傳統教育。
整堂課的設計,轉變“教”與“學”的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的讀書感受作為研讀的主題,能較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成為流動的過程,教師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較好地發揮學生在學習中主體作用。同時為學生創設了一定的情景,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適應了學生的需求,改變了以煩瑣分析替代學生語文實踐的模式。本課的設計以讀為本,著力強調讀出自己的感受,滲透了讀書方法的指導,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重視學生良好個性的培養。師生共同開發課程資源,拓寬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課前延伸搜集資料,課中利用學生搜集的資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課后延伸,利用搜集的故事開故事會都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從這節課里我想到,多給學生一點自由發揮的空間,把機會讓給學生,他們會創造性地理解文本。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