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巨人的花園》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便趕走孩子,在花園周圍筑起了圍墻,不讓孩子進入花園。但是,從此花園里都是寒冷的冬天。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去,園里立刻有了春意。但巨人再次將孩子們趕出了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一位小男孩的啟示下,巨人醒悟了,他立刻拆除了圍墻,花園又成了孩子們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通過自己的教學實踐,課后做了深刻的反思,覺得有以下幾點做的較好:
1、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提示道理。結合課文內容上對比的特點,在教學時,我以“對比”為主線,采用一系列的對比來進行教學:花園里墻里墻外的景象對比,巨人前后的態度對比,拆墻前后的對比,循序漸進,步步進入,最后理解重點句,提示道理,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2、緊緊抓住巨人指責孩子的那三句話,讓孩子反復地讀來體會巨人當時的心情,讓孩子通過讀,自己領悟到巨人的自私、冷酷,給自己帶來的后果,同時感受到巨人開始時的態度。
3、重點段落的教學,我本著讓學生多接觸文本的原則,在具體的語境中,以情導讀,以讀促悟。如在教學墻里墻外的變化時,讓學生通過讀,感受到花園的變化,同時對“對比”的寫作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為后面以“對比”為主線展開教學打下良好的鋪墊。
4、文中多處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想象巨人的花園、春、夏、秋、冬分別會是什么樣的?巨人趕走孩子時,可能會怎樣想,小男孩兒凝視著巨人可能會對巨人說些什么等。既培養了學生想象能力,又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5、本冊教材的教學建議提出要讓學生“積累語言,向課外延伸”。因此,在本課教學我設計了“讓學生背誦描寫花園變化的句子”這一環節,讓學生多積累語言。課外拓展練習,我又讓學生想象,后來巨人的花園會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小組互說,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課下又布置了寫話練筆,由課內延伸到課外,達到了積累語言來應用的目標。
除了上述幾點做的較好,還有以下幾方面需要改進:
1、在朗讀感悟巨人趕走孩子的句子時,除了讓學生想象巨人的想法,還可以讓學生想象巨人當時的表情會是什么樣的,還應聯系上下文,結合巨人的言行對他所斥責的對象——純潔、可愛的孩子們所千萬的傷害來理解、體會。緊緊抓住“四處逃散”、“紛紛逃竄”等詞,從多方面來感受巨人的冷酷,為后面的提示中心打下基礎。
2、本課教學我只注意引導學生明白“快樂要與大家分享”的道理,忽視了一處對學生的啟示:巨人在文中基本上是充當反面角色,但在文章的結尾都給了他改過自新的機會,課文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快樂外,還給了孩子另一個道理,那就是“知錯就改,善莫大焉”。讓孩子在今后自己的生活中注意這些東西,成為真正的人。
3、本課教學我以對比為主線,讓學生了解了對比這種表達手法,最后一處對比講完,應該總結一下,告訴學生這種寫作方法可以應用到我們的寫作之中,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以上是我對這節教學的課后反思??傊?,課堂教學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并在實踐中反思,進行再創造,才能有所得,有所為。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2《巨人的花園》是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體裁是一篇童話,講述了“一個巨人有花園,卻把孩子趕走,整個花園就一直保持寒冷冬天,而有孩子時是春天,最終巨人醒悟過來,孩子們又帶來了春天”的童話故事。
這篇文章比較長,有兩三次花園里是春天和花園里是冬天的對比,而且各不相同,語言比較豐富,除了花園的對比外,還有巨人心情的對比,在沒有孩子,花園里也是冬天的時候,巨人是覺得孤獨、不快樂的,最后當他醒悟過來以后,他的心情卻是開心快樂,幸福的。這個對比,也能更加說明分享帶來快樂的主題。文章中的對比之處還有很多,但是難點就正好是在要把有孩子是春天和沒有孩子是冬天進行對比,要把巨人心情前后變化做為對比,在對比中讓學生體會到這篇童話的主旨是要告訴我們“快樂源于分享”!
拿起這篇課文的時候,感覺是沒有頭緒,有很多的對比,無從下手,而且,這些對比又不是獨立的,而是隨著事情的發展,一環扣一環,所以講的時候特別麻煩,很容易,不小心老師自己也繞進去,出不來。在備課的時候也比較散亂,這堂課自己設計起來是很煩瑣的,把太多的環節安排進去,導致一節課講不完。
在實際上課的時候,自己雖然設計了一些內容,但是教材處理起來的時候沒有抓住主線(花園的變化),所以講起來有散亂的感覺,學生也被自己帶得一下子找冬天的句子一下子找春天的句子。當教授學生讀三句巨人訓斥孩子話的時候,在沒有充分講解和比較花園冬天跟春天的情況下,讓學生體會巨人訓斥的話語里的感情(一句比一句更加氣憤更加嚴厲)時,學生就出現了困難,讀不出那種語氣,我覺得自己在這里處理的時候應該要小心要給點時間給學生,讓他們有時間消化,仔細的體會巨人的情感,才可以讀得更加好點。
另外就是在設計的一個教學環節當中,讓學生能上臺表演巨人訓斥孩子三句話的時候巨人有的表情跟動作,讓學生上臺表演這個設計應該是比較好的,因為這樣能夠讓學生從心里體會到巨人的情感??墒窃趯嶋H操作過程中,應該先加入一些對巨人心情的分析,讓學生能充分體會的前提下再去想象,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明白,從而有正確的動作跟表情的表演。
這堂課還有兩個非常不足的地方就是一、沒有控制好課堂紀律,課堂紀律是很重要的,這個不言而喻;可是如何才能讓課堂氣氛好起來的同時紀律又不亂呢?這個問題的把握就很難了,我在上這堂課的時候,總是需要停下來整頓學生的紀律,這樣也造成了自己講課的時候斷斷續續,總是被打斷,導致耽誤時間,我想這有兩點原因,一是老師上課時,語氣語調沒有變化太平淡了,學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另外就是在平時的學習當中沒有嚴格要求他們,導致上課學生也不認真聽講。第二個不足是老毛病了,板書的問題,比較凌亂,雖然用了不同顏色的粉筆,可是并沒有整齊化一,整個黑板比較亂,這樣學生更加不能集中注意力,也不能夠更好的記住重點,板書是下個階段自己要改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不能像堆山一樣什么都往黑板上寫,有些學生明白了的東西就不應該太重復,顯得羅嗦復雜了。這堂課下來,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太多,希望在今后的教學過程當中能夠有所提高。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3今天,張老師所授的《巨人的花園》一課,讓我們共同嘗試、體驗了一次全新的學習形式和過程。 張老師真不愧是名師,不 ……此處隱藏7616個字……p>1、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合作方式,充分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由于在時間分配上存在一定的偏差,讀得不夠透,不夠深刻。
2、在引導學生對“有孩子就有春天”和“沒有孩子就沒有春天”的相關句子進行對比閱讀的時侯,注重了朗讀的訓練,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如描寫冬天的詞雪花飛舞、狂風大作、鮮花凋謝、樹葉飄落、冰雪覆蓋和描寫春天的詞如陽光明媚、草翠花開、綻出綠芽等這些詞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對比和運用,也沒有讓學生進行積累。
總之,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在不斷探索、反思、總結,再通過自身的努力與實踐,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與反思中不斷成長,我們的課堂也會是真正的高效的、快樂的課堂。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3《巨人的花園》是一篇樸實的童話故事,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正是這些對比使故事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顯現出來,但所有的情節變化都以墻為線索,所以我在教學這課時,就以“墻”為切入點。然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索出與墻有關的對比變化。結果,有的組發現巨人砌墻前與拆墻后花園情景有了很大的變化:之前花園風景如畫,之后卻花不開,鳥不來,還有的組發現巨人砌墻與拆墻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先前他表現的很自私,之后變得寬容了……然后我讓學生們把自己的發現用列提綱的形式板書到黑板上。最后,再根據學生提出的這兩個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同學們都積極踴躍地說著自己的想法和體會。讓我深深的感受到整堂課上都是以學生的思維發展為取向,我只是充當了引導者,參與者。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真正地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4本冊第三單元都是童話故事,因此我利用學校為學生提供了許多課外書的契機,讓學生在十一長假中閱讀童話故事,并想想讀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收獲。上這一課前,我也布置了生字等預習,為學習課文做好準備。
上課時,我重點放在了讀這一環節上。
1、初讀故事,談談故事主要內容,也可以談談讀了故事有什么想說的。
2、再讀課文,掃除生字障礙,畫出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與同桌伙伴分享你的收獲,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共同解決。這一環節花的時間不是很多,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習慣,所以都做得很不錯。但因為時間問題,不能照顧到全部中下生,只能按原來的老方法,要他們回家聽寫鞏固。
3、自由品讀課文 。
曾經聽過不少優秀課例展示,老師們都以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自由品讀喜歡的段落,然后匯報交流,說說為什么喜歡,感覺課堂效果好,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我也曾多次效仿,但發現總是有點亂,不易調控課堂。所以上這節課時,我沒有硬性規定小組合作學習,而是自由品讀段落,說說你用怎樣的心情讀的,為什么這樣讀,讀了后想說什么。
讀書的形式多樣,可以找同伴合作讀,也可以自己讀。在展示交流的時候,學術的積極性很高。因為是自由選擇段落,所以沒有按課文順序逐段去讀去理解。本以為這樣會把文章瓦解而顯得雜亂無章。但發現學生的感悟能力遠遠超過我的想象。第一個學生讀的是巨人瑟瑟發抖感到疑惑的段落。他的語氣還不夠。我相機指導理解瑟瑟發抖這個詞,并叫學生配以神情動作讀好這個詞,讀好這段話。接著我以導問導答的形式深入理解巨人的疑惑:“是啊,今年的春天為什么這樣冷?這樣荒涼?。咳绻阍诰奕松磉?,一定會對他說————”學生紛紛舉手回答,他們以自己感悟到的“花園需要孩子”,“快樂需要大家分享”等來解答巨人的疑惑。這一段落的朗讀感悟,我感覺自然流暢,收效不錯。
接下來,有很多學生朗讀了巨人無情趕走孩子的段落,說出了自己內心的感受:巨人很自私,很冷酷,最后導致了他很孤獨很可憐。當學生品讀第一自然段的時候,我問他為什么喜歡這一段。他說讀著這一段我感受到這花園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我很想去那里玩一玩。借著他的話題,我順勢導讀:“花園的美,你們都看到了嗎?請大家邊讀邊想象,把四季美麗的畫面呈現在腦海中?!痹谶@樣的引讀,導讀過程中,我感到上這課很輕松,把以往過多的分析講解全轉換成學生自主讀文,自主感悟,學生學習興趣高,課堂效果也很好。
最后,我讓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話寫在書上,結束本課教學。
上完這課,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師大可放手讓學生去感悟課文,不必事事都為學生想透想全,為學生安排一切學習活動。如果總是按部就班地安排學生讀哪段,接著感悟這一段,長此下去,學生不僅膩煩,而且養成一種等著老師“喂”的惰性。我認為讓學生自主選擇段落感悟朗讀,老師要課前深備課文,要時刻有從細節入手統領全局的大氣,不然,就無法真正做到引導學生的充分感悟課文.
《巨人的花園》教學反思15《巨人的花園》一課講完了,感覺比較成功的也有幾點。
一、注重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在想象中陶冶情操。
在第二課時中,我抓住花園情景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人物態度的變化,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對孩子們見到美麗花園時的反應,巨人訓斥孩子時的兇惡態度,訓斥孩子后花園的荒涼,拆除圍墻后花園的和諧,我都引導學生通過想象進入到童話優美的意境中,使之感同身受。學生的思維、情感在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富有啟發性的過渡語、適時的教學點撥和反復的朗讀、品味、互相啟發中逐漸清晰、豐富,內心的體驗與文本的情感更靠近,內心的感悟與文本的內涵更吻合。整個過程,把情感融于語言文字訓練中。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想象研讀,拾級而上,步步深入,由文悟情,使學生在讀、思、想、說、寫的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做人要寬容,不要太自私的熏陶與感染。
二、關注學生的言語實踐,在訓練中增強學力。
我有強烈的語言訓練意識,整堂課都在一種自然,舒暢的情境中無痕地進行著語言訓練。在感受花園的“美麗”,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想象畫面,讀中感悟,以讀見悟;感悟花園的變化和巨人的變化,抓住“喚來寒冷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 边@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文眼,讓學生在引讀點撥中,在細細的品味語言中,在對比朗讀、想象說話中,理解童話的內涵。課末的說話訓練,更是深化對寓意的心領神會。這里,我憑借教材進行恰當、巧妙的語言實踐,既使學生在實踐中內化語言、運用語言,增強了語文綜合學習能力,同時又在訓練的過程中升華了人文內涵。
三、抓住教學的生長點,在讀悟中領會寓意。
語文教學應該以讀為本,讓感悟充盈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心靈的體驗,將知識和感深深地植入內心深處。在設計中,我非常注重“讀”,不是放任自流、毫無目的的讀,而是通過多種形式、循序漸進的零距離讀,使學生進入童話的意境,引導他們通過揣摩課文中的語言文字所負載的內容,體驗語言文字所滲透的情感,從而使感悟更深刻、更高效、更有價值。當然,也有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是還舍不得放手,對學生總是不放心,孩子們能自主完成的,教師舍不得放手,整節課還是在教師的掌握之中,更高水平的應該是教師隨著學生的思路引導開去,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今后要在這方面多多努力。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