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說課稿模板匯總五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教材簡析:
本課列出了四組關于秋天水鄉的詞語。這些詞語既描繪了秋天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又描繪了秋天的氣候特點和豐收景象。這篇課文的特征就是采用“詞串”和圖畫來形成識字,圖和詞并茂,學生看到圖想到詞,讀到詞想到圖,是一篇指導學生識字寫字,培養觀察、想象、口頭表達能力的好課例,可以激發學生觀察圖畫的興趣,加強對識字的積累。
教學理念:教學本課時要注意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采用多種方法復現生字,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識字和積累詞匯。
教學目標和要求: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同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理解詞語。
3.了解金秋水鄉特有的景色,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重難點:
1.認識本課的生字,能讀準音、認清形。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教具準備:掛圖、實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我們生長的這個地方是江南水鄉嗎?今天我和你們一起劃著小船去玩一玩,看一看我們美麗的水鄉好嗎?
2.板書:識字1
二、初步看圖,初讀課文
1.出示掛圖:這就是美麗的水鄉,你們仔細看一看,水鄉有什么呢?
2.能把你看到的水鄉美景告訴你的朋友嗎?
3.你們剛才說的美景啊,都在識字1的課文里,小朋友,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4.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玩得開心點?那就必須要讀好課文,要想讀好課文必須先學好本課的生字詞。
5.請小朋友再讀讀課文,圈去生字詞,借助拼音把生字詞讀準了。讀的時候再想想:哪些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
(1)自由說
(2)煙:前鼻音;燈、楓、菱:后鼻音;藕:復韻母;葦:第三聲
(3)帶讀,開火車讀,齊讀
(4)去掉拼音后你會讀嗎?
(5)自己練讀,指名讀。
(6)打亂生字卡讀
6.指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
(1)自瀆
(2)指名讀,齊讀
三、學習課文,理解字詞
1.小組討論,結合圖說說你讀懂了哪些詞語,還有哪些不理解的
2.交流討論的結果:
“金秋”(為什么說秋天是金色的?莊稼成熟了金黃金黃的)
“煙波”(煙霧籠罩的湖面。指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理解,如大霧天的感覺)
“水鄉”(水鄉的特點是水多,橋多,可聯系無錫理解)
“蘆葦”“菱藕”(出示實物理解,讓學生理解“菱”“藕”是兩種植物)
“荷塘”(看圖理解)
*“蘆葦”“菱藕”“荷塘”(這些都是水生植物,所以都帶有“草字頭”)
“夕陽、歸舟、漁歌、楓葉、燈火、月光”(較易理解,可聯系圖理解)
*“漁歌”(指漁民在打魚時唱的反映漁民生活的歌曲,注意“漁”不要寫成“魚”,魚是不會唱歌的)
“夕陽”(指快落山的太陽,剛升起的太陽稱“朝陽”)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開火車
2.教學偏旁
煙:跟“火”有關,所以是火字旁,這與火有什么區別?
(火的最后一筆是撇變為點,因為他怕踢到右邊的“因”)
書空“煙”的筆順
歌:欠字旁,唱歌的時候嘴巴要張得大大的,好象在打哈欠。
書空“歌”的筆順
3.指導書寫
“煙”“燈”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歸”的第2筆在豎中線左邊,開始與豎中線齊平,撇向左下方時要放開。
4.教師范寫生字,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檢查
5.課堂練習:學生臨寫《習字冊》。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指名讀詞語
2.齊讀
3.口頭擴詞:煙、歌、燈、歸
二、指導朗讀、背誦課文
1.小朋友,上節課我們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了看水鄉,實際上水鄉美的很哪!你們還是自己坐上小船再到水鄉游一游。仔細地看一看,相信小朋友的眼前會出現一幅美景。
2.學生自讀(要求:準確、有感情)
3.指名讀,學生評價
4.指導重點:
第一行:通過“煙波”感悟湖面的廣闊。語速較慢
第二行:荷塘很美麗。語速較快,表達出興奮
第三行:晚霞映紅了湖面,漁民們唱著漁歌滿載而歸。語速稍快,抒發豐收的喜悅。
第四行:晚上的美麗竟的。讀的時候語速較慢
5.整體感悟
(1)練讀全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2)出示:金秋,我們乘著小舟到水鄉游玩,先看到(),接著,我們來到荷塘看到了(),太陽落山了,我們看了(),聽到了(),夜幕降臨,我們又看到了()。
(3)自讀,口頭填空
(4)學生交流
三、指導背誦
1.第一行寫了水鄉的景色,第二行寫了荷塘邊及荷塘里的景物,第三行寫了夕陽西下時歸來的漁船,第四行寫了月光下的楓葉和點點燈火。
2.自由背誦
3.指名背誦
4.齊背
四、教學生字
“蘆、葦、夕”
1.指名讀生字
2.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記住這些字嗎?小組討論
3.交流討論結果
4.教師范寫,學生書上描紅
5.課堂練習:學生臨寫《習字冊》
板書:金秋煙波水鄉(早晨)
蘆葦菱藕荷塘(白天)
夕陽歸舟漁歌(傍晚)
楓葉燈火月光(夜晚)
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要點:
(1)知道浮力的概念和產生原因;(2)浮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是在小學自然課和生活經驗中已經熟悉浮起的物體受到浮力并結合前幾節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綜合地應用液體的壓強、壓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識來展開的。這一節是本章的重點和關鍵,對浮力的研究為學習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礎。浮力知識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本節是在前幾節所學知 ……此處隱藏3904個字……,感受到世界華人血脈相連的親情。
二、說教育目標
針對教材的地位、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如下教育目標:
1、感受全球華人是一家血脈之情,尊重和關心華人華僑。
2、簡單了解我國著名的僑鄉和杰出的海外華人華僑代表。
3、初步了解海外華人華僑保護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不懈努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尊重華人華僑,感激他們為傳播中國文化的努力。
四、說教法、學法
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的指導思想,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通過活動體驗、情緒調節、活動探究等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氛圍,引領學生進行課外實踐體驗和課內交流感悟。
在學法指導上,本著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學習的原則,我在課堂活動中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親身體驗,合作探究。
五、說教學程序
1、激趣導入,初讀感知。
心理學家布魯納提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就能變“要我學”到“我要學”。激趣導入板書課題后,指導學生用“金鑰匙”中的學習方法猜測課文內容,既是對學法的有效指導,也體現了對教材的靈活運用,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也為完成“筆下生花”的選材問題提供了藍本,更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當學生的猜測與課文內容相符時,他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語文課程標準》倡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彼詮慕虒W的一開始就力求體現學生閱讀的立體地位,歸還學生閱讀的主動權利,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這也為讀通讀順課文,為理解詞語及內容,深入體會思想內涵奠定良好的基礎。
2、緊扣中心,大膽質疑
課標指出,在對學生進行思維培育時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靶∫蓜t小進,大疑則大進”。疑是思維的火花,思維總是從發現問題開始。在教學中學生敢質疑,能質疑,是發揮學習主動性、創造性地重要手段之一。教學中,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這幾年,有一個特別受寵的飾物——中國結,以及和之相呼應的文章結尾:中國結不僅中國人喜歡,外國人也喜歡這兩處地方,留足時間,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注重及時評價表揚,引導學生梳理出重點問題:中國結怎樣受寵?為什么受寵?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于問,再通過有目的地讀自己解決問題。
3、以練代講,感受“受寵”
這兩個問題,以第二個問題為主。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緊抓第二自然段中的排比句,通過反復讀,感受排比句式對表達文意的作用,進一步體會中國結的受寵與流行;再結合自己生活實際,想想還在哪里見過中國結,模仿句式說一說,達到以讀代講,以說代講,真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語文課標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加強思維訓練。這是因為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提高人才素質的關鍵,同時又是語文能力的核心,是語言能力的基礎。此處的讀寫結合,將文本對中國結的介紹與學生生活中對中國結的認識緊密結合,以宏觀的、文化的視野對文本進行俯視、鳥瞰,引導學生從教材向課外延伸,真正實現大語文觀。
4、品讀課文,感悟深究寓意
第二個問題人們為什么喜歡中國結,注重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去理解兩個原因:
中國結是民間藝人的杰作和它表現著中國心,包含著中國情。學生在初讀感悟的基礎上,邊讀邊圈畫3-5自然段,這既是對讀書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的指導滲透,又是還學生閱讀權利,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的體現。在教學過程中相機出示一雙巧手編結中國結的視頻資料和文字資料,中國結有關畫面,中國結淵源久遠的文字資料,對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容,情感激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再加之教師現場示范,學生對蘊含中國結深刻寓意的排比句的拓展延伸,學生觀察把玩自己課前搜集的各種中國結等學習活動形式,學生的各種學習感官被充分而全面地調動起來。香港散文大家董橋說:“人心是肉做的,文字也是肉做的?!钡拇_,文字是有呼吸,有脈搏,有生命的。此時,對于文本中那些有情感,有厚度、有力度與質感的字詞,再引導學生細心體味,透過詞句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引導學生讀進去,從語言的表層走向語言的深層,讓學生對課文的重點難點“潤物細無聲” “水到渠成”的領悟感受。
5、總結升華,拓展延伸
好的板書是教學內容的濃縮。板書的內容往往是對教學內容的加工和提煉,好的板書是文化藝術的熏陶在學習到文章的中心段落時,為了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中國結是炎黃子孫心連心的象征,將文章重難點內容“心連心”用簡筆畫展現,并課件播放表達海外游子思念祖國感情的歌曲《我的中國心》,在歌聲之中升華本文所講述的主題,進一步理解中國結的“頭”的含義。
六、說教學評價:
1、評價
在語文新課程實施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機制在引導學生求“知”,更要求“法”,不但"好學”,而且“會學”和“學會”,更要“學得有興趣”中愈來愈彰顯出不可替代的作用。評價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不僅要關注共性,更要關注個性;不僅要關注學業成就,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要真正達到《綱要》所要求的評價境界:帶動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在課堂中注重創設民主和諧的評價氛圍。俗話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苯處煹脑u價對學生的情緒和情感影響很大。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課堂評價,老師都要全身心投入,老師的評價語言要發自內心,以真情動人。對學生的贊賞不僅限于一句簡單的“你真棒”“你真聰明”。教師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
2、課堂評價應以學生評價為主體:
我們的語文課堂上應該充分尊重學生評價的權利。鼓勵學生評價自己的學習和同伴的學習,還可以評價教師的教學,甚至可以評價教材,發表對教材的不同看法,從而讓學生打破評價的束縛,塑造創新性人格,增強學習的創新意識。對同一內容的學習,不但要盡可能地讓多位同學評價,還要允許一位同學作多次評價。
3、教師要發揮導評作用:
在學生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導評的作用,幫助學生矯正學習方向,點撥學習方法,啟迪學習思維,化解學習矛盾,從而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本領。如在讀書中評價,可按學習課本的環節進行:
① 初讀課文,重在評價正確度和流利度;
② 感悟課文的朗讀,重在評價情感度,促進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章的思想感情;
③ 學完課文的朗讀,重在評價誦記度,促進學生熟讀成誦,豐富語言的積累。
讓學生明白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評價要求。又如在同學的思考中,要善于發現同學答案中的獨特想法,在同學發言中,要評價同學的表達是否清楚。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