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匯編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說課稿 篇1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美術教材八冊第六課的《材質的美 》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材質的美是一節“欣賞評述”課,藝術社會學家豪澤爾說:“人可以生來就是藝術家,但要成為鑒賞家卻必須經過教育。”課標明確提出,“欣賞評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領域,。
材質的美其目的在于讓學生認識、發現五彩繽紛的世界是由各種材質組成的,不同的材質可以反映不同歷史時代的文化、科技水平,進而引導學生以欣賞材質的眼光,有意識地觀察生活,觀察不同材質的特點,從而引發學生感受、體驗材質的美感。學習欣賞美術作品中材質的巧妙運用,體會其意蘊,以至嘗試用不同材質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學內容
1. 認識世界是由豐富的材質組成的,不同材質有不同的特點,在藝術中有著特有的表現力,材質與人類文明發展息息相關。
2、會辨別不同材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會表達不同材質給我們帶來的不同感受,在生活中能從個人的審美觀點出發運用不同材質的物品裝飾生活。
3、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更加關注世界,更熱愛生活。豐富的材質給我們帶來了便利,也給我們帶來美。
4、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認識、感受材質的意識,在今后的藝術創作或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運用或考慮材質。
教學重點
(1)認識生活中的各種材質,感受不同材質的美感。
(2)學習從材質的角度分析藝術作品。
(3)初步形成運用材質表現力的意識。
教學難點
(1)體會材質與藝術品的內在表現力。教師可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感受。
(2)學習從材質的角度評述藝術作品。教師可用提綱引導學生完成評述。
教具準備:不同材質的物品、課件等。
學具準備:課前搜集不同材質的物品等。
二、教法學法:
課標提倡教師積極探索教學方式的多樣化,我認為,接受性學習仍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尤其是小學中高年級的欣賞教學。正像肖川教授所指出的,“對一些學習內容來說,不僅個體學習的組織形式是必不可少的,接受學習也是必要的。”因此,本課我采用放、收、放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在游戲中自主發現、探究,再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感悟,幫助學生提煉評述語言,最后再放給學生,讓學生嘗試用學到的方法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整個教過程中教師既是與學生共同探討的合作伙伴,又在必要時發揮著專業引領的作用,讓美術欣賞課既寬松民主又扎實有效。
三、教學流程:
教學過程主要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1、導入階段
開課伊始,我請一名同學到講臺上,摸一摸老師準備在袋子里不同材質的物品,并說說是什么?隨后出示三種不同材質的文具盒,說說你最喜歡哪種材質的鉛筆盒,為什么?最后,在小組內欣賞、觸摸同學們從家里帶來的各種材質的小物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小小的游戲設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地調動起來。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引導學生發現身邊材質的多樣,隨著摸、猜、說等一系列活動的展開,使學生逐步認識了材質的特點,感受不同材質帶來的不同感受,為后面的深入學習做好了鋪墊。
2、探究階段
A、感受建筑材質的美
請學生觀看兩組建筑圖片,第一幅古羅馬斗獸場,并簡介古羅馬斗獸場,讓學生用詞語描述觀察后的感受。第二幅現代的城市玻璃幕墻圖片,讓學生說說圖片所帶來的美感。
此環節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兩組建筑不同材質的對比,加強學生的感受,不同年代不同的材質美感不盡相同。從而引出課題。
B、感受藝術作品中材質的美
嘗試從材質的角度對藝術作品進行評述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解決難點我先請學生教材中的藝術作品,并提出如果你是小小收藏家,你愿意收藏哪件藝術品?接著同學以自己感興趣的藏品,重新組合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欣賞《瑞馬雄風》《馬頭》《三彩馬》《立馬》《舞馬銜杯紋銀壺》,每個小組桌面放上答題卡,作品主體是什么材質的?這種材質給你的感覺是什么?并用連貫的語言表達欣賞這件作品之后的感受。這樣做一方面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京合作學習,認識材質的藝術表現力,另一方面,通過組內交流,,強化認知,初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嘗試從材質的角度對藝術品進行欣賞評述。當學生用語言評述作品的光滑、粗糙、潤滑、細膩時,這說明他們掌握運用語言或文字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學生熱愛美好生活的情感、對祖國優秀傳統藝術形式的熱iai,形成健康的審美趣味,同時突破教學重難點。
對于在討論交流中關于作品的背景,我適時的加以介紹,如漢代著名的雕塑“立馬”的歷史典故,當學生對作品的歷史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材質的藝術表現力的認識,并提出假設“換成其它的材料行嗎?”讓學生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了解到材質與內容的和諧之美,并與學生一起總結,材質的美與藝術作品的年代、作品所處的環境以及與所要表達的主題密不可分。
在以上的環節中,學生描述觀后感不一定能說得好,這時可以提供一些詞匯供他們選擇,如古老、厚重,我一直認為,要想跟學生要東西,必須先要給學生東西,學生沒有新的視覺語言,他們的表達就無從談起。當有了教師的引導之后,學生便能夠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進行簡要的評述了。課標強調“美術應視為一種文化的學習?!币陨纤袌D片的選擇,均透露著不同歷史不同民族的文化氣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著文化的豐厚。
3、運用階段
為了加深學生對不同材質美的評述感受以及運用,我又出示了兩組不同材質的圖片,讓他們說說為什么要用這種材質?如果換成別的材質會怎么樣?并提出如果為我們學校做一件雕塑,你會用什么材料?為什么?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各種材質的恰當運用。
4、交流階段
這階段我讓他們在紙寫寫各種材質給你帶來的美的感受,或你想用這些材質設計制作什么樣的物品。也可以來畫畫設計圖。請同學展示交流。
5、拓展階段
出示老師用不同材質做作品,此環節的設計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世界萬物都可以用來進行藝術創作,引發他們課后探究的興趣。最后教師小結:各種材質以它們各自的藝術魅力裝扮著我們的生活,如同色彩一樣,豐富的材質使我們的世界絢麗多彩,在生活中還有很多的材質等待著我們去發現,去感受它們的美!結束此課。
四、板書設計
材質的美
光滑 現 ……此處隱藏10919個字……一個道理),從而為學習新課做好鋪墊。]
師小結: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并且告訴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井底之蛙》,仔細看老師板書課題,并記住課題中出現的生字“蛙”(板書課題,“蛙”用紅粉筆寫),齊讀課題。
請問“之”是什么意思?(的)整個題目的意思是?(井底的青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大家想不想知道課文圍繞著這只井底之蛙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聽清老師的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難讀難認的字多讀幾遍;②注意正確的讀書姿勢。(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并及時糾正學生的讀書姿勢)
2. 檢查預習。
學習課文內容之前,老師要先檢查一下同學們對字詞的預習情況,有信心接受老師的考查嗎?課件出示生詞,指學生開火車讀詞語。
重點強調:“澇”和“旱”是反義詞
解釋:“商湯時代”和“夏禹時代”(先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之后老師進行講解:湯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他帶領他的族民建立了商朝,湯統治商朝13年,在他統治商朝的時期就是商湯時代。)
解釋:“夸耀”和“瞠目結舌”的詞義,并找出它們的近義詞
(夸耀——炫耀)(瞠目結舌——目瞪口呆)
3. 出示句子,找出多音字。
(1)跳進井水中,井水剛剛浸沒我的兩腋,托住下巴;稀泥沒過我的雙腳,綿軟舒適。
(2)環顧那些蝦、蟹、蝌蚪,沒有誰能像我這樣快活。
指名讀一讀句子,師問:你從句子中發現了什么?(指名回答)師板書多音字“沒”
m(浸沒)
沒
méi(沒有)
同學們把生詞預習得非常好,相信你們會把課文學得更好。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設計意圖:四年級的學生在預習課文中可以自學生字新詞,所以課堂中不需要在識記生字上花費太多的時間,因此這一環節我采用檢查生字預習情況的形式來由淺入深的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理解詞義,并通過找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補充相關資料的方式來理解詞語意思,這樣既能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又能為后面其他教學環節節約一些時間。]
(三)研讀課文,體會寓意。
1. 有人說朗讀課文的聲音是最美的聲音,你想不想也來展示一下自己優美動聽的朗讀聲?。浚ㄖ该x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一個問題: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 誰能概括地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師評價預設:你對課文有自己的理解,不錯! 你概括的比較完整,很好! ??)
3. 下面根據老師給你的提示再來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件出示溫馨提示:
住在淺井中的青蛙對來自東海的鱉( )說:“我在( )的生活真快活!”鱉向青蛙介紹了( )的景觀,青蛙聽了后,覺得自己( )。
學生根據溫馨提示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起來說。
4. 那么課文中那些段落寫出了井底之蛙生活得非??鞓纺??(指名回答或者一起告訴老師)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5. 你從這一段中的哪些句子體會到井底之蛙生活得非??鞓??他快樂到了什么程度呢? 你又是通過句子中的哪些詞語體會到的?
重點強調:“夸耀” 、“獨占” 、“極點”
6. 師小結:從這段的描寫中我們僅僅可以體會到井底之蛙的快樂嗎?你還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它很得意、很驕傲??)
7. 你從哪里體會到的?哪些詞語最能體現出來?
重點強調:“夸耀” 、“沒有誰” 、“極點”
8.出示課件:
井底之蛙對東海之鱉( )地說:“我生活在這里真快活!”
你能不能換個詞語來說一說?例如:描寫井底之蛙神態和動作的詞語(得意洋洋、眉飛色舞、張牙舞爪、神氣、興奮、驕傲、自大、炫耀??)填好之后再進行品讀,體會井底之蛙的快樂。
師小結:看來敢于進行大膽的、合理的想象也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請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也能運用這種方法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和性格特點。
9. 從這些詞語中我們體會到了井底之蛙的得意、驕傲和自大,那么你能不能把它讀出來?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著讀一讀,注意讀出得意、驕傲、自大、快樂的語氣。(生自由品讀)先指名讀,后齊讀第一自然段,聽一聽哪只小青蛙讀得最得意、最快活?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指導學生通過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井底之蛙的快樂、得意和驕傲,并能把自己的體會繪聲繪色的讀出來,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在體會中讀。]
10. 這只井底之蛙一直這么快活驕傲嗎?后來怎么樣了?(聽了東海之鱉對大海的介紹后,覺得自己很渺小)那么東海之鱉是怎樣來介紹大海的呢?
課件出示:大海圖片及古文內容,師配樂范讀古文。
11. 從課文中找出與之相對應的句子,用橫線畫出來,指名回答。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東海之鱉說的話。
解釋“仞”(仞是長度單位,一仞有七八尺,千仞就有好幾千米)
想知道鱉所生活的大海是什么樣子的嗎?請看大屏幕:
出示課件:播放大海的一段影像資料,讓學生感受大海的遼闊、深遠和豐富多彩??吹綎|海之鱉所生活的大海如此的豐富多彩,你想說點什么?(生暢所欲言)
[設計意圖:播放大海的影像資料可以把東海之鱉所描述的大海更直觀、更生動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有助于學生體會大海的遼闊、深遠和豐富多彩,從而和井底之蛙的那一口淺井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進而體會井底之蛙聽了東海之鱉的話后會有怎樣的反應,體會井底之蛙后來為什么“覺得自己非常渺小”。] 師總結:所以井底之蛙聽了后瞠目結舌,覺得自己非常渺小。讓我們一起讀東海之鱉說的話,記住他對井底之蛙的教誨。(生齊讀東海之鱉說的話)
12. 東海之鱉的一席話說得井底之蛙瞠目結舌,此時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暢所欲言,預設: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駿馬中有駿馬,能人中有能人;??)你想把這個故事送給什么樣的人?(送給那些盲目自大、見識短淺、孤陋寡聞的人。)你想做一個怎樣的人?(目光遠大、謙虛好學、不自大??)
[設計意圖:“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這樣設計一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和獨特的體會表達出來,使學生在充分交流中,在集體智慧的碰撞中體會出文章的寓意,二是為了指導學生怎樣組織語言去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四)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但愿這個故事能象一顆健康的種子,種在你的心里,讓你的見識更廣,讓你的目光更遠,讓你不自大,讓你更謙虛,讓你更好學,讓你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五)拓展文本,讀寫結合。
小練筆:以“東海之鱉對住在淺井中的小青蛙說:‘我生活在海里真快活!’”為開頭寫一段話。
[設計意圖:作業這樣設計不僅可以對文本進行拓展,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真正做到讀寫結合,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