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說課稿范文集錦7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課稿 篇1我執教的是小學語文第一冊,13課《平平搭積木》。課文是從兒童生活實際出發,采用詩歌的體裁,講述平平用積木搭了四間房子,分別想給爺爺、奶奶、 爸爸、媽媽和沒有房子的人住,還要搭很多很多的房子給大家住。本課通過對課文的朗讀,讓學生自瀆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受到“心中有他人”的這種美好 品質的感染。
開課通過輕松自然的談話法導入,揭示本課要學習的課文《平平搭積木》。
第二個環節設計為“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目的是讓學生認識本課生字,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特設5個問題讀。
第一遍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第二遍讀,把課文讀通讀順,不丟字添字。
第三遍讀,指讀正音
第四遍讀,讀準課文中生字的音,并學習生字。
第五遍讀,正確、流利地朗讀全文。
在學習生字的過程中,教師盡量啟發學生用多種方法分類識記生字,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牢固地記住生字。教師引導學生組詞擴詞說句子,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
第三個壞節設計為“學習課文,感情朗讀”,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受到平平的美好品質,并帶著對課文的理解有感情地讀文,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第一遍讀,教師扮演奶奶,學生扮演平平,通過合作讀文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遍讀,理解平平說的話,完成設計問題:
平平搭積木,搭了四間房子,
一間給 住,因為 ;
一間給 住,因為 ;
一間給 住,因為 ;
還有一間給 住,因為 。
學生通過填空的形式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感受到平平是個怎樣的孩子,得到思想上的熏陶。
第三遍,感情朗讀,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把自己當成文中的小主人公平平,模仿平平的語氣來讀一讀。
第四遍讀,分角色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興趣。
第五遍讀,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演一演,加深對課文的印象。
第四個環節設計為“課外拓展,感情升華”,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新閱讀》27課《地上有塊西瓜皮》,比較三位小朋友的所作所為,了解“保 護環境,人人有責”,愛護環境的小朋友同樣會贏得大家的喜歡。引導學生找出生活中受人喜歡的小朋友的優點,爭做人人喜歡的小朋友。
說課稿 篇2一、分析教材,把握中心。
1、說課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三冊第三單元數學活動課《我長高了》。
2、教材簡析:《我長高了》是在學生學習了厘米和米的認識基礎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的測量長度的活動。在測量長度活動中,教材通過讓學生互相測量身高、步長、兩手伸開長以及測量門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教學目標:(1)在活動中學生進一步鞏固對厘米、米的認識;(2)學生掌握正確的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初步形成對周圍一些事物的量化概念;(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滲透簡單的統計思想。
這部分的教學重點是學生掌握正確的量物體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測量活動。教學難點是在活動中滲透簡單的統計思想。
二、選擇教法,指導學法。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我設計了一條通過教師啟發,學生動手操作,從感知中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掌握正確測量方法的途徑,采取導一扶一放的教學策略,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為了使教學目標得以順利實現,在重視教法選擇的同時,更要重視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1、猜測感知:通過猜一猜講桌和窗的長度,感知厘米和米的和長度。
2、動手操作:引導學生動手實際測量物體的長度,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同時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
3、歸納概括:在活動中,教師用統計表記錄數據,使學生初步了解收集數據的方法,積累一些對統計初步知識的感性認識。
4、自由測量:通過指導學生自由測量,想一想,議一議,讓學生自己探索知識。
三、優化教程,合理安排。
本課時計劃分四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設立不同的側重點,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逐步達到教學目的。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境,激發欲望。
1、溫故鋪墊:比劃出1厘米、1米的長度,目的是喚起學生對厘米和米實際長度的回憶。
2、談話創設情境:同學們能猜一猜講桌的長和窗戶的寬嗎?通過大家自由猜測,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這時教師提出大家的猜測是否準確這一疑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第二個環節:實際測量,掌握方法。
在這個環節中,首先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測量講桌的長和窗戶的寬,驗證剛才的猜測是否準確;然后教師將學生測量的結果收集在一起,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問題,為什么有的會不一樣?學生思考后發現有的同學在測量時方法不對,因而出現了誤差;最后教師針對這一問題指導學生思考,正確的測量方法應該是怎樣的?在學生敘述后再用課件展示加深印象,從而使每個同學都能掌握測量的正確方法,并將此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第三個環節:滲透統計內容,建立感性認識。
1、談話引入:猜一猜同學的身高大約是多少?怎樣知道猜測結果是否正確?
2、請同學演示并敘述測量身高的正確方法。
3、分小組開展活動,測量自己的身高。
4、將同學的身高數據收集整理成一張表,引導學生學習看統計表,初步了解通過統計表可以獲得一些有用的信息。
5、讓學生討論后再說一說自己了解到了什么內容,逐步滲透統計初步知識,建立對統計初步知識的感性認識。
第四個環節:自由測量,深化發展。
在這個環節中,放手讓學生去自由測量,想測量什么就測量什么,通過對各種不同實物的測量,鞏固正確的測量方法,學會使用各種測量工具,同時也可使學生獲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性的數據。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角的初步認識
從學生認知水平來看,由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過渡階段,特別是低年級兒童,他們的思維仍然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在教學中,這就不可避免的要產生幾何圖形的抽象概括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之間的矛盾。怎樣去解決這一矛盾呢?我認為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把對角的認識建立在豐富的感性材料的基礎之上。因此,根據教材編寫的特點以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從素質教育的三個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的:
(1)知識方面:初步認識角, ……此處隱藏5061個字……科書幾乎是從人文性和文學素養的宏觀角度讓學生總體把握,而字詞句篇、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少之又少,課后“研討與練習”幾乎是清一色的理解分析題,缺乏具體的可操作性,該教材對語文知識有忽略的感覺,新課標也提出要淡化不等于忽略。所以課堂上的雙基、語法、修辭有時必須穿插一些,這是閱讀理解的基礎。)
㈤:二讀課文指導:同學們要快速閱讀課文,概括要點,把握文意。完成思考題:①作者筆下的大雁有哪些特點?②為什么說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不準翻閱資料書,用自己的話說出自己的感受,先自主思考,依據要求再小組或同桌交流)
提問歸納:
1、作者筆下的大雁有哪些特點?
明確:
①來的季節是三月春天。
②飛行的路線是筆直的。
③三月的大雁一觸到水就叫,喧嚷。
④十一月份的大雁一聲不吭。
⑤愛尋食玉米粒。
⑥常六只列隊飛。
⑦四月的夜間,大雁會一陣陣鬧。
2、為什么說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規?
明確:課文中說明大雁知道威斯康星法規規定:春季禁止獵殺大雁,而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不是偷偷摸摸的,作者用擬人的手法表明大雁知道法規,在春天的白天放心地活動,覓食。
㈥三讀指導,品讀賞析文中語言與作者的情感。有人說這篇文章是形象性、抒情性的完美結合,請同學們選擇這兩點中的一點進行探索,探究方式:例子+評定。(有難度,可適時引導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明確:(1)品味形象性:明確:本文多用擬人手法描寫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筆下,躍然紙上,聲情并茂。如:春雁歸來時的熱情低語,向水洼池塘問好,覓食前后鳴叫,似乎先有場辯論,返回后還會論述食物的價值;晚上大雁群居沼澤集會,發言,激烈的辯論,深沉的總結,稀疏的談論,形象的描寫,讓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另外,襯托手法的運用也為文章增色不少,如主教雀、花鼠襯托大雁的堅定不移,烏鴉襯托大雁飛行路線筆直。
(2)感受抒情性:體會下列句子,說說這些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1、一只燕子的來臨說明不了春天,但當一群大雁沖破了三月暖流的霧靄時,春天就來到了。
2、一觸到水,我們剛到的客人就叫起來,似乎它們濺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這些孤雁是傷心的單身……它們是喪失了親人的幸存者。
4、每年三月,它們都要用自己的生命來為實現這個基本的信念做。
5、在這種每年一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
說課稿 篇7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在本書中的地位與作用
初二思想品德課的主題是我與他人,而本框“禮貌顯魅力”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是融入現代社會做一個文明人的基本要求;加之當代青少年文明禮貌的欠缺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谝陨蟽蓚€方面,此框對于學生文明禮貌素質的形成是大有幫助的,必將為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本框在全書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教學目標及確立的依據
根據課程標準中力求“把學會交往作為主題,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是能力培養的重點”的宗旨及初二學生的實際,本框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懂得講文明、有禮貌是做人的基本品德,是社會交往的需要,是尊重他人的表現。
【能力目標】
在實際生活中,逐步學會以禮待人,與人交往時做到語言文明、態度和氣、舉止優雅,并能夠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體驗文明禮貌帶給自己的樂趣以及對人生發展的價值,樹立不講禮貌為恥、講禮貌為榮的交往態度,并樂于以禮待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及確定的依據
在社會變遷的進程中,傳統的交往禮儀在青少年身上正在逐步消失,不少家長只關注孩子的智力、學業的發展,而忽視了禮貌、禮儀方面的教育,致使一些孩子不懂禮貌,缺乏禮貌。針對青少年的現狀及教學的踐行性,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確定為如何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實際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二、教學理念
注重活動,淡化說教。文明禮貌問題如果操作不當,很有可能演變成一種說教,致使教學回到傳統政治課的老路上去。本節課我充分利用活動資源,在生動活潑的場景中讓學生感受和體驗文明禮貌的魅力。
關注認知,強化體驗。引導學生對文明禮貌的認識是必要的,對有關問題也要進行分析乃至說理。與此同時,我盡可能地在活動中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去體驗,這樣有利于教學內容的內化。
表層切入,深層領悟。文明禮貌問題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從基本的生活問題入手,讓學生透過生活中的小事、平常事領悟做人的深刻道理。
三、教法、學法與教學手段的選擇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主互動過程。初二學生有思想,樂于表現,他們既成熟又幼稚,直觀形象思維強,抽象的邏輯思維較弱。基于此點,我設計的教學方法是“活動探究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體現“學生活動為主,教師講解為輔”的精神,讓學生自己去活動、探究、體驗、領悟,在關鍵之處教師給予適當的點撥,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關注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通過小品表演、觀看動畫、即興表演等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交流與合作,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與時間,從而形成一定體驗,分享成功的快樂,給學生自由馳騁的藍天。
2、教學手段采用多媒體,進而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創設讓學生思維層層展開的教學情景,有助于學生分析能力、綜合能力的提高。
四、教學程序設計與分析
1、開門見山,自然導入。
同學們,一看大屏幕,我們就明白了,今天要學什么?(禮貌顯魅力)
2、活動一:欣賞小品《公交車上》、動畫《上車》,明確為什么要講禮貌?
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坐公交車問題切入,引發學生對禮貌問題的思考。學生自己表演,給他們展示自我的機會,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動畫歷來深受學生喜愛,內容形象生動,既幽默又帶有諷刺意味,讓學生多感官感受,能引發學生共鳴,通過此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形成“禮貌是尊重的具體表現,禮貌是文明的體現”的道德認識。
3、活動二:欣賞動畫《大蕃薯的故事》,明確應該怎樣講禮貌?
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由于本課時間僅有30分鐘,加之這部分涉及的內容較多,故而重點講了語言文明的表現,其他一帶而過。
4、活動三:即興表演,生活考場
通過此環節的教學,使學生能夠運用在前兩個活動中形成的認知,在不同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禮貌,認識到禮貌是一種習慣,要將禮貌落到實處,即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時做到講文明有禮貌。
5、教師總結,升華全篇
6、課后實踐,陽光行動
通過此活動的踐行,實現教學內容的內化。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