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美術教案匯總6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術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美術教案 篇1教學目標:
1、 運用水墨畫工具和材料去表現美麗的風景,山水畫進一步體會中國畫獨特的表現技法和表現風格。
2、 通過比較不同的繪畫工具所造成的不同的繪畫結果,山水畫進一步體驗中國畫的獨特美感。
3、 培養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表現自然的情感和興趣。
教學重點:
進一步感受和體驗中國水墨畫的工具材料,學習中國水墨畫的技巧。
教學難點:
進一步了解中國水墨畫的取景和構圖方式方法。山水畫
教學方法:
教學媒體:圖片,范畫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說出自己喜愛的中國畫家的名字
二、新授:
1. 根據自己的觀察、回憶和寫生稿,或參考各類圖片資料以樹木、山石、水流、田野、人家為素材,畫一幅水墨山水畫。
2. 可以臨摹古人的繪畫,借鑒他們的表現方法。
3. 如果沒有中國畫顏料,可以用水彩、水粉色代替,效果也不錯。
三、指導學生練習:
1、水墨畫創作的方法——蘇教版美術教案第九冊(新)第19課山水畫http://
美術教案 篇2課題: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
課時:5課時
單元總目標:了解和學習利用廢舊材料媒材特性,進行創意和設計,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初步形成設計意識。通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紙盒、瓦楞紙板、舊電線、塑料瓶、蛋殼、膠泥及其他多種可能利用的材料,設計與制作小擺設,了解設計從創意到制作的全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培養審美情趣和關注生活、熱愛生活的情感。
活動一
課題:裝飾風格欣賞
課題:1課時
課業類型:欣賞評述
教學目標:
1、認識和理解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的風格特點。
2、比較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認識的異同。
3、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和初步的裝飾設計。
教學重點:
1、認識和理解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的風格特點。
2、根據自己的認識和理解進行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和初步的裝飾設計。
教學難點:
比較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人們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對和諧溫馨的生活空間認識的異同。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
教學準備:
教具——能反映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風格特點的圖片和影像資料。各種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和裝飾設計效果圖范例。
學具——自己選擇的能反映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人們生活空間風格特點的圖片和影像資料、文字資料。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導入新課:
1、結合圖片或影像資料,介紹生活空間的基本設計風格。
2、結合圖片或影像資料,簡單對比介紹人們生活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和不同國家地區、不同時期的空間風格特點。
3、結合圖片和演示,結合圖片和演示,介紹生活空間的整體策劃基本方法和裝飾設計效果圖的繪制方法。
三、發展階段:
1、分小組,從自己最熟悉的人的職業、年齡的角度討論人們對溫馨和諧生活空間的認識和要求并歸納整理小組的最佳結論。
2、對符合小組結論的生活空間進行整體策劃。
3、由教師統一給出一個生活空間的具體參數,如面積、結構、環境等,分組結合整體策劃勾畫裝飾效果圖的草圖,
四、收拾與整理
可以讓小組的每位同學都按照自己對小組最佳結論的認識和理解,勾畫草圖,大家進行比較后取長補短,由擅長繪制設計圖的同學最后繪制出代表小組成果的設計草圖。
課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運用電腦3D立體模型制作軟件和平面設計和平面圖設計軟件,在電腦中搭建一個虛擬的空間模型,這樣可以方便后
面的課程進行加工修改。
2、嘗試為自己家人、朋友的生活空間進行裝飾設計。
課后記:
活動二
課題:織物設計實踐體驗
課時:1課時
課業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色彩的織物產生的不同裝飾效果。
2、認識織物在生活空間中的實用性和美感裝飾作用。
3、根據自己對織物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
教學重點:
1、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色彩的織物產生的不同裝飾效果。
2、根據自己對織物的特性的認識和理解,對自己的設計進行修改和完善。
教學難點:認識織物在生活空間中的實用性和美感裝飾作用。
教學方法:講授、引導欣賞、討論
教學準備:
教具——織物應用和織物裝飾比較明顯的生活空間圖片及影像資料;可進行展示的多種織物的小樣品。
學具——上節課自己繪制的裝飾效果圖的草圖;自己收集的織物應用和織物裝飾比較明顯的生活空間圖片及影像資料;織物的小樣品;進一步修改加工裝飾效果圖的文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檢查學生用具準備情況。
二、引導階段:
1、展示織物應用和織物裝飾比較明顯的生活空間圖片及影像資。請同學們談談自己對織物在生活空間中所起作用的認識。
2、結合同學們的認識,介紹織物在生活空間中的應用范圍、造型特點和材質、色彩特點。
3、展示織物樣品,啟發同學們選擇和引入合適的織物完善自己的裝飾設計。
三、發展階段:
1、延續第一次活動進行設計的分組,結合對織物的認識和理解進行修改完善。
2、仍可以由每位同學按照自己對小組最佳結論的認識和理解,在原有草圖上進行加工。
四、收拾與整理:
小組同學共同展示作品,進行比較后取長補短,在原設計草圖的基礎上繪制能體現織物對生活空間影響的設計效果圖。同時集體討論下一步的具體工作,進行分工準備。
課后拓展:
1、如可能,可以結合運用電腦3D立體模型制作軟件和平面圖設計軟件,在電腦中 ……此處隱藏2151個字……求在教材的指導下取得最佳的課堂實效,又不拘泥于教材,靈活運用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看、思、疑、析、體驗”,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的教學行為必須是有的放矢。素質教育下的課堂要求我們:
1、心中有目標 2、腦中有思路 3、眼中有學生 4、嘴中有話題 5、手中有技巧。
本課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為主,所以我采用了講授法,對于相關的作品采用對比、演示法,從而使學生在欣賞作品中認識掌握本課的重難點。
美術教案 篇5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探索太空奧秘的濃厚興趣,啟發學生大膽想像,描繪未來世界人類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2、運用易拉罐、鐵絲等材料進行人造衛星的立體造型表現訓練。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激發學生對航天事業的興趣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圖片、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充滿無窮無盡奧秘的太空
2.教師小結:宇宙大得難以想像,它充滿無窮無盡奧秘,人類幾千年來不斷地對太空進行探索,出現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學家,近幾十年來,人類已經登上了月球,發射了許多探測器,去探索無邊無際的太空世界,今天我們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課題).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準備——資料交流,參觀了解。(必選:前置學習)
(1)資料收集:課前搜集航天發射中心、火箭、飛船、衛星、探測器等有關太空的資料和圖片。
(2)討論怎樣游太空。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種飛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為沒有地球的吸引力,沒有氧氣,在太空中會飄來飄去)
(3)去航天發射中心。(分組交流資料——教師總結)
a、了解航天發射中心。我國有三個航天中心,分別是甘肅省酒泉發射中心、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西昌航天發射中心。(課件展示圖片)航天發射中心是發射衛星、探測器、飛船等。
b、了解長征系列火箭。(出示長征系列火箭圖片)
c、了解“神舟”號系列飛船和各種衛星、探測器。(出示圖片)衛星、飛船、探測器等是火箭裝載飛進太空的。
d、觀看“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發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飛船游太空——指導構思,引發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號飛船游太空(播放音樂和游太空錄像)
(2)說說在太空見到什么?提示:五顏六色的星星,各種人造衛星,無邊無際的宇宙,美麗的城市,和地球一樣有各種生命,可愛的外星動物,兒童樂園,高速公路??
(3)說說在太空出現什么情況?(沒有大氣,會失重,課件出示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時失重的各種不同動態和在睡眠、飲食時失重的有趣狀況)
3.畫太空——欣賞作品,評價學習。
(1)課件展示多幅學生作品。
(2)說說這些同學是怎樣畫的、怎樣想的。
三、創作
大膽設計造型獨特的航天飛行器、奇異的外星人和壯觀的太空城市,描繪出一幅未來人類在神秘太空世界進行探索、旅行的圖片。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
表揚想像奇特大膽和構圖獨特的學生,并通過視頻展示臺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衛星是怎樣傳送電視節目的——外國的新聞內容就是通過衛星傳播過來的。天氣變化情況是通過衛星來觀察云層而得知的。
安全提示:乘坐飛機時要關閉通訊工具。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點點繁星,還有我們古人留下許多的夢想。(莫高窟圖片展示)
二、欣賞認識
1.自主學習、認識各種不同時期的飛天壁畫。(學生將課前收集的資料分組進行展示介紹和交流)
2.展示欣賞:飛天壁畫
3.總結飛天人物的基本結構——主體部分與展開部分,片展示)它們具有十分豐富的形態變化。
三、探究繪制
1.初步感受:
教師長帶表演
2.認識繪制:
教師示范畫
3.學生創作:
要求:畫飛天人物,用線條表現出人物的輕盈感。教師指導幫助。
四、賞評展示
師生共同欣賞評價。
安全提示:馬路上不能打鬧。
美術教案 篇6奇妙的爬行
一、 教材分析:
本課設計的目的是引導學生觀察爬行動物的特點,體會其美感,能夠大膽想象、創作,并充滿畫面作畫。通過看一看、說一說、議一議、畫一畫的教學環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驗細微之間蘊涵的美,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作畫習慣,同時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A.觀察、分析生活中爬行動物的特點并體會美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想象創作能力。
B.了解爬行動物特點,培養學生跨學科學習的能力。
C.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合作學習的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A.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
B.培養學生細致認真、大膽作畫的習慣。C.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勇于探究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爬行動物的習性,并發揮自己的現象能力,創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畫面。(2)難點:如何抓住爬行動物的特點大膽表現,并充滿畫面。
四、課時安排:1課時
五、課前準備:有關的圖片、資料
六、教學過程()
1、 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爬行動物的資料
2、 觀察、回憶不同爬行動物的外行和特點
3、 思考:
1) 你認識這些動物嗎?
2) 你能給大家介紹他們長的什么樣子?
3) 他給人民帶來什么樣的美感?
4、 接龍游戲:每個組將自己觀察的昆蟲畫到黑板上
5、 聯想:你是1只昆蟲的話,你會爬到哪里?你會去做什么?
6、 學生作業,教師指導
7、 作品小結
8、 課后拓展:回家觀察爬行動物,看看他們是怎么生活的
課后反思:
很想給學生一些活動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象動物一樣無拘束的爬行,無顧忌的歡笑。我想是把新課程的改革的一些東西帶給學生,一些快樂帶給學生??墒仟M小的教室似乎限制了我們很多美好的設想,抑制了學生的欲望。只是一種機械的思維和作畫,感覺學生發自內心的東西沒有噴涌出來。在下一節課,我一定要讓他們走出教室,認識自然,玩的更快樂些,做些他們喜歡模仿的動作,對我們的教學是種補充,哪怕吵點,只要快樂著,達到教學的目的,也是件好的想法和行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