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

          時間:2025-07-09 07:55:13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1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理解百分數的意義,會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基礎上教學的。“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的發展。通過教學解決這類問題,既能使學生深化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也有利于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從以往的教學經驗來看,這部分的內容在教師看來比較簡單,有固定的思路。但是在學生正式做作業的時候,常常是錯誤百出,思來想去其中的緣由,可能是我在教學的時候過于強調機械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對百分數意義的真正理解。因此,這學期我在教學時吸取了以往的一些經驗教訓,作了一些改變,緊扣住百分數的意義,借助線段圖這一手段,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例1時,我首先出示了兩個條件,要求學生各自畫線段圖表示這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學生畫好后,討論:畫幾條線段表示這兩上數量比較合適?表示哪個數量的線段應該畫長一些?大約長多少?通過引導學生討論,使學生明確了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4公頃,大約相當于計劃造林16公頃的1/4,這一環節使學生初步體會兩個已知數量之間的倍比關系。再理解“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的含義時,我繼續引導學生討論:這個問題是把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比較時要把哪個數量看作單位“1”?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就是求哪個數量是哪個數量的百分之幾?借助了線段圖,使學生比較直觀地理解了4公頃相當于16公頃的.25%,4公頃相當于20公頃的20%。從以往簡單機械地訓練關系式中解放了出來,使學生對百分數的意義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在引導學生理解第二種解法時,使學生明確要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先要求出“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再減去100%,得到“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在這里我要求學生指著線段圖說說算式中的“100%’表示圖中哪個部分?在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這兒有些糊涂,沒有明確一點,要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要先求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要找準單位“1”。

          由于借助了線段圖,重點強調了百分數的意義,求多(少)百分之幾,是將哪兩個量進行比較,哪個數量是單位“1”,就是求哪個量是哪個量的百分之幾,直觀形象,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和教學準備。例1這類問題,我在上學期就已經把學生教會了,但大部分學生只掌握了一種解題方法,所以今天這節課的任務是教會學生掌握第二種解法,即A%-1和1-A%的方法。百分數可以表示兩個量的比較結果,而比較的結果可以用兩種方式來表示“誰是誰的百分之幾”和“誰比誰多(少)百分之幾”,這兩種不同的數學表達形式所表達的實質內容是一樣的。所以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要讓學生徹底理解這種同一性,并在此基礎上掌握另外一種解法。

          準備題: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112%,紅花比黃花多百分之幾?通過條件你知道誰多誰少,多百分之幾呢?你是怎么解的?同法解決“白兔占黑兔的80%,白兔比黑兔少百分之幾?”

          ——準備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感知:條件和問題所表達的意思相同,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兩者有密切的聯系,因為紅花的朵數是黃花的112%,可知紅花比黃花多,多百分之幾呢,就是比單位1多的百分率。

          教學例題采用,給出條件學生提問的形式,選擇四個問題分別是:實際造林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是實際的百分之幾?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

          快速完成這四個問題的列式解答。重點討論學習后兩個問題的第二種解法。算式和線段圖結合讓學生理解20÷16-100%,100%-16÷20的解題思路。兩種方法的比較。A%-1和1-B%的比較,為什么前者1在后,后者1在前。

          教學反思:書上的問題“這兩題的計算結果相同嗎?為什么”被我遺忘了。雖說大多數學生會回答,但這個問題的價值還是不容忽視的。通過這個問題至少可以讓學生理解雖然絕對的相差量----實際造林與原計劃造林的公頃數之差----相同,但是因為用比較的標準(單位“1”)不同,所以比較的結果(百分數),也就不同了。

          因為是開學的第一天,所以來不及讓學生帶計算器,準備不足。

          舊知復習,講解思路的耗時太多,練習少做兩道。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教學反思.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