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畫中游》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小竹排畫中游》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小竹排畫中游》說課稿1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56~57頁《小小竹排畫中游》。整個說課包括選題背景介紹、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具學具準備、說教學程序、說課后作業、說板書設計、說教學評價8大部分。首先談談本節課的選題背景:
識字教學既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又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其根本任務除了按照課標要求“能借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以外,還要注重引導學生交流識字方法,學會主動探究,使學生在相互啟發中逐步提高識字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問題出現:
(1)重拼讀輕方法:
(2)重結果輕探索;
(3)重集體輕個體;
基于以上分析,我們一年級組的老師決定開展識字教學的專題研究。群組成員在研究中盡力做到:
(1)依靠專家指導、同伴互助、反思性實踐等,尋求理論支撐,理解專題研究的核心,保證研究方向正確。
(2)每位教師都要積極參與備課議課、練習設計、課堂觀察,并寫好觀課報告,做到研有所獲,解決實際問題等。
一、說教材。
《小小竹排畫中游》是一首詩歌,短短三句,描寫出了江南水鄉的秀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課文貫穿著一條明顯的情感線索,易激起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小竹排順流而下,“鳥兒唱,魚兒游”表達了作者歡快的心情。課文對兩岸樹木、禾苗的描述,飽含贊美的感情。全詩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節奏感強,適宜學生誦讀。
依據課標的要求、教材的編寫意圖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本節課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個字:王。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知道江南是祖國美麗富饒的地方,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識字、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學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本文是一首詩歌,詩句節奏鮮明,利于學生朗讀。因此,教學中可以采用“關注興趣,創設情境”的教學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以情境導入,在反復練讀和教師指導的朗讀過程中認識生字,通過各種形式引導學生讀和背,讓他們體會到江南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索學習生字的方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生字的能力。
三、說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小竹排的教具,認真設計好了探究學習單等,為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做好了鋪墊。
四、說教學程序。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努力構建以生為本的語文課堂,本節課我主要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本環節通過創設游覽美麗江南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認識課文中的小竹排,解釋學生心中的疑問,并且識記三個生字,學習任務有趣而又實效。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組織學生自讀三遍課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同桌互讀,讓每個學生都有和小伙伴展示讀的機會,然后通過集體讀,檢查學生總體朗讀的情況。經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基本上做到了正確、流利、然后進入識記生字這個環節。這個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重點。主要采取先在課文中圈讀生字、拼音帶讀生字,去掉拼音想辦法識記生字、自己練讀后同桌互相檢查、開火車集體檢查讀的形式。每個小環節緊緊相扣,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地完成每一步的學習任務,確保識記生字的有效性。
3、再讀課文,感受江南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對第一學段的朗讀目標定位: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較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在這個環節中充分利用孩子形象思維豐富的特征,借助圖畫理解難點。再現畫面使孩子眼前有美景,心中有畫面,心中有真情,從而達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一目標。
4、指導寫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xx年版)指出:每節課盡量安排寫的指導和練習。一年級學生寫字指導是重點,要求每個學生都姿勢端正,書寫規范。所以,本環節的寫字指導,除了利用多媒體清晰地展示漢字的書寫過程之外,還加強了寫字、執筆姿勢的指導和引導學生之間進行評價,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5、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小朋友,這節課,我們一起通過學習課文,看到了祖國江南的美,其實,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學會用一雙明亮的眼睛去觀察、就會發現我們偉大的祖國處處有美景。課后你可以收集有關江南風光的圖片和照片張貼在教室里,大家共同欣賞。或者做一次小導游,介紹一處我們家鄉的風光。還可以搜集有關描寫江南的詩詞,我們下節課一起來交流。設計三個層次的作業,可以有效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拓闊學生視野,訓練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圖示設計,可以對講課的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本節課我的板書設計力求簡明、概括、濃縮,突出教學重點難點,抓住教學內容的核心,促進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學任務的完成。
小小竹排畫中游
小竹排流
鳥兒唱
魚兒游
樹木密
禾苗綠
六、說教學評價。
最后說說本課所用的學習評價,我主要采用師評、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注意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合作能力、學習習慣以及學習積極性的評價,以此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整節課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習單的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發現,給學生提供一個交流和展示的平臺,成為學習的主人。正確把握了難點,突出了重點,學生學得有趣、扎實!
《小小竹排畫中游》說課稿2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節課的總體設計思路及反思:
1.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本環節通過創設游覽美麗江南的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自己制作的教具和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引領學生認識了課文中的小竹排,解釋了學生心中的疑問,并且識記三個生字,學習任務有趣而又實效。
2.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在這個環節中,我先組織學生自讀三遍課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同桌互讀,讓每個 ……此處隱藏17871個字……米鄉的美景。學生在旅游情境中感受到了快樂,營造了開放的語文教學課堂氛圍,體現了新課標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這一理念。
三是創造性地朗讀:我也試做導游。
小朋友們,喜歡這次江南游嗎?你知道江南還有什么迷人景色嗎?誰能做導游介紹介紹?老師建議你們用上書中的詩句,會把這個地方介紹得更美,看哪些導游最受人歡迎呢?同時利用課件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這樣設計能夠將讀與說有機結合,在說中來讀,在讀后用上詩句再說,體現了新課標中充分發揮聽說讀的綜合能力。
四是課外拓展延伸,積累豐富語言。
(1).質疑問難你有哪些問題提出來,老師和同學想辦法幫你解決。教師從江南的地理環境及氣候等特點給予提示講解,并鼓勵學生查閱資料。適時語言鼓勵學生是愛提問題的好孩子等。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也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要鼓勵學生敢想、敢說、敢問。
(2).扎實積累江南自古以來就是讓人神往的地方。清朝的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一些文人墨客也拿起筆贊美江南。你會背哪些描寫江南的詩詞?語文學習的實踐告訴我們: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是靠積累。因此要在一年級就打好積累的基礎,使學生語文的知識儲備越來越豐富。
(3).課外作業:江南確實很美,我們的家鄉也有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情,有興趣的同學搜集東北的圖片或資料,記在《知識小寶庫》里,還可以畫一畫我們的家鄉。由愛江南到愛祖國、愛家鄉、情感再次升華。六、說板書設計由于一年級學生認識的字太少,加上這篇課文又如此優美,所以我采用板畫的形式來設計板書在黑板上貼畫,最后讓學生整體感受,再現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過程。達到了教育的最終目的。
三、說學法
1.以讀代講,讀中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因此,在教學中將采用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和同伴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培養語感,積累詞語。
2.游戲激趣,鞏固識字。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采用游戲形式調動全體學生參與,在玩中認字,鞏固識字效果。
3.注重評價,激勵主體。評價是教學有機組成部分,在課上以即時性的口語評價鼓勵和贊賞每一個人,讓他們在愉悅輕松的氣氛中學習。
4.開放語文學習空間。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語文從課內延伸到課外。
5.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畫一畫---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的過程,使學生掌握知識,學會求知的方法。
《小小竹排畫中游》說課稿11一、說教材:
教材地位
這是小學語文課本第一冊的一篇詩歌,詩歌以簡單易懂的語言,描繪了一幅漂亮的江南圖,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很重要的。本詩歌我將分2個課時進行授課,這是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
2、學會由遠至近,由左至右地看圖;
3、體會江南風景之美,從而產生熱愛祖國山河,愛護環境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文中的詞語、句子;
2、感受江南之美。
教學難點:
1、在無法親臨其境的情況下感受江南之美
二、說教法:
根據小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本課的實際情況,我采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舊知導入法。溫故而知新,運用舊知導入可以為學生學習課文打好基礎。
2、情境陶冶法。由于小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在無法讓其親臨江南的情況下,為學生創設一個旅游的情景,讓他們可從聽覺、視覺感受江南的美。
三、說學法:
新課程表明: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使學生評價成為學生朗讀提高的推動力,同時也在正面、互動的評價中為課堂教學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為此,在學生學法方面,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兩種:
1、朗讀感悟法。
2、小組學習法。
四、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鞏固知新
一個字由陌生到熟悉乃至識記在心,是需要反復鞏固練習的,因此,我選擇了用開“小火車”的形式來回顧上節課學過的生字詞,而這種富有童趣的識字游戲有效地避免了識字的枯燥,鞏固了生字識記。
2、創設情景,激發想像
在復習完生字詞之后,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即將坐火車出發去江南了,你們準備好了嗎?那么,現在讓我們帶上生字寶寶一起出發吧?!边@樣我們可以從語言上為學生營造一個想像中的旅游情境,激發學生對江南進行想像。
接著,我再以一個導游員的身份向學生簡單介紹江南,讓學生對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為學習下文打好基礎。
3、配樂朗誦,渲染氣氛
本環節我將會采用以音樂為背景,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讀一讀等來感受江南的美。
(1)聽一聽
在音樂中,我運用語言將學生帶入“江南”之中。“哇!同學們看,小小的竹排順水飄流,兩岸都長滿了綠綠的樹木、禾苗,鳥兒在盡情歡唱,魚兒歡喜地跳出了水面,江南的景色多美啊!”通過配樂來渲染氣氛,可以有效地將學生帶入想像的情境。
(2)看一看
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有很大的跳躍性,他們往往是看到什么就說什么,所以,在這里我有意識地教會他們從遠到近,從左到右地看圖。看圖后引導學生說感想,可以讓學生有口語練習機會的同時,也讓其對江南的感情加深。我是從兩個問題引導的:
①遠處有什么?近一點呢?再近一點呢?……
②如果你是那個小男孩,你在這樣美的風景中,你的心情是怎樣的?
(3)讀一讀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多讀、多想,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為此,我采用了學生朗讀,老師解釋交叉進行的方式進行教學。
把課文分為三句。第一句指名朗讀,再重點解釋“順水流”,通過讓學生動手貼一貼的方式,幫助其理解。然后再讓學生分組學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第一句讀給你的組員聽,引導學生朗讀時要把鳥兒、魚兒的歡快之情表達出來。這可以很好地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老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在文章第二句學習中,我將采用圖文結合的方式來教學,再次引導學生看圖,圖文對應。我是從兩個問題來引導的:
①兩岸有什么?左邊有什么?右邊有什么?
②樹木的數量多還是少?禾苗是什么顏色?
接著再解釋什么是禾苗。
學習第三句時,我重點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江南是魚米鄉,以及為什么說竹排是在畫中游。幫助學生釋疑。
4、課后練習,拓展知識
課后作業:
(1)把江南的美麗風景介紹給你的父母或朋友;
(2)對江南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搜索有關江南的資料。
設計兩個層次的作業,可以有效地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