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說課稿集合4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說課稿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XX號說課選手,我說課的題目是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加以介紹分析。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本文是魯教版第一冊第二單元第二篇講讀課。本單元的話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課文是一篇悼詞,同時也是一篇評述革命導師馬克思的歷史地位、卓越貢獻和斗爭精神的議論文。學習它對于理解馬克思為真理而斗爭的精神,提高學生的議論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三位目標的要求,設計教學目標如下:⑴結合文體特點,提綱挈領,了解馬克思的偉大貢獻。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⑶體會課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⑷學習課文結構嚴謹,內容連貫,記敘、議論、抒情融為一體的寫法⑸走進馬克思“跨越時空的美麗”人生,汲取精神營養,提升人生境界。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培養學生運用準確嚴密的語言表達自己思想觀點的能力。
難點: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刻含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會議論文語言準確嚴密的特點,。設計用一下方法引領學生揣摩語言⑴用心誦讀,進入意境。⑵分析手法,品味語言。⑶替換對比,推敲語言。⑷揣摩重點詞語,體味語言。⑸看標點符號,讀出句子的感情。⑹角色表演,體味語言。
三、說學法:
課前預習法,小組討論法,學生展示法
四、說教學過程:
1、導入:
馬克思是一位偉大人物,什么樣的人物才可以稱得上偉大呢?有人這樣說,偉大的人物往往開啟一個時代。正是因為有了馬克思,才使得共產主義這個“幽靈”在歐洲徘徊,并在全球掀起了無產階級砸碎舊鎖鏈、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運動,深刻地影響了20世紀的人類生活,使人類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迄今為止人類對于社會形態的最美好的愿望和構想!為實現這一構想,馬克思傾盡了畢生的精力—今天,就讓我們借著《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走進馬克思的人生世界!
2文體及特點
⑴由標題明文體
⑵哪位同學試著給我們說說悼詞的內容。提問、點撥:悼詞一般有四部分內容:①介紹去世者的姓名,去世時間、地點、原因、享年等。②介紹去世者的簡歷(生平事跡)。③頌揚去世者的主要業績和優秀品質肯定其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④給去世者以綜合評價,寄托哀思,并慰問去世家屬。
3、根據悼詞性質,歸納文本內容結構:
開頭——述其哀——悼念——悲痛
主體——贊其功——評說——敬仰
結尾——頌其德——悼念
4、學生交流喜歡的句子,并說明原因:(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教師指引,師生討論,注意閱讀,深刻體味,完成結構、過渡、語言、感情等,不要求全,抓住部分認真分析,教給學生方法即可)例如:
⑴作者為什么詳細交代馬克思逝世的時間?
參考:①因為這是在葬禮上講話,需要向全世界公布逝世的準確時間。
②交代具體時間,就強調了這是世界無產階級應當永遠不忘的時刻。
③這個具體的時間,表明馬克思生命的每一刻對世界無產階級都十分寶貴,飽含了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與贊揚。
⑵為什么要突出強調“還不到兩分鐘”?
參考:表達了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深感遺憾的惋惜之情。
⑶作者寫馬克思的逝世,為什么用“停止思想”、“安靜地睡著了”、“永遠地睡著了”,而不用“去世了”(或“離開我們了”、“去了”、“與世長辭了”等)
參考:①馬克思是一個思想家,所以用“停止思想”最為準確,既突出了思想家的特點,又寫出了“生命不息,思考不止”的生命狀態。
②這是一種飾的修辭手法,蘊涵著對馬克思的無限崇敬和深切哀悼。
⑷第二段是如何總領全文的?(兩個對于)
對于無產階級革命家實踐貢獻(三、四、五段)
對于歷史科學科學家理論貢獻(六、七段)
⑸“空白”、“不久”的含義如何?
參考:“空白”、“不久”分別從空間、時間上強調了損失的“不可估量“,突出了馬克思的逝世對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對于歷史科學所造成的無可
⑹第三、四、五段是如何寫其理論貢獻的
理論貢獻:三、人類歷史發展的一般規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科學家)四、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運動規律(剩余價值理論)
(對于歷史科學)五、其它領域都有獨到發現
⑺達爾文類比的作用:
突出劃時代的意義。
⑻“豁然開朗”與“只是在黑暗中摸索”的含義怎樣?
明確:構成鮮明對照,襯托出馬克思發現剩余價值規律的偉大意義,表現了對馬克思的熱情贊頌和無限敬仰的感情。
⑼第六、七段是如何寫其理論貢獻的
實踐貢獻:六:概括貢獻
(革命家)七:具體貢獻
⑽八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總結貢獻
⑾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回敬”。
明確:比喻。對敵人的極端蔑視和大無畏氣概。
⑿“而我敢……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
參考:對馬克思由衷的贊揚和無限崇敬的感情,是無產階級利益的集中體現。(毫無私心,人格魅力)
馬克思一生光明磊落,不謀私利。他有敵人,但都不是他的私敵,而是無產階級的大敵。這是對馬克思把畢生精力獻給無產階級解放事業的崇高精神品質的熱烈贊揚,也是對馬克思一生的最好總結。
⒀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段。
5、拓展延伸:
我們這一單元的總標題是《跨越時空的美麗》。不錯,馬克思的確給我們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美麗,馬克思的美麗體現在哪些方面?
⑴請同學們仿造例句。(陳述主體是馬克思)
例句: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理論思想,他開啟了一個時代;
仿寫: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革命實踐,他的斗爭卓有成效;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意志精神,他奮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馬克思的美麗,在于他的人格魅力,他一生里幾無一個私敵。
⑵古今中外,有多少人給我們留下了跨越時空的美麗,請同學們仿寫句子(變換主體)
馬克思的美 ……此處隱藏2571個字……片在卡片上寫上你想說的話,送給你想稱贊的人。相信學生必會有所觸動、有所行動?!?/p>
六、說板書設計
稱贊
刺猬 一個比一個好 小 獾 (泄氣——自信)
小獾 沒見過這么好的蘋果 小刺猬 (消除疲勞)
【設計意圖:板書也是圍繞著稱贊來設計的,稱贊架起友誼的橋梁、還讓人消除疲勞,由泄氣變得自信,板書好似一個微型教案濃縮了文章的精華,突出了文章的主旨。相信會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
說課稿 篇4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五年級第二學期(試驗本)第53頁 “表面積的變化”。
2、教材簡析: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及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本次實踐活動《表面積的變化》主要是研究幾個相同的正方體(或長方體)拼起來,得到的立體圖與原來幾個正方體(長方體)表面積之和的關系,發現并理解其中的變化規律,培養空間觀念。
教材分為兩個大的版塊:拼拼算算和拼拼說說。拼拼算算中三個活動,第一個活動是引導學生用兩個相同的正方體拼出長方體,體驗到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后表面積減少了原來兩個面的面積。第二個活動,是引導學生用3個、4個甚至更多個相同的正方體擺成一行,拼成長方體,探索拼成后的長方體的表面積的變化規律。第三個活動用兩個相同的長方體拼成大長方體,體驗到不管怎么拼,每次都會減少兩個長方形面的面積;而減少的面積越少,拼成的大長方體的表面積就越大。三個活動都是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直觀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體驗并發現物體拼擺過程中表面積的變化規律,提高空間觀念的積累水平,發展數學思考。拼拼說說,主要是引導學生應用前面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教學目標:
(1)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正方體疊放后表面積的變化規律,激發主動探索的欲望。
(2)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3)在操作、觀察、分析等活動中,綜合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物體表面積的問題,發展空間觀念。
(4)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法選用
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特點,遵循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和語言表達為主線。通過拼拼、算算、觀察、說說、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與問題情境中主動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學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訓練的密度。本節課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借助這些手段節約時間,突破難點,提高效率,并在恰當時機給與科學的評價,以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三、學法選用
根據五年級兒童的特點以及本課的特點,把本節課學生的學法定格為:動手操作法、發現學習法、討論學習法等。在擺弄學具的過程中,學生的思路會隨之展開,這樣學生在親自獲取的豐富的感性認識和直接經驗的基礎上,就能逐步地展開探索,逐步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逐步學會利用學具進行學習掌握了多層次的觀察對比的方法。
四、總體設計
根據教學目的、學生已有知識經驗,我設計如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體驗生活。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是一堂課成功的起點。本節課一開始從生活實例引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設了設計包裝盒的情境,先帶著學生走進商場,觀察常見的包裝盒,再通過問題“為什么我們所見到的都是用這種樣式進行包裝呢?” 需要我們學習一些新的本領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把數學與生活實際聯起來,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起來有用處,就容易激發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創造了良好的開端。
(二)、拼拼算算、體驗規律
葉圣陶先生曾說:“當教師像是幫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隨時準備放,能放手就放手?!痹谶@個環節我共安排了3個活動。活動一:觀察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后表面積的變化情況。這一環節通過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看一看、指一指,想一想這些活動,讓學生體會到表面積發生了變化,體驗到兩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后表面積減少了原來兩個面的面積。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際操作,讓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具體事物形象在頭腦中得到全面的反映,同時結合思維活動,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活動二:用若干個相同的正方體拼成大長方體,表面積的變化情況。通過學生把幾個正方體拼成較大的長方體,邊操作、邊思考,進一步發現表面積發生了變化,初步感到這個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律。經歷了動手操作這一過程,使學生頭腦中有“拼”這一過程,建立了空間觀念。學生完成表格時,由于表格是2、3、4、5個正方體及省略號,所以學生擺了由2、3、4、5個正方體拼成長方體的情況后,就急于表現,忽略了表格中的省略號,其實體驗是不夠的。于是我又設計了一個問題,用挑戰性的語氣提問:如果用6個、8個拼是個什么情況,再操作驗證,從而使學生把關注點落到找尋規律上,能把表格中的數據綜合起來看。通過這些引領,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得到了培養。活動三:用兩個相同的長方體拼成大長方體,表面積的變化情況。學生的動手操作是建立空間觀念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在活動中了解三種拼法:將上下面相拼包裝、將左右面相拼包裝、將前后面相拼包裝,增強體驗。通過動手操作、觀察、直觀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體驗發現物體拼擺過程中表面積的變化規律中,提高空間觀念的積累水平,發展數學思考。
(三)、拼拼說說,運用規律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就必須經過反復多次,循序漸進的實際應用。 這一環節我要求學生把8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有哪些不同的方法?哪種拼法表面積最小?這個環節的“拼拼說說”,是運用規律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學生前面的規律體驗深刻,學生才能靈活運用。把8個棱長為1厘米的正方體拼成一個長方體,哪種拼法表面積最???是應用前面拼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經驗:重疊的面越多,表面積減少越多;兩兩相拼的次數多,減少的面積也多。這兩條經驗要靈活地、綜合地應用,才能得到理想的方案。這對空間觀念和思維能力是很好的鍛煉。接著,又通過把一個面積較大的長方體和一個面積較小的正方體拼成一個圖形,并計算所拼圖形的表面積后有什么發現?得出不管怎么拼,都是減少了2個正方形面的面積。
(四)、總結全課、深化目標
新課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新課進行總結,這種總結既有知識的總結,又有學習方法的總結,這樣做,會對整課的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的作用,幫助學生把新知識納入到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同時,增強學的目標意識,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思考能力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總之,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設計中力求體現知識的遷移作用和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發揮科學評價的作用,促使學生良好智力結構的形成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以上是我就教學設計所作的簡單說明,望在座各位給予指導,謝謝!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