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模板7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借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圖文混排》是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計算機基礎》第四章中文處理軟件Word2003第四節的內容,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對WORD文字處理已有了基本的認識。但在文檔的實用性和藝術性方面還有欠缺,還需要想辦法增強文檔版面的美感。而圖文混排更好的體現了版面設計功能,是WORD軟件排版各種功能的綜合運用,有較高的實用價值。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在文檔中插入圖片等等,達到圖文混排的效果,從而掌握美化和裝飾文檔的方法。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在文本中插入圖片藝術字和繪圖工具欄的使用,學會圖文混排的技術,為文字處理打下良好的基礎。
過程與方法: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完成學生熟悉的任務。同時,體現自主探索,分層次學習的理念。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審美能力,讓學生通過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激發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形成主動學習和積極使用信息技術的態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圖片的插入和調整
教學難點: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
教學時間:一課時
二、學情分析
1、學習者一般特征:學習者為大一年級學生。
2學習者初始能力分析包括一下三方面:
2.1 態度:學習者對因特網有一定的了解,希望通過更深的學習。沒有對本節課存在著偏見和誤解、沒有畏難情緒等。
2.2知識:他們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認知較直觀,而對具體操作易于接受。
2.3技能:學習者已會熟練的使用電腦,
三、說教法
1、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法啟發式教學法演示法講述法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應該是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知識的教學。為此,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情況,采用以上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實踐操作等方式獲取知識,使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提高上課效率。(如完成教學難點圖文混排在版面設計中的靈活運用就是采用演示法。采用直觀演示法組織教學,可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啟發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2、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這節課的具體實現是在我校的多媒體電子網絡教室,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比較方便地對學生進行引導,也能讓學生及時參與實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3、教學準備
制作上課所用的課件,將學生所需使用的文字資料下發到每臺學生機上。
四、說學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去學習,既調動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的思維隨學習內容而轉動,又增強了課堂的活躍氣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學會了知識的使用,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及協作精神,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而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則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本課學生將親歷制作過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結合組間合作互助,學有余力的幫助困難的學生以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說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采用學生自主探索、協同學習的方式,通過任務驅動,首先讓學生自主探索,然后教師講解,學生再綜合練習的方式進行的。
(一)情境創設(5分鐘)
首先問學生:大家知道在2010年暑假都上映了那些電影嗎?把你們最喜歡的一部說出來給大家分享一下吧!
引出電影后,這個時候問學生還記得電影的主題內容么?在學生都說知道的情況下,出示一張電影劇照(唐山大地震)。問學生知道它是那部電影的劇照及含義?出示一段介紹的文字,讓學生對文字說明和圖片進行比較。
在學生弄清楚后,引入今天學習的內容是怎樣在文檔中插入圖片,使文字和圖片二者結合,對文檔進行圖文混排。讓學生首先通過網絡,把電影的劇照下載到計算機里面來。
(二)小組合作學習新知(25分鐘)
1、學習新知
在學生把圖片下載完成之后,出示任務:把剛才下載的照片插入到介紹的文檔中。老師指出文檔的位置和名稱,通過課件出示學習要求和范例。告訴學生書上已經介紹了插入方法,大家邊看書邊進行操作,學生接受新知識后,再啟發學生參照以前學過的在word中插入藝術字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分組操作。
看到有完成的小組就詢問哪一小組的同學完成了,讓該組的一名成員上臺來給其他同學進行講解。在學生講解完成后,老師對其進行補充和梳理一下操作要點,介紹圖片插入方法為:先插入,后調整。調整主要是對圖片的屬性進行設置,包括圖片的位置、大小、環繞方式等。
這個內容先讓學生看書自學,為的是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參照插入藝術字的方法也可以知道插入圖片的方法。通過遷移,從而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自主探索
在講解完圖片的插入操作后,老師引出美化和裝飾文檔的方式,除了設置文字和段落格式,還有插入“藝術字”、插入“自選圖形”、插入“剪貼畫”、插入“文本框”等。
介紹插入“自選圖形”、插入“剪貼畫”、插入“文本框”的方法大體相似?!袄L圖”工具欄可以幫助大家快速完成這些圖形的插入操作。老師讓學生回顧插入圖形方法,嘗試插入自選圖形。然后按照剛才學習到的通過對圖片格式的操作,對自選圖形進行美化。
(三)綜合練習鞏固升華(10分鐘)
“學習的唯一正確方法就是實行再創造,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性應用是我們的目的?!币虼?,在學生學習了以上的方法后,立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知識,用同樣的方法插入其他電影劇照的照片,使文檔內容更豐富,進一步美化文檔。
在學生綜合練習的過程中,課件展示兩種圖片工具欄中的作用:裁剪、旋轉,其余的功能讓有能力的同學去嘗試。(實現分層教學,但不明確劃分學生層次,在實踐中,鼓勵已經完成任務的學生繼續進行創新實踐。另外,跟學生進行面對面輔導,讓學生都能完成任務,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都有繼續自主實踐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四)激勵評價總結歸納(5分鐘)
把學生完成的文檔向全班同學進行展示并進行評價。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在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同時,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和喜悅。(評價方式有: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師生共評,評價從作品效果和操作技能兩個方面來進行。評價圖片插入的位置是否正確、是否便于閱讀、自選圖形 ……此處隱藏9123個字……疑難句子的意思。
2、技能目標:初步學會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
3、情感目標:了解威尼斯是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感受威尼斯的風土人情。
這樣確定教學目標,使傳授知識,發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緊密結合,在同一數學過程中,互相滲透,共同完成。
由于本課是第七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首篇課文,要著重訓練學生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所以我把“按事物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作為教學本課的重點。
【說教法】
教為學服務,這是當前把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锻崴沟男⊥А肥且黄v讀課文,在其教學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揚教學民主,充分發揮教師的潛能。所以我采用了“學——議——練”的教學模式,所謂“學”就是自學,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自學;“議”就是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讀課文提出問題,并盡可能自己解決疑問,讓學生通過自身的實踐——動腦、動口、動手,獲得新知;“練”就是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說學法】
因為教為學服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讓學生運用讀讀、劃劃、議議等學習方法。這樣通過動腦、動口、動手等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提高自學能力。
【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揭示課題,激發求知欲
一上課,揭示課題,齊讀后問:本文是寫“威尼斯”還是“小艇”?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接著介紹了威尼斯的情景,豐富了學生課外知識,有助于理解課文內容。
(二)定向自學,整體感知
這一環節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首先讓學生認真聽老師有表情地朗讀課文,要求找出一個多音字,并邊聽邊思考:本文主要介紹了什么?在初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后,教師出示自學題:
(1)劃出帶生字的詞語讀一讀,記住字形,利用字典理解其意思。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小艇、操縱自如、簇擁、嘩笑、沉寂、靜寂、矗立、籠罩。
(3)輕聲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關于小艇的哪幾個內容?
在完成教學目標1時,我認為,對于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能力的訓練,應一步步在課堂上進行為好,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這樣既提高了學生查閱工具書的能力,又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
通過第一次定向自學,學生已掃除了閱讀課文的障礙,這時有必要初步了解文章的完整形象,為深入理解課文提供條件。
接著進行第二次定向自學,小黑板出示自學問題:
(1)默讀本單元的“學習提示”,思考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是什么,并劃出有關詞句。
(2)默讀課文,結合“學習提示”思考課文是分幾個方面寫威尼斯的小艇?并給課文劃分段落。
心理學表明,強烈的目標意識是導讀成功的關鍵,閱讀之前目標明確與否效果大不一樣,無目的讀的效果,只是有目的讀的效果的1/3。閱讀課文前必須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而讀,要思考什么問題,完成什么任務,能幫助學生納入正確的學習軌道。這就是設計這幾個問題的意圖所在。
“按課文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是本單元本課的訓練重點,在完成問題(2)時要進行分段方法的訓練。我采用了討論方式,讓學生自說、同桌說、四人小組說等形式,使人人都參與,人人都落實。
(三)學習課文,質疑問難
閱讀并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應成為主動的探索過程。為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根據單元訓練目標和本課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對“學習提示”的學習與對課文的學習多次緊密地結合起來,自己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提高理解課文,訓練新的分段方法的效率。
講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先讓學生劃出本段的中心句。接著讓學生把中心句與本單元學習提示中“小艇是威尼斯重要的交通工具”進行比較,有什么不同。然后說說為什么小艇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板書:交通工具)這樣使學生既有了對事物的整體概念,又設置了懸念,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然后,根據問題,逐層理解課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么樣子的?讓學生四人為一組進行自學第二自然段,用“____”劃出描寫小艇外形的詞。用“~~~”劃出比喻句,并思考把什么比作什么;提出本段中不懂的問題,盡量四人討論解決。第二自然段采用了三個比喻句,使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所以我把比喻句作為本段的語言文字訓練點,進行說話訓練。同時,結合插圖及板畫,進行看圖說話,發展學生的言語思維。
2、坐在船艙里的感覺又如何呢?用此句導入第3自然段的學習。反復朗讀本段后,讓學生說說如果自己坐在這種船艙里看書、觀光,會有什么樣的感覺?讓學生展開想象,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至此,再齊讀二、三自然段,總結、概括這一段的意思。
3、船夫是怎樣駕駛小艇的?用這一問題將學生引入下一段的學習。這里,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在自學前先讓學生總結出學習方法,讓學生用“讀讀、劃劃、議議、想想”的方法自學課文。這樣就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自己去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4、課文第四部分著重講了“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么作用”這個問題。這部分分兩個自然段來描寫,于是我先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這一段為什么要分兩個自然段?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然后,采用引讀的方法,進行朗讀訓練。再作小結過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學習:這一自然段寫了威尼斯的男女老少白天生活、工作離不開小艇。那么,夜里呢?
在學習第6自然段時,我用小黑板出示了兩個思考題:
①這一自然段寫的是威尼斯城從哪一種場面到哪一種場面的變化?
②課文最后幾句為什么要寫威尼斯夜晚的景色?這與小艇的作用有什么關系?然后根據這兩個問題進行自學之后展開討論:
ɑ、寫出了從熱鬧到靜寂的情景。靜寂表現在哪里?是什么原因迫使威尼斯沉沉入睡了?
b、假如小艇不停,威尼斯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象?
這樣變繁為簡,化難為易,一步一步,環環緊扣,突破難點就不成問題了。
(四)總結全文,深化重點。
學習了全文之后,再次要求學生聯系“學習提示”深入朗讀課文,質疑問難,提出問題。通過質疑問難,師生共同總結,明確本課的學習方法:
(1)狀物的文章常用按事物的幾個方面分段的方法;
(2)運用這種方法分段的步驟是:先理解課文描述了事物的哪幾個方面;接著按幾個方面將自然段進行歸并,給課文分段;最后看看每部分是怎樣記敘事物的某一方面。從內容與語言形式結合上加深理解??偨Y是深化知識的重要環節,必不可少,這樣有助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鞏固。
【說板書】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再加上孩子們對威尼斯這個水城獨特的交通狀況及風土人情比較陌生的實際情況,我邊分析課文邊直觀形象的板書,這樣可以使學生一目了然地知道威尼斯的小艇的特點及重要性。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