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初中數學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么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探索勾股定理》初中數學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這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初級中學教材北師大版七年級第二章第一節《探索勾股定理》第一課時,勾股定理是幾何中幾個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邊的數量關系。它在數學的發展中起過重要的作用,在現時世界中也有著廣泛的作用。學生通過對勾股定理的學習,可以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勾股定理,并能運用勾股定理解決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了解利用拼圖驗證勾股定理的方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感受數形結合和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愛國熱情,讓學生體驗自己努力得到結論的成就感,體驗數學充滿探索和創造,體驗數學的美感,從而了解數學,喜歡數學。
(三)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及驗證勾股定理的過程,并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用面積法(拼圖法)發現勾股定理。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辦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學生動手實驗,讓學生在實驗中探索、在探索中領悟、在領悟中理解。
二、教法與學法分析
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歸納、猜想和推理的能力.他們在小學已學習了一些幾何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包括割補、拼接),但運用面積法和割補思想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還不夠。
另外,學生普遍學習積極性較高,課堂活動參與較主動,但合作交流的能力還有待加強.
教法分析:
結合七年級學生和本節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拓展鞏固”的模式, 選擇引導探索法。
把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親身觀察,大膽猜想,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歸納總結的過程。
學法分析: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研討式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圖片欣賞勾股定理數形圖
1955年希臘發行美麗的勾股樹
20xx年國際數學的一枚紀念郵票
大會會標
設計意圖:通過圖形欣賞,感受數學美,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價值。
(2)某樓房三樓失火,消防隊員趕來救火,了解到每層樓高3米,消防隊員取來6。5米長的云梯,如果梯子的底部離墻基的距離是2。5米,請問消防隊員能否進入三樓滅火?
設計意圖:以實際問題為切入點引入新課,反映了數學來源于實際生活,產生于人的需要,也體現了知識的發生過程,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從而引出下面的環節。
(二)實驗操作模型構建
1、等腰直角三角形(數格子)
2、一般直角三角形(割補)
問題一:對于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有何關系?
設計意圖:這樣做利于學生參與探索,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體會數形結合的思想。
問題二:對于一般的直角三角形,正方形Ⅰ、Ⅱ、Ⅲ的面積也有這個關系嗎?(割補法是本節的難點,組織學生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不僅有利于突破難點,而且為歸納結論打下基礎,讓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無形中得到提高。
通過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勾股定理。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合作交流,歸納出勾股定理的雛形,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時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體驗了從特殊—— 一般的認知規律。
(三)回歸生活應用新知
讓學生解決開頭情景中的問題,前呼后應,增強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增加學以致用的樂趣和信心。
(四)知識拓展鞏固深化
基礎題,情境題,探索題。
設計意圖:給出一組題目,分三個梯度,由淺入深層層練習,照顧學生的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知識的運用得到升華。
基礎題: 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邊長為3,斜邊為5,另一直角邊長為X,你可以根據條件提出多少個數學問題?你能解決所提出的問題嗎?
設計意圖:這道題立足于雙基.通過學生自己創設情境 ,鍛煉了發散思維。
情境題:小明媽媽買了一部29英寸(74厘米)的電視機。小明量了電視機的屏幕后,發現屏幕只有58厘米長和46厘米寬,他覺得一定是售貨員搞錯了。你同意他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增加學生的生活常識,也體現了數學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探索題: 做一個長,寬,高分別為50厘米,40厘米,30厘米的木箱,一根長為70厘米的木棒能否放入,為什么?試用今天學過的知識說明。
設計意圖:探索題的難度相對大了些,但教師利用教學模型和學生合作交流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五)感悟收獲布置作業
這節課你的收獲是什么?
作業:
1、課本習題2.1
2、搜集有關勾股定理證明的資料。
四、板書設計
探索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兩直角邊分別為a,b,斜邊為c,那么
設計說明:
1、探索定理采用面積法,為學生創設一個和諧、寬松的情境,讓學生體會數形結合及從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2、讓學生人人參與,注重對學生活動的評價,一是學生在活動中的投入程度;二是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思維水平、表達水平。
圖文搜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鐵樹老師面試輔導,喜馬拉雅app—主播—教師面試大雜燴
20xx年7月——9月,我和另兩名同事分配到xx支行實習。xx支行是省行老牌培訓基地,它近年來連年在xx市xx行系統的績效考核名列前茅,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得益于其擁有xx卷煙廠、xx公司等優質客戶,更不可忽視的是xx擁有一支凝聚力極強的營銷團隊,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以及一直延續下來的緊湊的工作節奏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過去的兩個月我先后在會計部和信貸部實習,在每一個部門都得到了領導的關懷和同事的幫助,這段寶貴的實習期是我從一名在校學生向合格的公司職員轉變的關鍵階段,現在我將這兩個月來工作學習的情況做一下總結。
在非現金業務區的學習期間,通過看、問、思,我對會計部門核算的主要流程——記賬、復核與出納有了初步認識;另外我還有一段見習大堂經理的特殊經歷,大堂經理是許多客戶了解工行的第一窗口,我的主要工作是對客戶辦理的各項業務進行引導,及時處理客戶的咨詢和投訴,發放回單和對賬單。在客戶至上理念的指導下,我的用心服務,得到了客戶的一致好評。在與客戶面對面交流的過程中,一方面鍛煉了我的溝通能力和交際能力,另一方面也使我能第一時間傾聽到客戶對工行的意見和建議,有助于我們不斷地改進工作、完善服務。
八月份我被調到信貸部學習個人和公司貸款,期間我們向各業務經理學習信貸知識與營銷技巧,嘗試著與個人及法人客戶進行溝通,學習辦理個人住房、消費等貸款,學習使用xx系統對公司客戶進行評級授信。由于我行優質客戶xx與國外多家企業保持著頻繁的業務往來,這使我們有機會接觸到一部分國際業務,主要是關于開立信用證的相關流程。
一個月來我學到的不僅僅是銀行的相關業務,更學到了一種積極競爭、勇挑重任、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所有這些成為了我人生中一筆重要財富。同事們在平時工作中、具體業務上給與我的巨大幫助讓我難以忘懷,他們對銀行業相關政策、具體業務知識的精通,與合作伙伴、具體客戶關系維護的得心應手以及他們積極勤奮的工作態度都使我受益匪淺。
以上是我在xx實習期間的工作匯報,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也讓我積蓄了一些對xx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下面我將從以下兩個方面談談我的認識。
一、授權管理
在會計部實習的時候經常聽見的一個詞語就是“授權”,據我了解柜面員工在業務處理中,若交易超過一定額度就要求專人授權,這種權力制約其設立初衷是好的,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大額交易越來越多,這種制約的弊端就逐漸顯露出來。我經??梢钥吹焦駟T急呼授權卻遲遲不見應答,顧客怨聲載道,嚴重時甚至引發顧客和柜員的摩擦,這給我行公眾形象帶來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我們因此不但會喪失現有客戶,更有可能損失很多潛在客戶;再者從柜員自身感受來看,常有同事抱怨工作時缺乏安全感,工作時有來自四面八方的攝像頭盯著,這些攝像頭安裝初衷是防范未知風險,而在平常它卻擔負著監督員工工作的職能。例如在辦理特殊業務時,若被攝像頭前的監督者發現其沒有按照規定動作劃卡授權便要受到批評,而這些所謂的規定動作往往只是流于表面形式。
二、信貸管理
存貸款是銀行最原始也是最重要的一塊業務,必須有效利用存款,用活存款為銀行創造最大效益,因而我認為信貸管理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首先,人員配置亟需調整,應大力充實客戶經理隊伍。以都辦為例,整個信貸部,個貸客戶經理有7人而公司客戶經理只有3人,相比之下,個貸業務量卻遠遠不及對公業務量。在這種情況下每個公司貸款客戶經理往往要對口4—5個客戶,客戶經理常常分身乏術,直接導致服務質量降低,從長遠來看更可能在無形中流失大批客戶源,這對工行發展來說是一筆無法估量的損失。
其次,營銷意識有待提高,應加大客戶和市場拓展力度,不能僅僅依靠領導營銷,而需要在全體客戶經理中樹立營銷意識,可以不定期的邀請營銷精英深入支行開展營銷技巧培訓,同時鼓勵業務人員實施“走出去”戰略。xx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城市,近年來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盛況有目共睹,在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指引下,越來越多企業進駐xx,這其中既包括諸如世界500強這樣的大企業,更多的還有中小企業這支不容忽視的群體,潛在的優質客戶數量自然不言而喻,xx行應利用這個良好的外部經營環境,主動出擊、搶先營銷,源源不斷的發展新客戶,同時穩抓老客戶,大家齊心協力共創xx行穩健發展的新階段。
最后,風險管理常抓不懈。放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利潤,過去沉重的歷史包袱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好軍隊不打無準備之仗,因而必須嚴抓風險管理,尤其要將事后控制轉移到事前預防。(法律上事后懲治犯罪不如轉移到事前預防犯罪上來)但嚴抓風險決不意味著犧牲利潤,可在原則性理念的指導下為客戶最大限度的提供金融服務?!耙援a品為中心”的無差別、單一化的信貸管理向“以客戶為中心”的個性化管理的轉變。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