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美術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美術說課稿 篇1我說課的內容是人美版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鑒賞第1課《培養審美的眼睛》。我主要從教材分析、教法運用、學法指導、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五個方面加以闡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目標
本課作為高中整個美術鑒賞教學的開篇,對后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征,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鑒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二)重點:
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讓學生掌握美術鑒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鑒賞對于個人未來人生發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三)難點
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鑒賞一般過程或方法。
(四)內容結構
本課主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學習美術鑒賞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說明什么是美術鑒賞,第三部分為美術作品的分門別類,第四部分是美術鑒賞的意義。
二、教法:
本課涉及的新知識主要以基本概念為主,所以我采用了講授法、對于相關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學法:
記錄、觀察、理解、記憶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過程:
1 、導入: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在滿足了物質生活的需要之后,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當我們面對數量眾多,風格各異的美術作品時,如何來辨別作品的好壞,如何認識和理解藝術家的表現方法,作品的意義,對作品的價值的判斷以及會從內心產生喜歡或厭惡等的情緒反應。所有這些疑問的產生,都涉及到了美術的鑒賞問題。
教師活動:展示圖片:張萱的《搗練圖》米勒的《拾穗》達利的《內戰的預感》康定斯基的《即興之31》
提出問題:
A、你喜歡哪幅或者哪幾幅作品,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厭惡或不解的作品嗎?為什么?
C、你能說說其中有關作品的表現有哪些獨到之處嗎?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觀察展示的作品,踴躍的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大家對美術作品的這些疑問或者觀點,都涉及到了美術鑒賞的問題。
那么什么是美術鑒賞,美術作品是怎樣分類的以及學習美術鑒賞的意義是什么?
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2、什么是美術鑒賞?
基本內容:先從對天安門廣場的感受和對天安門的審美認知中,說明鑒賞并不神秘,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然后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以張萱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來介紹美術鑒賞的一般過程和方法,闡明什么是美術鑒賞及其對象、過程、目的和本質特征等。
通過對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三幅國畫的欣賞以及對各自相關知識的查證,得出他們的內涵是不同的。所以美術鑒賞是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綜合的審美活動。
美術作品的直觀和相關知識是美術鑒賞的基礎,這就要求鑒賞者必須首先具備美術的基本知識,識別美術的基本類型和一般表現方法,然后才能進行實質的鑒賞活動。
那么美術作品有哪些類型呢?這就涉及到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問題。
教師活動:
(1)、分別展示天安門圖片、張萱的《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鴻的《奔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圖》以及吳冠中的《根扎南國》
(2)、提出問題:A、看到天安門我們聯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歷史的、情感的)
B、《搗練圖》和《拾穗者》兩幅作品有什么區別?(提示:畫種、服裝、國家、貧富、)
C、《奔馬》《太白行吟圖》《根扎南國》都是中國畫嗎?
(3)、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有關理論和觀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探究問題,回答提問。
3、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總體而言,美術作品都被歸為空間藝術的范疇,在這下面,美術根據其藝術門類劃分為:繪畫、雕塑、建筑、設計、書法、攝影。
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和內容等分別作更細致的劃分。
依照美術作品在形式語言上的不同特征劃分出了以寫實性客觀再現為主的“具象藝術”,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為主的“意象藝術”和以藝術語言的本體性表現為主的“抽象藝術”。
教師活動:(1)根據以上分類,分別展示課本相關圖片,
提出問題:A、各個圖片分別代表哪種藝術門類?(老師給予引導。)
B、你還發現你生活中還有那些美術作品,它們屬于以上那種藝術門類?
學生活動:欣賞圖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問題。
4、美術鑒賞的意義
以上我們學習了美術鑒賞的概念和美術作品的分類,那么我們為什么要學習美術鑒賞呢?主要是美術作為上層建筑,是社會存在的產物,具有三個方面的社會功能,即:
認識功能:通過美術作品認識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會制度的人們的生活、歷史、風俗、行為、器物、觀念等、甚至認識既可以通過由美術作品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容,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形式本身來實現
教育功能:美術作品的題材所表現出來的內容和主題對觀眾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與影響,以培養人們在對待自然、社會、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斷上的積極的觀念與熱情,具體而言就是熱愛祖國、熱愛生命、銳意進取。
審美功能:培養人們對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別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師活動:
(1)展示庫爾貝的《篩谷的婦女》馬蒂斯的《舞蹈》
(2)、教師安排學生閱讀課文,總結以上的三個概念
(3)提問說明以上三個概念的主要內容
學生活動:帶著問題思考并回答問題
總結:人的審美能力是與其知識和道德相聯系的直覺能力,只有經過不斷的訓練,人的審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達到像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所說的那樣,在世界上“詩意的棲居”
5、總結回顧: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美術美術鑒賞的概念、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以及美術鑒賞的意義等,使我們從宏觀上認識了美術以及美術鑒賞的.基本知識,為我們今后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打下了基礎。
6、板書設計:
一、什么是美術鑒賞 ?
就是運用我們的視覺感知、視覺經驗和相關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歸類、分析、判斷、體驗、聯想和評價,從而獲得審美享受,它是一個綜合的審美活動。
二、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
……此處隱藏2453個字……注入了活力,使美術教學變的格外生動有趣.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講解,由于本人的能力水平有限,在講解過程中出現的不足,懇請各位領導、各位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美術說課稿 篇4大家好,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是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六年級美術上冊第五單元《物以致用 求藝尚美》,我采用六說法: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來說明我對本課的理解,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本單元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與前面各單元不同的是,本單元沒有進一步下分課題,而是以一個單課為一個單元的形式呈現。
在第一單元“走進美術世界”的第2課“美術家族成員多”中,我們已通過作品欣賞,了解了美術包括繪畫、雕塑、建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新媒體藝術等八大類別。在“設計”這一大類別中,曾將其粗略分為“為信息交流的視覺傳達設計、為生活與工作使用的產品設計、為居住與活動空間優化的環境設計”三類。本單元所欣賞的內容,則是從上述中選取了“產品設計”作為欣賞內容。
本單元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選取了學生最為常見的少量品類的設計作品供學生欣賞學習。教材的五個頁面:第36頁主要是餐飲用品;第37頁是家居用品,主要欣賞的是座椅,也包括室內裝飾構件(門鎖、門把手);第38頁是電器,包括燈具和電子產品;第39頁和第40頁,是自行車、電動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設計作品的欣賞。由于欣賞作品內容較多,可以分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二、說學情
六年級學生見過的有創意的設計用品不是很多,所以要選用學生比較常見的生活用品欣賞,這樣能讓學生很容易接受,另外,本節課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有自己的創意,設計出比較有新意的作品,而六年級學生,剛從小學上初中,想象力還是很豐富的時候,所以一定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不要給學生太多的提示,盡量全部以引導為主,讓學生自己動腦。
三、說教學目標
了解什么是產品設計;引導學生逐步養成關注生活中的設計的習慣,學會從不同的審美角度欣賞、分析、評述一件生活用品的設計效果,認識實用與美觀有機結合的設計原則。
教學重點:使學生基本掌握教材提供的幾類設計作品的欣賞方法,認識產品設計的原則。以教材上的家具和用品作為欣賞重點。
教學難點:創造思維的培養和動手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的創新意識,敢想、敢做,同時也要學習前人的經驗,做到融會貫通。讓學生習慣于運用設計術語并正確地對設計作品進行語言評述。
四、說教法學v法
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采用演示法,談話法,討論法,實習作業法來完成本次課程。
課前準備:
教具:經過編輯的有關產品設計的視頻資料、產品設計圖片資料等多媒體資源;搜集精選生活中常見的日用品如餐飲具、文具、小電器、手機、鐘表等;另備一只多功能筆,作為課后拓展的提示。
學具:平時攜帶的書包、文具等日用品實物;用于構思繪制草圖的鉛筆和作業本等。
五、教學過程
(一) 上課
1、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走下來從學生那拿兩個筆袋
師問:
如果你去文具店買筆袋,看到了這兩個,你會選哪一個?為什么選這個,舉手回答
生答:
喜歡這一個,因為喜歡它的顏色
生答:
喜歡那一個,因為喜歡它能裝很多的東西
師總結:
看來同學們都有選擇自己喜歡商品的標準,那么這個標準來源于什么呢?來源于產品的設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產品設計
2、 發展認知、講授新課
我們一起來看多媒體
下面我們來觀看一組攻玉產品的設計,思考以下兩個問題,在觀看之前,先找個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什么是攻玉產品,找一個朗讀好的學生來給大家讀一下:
攻玉設計,源于一群熱愛設計、熱愛生命的年輕人,對設計的執著與夢想的追逐,攻玉人對設計有著深刻的理解,關注生活,關注消費者,關注市場,關注每個細節,傾情致力于為客戶提供產品工業設計和品牌設計的深度整合化的設計開發服務
攻玉設計,每一個成功的作品,無一不經過千錘百煉,反復推敲
您為楚人懷中的璞玉,攻玉愿為惡石,與您共同打造美之和氏璧
《詩經》里也有記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師:現在我們了解了攻玉設計,我們是不是很期待看攻玉設計的作品,我們在看的過程中還要思考兩個問題:問題在屏幕上
視頻結束,第一個問題,這是個什么產品?看誰舉手最快就找誰來回答,第二個問題,優點有哪些?
生答:汽車,污染少,環保,自然能源
師:好,我們同學說的都非常好,列舉的也非常全面
那么,我們來總結一下,本節課的學習目標,什么是產品設計
設計的原則是指產品的什么和什么特性,所謂設計的原則就是我們要判斷一件產品是好是壞應該從哪兩方面入手?比如我們去選擇產品,主要考慮產品的什么呢?
下面小組討論下這兩個問題。一會兒找同學起來回答,可以寫在紙上
學生討論中……
討論結束,什么是產品設計,看看我們同學是怎么總結的?
設計的原則主要包括哪兩個方面?
學生起來回答,老師將這些列在黑板上
對照著同學總結的,自己默讀一下產品設計的定義,看看和自己總結的一不一樣,自己想到的這些詞有沒有體現出來
下面是有獎問答時間,哪個小組答的問題最多,哪個小組就有獎品,找舉手最快的同學起來回答
我們來看第一件產品,首先這是一件什么產品?你覺得它的功能和外觀怎樣?
學生一個一個起來說,重點給學生介紹一下維納·潘頓的椅子
老師鼓勵,并且在黑板上記下小組的成績,課下發獎
3、學生練習
這節課的作業:從實用功能和美觀追求兩方面出發,嘗試以勾畫草圖的方式設計一把椅子或一條連椅,或者是一件學習用品,要求簡略勾畫,以能看出設計意圖為原則,并且輔以少量文字說明
學生開始設計制作
4、 作業展示評價
結束,找學生上來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介紹構思過程,評出獎項,頒獎,鼓掌
一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創意獎;二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制作獎;三等獎,工業設計最佳展示獎
5、 課堂小結、課后拓展
拿出一只多功能的筆,這只筆是自動鉛筆和中性筆的結合,設計非常巧妙,引出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關注周圍環境,關注生活,留心常見生活用品的設計,有哪些不足和缺點,嘗試設計一件自己喜歡的生活用品
最后送同學們一句話:
回歸生活 尋找設計靈感
6、 板書設計
1、學習目標: 一組 二組 三組 四組
2、設計的原則{產品的實用性
產品的美觀性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