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說課稿四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么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空中花朵--降落傘》是北師大版課改教材第五冊第九單元第三篇課文。這篇課文用平實的語言介紹了空中花朵--降落傘的發明過程。全文共有9個自然段,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介紹觀看跳傘表演十分有趣,引出降落傘是怎樣發明的故事。第二部分介紹了盧諾爾曼發明降傘的故事。這一部分一樣可分為兩層,第一層講盧諾爾曼從小就富于幻想,常和小伙伴們到附近的一座高塔上玩,幻想著能像小鳥一樣飛上藍天,從而產生了想飛的愿望。第二層寫盧諾爾曼長大后發揮想像,敢于實踐,終于發明了降落傘。
教材中有一副插圖,描繪的是盧諾爾曼從高塔上往下跳進行試驗的情景,教學中若能圖文并茂,可增強教學效果。
二、說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提出,語文教學在發展學生語言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材安排,本人從三維角度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讀懂這個有趣的故事,掌握文中的12個生字的書寫,以及"興、系、降、喝、禁"這五個多音字在文中的用法與讀法。
2、學會用"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_"說一句話。掌握"沉浸、聚集、廣泛、不可思議"等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3、繼續學習使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句中的意思,培養學生快速閱讀,大致掌握文中內容并會復述故事、講故事,并能說說降落傘的用處。
4、培養學生良好的發言習慣。
5、培養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品質。
6、從小培養學生大膽想象的創新品質。
教學重點: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明降落傘。
教學難點:同教學重點。
本課我安排用兩課時教完,今天側重說第一課時。
三、說教法
1、以題統文法:從課題入手,讓學生讀完課題后,接著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疑問,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為習作的學習作鋪墊。
2、誦讀法:在語文教學中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安排了指導學生對文章的2--5自然進行多次的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想像在盧諾爾曼腦海中出現的意境、及其心境,品讀感嘆句"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那我就可以飛上藍天了。"和"不要說飛上藍天,像麻雀那樣從塔上飛到地面也行??!"對這兩句的教學,我將采用比較法、換詞法、缺詞對比讀等方法,引導學生體會盧諾爾曼心中的美好幻想,并不著痕跡地讓學生體會感嘆句的讀法與用法。
3、舉一反三法(文本擴展法):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是不有。因此,我抓住文中的"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和幾個比喻句進行文本擴展。如教學"要是"一句時,可以出示該句,而后引導學生思考補充說完"要是我能像小鳥那樣,用翅膀在天空中飛翔多好呀!就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后再過渡到"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第一自然段和第八自然段的兩個比喻句時,也是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語言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4、表演法:本文是一篇科普小故事,字里行間并不是很難以理解,所以第二段的后一部分的教學,我將采用表演法,讓學生自己動手,用橡皮和紙張、手帕等材料,模仿制作小降落傘,加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說學法
1、快速閱讀法。在過完生字關后再讀課文,指導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這也是課標在第二學段提出的一個技能目標。
2、繼續學習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文中"沉浸、不可思議、聚集、幻想"等詞語的教學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教學。
3、采用"讀讀、畫畫、想想、問問、議議、練練"的學習方法,在扎實的語言文字訓練中理解課文,培養能力,陶冶情操。
五、說教學程序
1、故事引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充分發揮本人語言特長,為學生講意大利囚犯拉文用雨傘越獄的故事引入,也可以用課件引入,課件的畫面應是降落傘從空中落下的情景,從而激發學生對本文學習的興趣。
2、揭題。板書課題,讀題后,引導學生說說你對這個課題有什么想法,想知道些什么,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而后直接切入第一自然段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讀該段,邊讀邊想,讀懂了什么,哪些句子好,有什么疑問。之后引導學習第一句"觀看跳傘十分有趣,降落傘從空中緩緩飄落,好像是一朵朵盛開的鮮花,特別美麗。",并進行文本擴展練習,讓學生模仿該句說一句話。
3、學生借助課后拼音自讀課文,要求讀通、讀順,并畫下自己不懂的字詞,可以請教同學、教師或字典。
4、檢查自學情況,過關課文生字的讀音及部分生字的書寫。
A、指名分段朗讀課文,相機在黑板上寫下文中多音字而后進行教學。
B、詞語多種形式的過關讀。
C、教學生字的書寫。
難字:幻與幼進行比較。
系統字:演、沉、浸:指導學生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他們都是左右結構中含上下結構,而且都有一個"冖"。在教師示范書寫后,讓學生當堂進行書寫練習,每字寫兩遍。
5、讓學生用默讀的方法,較快地把課文讀一遍,而后說說文講了什么故事,能簡單復述作品的大意。
6、深入學習課文第二段的第一層。出示第一層的材料,而后指導學生帶問題讀書,"盧諾爾曼為什么能夠發明降落傘?"做到讀讀、想想、畫畫、議議、問問。
交流時結合學生的自學情況結合問,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盧諾爾曼小時候有什么特點?他們的想法在當時能實現嗎?文中用了什么詞來寫?"嘰嘰喳喳"是什么意思,小伙伴們在議論什么,他們都會說些什么,這么熱鬧的感覺像什么感覺?從"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中"你讀懂了什么?
在對盧諾爾曼小時候的特點有了深刻了解之后,對描寫其想象的兩個句子進行有表情的朗讀,接著進行"要是________________,就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訓練;接著讓學生模仿盧諾爾曼這兩句話的語氣,說 ……此處隱藏3407個字……又回到故事中去,又能讓學生把新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
五、板書設計 這樣板書簡單明了,本節的重點內容一目了然,便于學生對本節
知識的梳理。
六、課堂評價
在本節課中,由于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小學生,所以對他們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首先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一直貫穿始終的,多用鼓勵性的語言,你坐的真端正,聽講真認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回答問題聲音真洪亮等,學生自己說本節課的表現,小組合作討論交流時的表現可以小組長評,同桌互評,面對面地相互說鼓勵的話等,最后老師還要對小組進行評價,對表現好的小組,同學進行星級獎勵。
七、課程資源開發
1、在第一環節中,課本上給出的是四幅圖,利用互聯網資源找到一個動畫故事,阿福的新衣,通過欣賞,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不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很自然地就引入了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2、青島版教材中有個小博士,本節課對于小博士的話,在第二環節及時引出,順理成章。小電腦的提示,也是在第二環節聯系生活實際的時候及時地提出來。
3、充分挖掘利用孩子身邊的生活資源,如常用的尺子,手,文具盒,作業本等增加估測和實際測量的機會。
語文說課稿 篇4一、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一課。本單元向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景美、情美、字美。在有感情的朗讀中,積累語言品味情感,學會寫景方法,可以作為這個單元的重要教學。這篇文章是寫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可以得到美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洞骸肥且黄娨獍蝗坏膶懢笆闱樯⑽?,春天在朱自清先生的筆下,賦予感情和生命。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我們欣賞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生機勃發、草木花卉競相爭榮的景象。讓我們感受春的蓬勃生機。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掌握課文生字詞,比喻、擬人的運用及其作用。
2、領會文章的所寫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寫法。
3、培養學生朗讀技巧,能用普通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細致的觀察景物,并抓住景物特征進行具體生動描繪的能力 。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畫面美,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情感。
確定以上的三個目標是要體現“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并重的教學理念。
教學重點
學習妙詞佳句,有感情的朗讀品味文章繪物的美,從而培養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通過語言感悟春天的美麗。
教學難點
體會清新自然的語言風格,把握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在這一環節我會采取播放錄音、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接力賽朗讀等多種形式。
三、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比如背景音樂、春的圖片、全文脈絡圖等,給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2、朗讀教學法。本篇課文語言簡潔明快、質樸優美,在句式上長短整散搭配協調,字字句句都飽含作者的情感,基調歡快有很強的節奏感,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在本文的教學中可采用朗讀教學法(研讀、精讀、品讀)。
四、學情分析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使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
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五、教學理念
1、強調學生自我的閱讀體驗?!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加大語文閱讀量和口語交際環節重視培養語感。因此在教學中我將指導學生用多種方式去讀,在讀中感悟文章的思想情感和人文內涵。
2、讓學生學會聯系自己生活實際。充分調動學生在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悟來閱讀本文,體現新課程的“大語文觀”,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充分的理解語文與生活的關系。
3、重視互動合作。在教學中要重視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平等、融洽交流討論的互動合作,引導學生在互動合作中自主構建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逐步學得合作技能。
六、教學過程
(一)、品讀詩:發現春天的美,欣賞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導入課題:《春》
(三)、了解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揚州人,現代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敘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代表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綠》,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閱讀全文、牢記字詞
1、字音。
2、根據解釋寫出相應的詞語。(設題意圖:七年級新生仍然有識
記字詞的任務,此題加強記憶鞏固字詞。)
(五)、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課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繪春
宏觀勾勒(第2段):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 具體描繪(第3―7段):
春草圖
春花圖
春風圖(1、比喻、擬人、引用。2、 觸覺、嗅覺、視覺、聽覺。
3、南宋志南和尚的《絕句》:“吹動楊柳的春風”引用和借代)。
春雨圖(1、比喻、排比。2、寫了雨中的樹、草、燈、人的活動。從靜寫到了動,從近寫到了遠。寫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從正面寫春雨的特點,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動從側面來襯托春雨的可愛。例:像牛毛(密)、像花針(亮)、像細絲(細)、像薄煙(輕))。 春迎圖
第三部分:(第8―10段):頌春(娃娃、姑娘、青年)
設題意圖:著眼于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并學習簡要概括段落大意。
六、思考討論,具體分析
1、再讀課文,尋找文中生動形象的句子在課本上勾畫出來。
2、簡單談談某個句子為什么生動形象。
3、小結:排比的作用:節奏感強、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
果、反復的作用
設題意圖:旨在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修辭及其用法,并學習品味語言從而深入領會作品思想內容體會作者情感。
(七)作業
感悟朱自清先生的《春》,寫一篇短文,描繪自己家鄉的春天。這是對文章的體驗和反思,學習、欣賞、借鑒課文,做到學以致用。
七、板書設計
以情為點,表現出春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題。
1、第1段:盼春
2、第2-7段:繪春
①春草圖
②春花圖
③春風圖
④春雨圖
⑤春迎圖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