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說課稿錦集10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說課稿 篇1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民美術出版社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四冊教材中的第1課《春天來啦》一課。下面,我著重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學法指導、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春天來啦》一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現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本課教學時數為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滿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導的“培養學生欣賞、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辈⒔Y合小學低年級
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認知目標: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 操作目標:激活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現春天的色彩。
3、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現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對春天色彩的觀察、記憶和多種表現。
教學難點是:涂色的方法與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
二、教法運用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教法進行教學:
1.觀察欣賞分析法:
老師通過展示有關春天的各種圖片引導學生自己去感受、去體驗春天的美和色彩。通過欣賞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作者表現春天時所運用的色彩、材料、方法等,以拓寬他們的創作思路。
2.情境教學法:
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本課中通過美妙的旋律《春天在哪里》、具有沖擊力視頻《春天的秘密》欣賞,把學生帶入到春天的世界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藝術表現欲。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現春天”為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采用下面的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學習法
其實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一個要重要。因此,我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把疑問、難解答的問題放入教學過程部分,有針對的和啟發性的提問:“你知道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么變化?”等教學問題。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展示各種春天圖片,增加直觀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現,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币虼?,教師必須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兒歌激趣,導入新課。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源不斷的動力。美術教學也一樣,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才能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感受,這樣的觀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深刻。因此,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想不想聽聽?”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伴隨而來的兒歌《春天在哪里》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欣賞完畢,趁著學生情緒高漲,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同學們你聽懂了嗎?你知道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愛表現是孩子們的天性,相信孩子們欣賞了有聲有色的兒歌片斷后都能清楚地表達兒歌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春天來啦》。
(二)、引發思考、聯想春天
(1)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2)憶: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么變化?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春天是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蘇、萬樹萌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艷的生機蓬勃的季節。它給大自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美。讓學生回憶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
(三)走進春天的世界
(1)播放Flash《春天的秘密》,適時播放動畫精彩課件。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向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春天的景象,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都看到了什么,學生爭先恐后回答,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高潮。
(2)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各種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導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的色彩?
(2)出示一組色彩組合,你覺得上面兩組色彩哪一組比較適合畫春天呢?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春天的色彩,所以要引導學生發現春天的色彩變化,有意地選擇色彩和搭配顏色,用鮮艷、豐富的色彩表現春天的美麗。
(五)欣賞評述,提高審美
通過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展示幾種不同的表現春天的繪畫方式,如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油畫棒畫、水彩筆畫等,引導學生發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以啟發學生采用更多的表現方式,盡情地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六)布置實踐任務
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創造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讓展開思路、大膽表現。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幫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七)、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 ……此處隱藏15278個字……要是通過觀看比賽(NBA,CBA以及現場觀看各村籃球交流賽等),以及其它一些途徑進行學習,所以在技術的掌握上不是很規范,特別是在運用時機的選擇上,還缺乏理論的指導。
同時,學生還普遍存在的一個通病——喜歡上體育課但不喜歡跟著老師上,喜歡自已玩。鑒于此,所以在課中,一方面針對性要非常強,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針對普遍重視不夠的細節,做到有的放矢,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得到學生的認可,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心甘情愿地回到課堂中來;另一方面也要加強組織紀律性的教育,利用強制的手段,讓學生回到課堂中來。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學習持球突破(交叉步),建立完整動作印象,了解動作技術構成。
2、技能目標:初步掌握持球交叉步突破技術;
提高急停疾起在速度變化中對球的控制能力;
改進體前變向換手運球跨腳轉體壓肩技術。
3、情感目標:通過小組內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積極思考的創新能力。
五、教法設想:
針對主教材持球突破,是第一次學習,所以,完整、正確的動作印象尤其重要!所以第一次的示范動作盡量做到標準,漂亮!動作要領的講解盡量精煉,準確!
在準備活動球性練習中,安排一節球操持球轉體探肩,這是一個持球突破的一個輔助性練習,希望能在熱身的同時解決持球突破的側身探肩技術及腳步動作方法,便于下一步完整動作的教學。
在基本部分的教學中,先教會腳步動作,加上有一點轉體探肩基礎,就可以讓學生在對整個動作技術環節有個較清晰的認識的基礎上,更能突出重點——蹬跨有力,上步快,搶占有利位置。
至于它難點:選擇把握突破時機;我個人認為,實戰中持球突破的運用成功與否,關鍵就在于此了。而且,也只有在不斷的實戰運用中,慢慢體會才能真正掌握的。我們在課堂上能解決的,就是教會他們在持球突破前要運用各種假動作(包括傳球,投籃,向另一側突破等)尋找并制造突破時機,在理論上讓學生明白,如何選擇突破時機。
六、學法指導:
本課采用"示范——分解練習(體驗)——展優(評價為什么好)——講解重難點(突出重難點)——逐漸加大難度練習(鞏固)"的學練流程。
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內的互動、交流、討論、探索式的學習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積極思維的創新能力。
通過學生代表的展示活動,不僅肯定了學生的成果,而且讓學生明確正確技能的方法、動作要領;學生練習時及時給予評價,不僅能激發學生練習激情,而且能及時反饋學生練習情況,促進學生更好完成動作。
七、教學流程:
課堂常規+熱身 運球繞籃球場慢跑,眼不看球
行進間球性練習 1.手指拔球
2.持球轉體扭腰
3.持球轉體探肩
4.弓步前進跨下繞8字交接球
5.持球腹背運動
6.高抬腿腿下交接球
7.自拋球跳起雙手接球急停(持球姿勢正確)
輔教材教學 1.講解練習方法要求
2.觀察、評價、反饋
主教材教學 1.兩排站在限制區兩側,,觀看教師示范,聽講解.
2.按教師要求,持球做突破腳步動作練習.
要求:假動作(投籃、傳球)逼真
3.分二組,立柱當障礙,持球突破接上籃練習.
要求:假動作(投籃、傳球)逼真
4.小組互動,討論評價,推薦二名較好的同學參加展示.
5.觀看展示,聽老師講解重難點.
6.消極防守,持球突破接上籃練習.
要求:蹬跨有力上步快大
7.觀看教師介紹各種持球突破方法.
8.消極防守,自由選擇突破方式上籃練習。
放松、總結、下課
八、學生身心狀態預計:
整堂課練習密度約為:35--40%,練習強度中等。
九、場地器材設計:
籃球:10-20個 標志物:6個 籃球場:1塊
說課稿 篇10一、說活動背景
物體下落這是現象很平常,對于孩子們也并不陌生,他們隨手拿起身邊的物品松手,最后這樣東西都會往下落?!毒V要》指出"教育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要積極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欲望"。怎樣為幼兒的探索活動創設一個開放、寬松、和諧的環境氣氛是我們設計科學活動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給了幼兒充分的探索空間和嘗試機會?;顒又械娜齻€嘗試點,不是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讓幼兒理解,而是給幼兒提供了生活中熟悉的材料。通過幼兒的嘗試和探索活動,層層深入的讓幼兒理解,使幼兒知道物體下落是因為地球引力,有的物體相對下落得慢,有的物體相對快,并能探索改變物體下落速度的方法。我們試圖將幼兒生活中的無意探索變為有意探索,使幼兒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探索無處不在。本著這一點我們設計了活動《下落的物體》,并將目標定為:
1.初步感知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各種物體在空中會自由下落。
2.通過操作、比較,發現不同物體下落的速度是不同的,并能發揮創造性,嘗試改變物體下落的速度。
3.能清楚地介紹自己的操作過程和結果,啟發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二、說活動準備
基于大組科學教研活動圍繞的方向是材料提供的適宜性。而下落的物體研究空間大、可選擇的材料面廣量大,我們年級組通過多次討論將材料范圍定位羽毛、報紙、手帕、一次性杯子、這四樣相對較輕,磁鐵、積木、沙包,這三樣相對較重,以及輔助材料(橡皮泥、夾子、皮筋)。通過試上,發現報紙、手帕由于長度大,孩子人矮,在第三次操作,這兩樣東西用上小幫手后與沒用上小幫手時比較效果不明顯,基本上是同時著地。通過討論、研究、最后將手帕、報紙撤去改為紙條,輕的材料調整為為羽毛、紙條、一次性杯子三樣。
三、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過程緊緊圍繞三次操作展開,第一次操作是探索提供的物體朝上下左右哪個方向落,并進行記錄,最后得出所有的物體都是向下落的,因為地球有吸引力。在這個環節我們引入了一段大科學家牛頓蘋果落地的故事視頻,使活動的導入更生動有趣,孩子的探索欲望更強烈。第二次操作是在第一次操作的基礎上繼續探索紅綠籃子里的材料下落速度不一樣,得出結論有些物體下落相對慢,有些物體下落相對快。最后一次操作借助小幫手讓下落的慢的物體下落的快更是讓幼兒的創造力發揮得淋漓盡致,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三次操作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使幼兒經驗逐步提升。
最后說說我們組在本活動設計和實施上的困惑:在第二次操作中(探索紅綠籃子里的材料下落速度不一樣,得出結論有的物體下落相對快,有的物體下落相對慢。),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們有些舉棋不定,就像呈現給大家看的那樣事先將材料輕的放在紅籃子,重的放在綠籃子,然后就請孩子從紅綠籃子分別拿一樣實驗,在材料選擇的自由度上是有限制的,我們也想讓孩子在選擇材料上自由度更大,請大家幫助出點子。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