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小學美術說課稿4篇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致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美術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1一、教材分析
1、編輯指導思想
不管是在溫暖的南方還是在季節變換明顯的北方,各種各樣有營養又味美的水果永遠是孩子們的最愛。在南方,有披著"魚鱗"的菠蘿、金黃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紅紅的荔枝、毛茸茸的紅毛丹、大大的菠蘿蜜、形狀奇特的榴蓮;北方有誘人的水蜜桃、黃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紅瓤的大西瓜、瑪瑙般的葡萄……提起這些,孩子們準會垂涎欲滴!這些水果不但看著誘人,吃起來還有各種不同的味道。
那么多種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還有的水果聞起來臭臭的吃起來卻香香的……享受這些水果時,同學們的感覺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課設置的目的是訓練學生通過回憶,不但表現不同水果的特點,而且敢于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真實而獨特的感受。
本課是以“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通過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體會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從而體驗美術造型活動的樂趣。
2、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在感知活動中,啟發學生去體會和表現物體特征、形狀及帶給個人的不同感受。
應會:能夠大膽地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創作出有情趣的畫面。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引導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像力、創造力,體驗生活美。
3、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通過師生共同創設的有情趣的感知與回憶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表現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真實獨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憶的基礎上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展開創作。
4、學習材料
(1)師生各自找來自己最喜愛的水果,作為感知材料。
(2)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表現工具。
二、教學設計
在《好吃的水果》一課中,(1)我運用原有的教學方法,巧用游戲、學玩結合的方法設計了“回憶感知”環節,通過游戲“猜謎語”引導學生積極回憶各種水果,教師與學生同游戲,同感知,在游戲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水果的認識與回憶。(2)運用聯系實際、貼近生活的教學方法設計了 “欣賞感受”這一環節,通過欣賞、分析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直觀了解水果的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
在以往的教學中,通過以上兩個課堂教學環節便解決了教學的內容與重難點,學生便可以進行創作,但在創作過程中,會發現學生的畫面內容單一,表現形式呆板,缺少創造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在原有的基礎上運用“刻意求新、相機誘導”的教學方法設計了“觀察思考”這一教學環節,讓學生將真實的水果帶入課堂,大家坐在一起品嘗水果,讓學生觀察其他人吃水果的動作和表情,學生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表現水果的好吃不單單是把水果畫的形準、色鮮這一個途徑,通過描繪吃水果的人,他們的動作和表情也可以表現出水果的好吃,(如:人物表情——吃甜水果,眉眼彎彎地笑,酸水果眉眼會擠在一起。人物動作——吃好吃的水果會大口大口地吃……)這樣就會使學生多了一種表現“好吃的水果”的途徑。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行延伸,啟發誘導學生將吃水果的真實感受帶入作品創作中,將各種水果賦予人物的感情,水果也可以有各種喜悅的表情,甚至可以創作表現“水果運動會”、“水果演唱會”等等,使學生又多了一種表現“好吃的水果”的途徑。
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學生會從表現水果的單一途徑中跳出來,絞盡腦汁創造各種不同的表現水果的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態度,將創新思維轉化成創新技能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完成了教學中的隱性目標與內容,解決了教學難點。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是小學美術六年級上冊第4課的內容,本課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通過本課學習,學生可以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進一步了解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知識和形式美法則,感悟黑白對比的美感,對促進青少年兒童掌握明暗色調整體對比關系、發展思維概括力十分有利,同時也能打開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的審美修養。
二、說學情
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觀察分析和概括表現能力,在以往線描畫教學中已經積累了相關知識,初步了解直線、曲線、折線、交叉線等線條種類,對線與線之間形成的疏密、長短、粗細等對比關系并不陌生,能夠運用豐富的線條表現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學生要想利用線條表現具有黑、白、灰對比關系的畫面,就要了解黑、白、灰之間微妙的層次變化,掌握點、線、面的疏密排列技巧并能夠靈活運用。教師可以遷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開展實踐活動,抓住重點解決創作中的實際問題。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本節課的教材分析以及學情的理解,我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習線描畫中的黑白對比知識和形式美法則,運用點、線、面的疏密組合完成黑白對比的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能用線的粗細、長短、聚散等表現方法,畫一幅具有黑白對比效果的作品。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增強對民間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以及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四、說教學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運用點、線、面的疏密組合,展示豐富的黑白對比效果。
難點:巧妙運用黑白對比,使作品展現自己的個性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方法是美術課程最為重要的改革,堅持以“學生為本”為指導思想,給學生提供自我發展的平臺,讓學生在實踐中求知,在實踐中創造。因此,本節課我采用:提問探究法、直觀教學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等方法,引導學生在觀察比較中進行自主探究。
六、說教學準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好的教學準備能夠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此,我做了如下的準備:多媒體課件、基本的繪畫工具等。
七、說教學過程
皮亞杰曾說:“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贬槍W生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環節一:激趣入境,導入新課
教學是科學,更是藝術,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感情”。所以,創設情景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將利用多媒體播放視頻《大自然中的黑與白》,并引導談話:我們常說,大自然是五彩繽紛的。今天,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大自然中的黑白美感。你們看,它們在色彩上有什么特點? ……此處隱藏1382個字……為習慣。
九、板書:
虛擬網—— 導入 ——欣賞
說—— 描繪 ——“心”型臉
制稿 ——正面、側面
欣賞作品—— 剪制 ——拍攝
欣賞 ——描述
拓展 ——孫悟空
清理—— 整理 ——成品
十、后思:
教師如商賈,說課如推銷,理念如商標,構思如包裝,方法如貨物,效果如收益。若要說課得心應手,不妨學學市井商販,想想他們的生存之道,就會感受頗多!
小學美術說課稿 篇4一、教材分析
根據《美術新課程規范》所確立的階段目標,《春天來啦》一課屬于“造型·表示”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地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示出來,體驗造型活動的樂趣?!?/p>
本課教學時數為1課時。
這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思維最為活躍的時期,他們那快樂的、充溢童真、童趣的,不受制約的想象會像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因此,我根據《美術課程總目標》所倡議的“培養學生多篇、評述能力,體驗美術活動樂趣,表達自身的情感和思想,激發創新精神?!辈⒔Y合小學低年級
兒童的學齡特點,本著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發明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
1、 認知目標: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養學生對大自然和生活的熱愛之情。
2、 操作目標:激活學生的記憶,鼓勵學生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大膽表示春天的色彩。
3、 情感目標:提高學生對色彩的感受、識別和表示能力。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教學重點是:對春天色彩的觀察、記憶和多種表示。
教學難點是:涂色的方法與畫面的整體色彩傾向。
二、教法運用
針對小學低年級兒童天真浪漫、活潑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在教學中,創設與教材相適應的樂學氛圍,使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發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變無意注意為有意注意。遵循“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主要采用下面的教法進行教學:
1.觀察多篇分析法:
老師通過展示有關春天的各種圖片引導學生自身去感受、去體驗春天的美和色彩。通過多篇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引導學生分析作者表示春天時所運用的色彩、資料、方法等,以拓寬他們的創作思路。
2.情境教學法:
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情境是有效地激發學生藝術發明力的必要手段。藝術課程的學習尤其要充沛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本課中通過美妙的旋律《春天在哪里》、具有沖擊力視頻《春天的秘密》多篇,把學生帶入到春天的世界中,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豐富學生的體驗,帶動學生的藝術表示欲。
三、學法分析
本課以“啟發學生感受并表示春天”為主要目的,因此,我準備采用下面的方法為主進行學法指導:
自主探究學習法
其實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一個要重要。因此,我緊緊圍繞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把疑問、難解答的問題放入教學過程局部,有針對的和啟發性的提問:“你知道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么變化?”等教學問題。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展示各種春天圖片,增加直觀性,鼓勵學生大膽表示,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思維,學會分析,學會表達。
四、教學過程
《美術課程規范》提出:“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發明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效果的能力?!币虼?,教師必需精心設計一堂課的每一個環節,使全體學生都能夠在視、聽、說、做、思等行為環節中經驗美術的過程,體驗審美的快樂,促進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個性。為了順利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兒歌激趣,導入新課。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學生學習的源源不時的動力。美術教學也一樣,只有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才干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學生才干用心去觀察,去體會,去感受,這樣的觀察才更有效,印象才深刻。因此,我這樣導入新課:“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想不想聽聽?”教師充溢誘惑的語言隨同而來的兒歌《春天在哪里》立刻吸引了學生的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多篇完畢,趁著學生情緒高漲,我提出以下幾個問題:同學們你聽懂了嗎?你知道這首歌主要歌唱了什么?(愛表示是小朋友們的天性,相信小朋友們多篇了有聲有色的兒歌片斷后都能清楚地表達兒歌的內容)。從而引出課題——《春天來啦》。
(二)、引發考慮、聯想春天
(1)你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2)憶: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什么變化?
(3)你印象中的春天有哪些代表性的景物?
春天是最美的季節,是萬物復蘇、萬樹萌綠、綠草如茵、百花爭艷的生機蓬勃的季節。它給大自然帶來了無窮無盡的美。讓學生回憶春天,到大自然中去尋找春天。
(三)走進春天的世界
(1)播放Flash《春天的秘密》,適時播放動畫精彩課件。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向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多篇的過程中讓他們自身去觀察春天的景象,直觀又生動,多篇完畢,讓學生說說都看到了什么,學生爭先恐后回答,將課堂氣氛推向一個^***。
(2)展示教師課前收集的各種春天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和色彩。
(四)、引導探究
(1)春天有哪些主要的色彩?
(2)出示一組色彩組合,你覺得上面兩組色彩哪一組比較適合畫春天呢?
本課的重點之一就是春天的色彩,所以要引導學生發現春天的色彩變化,有意地選擇色彩和搭配顏色,用鮮艷、豐富的色彩表示春天的美麗。
(五)多篇評述,提高審美
通過大師和同齡人的作品,展示幾種不同的表示春天的繪畫方式,如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油畫棒畫、水彩筆畫等,引導學生發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身對美術作品的感受,以啟發學生采用更多的表示方式,盡情地表示自身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六)安排實踐任務
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給學生一個自由發揮、發明的空間。鼓勵學生用自身喜歡的繪畫工具進行描繪,注意色彩的運用,讓展開思路、大膽表示。
學生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相互討論,大膽發表自身的看法,協助解決諸如構圖、色彩搭配等問題,教師適當引導突破。
(七)、展示評價,推薦經驗
采用自評為主,互評與教師簡評為輔的方法進行評價,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體驗勝利的喜悅。
1、自評:讓學生把自身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組合成一大幅春天美景,說說自身的畫面內容,覺得自身的畫畫的好不好?什么地方畫得棒?什么地方還需要改進?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