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集合8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課稿 篇1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回擊,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
2、教學目標(第二課時)
(1)學習楚王與晏子之間的三次較量,體會晏子能言善辯的才能和維護國家尊嚴的精神,領悟的表達方法。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讀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并從他機智的回答中體會人物的特點。
二、說教法
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展開敘述的,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習生字、詞,理清的結構,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在本課時的教學中,重點學習楚王與晏子的三次較量。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主要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為主,教師適時地點撥,抓住課文中關鍵的、重點的語句(詞語)引導、幫助學生理解。然后,再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晏子這個人物。最后,再進行一點知識的拓展,出示有關晏子的另外一個小故事,讓學生繼續去體會晏子語言的藝術性以及人物的個性。
三、說學法
首先讓學生找出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通過反復的朗讀、思考,以及一些重點詞的提示,理解楚王的陰險、傲慢、驕橫。接著,運用上述方法,讓學生找出晏子是如何反擊楚王的句子,談感受,談體會,進而讓學生說一說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然后,讓學生觀看一段有關《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感受晏子這個人物。最后,再了解有關晏子的其它故事,對晏子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四、說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晏子出使到楚國,卻受到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是如何一一應對的呢?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循循引導,潛心會文
1、師: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請大家快速地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大屏幕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體會。
2、引導學生抓?。骸爸馈?、“瞅”、“冷笑”、“打發”、“笑嘻嘻”等詞語理解,感受楚王的驕橫、傲慢、陰險。
3、師:楚王對晏子的侮辱真可謂是居心叵測、處心積慮、用心不良,面對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擊的呢?請同學們再次快速地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大屏幕出示相關語句)讓學生讀一讀,說說體會,說說晏子每次說話妙在哪兒?
4、引導學生抓?。骸皣烂C”、“為難”、“拱手”、“面不改色”、“也許”等詞語理解,同時抓住這些重點句子體會晏子說話的巧妙,進一步感受晏子這個人物,感受他的能言善辯,愛國情懷、高超的語言藝術,激發學生對晏子的喜愛之情、敬佩之情。
4、帶著對晏子的這種喜愛、敬佩之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觀賞《晏子使楚》的影像資料,進一步感受晏子的人物形象
師:今天,我們一直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晏子這個人物,其實關于《晏子使楚》這個故事還有一段影像資料,你們想看嗎?(想)下面,讓我們跟隨這段影像資料進一步去感受晏子這個充滿智慧的人物。
(四)課外拓展
師:還想不想多了解一些關于晏子的故事呢?在這里,老師就滿足大家的愿望。(大屏幕出示晏子的故事——鳥)
(五)布置任務
繼續搜集有關晏子的故事或是找《晏子春秋》這本書讀一讀。
(六)板書設計
11、晏子使楚
楚王 晏子
(侮辱)———— (反擊)———— 結果
鉆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陪著笑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賠不是
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金色的草地》這篇課文意境優美,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課文不僅為我們再現了俄羅斯鄉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麗,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而且還向孩子們滲透了觀察、了解自然的意識和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由于本課是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學習主題是“感受生活的豐富多彩”。 學生剛升入三年級,已經具備了一些對課文內容初步的感悟能力,遇到疑問也有了一些初步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據這樣的學情和課標對本學段的具體要求,我預設了以下的學習目標:
1、認讀“釣、攏兩個生字,識記、會寫“耍、裝”等13個生字。結合語境和生活實際理解“一本正經、使勁、引人注目、觀察”等14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體會課文中一些詞語表情達意的作用。
3、感受課文的意境之美及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增強孩子們觀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識。
鑒于以上教材特點和教學目標的設定,我認為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受草地之美,體會草地之趣,探究自然之謎。
另外,小男孩通過仔細觀察發現了草地變色的奧妙,但對于小學生來說,特別是未見過蒲公英開放,合攏的學生來說不易理解,也難體會到發現的樂趣。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為:通過讀課文,與文中小男孩一起去發現草地顏色變化的原因。
三、說教法
1、美讀感悟法:
文章語言優美,讀起來瑯瑯上口,因此,“美讀”是本課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伴喿x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實踐?!睂τ谌昙墝W生來說,更不必過多的講解分析,最主要讓學生多讀,同時教師要巧妙地借助課件,借助對學生讀書的評價,幫助學生在讀中去感受,領悟,使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中所描繪的鮮明形象,引起學生對課文中描述的事物與情景的關注,入境入情,促進學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觀察自然的興趣。
2、多媒體情景法:
因為小學生生活經驗少,但好奇心強,容易激發興趣,因此,我運用電教手段,創設多種情景,展示課文相關圖片,使學生在完全置身于課文所描繪的情景的同時,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學習。同時,形象直觀的課件展示,有助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語言文字帶來的美,體驗到發現的樂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3、質疑問難法: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闭n堂教學中,運用恰當的手段,引導學生質疑問難,能激發濃厚的思考興趣和創新思維。
四、說學法
語文學習教無定法,重在得法,貴在用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因此,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 ……此處隱藏9456個字……幼兒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展。
五、設計亮點
1,講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設計這一活動時,打破以往上語言課的常規模式,教師通過讀信的方式讓孩子們用較連貫的語言把三幅圖所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這個環節的巧妙之處在于,既讓幼兒復習鞏固了信的基本格式,同時也讓幼兒將自己生病時的感受以小貓的口吻表達了出來,因為一封完整的信是由一小段文字組成的,所以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了發展。
2,開放式教學情境:本次活動采用了開放式提問,開放式情境。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恰當與否非常關鍵,而傳統的語言活動的提問,比較單一,封閉。開放性提問則是一種全新的提問方式,它是以幼兒為主體,強調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技能水平,引導幼兒自己觀察和認識世界,從而建立起全新的師幼互動關系的提問方式,它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思維的獨創性,變通性,精密性,還有利于鍛煉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通過兩個問題“小貓為什么哭”及“小貓是怎么想的”,讓孩子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合理想像。
3,根據大班幼兒的語言教學目標和本班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以幼兒的需要為基礎,能把語言講述活動與早期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說課稿 篇8一、教材分析:
塑料袋是孩子們生活所熟悉的,“從幼兒身邊最熟悉的事物出發”是瑞吉歐教育理念之一,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我細致地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及時捕捉他們的興趣點,以及他們的日常生活為基礎,貼近幼兒自身的經驗進行自然而然的引發,層層深入開展活動,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塑料袋的玩法,從中獲得豐富的經驗。幼兒在“玩”中獲得經驗,在“玩”中獲得展。
二、說目標:
在制定活動目標時根據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對科學領域的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注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注意了面向全體、因人施教的原則。我確立了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目標是:
1、大膽探索使塑料袋發出聲音的辦法,如,搓、揉、甩、拍、捏等。
2、借助音樂發揮想象,并運用肢體語言表現已有經驗,體會游戲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為了完成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通過環境、材料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活動準備必須與目標、活動主體的能力、興趣、需要等相適應,所以,我作了以下準備:
1、各種塑料袋若干
2、用于律動表演的音樂《洗澡》等
四、主要教學方法: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我這次活動中的主要教學方法:
(一)、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被顒討η笮纬伞昂献魈骄渴健钡膸熡谆?。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地參與活動,更應該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采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
1、觀察法:《綱要》中科學教育目標第三條指出:讓幼兒“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積極引導幼兒探索、討論、交流、分享觀察結果。
2、操作法: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進行探索。
此外,本活動還采用賞識激勵法、交流討論法,使幼兒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
(二)、學法
對于各種疑惑和問題,孩子們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對探究的結果進行推理,得到結論,用適當的方式表達并與同伴進行交流。這使孩子學到的是如何去獲取知識,也就是學會學習。本次活動幼兒采用的學法主要是:
1、獨立探究法:新的科學教育觀強調讓孩子獨立探究,通過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在本次活動中,我放手讓幼兒獨立去嘗試、探索,事先不做示范,不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如何,而是讓孩子自己得到結果和找到答案,主動建構知識經驗。
2、愉快參與法: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次活動中我注重孩子主動、快樂的參與,而不是被動、消極地接受。
3、體驗法:幼兒時期尤其需要通過各種感官和材料相互作用來認識材料的特性。在活動中我努力做到引導幼兒在探索中真正體驗發現的樂趣,成功的快樂。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共長的方法,促使幼兒積極主動的發展。
五、說活動過程:
一、會變魔術的塑料袋
1、教師:今天,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位好朋友,請你看看它是誰?(塑料袋寶寶)
教師:塑料袋寶寶有什么本領?
教師小結:塑料袋不但可以裝東西,還會變魔術呢!看,變變變,塑料袋變成了什么?(教師一一演示塑料袋變魔術,幼兒回答:一朵花、棒棒糖、小提包等。)
2、教師:王老師為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塑料袋寶寶,請你們跟它一起變魔術。
幼兒嘗試用塑料袋變魔術。
3、幼兒集體交流
教師:你用塑料袋變出了什么,是怎么變的?
幼:我把塑料袋卷成長條,變成了金箍棒。
幼:我把塑料袋口捏住,它鼓起來像氣球。
幼:像榔頭。
幼:來回折就像折扇子。
二、會唱歌的塑料袋
1.自由探索塑料袋發出聲音的方法。
教師:塑料袋不但會變魔術,還會唱歌呢!
(教師示范搓袋子,發出“沙沙”聲)
教師:好聽嗎?我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教師:還有什么辦法能讓塑料袋唱歌呢?動腦筋想一想,看誰讓塑料袋唱歌的辦法最多。
(鼓勵幼兒獨立嘗試或與同伴合作,及時發現幼兒的新玩法。)
2.交流讓塑料袋唱歌的方法。
教師:你剛才是用什么方法讓塑料袋唱歌的?
幼:我用手拍塑料袋,它就會唱歌。
幼:我拎住袋子用力甩,它也會發出聲音。
幼:像媽媽洗衣服那樣搓一搓。
(鼓勵幼兒介紹自己的動作,引導幼兒互相學習。)
3、用塑料袋給音樂伴奏。
教師:你們想出了這么多辦法讓塑料袋變成了小樂器。下面我們聽著音樂用各種辦法讓塑料袋有節奏地唱歌吧。
三、給塑料袋洗澡
教師:塑料袋和我們玩了這么長時間,都臟成了小花臉,怎么辦?
教師:讓我們聽著音樂,帶著塑料袋跳進浴缸里洗洗澡吧!
(幼兒隨音樂舞動,教師用語言加以引導。如:“一、二、三,跳進浴缸洗澡了。一會兒上,一會兒下,左邊洗洗,右邊洗洗,打個滾兒洗一洗,再翻個身子洗一洗。慢慢地漂起來了,轉個圈兒洗一洗。洗干凈了甩甩水,晾在竹竿上?!币源斯膭钣變哼\用肢體語言表現清洗和晾曬塑料袋的過程。)
四、帶著塑料袋回家
教師:塑料袋洗完澡,想睡覺了,讓我們把它送回家睡覺吧。
以有趣的兒歌(一個胖子,變成一個瘦子;一個高個子,變成一個矮個子,回到小床睡覺咯)
指導幼兒整理好塑料袋,自然結束活動。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