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說課稿10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說課稿 篇1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本節是武漢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和華中師范大學組編的《信息技術》第一冊中第六章《設計個性化的工作環境》第1課的內容,是以美化Windows界面為中心的實踐操作課,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強調使用者個性化設置,充分尊重用戶個性發展。這對于學生培養對電腦的感情是非常有益的。
2、教學重、難點及成因分析
重點:設置背景與屏幕保護程序。
難點:通過校園網,提供相關信息,拓寬學生視野,進一步提高操作技能。
3、環境與素材
1)多媒體網絡教室(含大屏幕),保證教室網絡正常
2)準備幾張精美的壁紙以及有許多壁紙供下載的網站,供學生設置個性化壁紙
3)小的屏幕保護程序,屏幕保護制作軟件
4)題簽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目標:
1、了解顯示屬性的設置方法。
2、掌握更改Windows桌面背景的方法
3、掌握設置屏幕保護程序的方法。
技能目標:
1、通過探索設置背景與屏幕保護程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加強學生信息素質的培養。
2、通過設置背景與屏幕保護程序,引導學生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并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教學探索,知識的遷移和轉化,逐步變興趣為探索的動力。激發學生探求未知、認識新知的愿望,提高學習現代信息技術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還要教育學生維護好計算機,樹立“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想,保持微機室電腦的整體美。
三、教法分析及學法指導
1、教法分析
顯示屬性的設置在教材中是作為系統設置的一部分來講解的,占的比重并不大。在教學中,我采取順次進行任務驅動、啟發探究、難點討論和知識延伸的教學模式。
(1)首先我創設了學習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完成任務。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我是一個幫助者和引導者,教學時,及時調控課堂氣氛,使課堂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氛圍,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力求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為了能滿足各個層次的學生要求,我將知識點做成網頁,學生可以進行多次點播,自主探究學習。
(3)我把知識點形成多個任務,學生可以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設置操作。
2、學法指導
本節課我鼓勵學生采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習,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發現的全過程,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真正提升學生的素養。
四、教學程序的設計與分析
教學程序是: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對比觀察,合作交流——通過游戲,全面理解——課堂小結,感悟提升——布置作業,拓展新知
1、創設情景 引入新課
(1)將教師機的桌面設置演示給學生看。(觀察學生們的反應)
(2)結合多媒體網絡教室軟件分別用ACDSee看圖軟件出示幾幅桌面背景畫。
教師提問:大家覺得這些桌面背景怎么樣?你有什么想法?引出了本節課所要研究的課題:裝飾你的“桌面”。
2、合作交流 探求方法
(1)請會的同學在座位上講解演示。(操作方法,步驟:在桌面的空白處右擊鼠標,選擇屬性。)
(2)全體學生自主探索,嘗試練習
要求:①改變桌面背景(要求掌握改變桌面背景最基本操作)
②“居中”、“平鋪”與“拉伸”有什么區別?
三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操作練習,老師巡視指導。檢查討論結果,讓學生們清楚說出“居中”、“平鋪”與“拉伸”之間的區別。
(3)教師機桌面展示,引入屏保的學習
(大屏幕出現保護程序)屏幕上出現了什么?
你希望學習“屏幕保護程序”的哪些知識?小組討論。(作用、啟動、結束、設置)
(4)合作探究,嘗試練習
要求:①屏幕保護程序定義
②屏幕保護程序作用
③如何設置屏幕保護程序:小組討論,代表演示講解,教師整理總結
3、做游戲
我這里有一些小紙條,每一張上面寫著一個任務,那么下面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來抽,抽到哪種就請你們組的成員一起來完成這個任務,下面大家快抓緊時間去完成你們的任務吧?。ㄐ〗M合作,教師巡視指導)
同學們的任務完成得都很出色,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在美化桌面和屏幕保護時,都沒有找到很多的素材,是不是?那老師的那些素材又是在哪里找到的呢?
(引導學生上教師網頁進行自主學習,探索,并完成網頁中布置的課外任務,讓學生自行設置,鼓勵他們相互協作,發揚團隊協作的精神。)
4、課堂小結 感悟提升
(1)通過本課的探討學習,你獲得了哪些新的知識?你認為你有哪些方面的進步?
(2)給你印象最深的問題是哪一個?你有什么看法?
(3)指出在公共機房,為了人人能正常使用計算機請不要設置屏保密碼。為了保持微機室的整體美,請將桌面變回原樣。(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5、布置作業 拓展新知
為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我設計了幾種類型的作業:
(1) 可不可以自己創作一幅圖,當作桌面?
(2) 可不可以讓桌面上的圖片動起來?
(3) “滾動字幕”程序設置
(4) 三維文字的屏保效果
(5) 改變顯示外觀的設置
(6) 設置顯示器的最佳狀態
(7) 屏保制作。目的是滿足學有余力的同學,給他們提供進一步發展的機會。
本節課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把深究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促進他們的求知欲,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給他們一些展示自我的機會,多一份成功的體驗。以上是我本人根據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的教學方案,如有不當之處,還望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們給予指導和幫助,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氧氣、二氧化碳、氫氣是初中學生要求全面、系統認識掌握的三種重要氣體,學生在學習了氧氣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二氧化碳的性質,對氧氣和氫氣的掌握起著鞏固和提高作用,也為學生今后學習C、CO2、CO、H2CO3、CaCO3等物質及其 ……此處隱藏11724個字……積極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地
2、教具:光的全反射演示儀、多媒體課件;錄像剪輯
三、教和學的方法:
(1)教法:本節課主要采用實驗觀察、猜想、印證、歸納的方法得出全反射現象的發生條件、臨界角概念等,對閱讀材料“蜃景”補充了錄像資料和CAI課件,使其有更生動的感性認識
(2)學法:在學習中學生要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分析,通過學生的參與探究,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科學素養。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景,導入本課內容:通過展示光導纖維燈和海市蜃樓的視頻資料,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興趣。
2、進行本課內容:
(1)復習準備:
折射率的概念:目的是讓學生注意到介質間的關系
光從空氣入玻璃和從玻璃入空氣的區別:注意折射角和入射角間的關系,為引出光疏介質、光密介質做知識上的準備
(2)新課教學:
說明光疏介質和光密介質的概念
從光從玻璃入空氣的現象展開討論,然后通過實驗和課件演示全反射現象,然后引導學生分析現象,重點突出臨界角的認識。
引導學生討論分析發生全反射的條件:光從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入射角大于或等于臨界角 學生推導運算臨界角的計算公式:sinC?1n
進行一個小練習:光通過平行玻璃磚時的光路分析;有沒有發生全反射的可能性
知識應用:利用課件來演示。解釋現象:海市蜃樓的形成原因
光導纖維的原理和應用
(3)課堂總結:引導學生總結本節重點內容
說課稿 篇10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我們使用的這套語文教材,注重聯系生活,扎實、靈活、有序地全面提高學 生的語文素養。教材在編排上體現了多樣性和階段性,初一年級著重培養一般的閱讀能力?!峨m有嘉 肴》是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選排的課文,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然后在反復誦讀中領會它們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并積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詞語。
二、說學生和學法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是教師授課的依據與出發點。本課所面對的是七年級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經歷和一定的閱讀能力。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閱讀文章去把握文章的大部分信息。但是,讓他們從生活經歷中去感悟人生哲理,特別是借助語文學習的經驗去觀照自己的實際生活,還有很大的困難。但七年級的學生有強烈的表達個人觀點的愿望。另外,七年級的學生正處青春期,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獨特體驗和看法,并且有表達個人觀點的愿望。所以,本節課我會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 況加以適當的點拔以及引導。為此,教學本課我將進行如下學法指導:
"朗讀"法貫穿讀、說、析、品、評,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寫的景和物 、人和事,所傾吐的情和意,所闡發的哲理,叩擊學生的心靈,引起共鳴。特別是 感情豐富與含意深刻的語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中體會文章的內容、神韻、風格。
品析語言法:本文構思巧妙,感情濃郁,因此我進一步引導學生品析語言,使學生學會品析散文語言。
小組討論法:“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 火,相擊乃生靈光。”采用小組討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思維在交流中碰撞,真理在交流中 突現,既發展言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課前預習、"不動筆墨不讀書"、圈點勾畫、多摘抄積累、熟讀成誦等讀書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基。
三、說教法
1.情境教學法:教師通過語言及多媒體課件創設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協調發展。另外,我 在教學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宗旨,以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參與性為前提,以個人或小組合作活動為基本方式,中間采用朗讀領悟、合作討論、拓展運用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朗讀中培養語感,在質疑中學會創新,在比較 閱讀中訓練思維,在老師引導下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2、說教學手段
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特點,教具應具直觀、形象、生動、省時的特點,我在教學中選用了制作簡單的幻燈片?;脽羝尚蜗蟮匠橄?,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創設了情境,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說教學過程設計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 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結合的學科,用情感喚起情感 ,用感悟引起感悟,用智慧啟迪智慧,是語文教學的獨有特點。據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培養學生的自讀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按照誦讀感知 —— 分步品讀 —— 積累遷移 的步驟進行。其教學分為五個基本環節: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從認識的心理過程來說,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復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習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初讀課文,進入意境。
第一遍:聽讀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范向導,讓學生進入情境;
第二遍自由讀讀法自定,或朗讀,或默讀,甚至可以吟唱。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于去讀。此時,教師在屏幕上顯示一些易讀錯的字,供學生參考。
第三遍小組內互 讀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通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以 完成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這其間教師要進行學法指導:(1).讀準每一個字音;(2).注意正確斷句;(3).盡量讀出感情。
第二步再讀課文,疏通文意。以完成教學目標2:準確地翻譯全文,并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教師先進行學法指導:(1).字詞句一一落實,盡量做到對譯;(2).盡量翻譯出原文的語言風格。然后學生自讀,結合書下注釋、查工具書或者查資料書去自行將課文逐句翻譯一遍。用筆圈點出不能準確把握的地方。最后組內交流自學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問題,若仍不懂,則舉手問老師,全班同學一同解決。
第三步:根據句意劃分朗讀節奏。
第三環節、精讀課文 分析品味。
文言文應以誦讀為教學突破口,在這一過程中,我將作為教學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學生一起學習,共同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并相機點撥、引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分兩個問題進行討論。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