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 id="i0hh4"><td id="i0hh4"><div id="i0hh4"></div></td></sub>
  • <tr id="i0hh4"><source id="i0hh4"></source></tr>

        1.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時間:2025-06-24 11:36:27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6篇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6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說學情。

          “字母表示數”是小學生學習代數初步知識的啟蒙課,是后續學習簡易方程以及中學進一步學習代數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在數學知識整體結構和學生學習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由具體的數和運算符號組成的式子過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個轉折點,也是認識過程上的一次飛躍。教材通過三個情境,學習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及數量關系,并體會其方法和作用,學會用字母表示學過的有關圖形計算公式和運算定律,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意圖與特點。

          四年級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示一定一種事物或含義的生活經驗以及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知識經驗,但是用字母表示數是由個別到一般的抽象化過程,是學生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所以對學生來講有很大難度。因此,我將教材進行了一些處理:

          1.加法交換律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初步體會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2.將算淘氣媽媽的年齡改為貼近學生實際的“猜老師”年齡,以此激發學生興趣,深入學習內容,更好解決問題。

          3.將“青蛙兒歌”整體呈現分段進行,作為拓展練習,減緩學生認知上的坡度,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能力。

          二、說學習目標

          依據《課標》與學生實際,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確立如下:

          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學會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簡寫、略寫方法。

          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的過程,發展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過程中逐步感受符號化思想,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滲透函數思想。

          教學重點:探索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學會用字母表示數。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正確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間的關系。

          三、說教法和學法

          《數學新課標解讀》中要求:“要盡可能的從實際問題引入,使學生感受到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以及“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與應用的過程。”為此,我在教法運用和學法指導上努力做到三個注重:注重創設貼近生活實際的問題情境;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傳統方式的結合。結合上述分析,我將教學流程設計如下:

          四、教學流程

          (一)結合生活實際導入

          本環節,我以字母a、b引入,激活學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出課題《字母表示數》使學生初步感知字母表示數的簡潔性和必要性,激發學生繼續探索字母還可以表示什么的學習積極性。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這部分,我結合教材,創設三個教學情境來完成。

          情境一:數青蛙

          這個環節中我從學生喜歡的兒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意識,明晰課堂教學。

          首先出示課件《數青蛙》,學生共同說兒歌,在意識到這樣說下去永遠也說不完,激發學生想辦法把說不完的話表示出來,結合學生的回答,區別n只青蛙n張嘴和n只青蛙m張嘴兩種說法的不同,使學生明確,第二種說法不能表達出青蛙只數和嘴的張數之間的關系,所以不采納,然后讓學生試著用其他字母代替說一說,同時使學生明確兩種量相等時可以用同一個字母表示。

          然后繼續出示課件《數青蛙》,學生共同說兒歌,然后老師說出一個數字18只青蛙,學生已經沒有前面的說的快了,但通過計算也能接下去,接著我又說了54只,126只,學生速度越來越慢,但明白都能通過計算得出來青蛙腿的條數。這個時候讓學生明白,不管有多少只青蛙,它的腿的條數永遠是只數的4倍,這樣學生就輕輕松松理解了青蛙腿數和只數的關系,水到渠成的用n只青蛙4×n條腿來表示這首兒歌。

          情境二:學簡寫

          當學生用4×n表示青蛙條數時,我告訴他們我還有一種更簡單的寫法,問他們想不想知道,一下吊起來了他們的胃口,接著我出示自學資料,學生讀一讀和同桌交流一下,學生在交流自學中馬上找到了4n這種簡單的寫法。

          情境三:猜年齡

          因為在課前交流是學生已經猜過老師的年齡,并已經揭示了老師的年齡,所以在這個環節中,我先偷偷的告訴一個學生我兒子的年齡和我的關系,學生迅速算出我兒子的年齡,然后讓其它學生猜一猜我告訴了那個學生哪句話?在學生知曉了我和兒子的年齡關系后,引導學生用字母來表示年齡,再通過換位思考:老師b歲時,兒子的年齡怎樣表示?促進學生有效思考的同時學會字母表示數,懂得字母的取值要符合實際生活,體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個結果及兩個數量間的關系。此環節設計更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三)鞏固練習

          結合《課標》的要求,因此我把練習題的目的定位于對本節知識點的強化,共設計了三種形式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練習題。

          1.小練習:

          (1)笑笑有20元錢,買書包用去a元,還剩()元。

          (2)一個儲錢罐里有a元錢,平均分給4人,每人分()元。

          (3)同學們做早操,每排站了a人,共站了a排,共有()人做早操。

          (4)操場上有a個小朋友在跑步,又來了a個小朋友,現在操場上共有()人在跑步。

          通過練習,使學生明白字母表示數可以是多少、倍數關系,并引導學生區分2a和a2意義的不同。

          2.課堂檢測

          (1)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下面的兒歌嗎?與同伴交流你的想法。

          (2)填空。

          通過課堂檢測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生在交流對改過程中,如有答案不統一的在組內討論交流解決,組內解決不了的在課堂進行集體討論解決。

          讓學生進行自評、互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四)梳理新知,歸納總結

          此環節讓學生說一說本節課的收獲,是為了讓學生經歷一次再學習、再鞏固的過程,達到充分吸收鞏固的目的。

          (五)拓展提升

          4a還能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舉例說一說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各位評委老師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商不變規律,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商不變的規律是一個新的數學規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上冊信息窗5的內容。在小學數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后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的基礎。教材通過信息窗5的情景圖,讓學 ……此處隱藏5893個字……2大于1/31/4小于1/3。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你能不能結合你的學習和生活,說一個你在生活和學習中運用分數的例子?”“相同大小的物體,平均分的份數越多(越少),每一份反而越小(越大),你在生活中有遇到這樣的例子嗎?”這些提問不僅讓學生體會到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也讓學生在書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的聯系與比較過程中促進了認識的發展、深化,從而培養了學生觀察、歸納、概括、比較的能力。

          3、小結:請學生結合板書來總結一下本節課所學習的內容。總之,本節課的設計力求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想方設法創造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始終處于好奇好學的良好氛圍中,讓每一位學生學有多得,都能體會學習的成功和喜悅。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教材簡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并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發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通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并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后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情境,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能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教學重難點:

          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紐扣、紅黃藍綠色卡、練習題

          【說教法學法】

          本課以成功教學法為主,遵循導學自學、示學量學、施教施學、互教互學、用教用學、再教再學、查教查學七個教學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充分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氛圍中樂學好學。同時,我還注重在教學中滲透“游戲學習”的理念,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快樂無比的游戲,一場富有挑戰性的競爭,一回激蕩人心的比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說教學流程】

          由于本課的內容與前幾課的學習關聯不大,而且知識點較多,所以我在課前的預備時間里給學生做了學習鋪墊的游戲。

          課前游戲: 1.左右訓練:向左點點頭、向右招招手、用你的左手拍拍左肩、用你的右手摸摸左耳……

          2.全班搶答:(整數的大小變化規律)

          (例)從285到28500的大小變化(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從16000到16的大小變化(縮小到原來的1/1000倍)……

          教學過程:

          (一)導學自學

          新課伊始,我就讓全班學生來讀一個奇怪的數,隨著課件演示:360.0→36.00→3.600→3600,學生也跟著報出不一樣的數,這就產生了一個疑問:怎么數字沒變,大家卻報出不同的數?原來是調皮的小數點在搗亂。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起來了,內心產生要知道小數點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大小變化的強烈愿望,此時便可以馬上進入新課教學。

          (二)示學量學

          成功教學法強調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習,我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給學生布置了預習《小數點搬家》的任務,同時完成自學表。而書上的情境圖一直惹來許多爭議:快餐的價格從4元一直降到4分才使山羊餐廳從沒有顧客到客人如潮,跟現實生活不符。所以我不打算把這情境作為新課的引入,而是讓學生在預習時自己去理解、去找原因、談感受。

          (三)施教施學

          我故意以考學生的自學情況為由,讓學生在急迫修改不合理價格的心情中主動探索小數點移動所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之所以選擇巧克力和蛋糕為情境,是因為一來這些是學生平常最愛吃的零食,他們會比較清楚價格,二來這兩種食物隨著份量的大小和質量的高低而有較大的價格差異,這就正合我心意,讓學生猜出兩種價格,從而順勢探尋小數點移動兩次的規律。

          教學時,我跟學生說:剛才一個不留神,調皮的小數點又跑到商場里搗蛋去了??催@里,一顆巧克力糖果的價格是50.00元,大家覺得價格合理學生會說:小數點應該向左移一位,使價格變成5.00元。

          也有的學生會說:小數點向左移兩位,價格變成0.50元會有更多人買。

          就這樣,逐步引導學生探尋出小數點向左移的規律。

          同時我也板書出:從50.00到5.00,小數點向左移了一位,這個數也縮小到原來的1/10,列式為50÷10=5。

          當講小數點向左移兩位時,還特別要學生解釋一下,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是怎么知道的,再來板書小結,然后乘興追擊,讓學生得出小數點向左移三位、四位等的變化規律。

          最后,用蛋糕的標價0.80元來讓學生同桌交流,自己歸納出小數點向右移的規律??偨Y后讓全班齊讀規律來加深記憶。

          (四)互教互學

          剛蒸出來的饅頭如果不給它用小火保溫,饅頭就容易變硬而缺乏口感。同樣,剛發現的規律如果不反復操作運用,它就會很快從學生的記憶中淡化褪去。而認知規律中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動手做動腦想。所以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手來,根據題目要求來移紐扣求得數。

          我會跟學生說:小數點看同學們學習認真,一高興,變成一顆紐扣來到我們身邊,要跟我們做游戲,大家想玩嗎?

          然后要求同桌輕輕倒出信封里的數字卡和紐扣,并強調游戲規則:同桌兩人輪流玩,一個人移小數點的時候另一個要認真檢查。在這里,體現了同桌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讓兩人中成績較好的一方在操作時起示范作用,當輪到另一方移時,就算遇到困難也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正。

          練習的處理我也是作了細心安排的,如:

          (1)把618縮小到原來的1/10,生移小數點得61.8。(強調整數的小數點在個位的右下角)

          (2)再把61.8縮小到這個數的1/100,生移小數點得0.618。(小數前面數位不夠要補0)

          (3)接著把0.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小數點向右移,最前面多余的0要去掉)

          (4)最后把6.18擴大到這個數的1000倍,生移小數點得6180。(小數點向右移,后面數位不夠要補0)

          同時,為了讓學生把規律和算式聯系上,以便往后的靈活應用,我還讓學生根據給出來的式子擺得數。

          6180÷100=61.8 61.8÷1000=0.0618 0.0618×10000=618

          (五)用教用學

          通過合作學習后,優生把規律理解得更好了,學困生也漸漸有了頭緒。此時我準備了選擇題讓學生獨立做,題型主要是反復鞏固規律,最后的兩題還有一定程度的拔高。而怎樣使學生的學習情況能最快地反饋給我呢?我想到了一種全新的反饋手段:答題時讓學生舉色卡。

          于是我給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套四種顏色的答題卡,先讓學生默讀理解題意,然后聽指令迅速舉出自己所選的答案。顏色是眼睛最易分辨的,這樣我就能一眼看到誰對誰錯了。而馬上得到反饋的最大好處就是我能立刻抓住這些出錯的學生,讓他們自己找出錯誤的原因,從而逐漸提高學習效率。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合集6篇.doc》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文檔為doc格式

          曰批全过程免费动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