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匯總9篇
作為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我說課的題目是《范仲淹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方面作具體說明。
一、說教材
《范仲淹的故事》是語文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篇課文。本單元以人類美德為主題展開,《范仲淹的故事》是該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通過敘述范仲淹的幾個故事歌頌了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課文篇幅短小,層次清晰,在文中作者重點描寫了范仲淹的言行,突出他勤奮好學的品質。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第三階段要求,結合單元訓練重點,考慮學生的閱讀基礎,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精讀課文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
3、體會作者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激勵學生樹立遠大志向
4、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
理解范仲淹勤奮好學的故事,體會他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
教學難點
學習抓住人物言行表現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三、說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學法和教法,教學方法的具體運用構成一個一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是課堂教學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根據不同的環節的不同要求,我采用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
1、讀書法。在學習的不同階段,我讓學生采用不同的讀書方法,時而朗讀,時而默讀,時而誦讀,時而略讀。
2、質疑法。在精讀課文時,我啟發學生質疑問難,開動學生的大腦,啟迪他們的思維。
3、討論法。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讓他們的心靈發生碰撞,綻放出智慧的火花。
4、提問法。我通過提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將讀與思有機結合。
5、點撥法。當學生學習方法不對或思路收到阻礙時,我及時點撥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思路,讓他們豁然開朗,進入更高層次去思考。這些學法和教法的有機結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構建了自主高效的課堂。
四、說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四條教學目標,根據教材特點和編者意圖,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安排了如下步驟:第一個步驟:故事導入,溫故知新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開始,我放映“聞雞起舞”的動畫短片然后順勢引入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后帶領學生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提問:課文講了哪幾個故事?這一環節的設置不僅讓學生加深對上節課所學知識的印象,又為下面精讀課文做鋪墊。第二個步驟:研讀課文,質疑解惑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2—5自然段,要求學生為這幾個故事取個簡短的小標題。(①只身求學②劃粥割齏③謝肴④閉門不出)再安排三個環節逐一研讀:
環節一:學習第二段。在學習這個故事時我會要求學生找出該段中能體現范仲淹讀書十分刻苦的句子,發揮想象以“____了,就_____”的句式說說范仲淹還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難,他又會如何克服。再聯系生活,換位思考體會范仲淹求學之艱。這一環節既能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謂一石二鳥。
環節二:學習第三段。在學習此段前,我會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釋“劃粥割齏”的意思,并讓學生用兩個成語分別概括短尾最后兩句話。這既能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又能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然后我順勢追問范仲淹對待這種清苦生活的態度,體會范仲淹的求學之勤。
環節三:學些第四至五段。
學生輕聲讀四至五段,小組合作討論下面幾個問題:
1、范仲淹僅僅是因為擔心以后咽不下粗茶淡飯而不吃美味佳肴的么?
2、當聽完范仲淹的回答后,猜想他的朋友會發出怎樣的感嘆?
3、皇上出游轟動全城,為什么唯獨范仲淹不為所動?學生回答后我稍加點撥,歸納總結。然后我扮演學生,學生扮演范仲淹分角色朗讀第五段的對話。目的在于還原情境,加深理解。通過以上幾個環節,學生已經理解這四個故事都是講述范仲淹的勤奮好學。第三個步驟:體驗情感,突破難點首先,我讓學生齊讀第六至七段,邊讀邊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撐她刻苦求學的?設置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其次,評價范仲淹,并在總結歸納的過程中引導出作者抓住人物言行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手法從而突破難點。最后,講解后人贊頌范仲淹的詩句。第四個步驟;拓展延伸,深化主題這個步驟主要是讓學生談談讀后感,說說范仲淹哪些言行最打動你。然后我以“少年強則國強”為結語,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最后飽含感情齊讀課文。
五、說板書設計
這是本課的板書設計(展示),我的板書設計力求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科學合理,一目了然。總之,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語言文字入手。緊扣人物的行動,語言,神態描寫,讓學生讀中理解內容,讀中體會情感,讀中領悟寫法,讀中積累語言,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的語文課堂中,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一、說教材
《三峽之秋》一課是第九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方紀先生用他的親身感受,向我們介紹了雄奇壯麗的三峽景色。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這一時間順序,抓住不同時間景物的特點,描寫流暢,韻律感強烈,瑯瑯上口,適合學生朗讀。學生自讀課文,既讓學生受到三峽美景的熏陶,培養審美情趣,又讓學生在新聞記者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這一單元的自讀課文,針對文章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學生實際,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認識本課的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來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表達的思想感情。貪圖三峽之秀麗雄奇的美景,產生熱愛三峽,熱愛祖河山的感情。學習作者按時間順序,抓住景物進行觀察的方法是本課的重點。
二、說教法
為完成本課時教學目標,突破難點,宜將情境教學法貫穿始終,并輔以重點詞語突破,圖文結合,反復閱讀等教學方法完成本課時教學。
三、說方法
通過本單元的教學,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所以本課時可引導學生應用“談→思→議→讀”,即:“初步了解深入體會→評議提高→誦讀升華”這一學習方法,學習本課時內容。
四、說程序
( ……此處隱藏10171個字……要內容有了深刻的了解。
2、教學過程的銜接上本人還是覺得有所欠缺,過渡還不自然,細節的處理不夠精致,在教師本身的師范性上表現的不到位。特別是朗讀,教師應該把學生不正確的朗讀習慣及時的糾正。
3、課件的使用不是很確切,在制作上就需要修改,另外,在使用上對學生學習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
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本人的進步離不開你們的指導。
【片段一】:
師:快速瀏覽課文,作者在與珍珠鳥相處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信賴往往能創造美好的境界。"
師:你明白這句話的意思嗎?(生搖頭示意不明白)
(評:在初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提問:作者與珍珠鳥相處的過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這一問題直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的中心,即理解"信賴,往往會創造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含義,這也是學生理解的重點和難點。當學生示意不明白這句話時,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讀課文。"知不足,方能主動學。")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生讀課文)
師:珍珠鳥為什么會這樣逐步的信賴"我"?
生:是因為我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它先是離我較遠,見我不去傷害它,便一點點接近……后來,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小紅嘴,"嗒嗒"啄著我正在寫字的筆尖。我用手撫一撫它那細膩的絨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兩下我的手指。"
生:還有"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
生:老師,從前面1—3自然段也可以看出我對珍珠鳥的喜愛與呵護。
師:說說你的依據。
生:文章開頭第一句話說:"真好!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這充分表達了"我"對朋友送來的珍珠鳥的滿意之感,喜愛之情。在這種喜愛之情的驅動之下,"我"為珍珠鳥精心營造舒適而溫暖的巢,"我把這對鳥兒放在一個用竹條編成的籠子里?;\子里還有一卷干草,那時小鳥舒適而又溫暖的巢";"我"又在鳥巢紙上加了一盆吊蘭,垂掛的滕蔓覆蓋著鳥巢,這簡直成了珍珠鳥幽靜而安全的綠色的家!如果不是"我"對珍珠鳥有著特殊的喜愛之情,能這樣悉心照料嗎?
生:還有"我"對小珍珠鳥的關愛——"我"由聽到小鳥"又尖細又嬌嫩的鳴叫"開始,就幾乎與小鳥結下了不解之緣:小鳥出生了,"我"忍不住撥開綠蔓察看,映入眼簾的是紅嘴紅腳,灰藍色的毛。猶如蓬松的球兒的小鳥,"我"的喜愛之情不難想象了。
師:可見"愛"是"信賴"產生的基礎,沒有"我"對珍珠鳥的愛,就沒有珍珠鳥對我的信賴,"愛"與"信賴"相生相伴。
師:那么,"信賴"創造了怎樣的美好境界?
生:"白天,它淘氣地陪伴我;夜晚,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到籠子邊,扭動著滾圓的身子,擠開那綠葉鉆進去。"——可見小珍珠鳥對"我"的親近與依戀。
生:"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筆不覺停了,生怕驚跑它。不一會,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上睡著了。它睡得好熟哇!不停地咂嘴,大概在做夢呢!"——這是人鳥和諧相處的境界。
師:看著這可愛的小家伙。我們會不由自主地發出呼喚。
師生:(齊讀)信賴,往往會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評:這里,分三個層次引導學生理解該中心句的:第一個層次是理解"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第二個層次是理解"珍珠鳥為什么會這樣逐步地信賴‘我’";第三個層次是理解"信賴創造了怎樣的美好境界。"這三個層次是由淺入深,由現象到原因,其中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學生理解的是現象,第二層次是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這一環節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學生理解該中心句的關鍵。)
小學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第19課。今天我說課內容指第一課時。
2教材分析:
文章主要講述了童年時,7、8歲的巴迪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和父親對此的評價分別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對作者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長大后,他才明白童年的那首詩確實是一首糟糕的詩,同時他也明白了,父母的這兩種評價都是出自于對他的愛。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既有父母的動作、神態、語言描寫,展示了鮮明的形象,又凝聚著父母的感情,滲透著深刻的哲理,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文中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悟空間。學習這篇文章,要關注引導學生領悟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目標。
①知識目標:會認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糟糕、謄寫、出版、慈祥”等詞語。
②技能目標: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③情感目標:著重體會父母對巴迪的兩種不同的評價。
4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著重體會父母對巴迪的兩種不同的評價。
二、說教學理念的定位: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把這節課所要體現的教學理念定位為:
1、積極倡導獨立,探究的學習方式。多采用“你讀懂了什么?”來提問。
2、注重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建立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
3、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努力傾聽學生的發言,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有所感悟。
三、說教法、學法:
我著重采用了“朗讀法”為主的學習方法,通過朗讀課文,展開聯想,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同時,輔以“談話法”,“討論法”,切身感受父母的不同評價及體會當時巴迪的心情。
四、說教具、學具的準備:
教具:多媒體課件
學具:課堂作業本
五、說教學過程:
(一)、詩歌導入:
1、朗讀詩歌,引出“精彩極了”,分析考試,引出“糟糕透了”。
2、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課件)。
3、齊讀課題,通過預習,你知道?課題為什么要加引號?(直接引用的話)
【從課題入手,通過觀察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形成閱讀期待?!?/p>
(二)、邊讀邊想: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要讀通、讀順,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2、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小巴迪的表現和反應如何?
(三)、品讀父母的評價:
(四)、內化感情
(五)、總結課文,拓展延伸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