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說課稿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病毒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本課的地位、作用
《計算機病毒》是《計算機應用基礎》一書中第一章第1.6節《計算機數據的安全》中的第1小節。由于計算機病毒是威脅計算機數據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這節作為重點講授課。
二、學習目標(見簡案)的提出依據
1、學生的學習現狀:計算機知識學的少、用計算機的經驗少
2、教材大綱要求:知識要求、能力要求
3、根據新課程理念:全面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4、學生將來發展和繼續學習的需求:財經專業的職業需求、繼續學習的安全需求
5、計算機專業課程本身的特點:書本知識的落后性
三、重點、難點的安排(根據學習目標的提出依據)
重點:計算機病毒的危害及防治
難點:計算機病毒的防治辦法
研究重點: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解決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課堂過程設計
1、教學模式:圍繞教學目標,采取以問題交流為主的師生互動學習模式
2、教學過程:
布置預習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目標地查閱資料,為課堂學習做準備,培養合作意識、學習方法。
導入課題:以非典這種生物病毒為例自然引入與它相似的計算機病毒
新課探討問題
(一)計算機病毒的概念與特性
老師給出問題、實例,學生回答問題、解釋問題、分析問題、應用問題
(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
(二)計算機病毒的危害
給出計算機病毒發作的圖片、實例,讓學生對病毒危害大膽設想,以此創設情境、調動學生情緒,激起對病毒危害的高度重視及憎恨情緒,為病毒防治做準備。
(新課程理念——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因材施教,加強直觀性教學)
(三)計算機病毒的診治
幫助學生診癥狀,給出可操作問題讓學生了解類別,聯網介紹新病毒,演示查殺病毒的過程,學生在參與全過程后總結結論,以此突破難點,并為防病毒做準備
(直觀性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和方法教學,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四)計算機病毒的預防
讓學生找出傳播途徑,分析傳播途徑的對比圖,參考生物病毒,從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有用數據兩方面分析、采取切實可行的預防病毒的措施,以此強調重點,突破難點。
(對比方法、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增強直觀性,化難為易)
鞏固練習
給出題目,通過手腦口并用,鞏固所學知識
學習總結
能過學生參與總結,檢驗學習目標的達成度,明確本課主旨。
(新課程理念——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作業布置
為后續學習做準備
一、說教材
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依據,所以把握教材十分重要。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是廣東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第6章第一節第三課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知道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和特點,并且能用合適的方法預防計算機病毒。本課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關,學生對計算機病毒既好奇又迷惑,所以,教師在講授本節課的時候,多采用舉例、聯系生活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自主操作。
二、說學情
隨著科技的發展,高中學生使用電腦的生活經驗已經很豐富了,雖然他們對計算機病毒可能不知道本質是什么,但具備的生活經驗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病毒的定義和特點。而且他們的
三、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互動目標,在本節課中具體體現在以下三點:
知識與技能:能說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和特點,能利用合適的方法預防計算機病毒。
過程與方法:通過小組討論和動手操作的方式,學生能利用一款防病毒軟件查殺計算機病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生活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聯系,將本節課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會正確預防計算機病毒,從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說教學重難點
本著新課程標準,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在本課中我將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合理預防計算機病毒的方法設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而將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及查殺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五、說教學方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教學,多樣性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本節課我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講授法、小組討論法、自主操作法。
六、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首先是導入環節,我將采用設置疑問的導入方法,具體的做法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提出問題“人被傳染病毒后可能會出現發燒感冒等現狀,計算機感染病毒后會出現什么情況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能夠回答出電腦死機、藍屏等現象,之后我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
通過聯系生活實例及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為本節課的內容做了鋪墊。
(二)任務驅動,講授新知
在新課教學環節我會先在多媒體呈現1999年上萬臺計算機受到CIH病毒感染的例子,讓學生觀看案例并且提出問題:“你們能夠發現計算機病毒具有什么特點”學生觀看實例,能夠發現病毒會損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等特點,此時我會順勢向學生講解計算機病毒的定義,并向學生強調其本質是指令或程序代碼。之后組織學生討論自己遇到過的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并將結果填入到表中。
通過案例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并能將學生的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感知到病毒是指令或代碼的本質。通過討論自己遇到過的病毒引發故障的例子,分析原因和處理方法,初步感知病毒的特性為以后學特征做鋪墊。
接下來我會仔細和學生一起探討計算機病毒的特點以及預防:
首先是計算機病毒的特點,教材的這一部分給出的十分的清晰,所以這個知識點我將會以強調重點,作區分的方式向學生講解各個特點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從而加深他們對病毒特點的理解。向學生強調損壞數據、重新啟動都屬于破壞性的表現。而表現性指計算機可能會自動彈出圖片、文字或者格式化硬盤。除此之外,隱蔽性強調的是病毒存在很長時間都不容易被發現,潛伏性更側重于潛伏時間久、傳播范圍廣。傳染性指的是像感冒病毒一樣會傳染。可觸發性更加側重于它的觸發條件,如日期、格式等。最后,非授權可執行性指的是在未得到用戶允許時獲取系統的操作權。
教師通過提煉出關鍵詞的形式讓學生對病毒特性之間的區別有進一步的了解,加強印象。
接著是計算機病毒的預防,在本節課中,此環節的知識是本節課的難點問題。我會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向他們提出要求“查找常用的病毒,以及常用的殺毒軟件。并且組內相互配合,在各自電腦上安裝殺毒軟件并查殺病毒”。
教學中內容比較抽象,因此我們將在教學中利用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提升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小組交流的能力。讓他們經歷查殺病毒的過程并能夠將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促進遷移、加深印象。
(三)鞏固提升
完成教學后,為了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我會向學生提問:提問學生除了殺毒軟件,日常中還有哪些方法可以預防病毒帶來的危害呢?學生結合課本和生活經驗回答出:不下載來歷不明的文件,不隨意使用別人的U盤,不使用盜版軟件等。此時鼓勵學生日常使用電腦時一定要正確使用,及時預防和查殺病毒,避免電腦受到損壞,通過這種方式也有利于本節課情感目標的實現。
(四)
課程最后,我打算以提問的方式讓學生
我的作業是讓學生給家里的電腦安裝一款殺毒軟件,并且掃描查殺電腦上的病毒。引導學生在課后的時候進行學習,將知識及時應用到生活中去,延伸本節課的教學內容。
一、說教材:
教材地位
本章位于第二單元生物與細胞中的最后一章。在前三章主要介紹了生物圈中由細胞構成的生物。但在自然界中同時還存在著沒有細胞結構的微小生物-病毒。病毒在生物圈中分布廣泛,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動植物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
《課標》要求
能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及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病毒的特征;2、描述病毒與人類的關系3關注與病毒有關的疾病。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通過各方面途徑收集資料,進一步獲取生物學信息的能力;2、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關注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發展。
2、通過一分為二的看待病毒,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教學重點
1、病毒的結構;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教學難點
病毒的.結構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掌握了細胞的基本結構,細胞核中有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的染色體。在核酸中儲存有遺傳信息。學生曾經經歷過SARS流行的恐慌,也面臨大量的與艾滋病有關的宣傳,加上課前布置調查作業,因此對病毒有了初步認識。
學生準備
課前預習:從以下幾個題目中任選兩題,查找資料進行解答
1、病毒是怎樣發現的?
2、病毒有多大?
3、病毒是怎樣構成的?
4、病毒怎樣生活?
5、病毒有哪些種類?
6、哪些疾病由病毒造成的?
7、疫苗是怎樣制成的?
8、人類怎樣利用病毒?
二、說教法:
本節課我將主要采用討論法、談話法和情景教學法。運用談話法加強師生間的信息交流,同時引導學生將新舊知識聯系起來;運用開展辯論賽的形式理解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運用動畫設制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引發學生的思考。
三、說學法:
1、通過布置課前思考題,指導學生課前查找資料進行預習。使學生體會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同時體會到課前預習到位給課堂學習帶來的好處。
2、通過一環扣環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知識的連貫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3、通過比較細胞、病毒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4、在開展辯論賽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出與人交流的技巧和益處,同時形成一分為二看待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四、說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創設情景引入課題:播放一段flash動畫:SARA流行時我們擁有希望,重溫眾志成城抗擊非典時的情景。引入:SARS是哪種病原體引起的。病毒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物?引發學生求知欲望。
(二)進行新課
1、在二十世紀以前,人們還不知道病毒這種生物,但現在人們已經了解、掌握并能運用一些病毒,在此期間走過了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人們是怎樣發現病毒的呢?由一位學生講述收集到的病毒發現史的資料。教師出示有關科學家的圖片和細菌過濾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圖片。引發思考病毒的發現與哪些因素有關?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2、病毒發現較晚的原因是它太小了,那么病毒有多大?請一位學生講述自己查到的資料。通過形象的比喻讓學生體會病毒的很小,要用納米(百萬分之一毫米)來表示。
3、小小的病毒是什么樣的?引入病毒的結構: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打算采用四步:第一步:組織指導學生收集課外與病毒有關的資料和信息,形成初步印象,第二步出示細菌和病毒結構圖指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病毒結構特點:沒有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和核酸構成。第三步,放大病毒結構圖片,引導學生根據病毒的結構推測它具有哪些生物特征,從而加深對病毒結構的理解。第四步,播放錄像加強直觀性使學生識記病毒的形態結構和生命活動,同時引入病毒的生活方式。
4、根據病毒的生活方式是嚴格的寄生生活,引導推測病毒可以寄生在哪些類型的細胞里?從而引導出病毒的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細菌病毒也是噬菌體。由學生根據查到的資料舉例說明。
5、病毒寄生的生活方式引入病毒在活的生物體內寄生,對生物體會造成危害,那么病毒與人類有什么關系呢?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節課的第二個重點,這個知識點我采用開展辯論賽的方法解決。第一步:布置課前預習,一、二小組的同學做反方查找病毒對人類有害方面的資料。三四小組的同學做正方查找病毒對人類有益的方面,及人類對病毒的利用的資料。第二步:課堂組織學生進行“病毒對人類是有利的還是有害的”辯論賽,要求各組充分運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同時也要尊重對方辯友的意見。第三步,教師對學生在辯論賽中的表現進行講評,同時指導學生綜合分析病毒與人類的關系。通過這種形式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全面看待一件事物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反饋與小結
進行反饋小練習:
1、判斷正誤(1)病毒全都是有害的()。(2)病毒比細菌小得多。()(3)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細胞內。
2、選擇: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細胞結構的是()A衣藻B酵母菌C大腸桿菌噬菌體D變形蟲
3、拓展延伸生物研究中心收到一瓶奇怪的液體和一封信,信中要求測試人員鑒定這瓶液體中是否含有煙草花葉病毒。如果你是測試人員,你能想到用什么方法去檢測?
小結:引導學生反思這節課學到了哪些知識和學習方法。
(四)布置作業
以小組為單位將收集到的有關病毒及其與人類關系的各種資料,進行整理,完成一份“科普報”。在此小報中要標注出每位成員所做的工作,如收集資料者、版面設計者、美術編輯、責任編輯等等。根據“科普報”的科學性、趣味性、新穎性及小組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進行評價。
時間安排:導入新課5分鐘,進行新課33分鐘(其中病毒結構8分鐘、辯論賽15分鐘),反饋練習4分鐘,小結2分鐘,布置作業1分鐘。
板書設計:一病毒的發現史二病毒的大小用納米表示三病毒的結構:蛋白質和核酸四病毒的分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體(細菌病毒)五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