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優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1《蒙娜麗莎之約》一課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文中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
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因此,課前我安排學生廣泛收集與本課相關的資料并做好前置性學習。由于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在本節課中要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恒美。
首先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對畫像的崇敬之情。接著讓學生帶著這份情感朗讀,課堂是每個學生的因此讓學生在評價與朗讀中充分展示自我。然后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交流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最后圍繞著“從文中的哪些具體描寫中你感受到了這幅畫的魅力”這個問題進行本節課的學習。在感受名畫魅力這部分,力爭把課堂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通過他們獨立的學習,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和資料的引入,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從而感受到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而作為教師只是在適當的機會中將本單元的中點表達手法引導學生感悟、概括。學習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是怎樣把蒙娜麗莎描寫生動的。
在理解感悟到了這幅名畫的魅力之后,選擇一名小小解說員,向別人介紹這幅畫。一次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是再一次的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最后我設計了欣賞,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后的晚餐》,并讓學生課后繼續收集《最后晚餐》的資料并學習本文作者的寫作手法介紹這幅畫。
總之,本著尊重學生,一切為學生的成長服務的態度,在本節課中我盡量課前設計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習成為他們自己的事情,成為我的學習我做主,在實施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足之處盡請指導。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2尊敬的各位評委、親愛的參賽選手們:
大家好!我是白沙小學的李春。美妙的樂曲讓人陶醉,杰出的畫作讓人欣賞,感受藝術,陶冶情操。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蒙娜麗莎之約》,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程序、說應用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蒙娜麗莎之約》是人教版課標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作者王克難先生用詩意盎然的語言,描述了畫作中蒙娜麗莎溫婉、優雅、端莊的形象;并展開豐富的想象,解讀了蒙娜麗莎那神秘微笑背后蘊含著的復雜情感。與本組教材的主題“感受藝術的魅力”一脈相承。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充分考慮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讀記生字生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學習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本課的重點是: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
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二、說教法:
古希臘學者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
被點燃的火把。”為了點燃學生的思想火把,我主要采用啟發式教學:
1、引導自讀自悟法:我緊扣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結合單元訓練,抓住重點,在讀悟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
2、創設情境法:利用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直觀形象展示《蒙娜麗莎》的魅力。
三、說學法: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虝W生學會學習已經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本課我教給學生以下方法:
1、誦讀法——自讀自悟,讀中感受。
2、討論法——積極參與,總結規律。
3、合作法——小組合作,共同探討。
四、說教學程序:
圍繞教學目標,緊扣新課標和教材,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我將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為三大板塊。三大板塊環環相扣,循序漸進,渾然一體:
(一)激趣導入,發現“美”
好的開始是課堂成功的一半,上課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班班通”出示視頻以及圖畫《蒙娜麗莎》讓學生欣賞,問:你覺得這幅畫給你什么感覺呢?使學生對《蒙娜麗莎》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
(二)品讀課文,感受“美”:
這是本課的重要環節,為了使學生更好的感受《蒙娜麗莎》的美,我設置了以下三個步驟。
步驟一,蕭伯納說過:“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
人可擁有兩種思想?!弊寣W生圍繞“你喜歡這幅畫的哪個部分,為什么喜歡?”這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集體交流,感受《蒙娜麗莎》魅力所在。抓住神秘的微笑,緊扣四個“有時”,通過配樂指名讀、范讀、齊讀等方式讀出美的感受。再班班通出示視頻,總體感受這幅畫的魅力。步驟二,通過問題質疑,引導學生從游客排隊等候觀畫這一側面描寫感受《蒙娜麗莎》的魅力,并指出這幅畫對我的巨大影響。步驟三,我國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币虼?,我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當一回小小講解員,介紹這幅名畫。讓學生在扮演中得到快樂,達到樂知的效果,同時也起到鞏固課內知識的作用。
(三)課外拓展,延伸“美”
課尾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個卡片,借此培養學生對繪畫藝術的興趣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說應用:
“班班通”工程的實施,為學校教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大量優質教育資源的應用,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實效、高效。利用“班班通”教學,其優勢是顯而易見的,本課教學在“班班通”應用方面主要體現在:
1、利用多媒體營造氛圍: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一開課我就出示名畫課件,用形象生動的畫 ……此處隱藏6212個字……p>
第二遍布置讀,讓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重點交流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作者看到這幅畫想到了什么。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寫作方法,體會作者怎樣把蒙娜麗莎描寫生動的。在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六自然段,然后讓自己學5、7兩段。學完畫像這部分后,鼓勵當小小解員。
(設計意圖:這部分這課的重點,設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引導交流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什么。)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后,們再回顧全文,讓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
4、課尾引入達·芬奇的另一幅名畫《最后的晚餐》,和制作一個卡片,借此培養對繪畫藝術的興趣和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
五、不足之處:一節課上下來覺得還好多地方做得不到位,對于名畫,很難從專業的角度去審視,所以應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讀。本課的語言生動,文字流暢,而在引導多讀多想多體會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8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下午好!
《蒙娜麗莎之約》作為六年級第八組課文主題為“身邊的藝術”中的一篇略讀課文,其教學目標的主旨不僅僅在于使學生感受達。芬奇畫筆之下的蒙娜麗莎所蘊含的無窮的藝術魅力,還在于通過閱讀,學習作家文筆之下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從而運用其法,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得到相關技能的訓練,也使《蒙娜麗莎之約》發揮其更大的訓練載體的作用,實現語文教學一語二文,學語習文的價值理念。
《蒙娜麗莎之約》全文共917個字。作者極具匠心地運用平俗和洗練的雙重筆觸,再現了杰出畫作難以捉摸的神秘之美的同時,也彰顯了文學藝術有聲有色可以捉摸的行文之美。如果說藝術之美在于熏陶,那么文學之法就在于感悟和運用。因此,為凸顯教學目標,全文我緊緊把握住一個問題:從哪些描寫中感受到《蒙娜麗莎》這幅世界名畫的巨大魅力?側面描寫點到為止;正面描寫以讀代講,讀文賞畫,讀中悟法。在教材的取舍中,教師致力于引導學生實現2個融合:藝術美與文學美的融合,欣賞美與表達美的融合。從課堂的教學效果看,我們把40分鐘的時間盡可能多地留給了學生,并且實現了語文能力的轉化訓練。我相信,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非但不會削弱學生對于藝術的熱愛,同時還會為學生更多地欣賞和創造藝術在能力領域中有所啟迪。
當然,在教學之初,我曾有過一種奢望——我希望我的教學也能成為在畫作藝術、文學藝術之后的教學藝術。由今天看來,這還只是一種夢想,他告訴我,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所以,懇請各位專家、各位老師給予我的教學批評指正。
我感謝所有教研員為我的成長、為今天的研修活動辛勤地付出;感謝今天蒞臨的全體老師?!睹赡塞惿s》成為作者靈魂的一部分,同樣,今天的教研之約,也會成為我教學財富的一部分。
謝謝大家!
《蒙娜麗莎之約》說課稿9一、課文簡說:
《蒙娜麗莎之約》用生動的語言,向我們細致地展現了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前排隊等候欣賞《蒙娜麗莎》的心情和此畫來紐約展出的原因;接著作者用細膩的筆觸、傳神的語言介紹了《蒙娜麗莎》畫像,具體介紹了畫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別詳細描寫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優雅的坐姿、交疊的雙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煉而飽含激情的語言告訴大家,蒙娜麗莎給人帶來了心靈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筆洗練,文字淺顯流暢,可謂是介紹藝術品的傳神之作。
二、教學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對照畫面,了解課文中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 2、感受世界名畫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學本課的重點是:
對照插圖,把具體描寫《蒙娜麗莎》畫像的部分找出來,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似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四、教案意圖:讀課文,感受名畫。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體現高年級略讀課文的特點。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蒙娜麗莎的永恒美。我采用以下教學思路:
⑴ 初讀課文,粗知大意:
先讓學生聽課文朗讀,借助拼音把課文讀正確,,并了解課文內容,理清敘述順序。
(設計意圖:通過讀書交流,感知文章脈絡,為下文學習做鋪墊。)
⑵ 再讀課文,感受名畫魅力:
第二遍布置學生讀課文,讓學生找到具體描寫畫像的部分。通過圖文對照讓學生充分感受蒙娜麗莎微笑的神秘,體會她的舒暢溫柔、哀傷、親切和矜持。引導學生從哪些具體描寫中看出了這幅世界名畫的魅力,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從扶到放的過程,即重點講解第5、6自然段,然后讓學生自己學7兩段。
(設計意圖:這部分教學是這課的重點,教案突出了重點,即:欣賞蒙娜麗莎神秘莫測的美麗神韻和那如夢如幻的嫵媚微笑,引導學生從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雙手和背景等具體的描寫中體會世界名畫的魅力。)
(3)、回扣前文,加深感悟。在學完了5-7自然段后,我們再回顧全文,讓學生不僅能從具體的描述中感悟蒙娜麗莎的魅力,還讓學生體會到從排隊等候中也能感受到這幅名畫的魅力。學完這部分后,鼓勵學生當小小解說員。
(4)、課外拓展
請同學們課后去查找有關達·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的資料,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
五、教后思考:
《蒙娜麗莎之約》這一課很優美,很想上出優美的感覺,但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在語文教學方面還太多需要學習的地方,這堂課有很多不足之處:
1.講具體描寫這幅畫的地方沒有深入,學生對這幅畫的感悟不深,對于課題“蒙娜麗莎之約”沒有講到其含義。
【修改】要多讀書,多學習,增加自己的內涵,多查資料,多鉆研文本,提高對文本的體悟。
2.在課堂上,語言缺乏抑揚頓挫的節奏感,不夠優美,感染力不夠。
【修改】作為語文老師,語言的感染力和抑揚頓挫的節奏感都非常重要,因此更要提高自己的說話能力,讓語言充滿感情。
3.讓學生當小小解說員的環節,對于學生來說,讓他們直接講難度太大,以致學生積極性不高,效果不佳。
【修改】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提供難度適中的問題,可以適當給予提示或做示范,還應注意解說詞的一般講法。
4.多媒體字跡不清晰,學生朗讀時不易看到。
【修改】課件做好后,要先試試看,事先應該做好檢查工作,便及時修改。
最后,我要感謝在備課過程中給予我幫助的陳曙光老師,給我提出寶貴意見的各位領導、老師。希望各位老師給我的課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以促使我能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步。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