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行政區劃說課稿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國的行政區劃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中國的行政區劃說課稿1一、說教材
【過渡句】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本節教材講述我國的行政區劃,內容比較簡單。重點要求學生認識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和省級行政區域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二、說學情
【過渡句】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課所面對的學生群體具有以下特點:
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還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對感興趣的事情學習積極性會更高。本節課關于省級行政區域的簡稱和行政中心的內容比較單一,而且記憶量大,學生可能會感覺枯燥,影響到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到學習效果。因此應該想辦法讓學生對此感興趣,所以在此可以設計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學目標
【過渡句】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現行的三級行政區劃;能夠在行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團隊意識與合作能力。
3。通過了解我國的行政區劃分,培養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說教學重難點
【過渡句】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學生很難建構知識點之間的聯系,這也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點、難點為:
重點:在行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記住他們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難點:記住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簡稱和行政中心。
五、說教學方法
【過渡句】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地圖法、小組合作法、情境創設法。
六、說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談話法導入。我們國家疆域遼闊,陸地面積比25個日本還大,如此廣闊的地區,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中國的行政區劃,進而導入新課。
【設計意圖】談話法導入,能夠很好啟發學生的思維。學生之前學過日本,對于日本的位置和范圍有所了解,因此這樣的比較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建立知識的聯結。
環節二:新課講授
1。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
在這一部分我會先用講解法,通過舉例的方式讓學生清楚行政區劃的概念。結合生活舉例,學校中將學生分為年級、班級、小組是為了方便學校的管理。一個國家為了便于管理,也會將國土分為若干地區,并設立若干個級別,這就是行政區劃。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能夠讓學生聯系實際明確行政區劃的概念,比直接從課本上閱讀概念,更加形象直觀、易于理解。
接下來,我會進行一個情境創設,大屏幕展示材料三個購物地址。
地址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經十路13606號。
地址二:山東省歷下區13606號。
地址三:濟南市歷下區13606號。
然后提問學生:結合平時自己的購物經歷,說一說,哪個地址能快速而準確的找到收件人?學生可以很容易回答出,第一個地址能夠快速而準確的找到收件人。
接下來引導學生從地址中發現我國采用的是?。ㄗ灾螀^、直轄市)、縣(自治縣、縣級市)、鎮(鄉)三級行政區劃,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是在民族自治地區實行。除此之外,國家根據實際需要,還可設立特別行政區。
【設計意圖】從平時生活中常見的快遞引出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三級區劃的必要性。
2。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簡稱、行政中心
在這一部分,我會想讓學生結合中國行政區劃圖,找一找我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學生結合課本,可以快速找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接下來引導學生,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我國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都有簡稱。有的場合使用全稱很不方便,比如汽車牌照。這樣一來就可以引發學生記憶省份簡稱及行政中心的興趣,也體現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之后我會讓學生利用中國行政區圖,借助表格,熟悉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和簡稱,結合課本內容,找一找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記住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行政中心和簡稱?學生小組討論后各小組發言。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學生根據課本內容,一般能夠概括以下幾種記憶的方式。
(1)根據名稱記簡稱,因為大部分簡稱都是名稱中的一個字,例如北京的"京"、黑龍江的"黑"。
(2)"三字經"記憶法,把各個省份簡稱編成三字經記憶。
(3)聯系生活實際來記憶,例如河南的豫劇、湖南的湘繡、廣東的粵語等。
(4)利用成語幫助記憶,比如黔驢技窮、得隴望蜀、秦晉之好等。
(5)記憶行政中心名稱可以結合地圖和表格來記。
對于學生的這些方法進行肯定和鼓勵,然后引導學生利用剛才的方法,10分鐘時間,快速記憶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并且在記憶之前先告訴學生記憶之后會進行游戲比賽。
我設計的拓展游戲有兩個,第一個是讓學生獨立完成,鞏固記憶。第二個是在鞏固記憶的同時,加強小組的團結與合作。
拓展游戲一:每小組隨機點三名同學上臺表演,甲同學說出行政區區域單位名稱,乙同學說出簡稱,丙同學找出行政中心,看看哪個小組記得又快又準。
拓展游戲二:開展"找門"游戲,全班同學分為三個小組,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全稱,一組負責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簡稱,第三組負責行政區域單位的行政中心。每次從每組抽取一名同學,由一名同學先說,另外兩名同學要將相應的內容迅速說出了,說對了加1分,說錯了不給分,最終以分數高低來決定勝負。
【設計意圖】通過兩個游戲,既能夠鞏固所學的知識,也能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環節三:小結作業
小結:請學生分享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要點。
【設計意圖】總結式的結課方式,讓學生在總結中思考本節課所學知識,自我歸納,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業:
(1)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34個省級行政區域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搜集省級之最,下節課分享。
【設計意圖】有助于鞏固本節課所學習的知識,搜集作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七、說板書設計
……此處隱藏1739個字……祖國統一的真摯情感。二、對本節教材的分析和處理
這節課是八年級學生學習中國地理的第一課中的核心內容。了解中國的行政區劃,掌握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分布,是今后學習中國地理、高中地理的基礎,將貫穿于中國地理學習的始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基礎地位。與老教材相比,新課標教材更加精煉,通篇正文只有180個字,更多的內容則是以活動教材的形式出現,安排了多種形式的練習,突出了學生動手能力和讀圖獲取地理信息能力的培養。
在活動教材部分安排了四項活動,編者設計的意圖是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但題中第3項練習要求將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按地理方位排列找出名稱和簡稱,由于學生還沒有學過地理分區,本身就增加了難度,不適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所以,這道題作了如下處理:要求學生沿黃河、長江干流,沿大陸海岸線、沿北回歸線等找出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簡稱。經過這樣處理后,不僅降低了難度,而且還有利于學生對各省級行政單位空間位置的掌握,為以后的教學作必要的鋪墊。本節教學沒有難以理解的知識,但是要辨認34個省級行政區的相對位置,有大量的概念、地名及其空間分布需要記憶,這成為本節教學的難點。因此,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目標是:
教學重點: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和位置。
教學難點:34個省級行政區的簡稱、行政中心及空間分布。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初步了解我國的三級行政區劃,記住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行政中心。
2、能力目標:能在中國政區圖上準確找出34個省級行政區。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祖國以及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們的神圣職責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分析
1、教法策略(說教法):
基于本節課的特點,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采用地圖教學法、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游戲法等。即“讀(看)——議——講——練”結合法,重點突出一個練字。教學過程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啟發導學的原則,通過精講多練,講練結合,反復運用地圖、開展游戲活動等,把“死”知識,變成一幅“活”的中國政區圖。
2、學法指導(說學法)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應用“一圖五法”突破難點。即:一張中國政區圖,采取歌訣記憶法、特征記憶法、形象聯想法、拼圖游戲法、填圖練習法五種方法。抓住初中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的特點,積極采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3、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國地理拼圖板輔助學習。在教學中,一方面要運用直觀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和地理拼圖游戲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多思考、多探究、多發表見解,多動手練習,實現課標要求。
四、課堂教學設計
本節總體設計的依據:
1、充分體現新課標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2、突出體現使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學校周圍密切相關的地理知識,學習基礎性的地理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認識能力,使所學的內容不僅對學生現在的生活和學習有用,而且對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有用。
3、在教學中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在學生看書、讀圖基礎上,通過教師導學,運用多種教法和學法,培養地理學習方法,激發學習地理的熱情,開發學生智能。關注每一名學生,力求使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展。同時通過課堂活動及課后開展拼圖比賽,調動學生積極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教學實施過程:
導入(1分鐘):利用多媒體展示畫面:中國政區圖。問:你知道中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區嗎?學生由于有小學自然課學過的中國地理知識以及日常的了解,會積極地回答出有34個。再問:你知道我國的行政區劃是怎樣劃分的嗎?學生會帶著這個疑問進入新課。運用觀察導入法,直觀形象,開門見山,便于迅速切入主題,為后面的活動留出更多的時間。
板書:二、中國的行政區劃
(一)關于三級行政區劃的基本組成(大約8分鐘)
首先讓學生讀書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1、為什么要搞行政區劃?(劃分行政區域,是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我國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
2、我國行政區劃分為哪幾級?(三級行政區劃:①?。ㄗ灾螀^、直轄市);②縣(自治縣、自治州、市);③鄉(鎮、民族鄉)。
教師簡單介紹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
自治區、自治州、民族鄉等民族自治地方。學生舉例說明(例如遼寧省的寬甸滿族自治縣、黑龍江的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吉林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學生回答后安排活動:寫出你的戶口所在地,寫出我們學校所在地?;顒又袑W生會發現兩個問題:1、學生多數住在城市,三級行政區劃里沒有地級市這一級;2、學校所在的大連市與瓦房店市、鞍山市是否是同一級行政區?甘井子區屬于哪一級?這部分內容要突破教材,是教師應當事先考慮到并交代給學生的。
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身邊的地理知識的能力和應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深對我國這樣一個多民族國家,加強民族團結,促進各民族經濟共同發展的理解和國情教育。
(二)關于認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大約10分鐘)
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上“我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的表格,教師糾正錯誤讀音、指出較難識記的11個簡稱。通過談話法讓學生回答并認識到:首都北京;香港和澳門回歸后設立兩個特別行政區,并有能力保持香港、澳門的長期繁榮和穩定;明確并強調臺灣是中國的一個省,實現和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們的神圣職責。以此實現本節的情感目標。
(三)關于掌握各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的課堂活動(大約20分鐘)
怎樣記住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和空間位置?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法,首先讓學生討論、創新學習方法,然后教師歸納主要采取五種學習方法:
1、歌訣記憶法:把34個省級行政區總結歸納成歌訣。多媒體投影顯示歌訣。
2、特征記憶法:如面積最大的省區、跨經度最大的省區等。
3、形象聯想法:如廣東省像大象鼻子、云南像孔雀、青海省像兔子等。
4、拼圖游戲法:每人一塊拼圖板開展課堂練習和競賽。
5、填圖練習法:先做鞏固知識練習,然后在中國政區空白圖上填省級行政區名稱練習。
通過以上活動實現本課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采取上述教學方法主要體現在著力開發學生的思維空間、表現空間和活動空間。
課堂總結(1分鐘):投影顯示板書綱要。以好消息的形式告訴學生:課后將安排一次拼圖比賽,讓學習興趣維持更久,使本課知識得到進一步鞏固。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