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美術說課稿范文七篇
作為一名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美術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術說課稿 篇1一、活動目標:
1.利用各種瓶蓋想象組合出各種形象及畫面,體驗創作的樂趣;
2.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二、活動準備:
1.各種瓶蓋鋪成一條"小路";各種形狀的瓶蓋(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星形……)
3.實物投影儀、音樂;
4.水粉顏料、黑色卡紙。
中班美術活動教案《奇妙的瓶蓋》
三、活動過程:
1.以森林旅行的情景,引導幼兒觀察"小路",初步感知瓶蓋的特征。
(1)教師和幼兒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進入森林。
師:小朋友,這兒有一條奇怪的小路,它是用什么鋪成的?這些瓶蓋有什么不同?
幼A:這些瓶蓋的形狀不一樣,有圓形、橢圓形、正方形、星形……
幼B:瓶蓋的大小也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
幼C:還有它們的顏色也是各種各樣的。
(2)教師小結:這些瓶蓋各有各的不同,有的圓、有的方、有的大、有的小,而且它們都有正面、反面和側面。
(評析:幼兒置身于游戲情景中,主動積極地觀察、了解瓶蓋的特征,既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又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2.教師獎數字便故事《奇妙的森林旅行》,并以覆蓋的形式展示示范畫的創作過程。
(1)以故事形式激發幼兒探索瓶蓋作畫的興趣。
教師:有一位小姑娘也到森林去旅行,可是走著走著迷了路,這時一位小仙女從小路上撿起瓶蓋一揮,眼前出現了一片美妙的景象。
(2)播放音樂,在實物投影儀上逐一出示三幅創作過程圖,引導幼兒感受瓶蓋組合想象畫的美妙。
圖一:綠綠的草地上,飄著朵朵白云。(橢圓形瓶蓋滾成的綠色草地,不規則瓶蓋組合成朵朵白云)
圖二:草地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圓形瓶蓋印成鮮花)
圖三:花兒飛到小姑娘身上,她成了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姑娘。(各種瓶蓋組合成小姑娘)
(評析:此環節利用神秘的故事情節,配以投影儀逐一展示利用瓶蓋作畫的過程,其中蘊含了色彩搭配、畫面布局等美術因素,為幼兒自由創作留有更大空間。)
3.引導幼兒在輕松的音樂伴奏下,體驗瓶蓋作畫的樂趣。
(1)幼兒在小路邊的卡紙上初步嘗試把瓶蓋組合成一幅想象畫。
師:小朋友,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你用哪些瓶蓋創造組合出一幅什么樣的美麗圖畫?想好了就選擇你需要的瓶蓋。
(評析:在幼兒對瓶蓋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讓幼兒自己動手進行探索,充分感收非美術材料作畫帶來的愉悅,使幼兒真正掌握瓶蓋這一特殊的作畫工具。)
(2)幼兒自由選擇,協調運用材料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從畫面的色彩、布局等方面進行自評、互評,交流作畫過程。
幼A:我用橢圓形評蓋的正面印出了樹葉,用各種形狀的瓶蓋蘸上各種顏色變出了五顏六色的花朵。
幼B:我用圓形瓶蓋的側面蘸上藍色,滾成了藍天和大海,又用星形瓶蓋的正面印出星星和海星。
幼C:我都是用的橢圓形瓶蓋,在它的正面蘸上黃色印了一幢房子,還用它的反面印出了許多小花。
(評析:幼兒的畫其實就是一種無聲的語言,表達著他們內心的獨特想法、看法,我們不強調幼兒作品形象的具體性和逼真性,而是通過他們愉快的作畫過程表達自己創造性的觀點,發展思維,發展語言體驗快樂,促進身心和諧發展。)
5.延伸活動:在美工區中為幼兒提供各類形狀的鈕扣、積木等,繼續引導幼兒組合成自由想象的圖案。
四、活動評價
整個活動以童話色彩的情節串聯起來,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寬松和諧的創作氛圍,維護了幼兒自主表現的時空,提供了大膽想象、大膽創作的藝術背景,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環境的開放性
活動過程中,幼兒自由選擇、取放瓶蓋,綜合運用各種顏料搭配、組合,按自己的意愿自由作畫,體現出活動環境的開放性。
2.創作的自主性
活動中,教師沒有過多的干預、控制,而是給予適當的點撥與啟發,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對作畫的要求、形式、方法都沒有過多的局限。幼兒可以在"小路"上反復嘗試,可以自由結伴合作完成,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自由探索瓶蓋作畫的多種方法,體現出活動空間的自主性。
3.表現的自由性
幼兒通過美術活動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活動中教師給幼兒充分講述、評講的時間與機會,并接納、贊揚和分享他們的成功,體現出活動形式的自由性。
美術說課稿 篇2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小學二年級美術教材的內容,是一節關于眼睛的造型表現課。兒童對于眼睛很熟悉,但平時并不會很積極、有意的觀察和了解,本課則是要讓學生深入的來了解觀察眼睛的特點,感受眼睛所反映的人的精神世界,并了解自然界中動物各種各樣的眼睛,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自然、研究自然。本課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對于眼睛的一些科學知識,需要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但教學重點在于對眼睛的形狀、特征、色彩、內涵等美術方面的刻畫。
本課的目標可分為兩課時來完成,第一課時重了解、研究表達人類的眼睛,第二課時則進一步了解動物的眼睛。在這里我將以第一課時作為我的說課內容。二、教學目標:通過觀察,了解人類眼睛的特征,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教學重點:對眼睛的形狀、顏色、特征和神態的刻畫。
教學難點:用不同方法來表達亮眼睛以及表達眼睛的情感意義。三、教法分析:
大自然和生活是我們最好的老師,而對于眼睛,我們再熟悉不過了,因而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為可以引導學生對同學、老師眼睛進行觀察、討論和研究,從而發現身邊世界的精彩和神奇,并通過欣賞課件出示的大量精彩圖片,打開學生的眼界和思維空間,促進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表達。在活動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和組織學生自己學習、自主發現,鼓勵學生大膽想象,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培養自學能力,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四、學法分析: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保持時間短,自控能力差,要讓他們能積極主動的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在本課中我設想運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自己討論、研究出眼睛的不同形狀和特點,讓學生的每一次觀察,都有收獲,都能得到肯定,使他們獲得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同時我讓學生在發現過程中再進行一次次的小練習,使學生的發現得到鞏固和形象表現。在本課的學習中,我運用了多次的觀察、比較、總結 ……此處隱藏5738個字……是我想告訴大家,其實不管什么樣的水族生物,在擺放時,只要能夠達到“疏密得當”、“前后遮擋”、“方向不同”這三點,就會使你的作品布局達到完美、和諧。在學生明確要求之后,提出評價作業的標準及獎項。(意圖:使之能夠明確如何才能將自己的作品設計好?好的標準是什么?如果做到了,會得到什么樣的獎勵?等等,使學生有了奮斗努力的目標和動力)
另外,在學生分組制作之前,簡單地讓他們看一下其他班的作品。(意圖:不束縛他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拓寬思路)
在學生制作過程中,教師也參與其中。參與的原則是教師不束縛,只引導,不隨意評價他們和打擊積極性,只欣賞贊美他們,發現優秀作品,可以全班臨時欣賞,臨時讓學生捧起作品,呈現各個角度以展示。(意圖:使學生獲得成功感,能增強自信心)
在評價階段,讓學生根據事先已經制定好的評價標準進行組內自評、互評,教師只是贊同或反提出一點建議,以公平、民主的原則進行評選。其中“最佳合作獎”是留給全體學生的。(意圖:1、要使學生明白只要人人動手,個個參與,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創造美好的、個性化的視覺形象。2、使每位學生都有成就感,都有成功的自信心。)
美術說課稿 篇7一 教材分析
《會變的線條》一課安排在人美版小學美術第三冊第十七課?!坝螒蚴莾和奶煨浴保佬g活動與游戲有著內在的聯系,想象和自由創造是美術活動與游戲的共同特性。嘗試以繽紛的線條組成靈動的畫面,也是兒童喜愛的游戲方式之一。畫筆和色彩對兒童有著強烈的吸引力,自幼兒時期,他們就喜歡在隨意的涂鴉之中體味線條對視覺的沖擊;體味創造的成就感;體味快樂。這種體味是審美的搖籃。在本課學習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認識線條,注意統一糾正某些線條的不規范名稱。在認識線條的基礎上讓學生自由選擇畫筆,自由組織、畫線,感受不同的線條、不同的方法所帶給畫面的不同視覺感受,也使學生體會到線條的搭配與組織的變化帶來的不同效果,并且學習敢于大膽組織畫面,為今后的學習與創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谝陨险J識我從三方面來確定教學目標。
二 教學目標
1.技能目標:能認識不同的線。
2.創新探究目標:運用不同種線條組織一幅畫面,表現出一定的美感,懂得敢于嘗試,大膽展現自己的個性。
3.情感目標:通過欣賞藝術大師的以線造型的繪畫作品,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線條賦予畫面的不同效果,了解藝術的豐富性和多樣性。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在美術游戲中學會使用線,嘗試用不同線、不同畫材組織畫面。
難點:把如何運用不同種線表現美感。
為了實施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變線游戲
(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學習多樣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長久的情感態度。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著力營造一個“樂學”的氛圍,通過激趣談話:小朋友們,瞧,我把大家喜愛的機器貓請到我們的教室了,他給我們帶來了禮物,誰要啊?不過要想得到禮物的小朋友先得過我這一關,就是來做個變線游戲。)
[通過玩變線游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鞏固對線條的認識。]
由此得出課題:會變的線條
[精致有趣的課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好奇、興奮地狀態迅速引入下一個教學環節中。]
(二)欣賞分析,傳授新課
1.通過欣賞、評述逐步形成提高視覺感受能力,掌握運用語言、文字和形體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認識的基本方法。
在這一環節里,我設計了觀察、欣賞、分析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勇于嘗試,勇于實踐。首先,讓學生觀察,了解線條的種類。(直線、曲線、折線、交叉線等)
A找一找,認一認線條種類。
B畫一畫,動一動體驗感受。
[學生在觀察、觸摸、討論、實踐中對不同種類的線條有了初步的感性認識,教師與學生一起以游戲的心情畫線,觀察線條的變化,學生對各種線條有初步的認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孩子從一開始接觸繪畫起,就逐步形成一種很大氣、不拘謹的繪畫態度]
2.欣賞大師作品(師生共同欣賞一組以線條構成的抽象風格的繪畫作品如:克利、米羅、畢加索等大師作品。)
[《美術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
3.分析大師作品
在欣賞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剛剛看到作品,你有什么樣的感受?” “你都看到了什么樣的線條或色彩?” “你覺得畫畫的人心里在想什么?是很高興?很恐怖?還是有點傷心?哪些筆觸讓你有這種感覺的?”
[繪畫是情感的表達。你快樂,你的線條也會跳舞;你悲傷,你的色彩也會暗淡。低年級的兒童雖然不要求刻意去表現,但這種感覺卻可以從最初時潛移默化地培養。]
4.觀看教師范畫
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教師現場示范畫一幅畫。
[教師的示范給學生直觀印象,優美的樂曲給學生美的享受,輕松片刻使思維調整到最佳狀態,化減學生作畫的畏難情緒,發揮出最好的水平。]
(三)合作創新,動手實踐
新課程強調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為每個學生提供五彩繽紛的舞臺,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參與成功的機會。由此我安排了造型游戲“擺一擺、放一放”。利用繩、線或小棍等線材,大家一起來擺一擺、放一放,看看都能擺出多少美麗的圖形。
[在明確作畫要求后,學生開始進行創作,選擇優美輕松的鋼琴曲作背景音樂,創設愉快的氛圍。]
(四)作品評價,課外延伸
1.展示各組的繪制作品(給學生一個展示的舞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風采,體驗成功的快樂。)
美術活動評價要求通過觀察、記憶和分析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客觀行為,對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操作技能、認知水平以及交流表達的能力等進行全方位的綜合評價?;诖?,我首先進行客觀評價,“是否積極地參與探索活動”;“能否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感受……”;“是否靈活地開動腦筋,結合線、色等造型因素進行組織創造”。
2.學生當評委,評價作品
A.學生的自我評價
B.學生之間的互評
[讓學生學會自評、互評,學會學習和自我教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者。教師的觀念要適應時代需求,不應以‘‘成人化”的眼光去要求學生,以“成人化”的標準來衡量學生,要鼓勵學生自由表現、大膽創造、勇于嘗試。]
3.請機器貓為大家頒獎
[做到首尾呼應,再一次地將學生帶入創設的童話情境,提高了他們的對上美術課的興趣]
4.總結延伸
鼓勵學生回家后與父母家人共同裝裱自己的作品,裝飾自己可愛的家。
[學會創新與探究,學會讓自己的東西變得實用、生活美化起來。又增進了親情。]
文檔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