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范文匯總九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一、 教材分析
《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六組的第三篇課文,課文中講述的是三個兒子面對各自的媽媽拎著沉重的水桶走來時,不同的表現:第一個兒子只顧翻跟頭;第二個兒子只顧唱歌;第三個兒子卻能幫助媽媽拎水桶。這三個兒子得到媽媽的評價也不同:第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力氣大;第二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嗓子好;第三個媽媽卻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么特別。文章通過一個老人目睹三個媽媽和三個兒子的情景,說“只看見了一個兒子”的話,告訴我們能幫媽媽提水的兒子才是真正的兒子。
二、 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9個字。
2、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
3、欣賞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三、 教學重難點
本文內容淺顯,人物對話多。不同的人說話的語氣不同,表達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讀課文,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列為教學重點。把弄清“明明有三個兒子同時在眼前,可老爺爺卻說只看到了一個兒子”這個問題作為教學的難點。
四、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币虼?,我預設了如下的教學方法:
1、換位揣摩
讓學生走進文本,當當媽媽、當當老爺爺、當當兒子,與人物換位思考,通過不同的角色體驗,與文本人物展開零距離的對話。
2、 以讀為本
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多種層次、多種形式的讀來培養學生的語感。
五、教學時間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我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認識生字新詞,并能正確讀寫;完成課后“讀讀說說”的練習。
第二課時:復習生字詞;深入解讀文本,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學生的語感;賞讀課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六、教學資源準備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我收集一定量適合學生閱讀的關于孝敬父母的小故事;讓學生觀察媽媽在生活中的表現,并認真感受。
七、 本課設計特色
這次教學的設計特色在于:
1、 以讀為本:尊重語文學習規律,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讀書實踐。通過自主讀、合作讀、探究讀、對比讀、教師范讀、師生評議讀、動作體驗讀、角色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讀來落實語言訓練,培養學生語感,同時還語文以本色。
2、 體驗激情:由于該文本的特殊性,加之與兒童的生活聯系緊密,我在對學生的情感培養上狠下功夫。情感的培養與升華,過程明晰,形式自然,環環相扣,應該是本課最突出的亮點之一。
八、 關于教學過程
下面,我將為大家介紹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教學分四步完成:
(一)營造情感氛圍,激發閱讀興趣
在語文教學中,對課文的學習、理解,離不開情感的參與。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就激起了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動力。因此,課前營造情感氛圍,撥動學生心弦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我們首先要復習第一課時的生字,無論采取何種形式,對孩子來說,生字始終都是枯燥、乏味的信息。但是,通過老師真誠豐富的夸獎,并迅速與學生生活相聯系,讓孩子們回憶媽媽的夸獎,模仿媽媽夸獎時的動作和表情,營造一個換位思考的空間,就使孩子們馬上爭先恐后地交流,進入興奮狀態,為后面揣摩人物的內心,表達人物的情感奠定了基礎。同時,老師也非常自然地導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今天,課文中的三個媽媽是怎樣介紹自己的孩子呢,還記得嗎?我們快去仔細讀讀課文,找出媽媽介紹兒子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孩子們就會興趣怏然,迫不及待地走進文本。
(二) 體驗人物情感,落實語言訓練
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在入情入境的充分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是語文學習的基本規律。本環節以讀為主線,充分體現了“以讀為本”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學生首先會依據自己平日里所觀察并感受到的媽媽這一角色的特點,去自主體驗媽媽的角色,讀一讀媽媽說的話,并讀出媽媽的語氣和神態。這樣的自主讀書活動,既展示了學生的成功,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當然,學生不是封閉的個體,他們需要交流,喜歡合作。我們還可以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鼓勵學生進行合作性學習。這樣不僅增加了他們之間的相互信任和友誼,而且起到了相互促進、相互溝通、相互彌補的作用。因此,自瀆完畢后,讓學生帶著各自的體會與他人組成學習小組,在小組內開展合作讀書,互相比賽、互相學習。這樣,在傾聽他人讀書的同時,豐富個人體會;在發表個人見解、評價他人意見的同時,深化個人體會。為了讓孩子們更進一不把自己轉化成媽媽的角色,我通過師生評議讀來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培養他們的語感。評議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即相互引導,相互指正,相互借鑒。如,我在重點引導學生揣摩第一個媽媽說話時的語氣時,預設了這樣一個平臺:
師:呀,你讀出了媽媽夸獎孩子的語氣,真了不起!老師很想知道,你剛才在夸獎這個兒子時,心情怎樣?。?/p>
生:我為我的兒子感到驕傲。
師:你們覺得這個媽媽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還可以做出媽媽驕傲的表情。(生做抬高頭的動作,驕傲的眼神。)
生:我認為他的話還可以說得更慢一些,那樣別人可以聽得更清楚,感覺這個媽媽也就更驕傲了。(生自信地讀。)
……
以上預設注重讀的過程的指導,經過反復的揣摩使情感得到升華。這樣挖掘內心的交流,讓孩子們很快就體會到作為一個媽媽在介紹自己的孩子時是怎樣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以一個媽媽的角色加入到孩子們的角色體驗中——進行示范朗讀,聲情并茂地感染學生,創設富有感染力的語感氛圍,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掀起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高潮。第一個媽媽的話,老師和學生一起把情感的點點滴滴都挖掘了出來,孩子們也讀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對于第二個媽媽的話,我們完全可以放開手腳,讓他們自己去讀、去悟,教師只是為他們提供練習的空間,。
教學第三個媽媽的話時,我引導學生通過與前面兩個媽媽的對比朗讀來揣摩出第三 ……此處隱藏11780個字……1、在上面通過多形式、多方法的朗讀課文的基礎上,交流讀書收獲,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適時引出課文寓意。
2、續寫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課文內涵,培養形式創造性思維。
三、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會產生兩個飛躍:一是由“學會”變為“會學”;二是由“被動地學”變為“主動地學”,達到“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的理解境界。這樣,學生的主體地位自然呈現,而不是老師單方面效應的體現。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學無定法,貴在得法。
1、字詞上圖文結合,插圖上找“井沿”、找“邊際”。指導書寫,讓學生自己觀察“沿”應該注意什么筆畫,“信”字、“際”字。寫一寫,認一認。
2、指導學生讀中發現問題,問一問,探究問題,辯一辯,解決問題,論一論,以讀悟法、想象情境、自由選用“讀、說、背、演”等學習方法,直觀理解、做實驗等學習方法,真正達到“教是為了不教”這一教學的最高境界,在閱讀習慣方面,著重培養學生解疑閱讀,學會自學,學會積累的良好習慣。
3、設計科學啟發性的習題:(1)用“因為……所以……”說一說,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的理由,小鳥說……;(2)青蛙和小鳥各自笑的含義;(3)用簡筆畫設計板書,讓學生一目了然理解寓意。
二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略讀課文,文中所反映出孩童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令人感動。課文以小貓的得得失失展開,閱讀文章給人帶來無比的樂趣。文本純摯的感情,不僅感動了我,更深深吸引了這群喜愛小動物的孩子,課堂閃現出無限的靈動和精彩生成,這我感慨
一、有趣的名字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課題即反映了文章的內容??_爾,這是個好聽的名字。小貓叫伯洛,這些看似平凡的名字卻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我告訴孩子們,這是外國小朋友的名字,他們的名字跟我們中國小朋友的名字不太一樣,卡羅爾的英文書寫可能是"kaluo",伯洛的英文名可能是"boluo",翻譯成中文就是卡羅爾和伯洛。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小朋友薩沙和托利亞也是從英文名翻譯過來的,我們不一定要一板一眼的讀,可以讀得更連貫輕快些,于是孩子們在我的帶領下親熱地呼喊這幾個新朋友,課堂熱烈的氣氛便在此時在我們師生中盤旋!
二、生動的詞語
進入二年級,我喜歡在分析課文時插入部分詞語的理解,然后在課文結束時,集中學習沒有分析到的字詞,對課文生字詞語的關注從原來"開小火車"等游戲形式轉向了成人化的辨析。
因為是略讀課文,不用寫字詞,突然覺得教學非常輕松。索性讓學生再回憶快樂的"小火車"識字。于是,我要求學生第一遍大聲朗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特別留意新出現的字詞。
我用開小火車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要求最好能組詞。如果站起來的孩子說對了,其他孩子便齊讀三遍,并組詞。如,甲:卡,卡,卡車的卡;其余學生"卡卡卡,卡車的卡"。第一組孩子以響亮流利的聲音開完一組小火車,課堂中激情四射。久違的游戲讓激起了孩子們的熱情,他們爭著搶著要參加。索性就全員參與吧,也是難得的機會。我鼓勵道:如果整組順利通過,每個人加兩顆星,這下孩子們更來勁了,一個個一絲不茍地開著自己這節車廂。范毛燁興奮得喊著讀詞語,劉歡馬上舉手提醒他:是響亮,不是喊!多可愛的孩子,記得我說的話!
三、心靈的尋覓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是略讀課文,篇幅較長,沒有特別精華的段落,只是處處充滿了生趣。于是我要求學生第二遍快速讀,然后告訴我課文什么地方讓你覺得很有趣。
不一會兒,課堂中樹起了嬌嫩的旗幟:
孫程:是10自然段,小貓在鋼琴上跳來跳去,還鉆進抽屜里,櫥柜里,還從門后跳出來,有趣!
這是個如小貓般調皮的孩子,上課總是不停地動呀動,能這樣專心地聽講,并且流利地回答問題,這是不易!
何文濤:第11自然段,爸爸從自己的每只拖鞋里都捉出一只小貓來。小貓實在太多了,真有趣!
葉咸好:第4自然段,卡羅爾準備了牛奶和點心,他把小動物當成了朋友,這么客氣!
師:對呀,你們去朋友家,你們的朋友也是這樣招待的!
學生興高采烈地尋找他們認為有趣的段落,并發表自己的高見,這樣熱絡的場面,真是罕見!
四、精彩的仿寫
一提及寫日記,學生怕,我也煩!這修改的工程實在太大!近來,突然發現自己要求太好了,大部分的學生根本無法寫出完滿的文章,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拔好了對他們的要求。這學期,我思索再三,應該老老實實從寫精彩的句子,寫通順的段落為抓手。特別是對課文典型段落的仿寫,更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有力途徑。
《卡羅爾和她的小貓》中有一則感人的廣告:我們非常需要一只小貓。我們會給它安排一個舒適的家,會很好地照顧它。請問您有多余的小貓嗎?
我們滋滋有味地朗讀了這個廣告。于是,我這樣問學生:你希望有一只什么小動物呢?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那么如果讓你登廣告,先應該說清楚什么?然后再說什么?
唐朝暉:要把需要什么動物說清楚,再寫我們會怎么樣待小貓!
真是聰明的孩子,說得如此透徹!我補充道:如果能寫清楚你需要的動物是怎么樣的,加上你們平時積累的好詞,那就更好了!
趁熱打鐵!學生心有感觸,飛筆疾書!幾分鐘后,動人的小廣告赫然入目!
楊丹婷:我非常需要一只活潑可愛的小松鼠。我會給它準備溫暖的被窩,準備一瓶牛奶,新鮮的松果,我會給它一個幸福的家!山里的小朋友,你們能送我一只嗎?
姑且不論,松鼠是否能養,孩子的童心讓人感動!
楊聆:我一直想要一只可愛的小白兔,我會為它準備干凈的籠子,每天定時喂她吃蘿卜和新鮮的蔬菜,做完作業我還會和它一起玩!誰能送我一只呀!
可愛的孩子,已經想得如此周到!
這是一次成功的仿寫,不是因為文字的華美,而是來自真情感人!
五、感情的升華
課文的最后,小貓一只只被送走,卡羅爾眼淚都要流出來了!讀著這個段落,教師了也一下子安靜下來,孩子們的眼淚也快落下來了!他們為失去小貓而傷心,課文里的卡羅爾仿佛是他們自己!他們含著對小貓的不舍,對卡羅爾的同情,認真讀著課文15自然段。
此時,我欣喜地語氣朗讀接下來的段落:忽然聽見了喵喵的叫聲,一只黑白相間的花貓從廚房里跑出來!這樣的意外雖早已讀到,但無比的快樂讓我們師生豁然開朗!
特別是伯洛親熱地用身子蹭著卡羅爾的手,"親熱"和"蹭"所帶給孩子的感受讓孩子們相信小貓所說的的話:我藏起來,是不愿意給送掉,我想和你在一起。
天真的童心在此處泛濫,孩子們的心靈中充斥著感動!
葉文文:我們喜歡小動物,小動物也有感情,舍不得離開小朋友!
巨琴:卡羅爾疼愛小動物,所以伯洛愿意留下來,做卡羅爾的好朋友!
我這樣總結:是呀,孩子們,只要我們真心地愛護動物,小動物們是能夠感受到。如果你也的家里也有這樣的動物伙伴,請一定愛護他們,這樣你的生活會增添更多了樂趣!
文檔為doc格式